知乎付費用戶漲4倍,給內容行業帶來什麼啟示?

2020-12-11 國際在線

付費用戶數量一年漲 4 倍。內容行業許久的沉寂,被知乎「鹽選會員」公布的年度數據徹底打破。

此前,知乎曾多次表示,將會員業務視為長期項目,不急於追求一時效益。知乎這份遠超業界預測的成績單,釋放了什麼信號,給內容行業帶來怎樣的啟示?

重新認識社區和會員的價值

「源於社區、回歸社區」,年輕人聚集的網際網路平臺知乎的副總裁、會員事業部負責人張榮樂,把知乎付費用戶大幅增長的原因,主要歸結於社區這個蓄水池。

以問答為鮮明特色的知乎社區,成立於 2011 年,截至 2019 年 1 月,用戶規模超過了 2.2 億。會員是知乎社區衍生出來的業務。2016 年知乎推出「知識市場」,打造數位化知識商品,引入付費機制。2018 年 6 月,知識市場更名為知乎大學,推出會員制。2019年3月21日,沿著會員制方向延展,知乎大學升級為「鹽選會員」。

孵化出付費板塊後,知乎隱約有了一種擰巴的感覺:一邊是免費大眾開放社區,一邊是付費會員專屬場所,他們都在知乎 App 裡,但缺少關聯,甚至相互牴觸。

這有點像,原本免費的健身房裡,隔離出一塊地方,添置了高級設備,變成了付費會員專用。非會員覺得有種距離甚至撕裂感,會員則偶爾感受到周遭投來的白眼。

如何理順兩者關係?2019年初,知乎終於找到了最佳路徑,讓兩個板塊不僅相安無事,還相互賦能,互利共贏。

這個路徑是——問答融合,把會員內容,有機融入到問答場景。比如,會員內容裡有很多電子書,非會員接觸不到。而如果把電子書拆解開,一些內容就可以成為問答場景裡的精彩回答。這樣,既把會員的優質內容帶入了社區,推動了社區內容繁榮,也創造了會員內容的免費體驗場景,實現了用戶拉新。因此,社區成了「蓄水池」,為會員業務源源不斷地輸送了優秀創作者和用戶。

華興資本董事長劉佳寧,去年底曾發表主題演講——《網際網路社區的價值》。他說:「社區是唯一一個能夠連接內容、內容生產者和內容消費者的東西,這是社區非常獨特的價值,在移動網際網路裡你再也找不著這種東西」。

社區不僅形成了這種連接,還讓這種連接非常穩固。拼多多能在電商巨頭的夾縫中異軍突起,原因之一就是單純購買行為形成的關係比較鬆散。只要另一家店便宜10%,用戶很快就用腳投票。相比之下,社區沉澱下來的用戶關係和消費習慣,卻很難被改變。

網絡社區早已不是新鮮產物,從國外的Facebook、Twitter到國內的微博、B站等等,大家對社區的態度,已從最初的狂熱回歸了平靜。但知乎此番或許發出了一個提示——內容行業,該重新認識社區的能量了。

站在2019年起點上,財經作者吳曉波曾作出預測:會員制將是2019年最流行的消費者關係模式。回頭來看,所言非虛。

不僅是知乎會員業務在過去一年取得明顯進展,內容行業整體也已經出現這樣的趨勢。格局相對明朗的視頻板塊,優酷、愛奇藝和騰訊視頻三大平臺,都在會員制道路上突飛猛進,後兩者的會員規模均已突破 1 億。

網際網路最早推出會員制的是電商平臺。亞馬遜 2005 年推出Prime會員,阿里、京東、蘇寧隨後接踵而至。如果電商採用會員制,有效激勵了用戶持續、高頻消費,延長了用戶生命周期價值。那麼,更加重視高頻消費和用戶粘性的內容領域,必然會呈現出對會員制的狂熱追捧。

找到適合自己的細分賽道

從推出會員業務至今,知乎會員體系共推出了超過 5.7 萬個知識服務產品,包括 2000多場鹽選專欄,近 1 萬場知乎 Live,3.4 萬本優質電子書和講書,以及共計約1.1萬本國內外一線雜誌。

知乎會員已經形成完整的閉環生態系統。在數億用戶的基礎上,知乎不斷挖掘問答社區的衍生價值,幫助創作者獲得更多收益。有用戶通過創作鹽選專欄,單月收入超過20萬元。

過去一年,知乎會員調整了內容戰略,決定進一步發揮圖文類內容優勢,錨定兼具娛樂性和知識性的優質內容。這個選擇出乎許多人意料。當然,成績之精彩,更讓很多人感到意外。

從歷史來看,人們總是高估新媒介,而低估傳統媒介。廣播出現後,有人預測它將取代文字;電視出現後,有人斷言它將一併取代文字和廣播。事實證明,每一種媒介都有獨特的魅力。圖文類內容,今天不會,明天也不會被徹底取代。

內容是個範圍極大的概念,可用多個維度分類。媒介層面的圖文、音頻、視頻,目標群體的性別、年齡,消費頻次高和低,線上和線下,教育和娛樂等等。知乎內容戰略的成功之處,在於錨定了最適合自己的那一塊,而不再是「我全都要」。

「我們認為,內容領域或許較難再出現綜合性巨頭,但細分板塊遍地是機會。」張榮樂說。

如果細心觀察,會發現行業的確正在呈現這樣的局面。喜馬拉雅在音頻領域建起品牌優勢,樊登讀書會在線下場景實現突破,閱文在網文領域長驅直入,專注於母嬰的凱叔講故事剛完成C+輪融資……還有專注外語的「流利說」,專注早教的「小步在家早教」,專注烹飪的「下廚房」,專注健身的「Keep」等等。

內容行業的未來,或許註定了百花齊放。要想贏得明天,必須在今天找到差異化方向,鎖定適合自己的那條賽道。

讓好內容更容易被發現

並非每個平臺,都像知乎一樣有社區做支撐,但知乎「問答融合」背後的邏輯,值得分析和借鑑。

內容付費的本質,是對閱讀專屬權益的付費。維護這種權益,需要用一道無形的圍牆隔出專區。但專區不能成為孤島,不能徹底和外界斷絕聯繫。

張榮樂說:「知乎會員所做的問答融合,構建了優質內容的免費體驗場景,讓好內容有了更容易被發現、被認可的渠道」。

內容平臺拉新的流程,一般分為四個步驟——用戶打開 App;選定單品;免費試用;體驗良好,完成付費。四個步驟層層遞進,但用戶依次減少。如果能減少步驟或者提升通過率,就能提升付費轉化效果。知乎會員放在知乎App中,消除了第一步,會員內容融入問答場景,則跳過了第二步,讓用戶以輕鬆的狀態,直接來到第三步。這就是知乎付費用戶高速增長的底層邏輯。

內容平臺都在做類似動作。「優愛騰」推出的會員免費體驗活動,教育培訓機構發放的課程試聽券,異曲同工。

內容付費平臺,在保護固有專區的同時,也需要尋找源頭活水。而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打造用戶更便捷、更輕鬆地接受到好內容的場景,讓潛在用戶體驗專屬權益的渠道更通暢。

相關焦點

  • 知乎「鹽選會員」一周年:付費用戶增長 4 倍
    【來源:環球網綜合】網際網路內容平臺知乎18日宣布,截至今年2月底,知乎付費用戶數比去年同期增長4倍。作為內容付費領域的代表性平臺,知乎同時宣布推出「全民閱讀計劃」,3月18日至25日,免費開放上千本「鹽選」專家講書,為用戶提供更多優質內容和服務。知乎此前曾多次表示,將會員業務視為長期項目,不急於追求一時效益。而這份成績單,顯然遠遠超出業界預測,給沉寂許久的內容付費領域,帶來了令人振奮的消息。
  • 知乎付費用戶數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 4 倍多,知乎只做了兩件事
    知乎曾多次公開表示,視會員業務為長期項目,不急於追求一時效益。但「鹽選會員」一周年的最新數據,還是讓業界刮目相看——截至2020年2月底,知乎付費用戶數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 4 倍多。驚人增速的背後,知乎到底做了什麼?其實,知乎只做了兩件事。
  • 知乎「鹽選會員」一周年成績單,付費用戶增長4倍
    3月18日消息,網際網路內容平臺知乎宣布,截至今年2月底,知乎付費用戶數比去年同期增長4倍。知乎同時宣布推出「全民閱讀計劃」,3月18日至25日,免費開放上千本「鹽選」專家講書,為用戶提供更多優質內容和服務。
  • 「恰到飯」的知乎,對於內容付費行業有什麼借鑑意義?
    3 月 18 日,知乎宣布,截止今年 2 月底,付費用戶數比去年同期增長 4 倍;並且同時宣布會員開始 5 折特惠,並推出「全民閱讀計劃」,在 18~25 日免費開放上千本「鹽選」專家講書。這透露出的信號其實非常明顯。作為去年這個時候,知乎上線的鹽選會員的首發用戶,我當時就小小地算過一筆帳,全站通看的權益相對於會員訂閱費用而言,紙面上已經算是「只賺不賠」。
  • 知乎付費用戶數年增長4倍,大家來知乎花錢看什麼?
    消費升級趨勢下,願意為內容付費的人越來越多。近日,知乎公布了鹽選會員一周年成績單:截至 2020 年 2 月,付費用戶數同比增長 4 倍。一年時間裡,這麼多用戶在知乎付費,他們到底看了哪些內容?過去,為球鞋、化妝品一擲千金的用戶,卻在為內容付費時關心每一分錢花的值不值。
  • 產品分析 | 知乎如何完善知識生態,提高付費內容打開率?
    (2018.6),直到去年選推出「鹽選計劃」(2019.3),截至今年2月底,知乎付費用戶數比去年同期增長4倍(2020.3)。知乎公布了鹽選會員一周年成績單:截至2020 年 2 月,付費用戶數同比增長 4 倍。毫無疑問,這是知乎在會員體系商業化過程中的一次成功的裡程碑。在知乎會員體系影響下,用戶對於泛生活化、興趣愛好類內容的消費意願正在逐年提升,與此同時,還應該進一步滿足用戶針對具體知識、疑問解答的使用需求。知乎註冊用戶已佔中國總體網民數的25.76%。與「在線教育」人數及比例(20.1%)相當。
  • 全面覆蓋優質付費內容 知乎·超級會員權益揭曉
    日前,知乎全新會員服務產品「知乎·超級會員」開始預售,其權益涵蓋知乎平臺上的各類優質付費內容,為用戶提供更完整、更體系化,以及更優質的知識服務。超級會員預售價259元,每日學習成本僅為0.7元。會員一年內可免費聽取優質Live、私家課等精品內容,享有領讀音頻、電子書借閱等「知乎·讀書會」的會員權益,還可以通過分享好友等方式增加會員時長。此外,目前知乎的Live無限計劃會員與讀書會會員,可免費或補差價升級為超級會員。
  • 知識付費四大巨頭:喜馬拉雅FM、知乎、得到和分答發展現狀淺析
    根據36Kr的推算,2016年有知識付費意願的用戶暴漲了 3 倍,知識付費用戶達到近 5000 萬人;截止到2017年3月,用戶知識付費(不包括在線教育)可估算的總體經濟規模為 100 – 150 億左右。知識付費領域已經產生四大巨頭,分別是喜馬拉雅FM、知乎、得到和分答,其中喜馬拉雅FM和知乎佔據著領先優勢。
  • 知乎:搭建多元內容生態,助推創作者以優質內容獲得收益
    其中,知乎榮獲「年度賦能創新優秀案例」。組委會評議認為,2020年,知乎通過好物推薦、會員專欄、付費諮詢等多方位的產品和技術創新,幫助創作者通過優質內容獲得收益,成為網際網路企業扶持新個體經濟的優秀案例。
  • 知乎引流深度乾貨文,5000字長文教你知乎快速漲粉
    很多人可能覺得難以置信,不可思議,但這的確是真的,網際網路的高質量用戶,知乎獨佔半壁江山。坐擁高淨值用戶群體的知乎,事實上在很久以前就得到了品牌方的青睞,是大品牌入駐首選的營銷陣地,也是付費流量的燒錢廣場。知乎早期的用戶,玩的是一個逼格,玩的是一種談資,誰有幸獲得了知乎官方的註冊邀請,那叫一個受寵若驚,心花怒放,私密權限本身就意味著成就感不是?
  • 知乎推出付費實時問答服務"知乎Live"
    【天極網網絡頻道】支付市場的成熟、用戶付費習慣的日漸成型以及消費者對優質內容的認可,使得收費模式成為網際網路行業發展新趨勢。正值成立五周年之際,日前問答平臺知乎正式推出付費實時問答功能「知乎Live」。  「知乎Live」功能在社區原有問答、專欄等文字形式基礎上,為用戶提供實時的問答互動。
  • 知乎周源首次英文演講:知識付費創業是種什麼體驗
    知識本身也正在變成商品,變成可以付費的服務。用戶也在重新定義他們想要的知識是什麼樣子的。周源公布了知乎Live的數據:截止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227 萬人次參與了知乎Live ,講者時薪平均過萬元。「未來我們消費的知識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工具來生產這些知識?每每想到這些,我腦子就會浮現起,電影《黑客帝國》的一個情景:「我需要直升飛機的駕駛程序!」
  • 知乎開始賣紙書了 對出版行業有什麼影響?
    從免費的《知乎周刊》開始,到後續衍生付費的《知乎·鹽》系列和《知乎·一小時》等系列內容,知乎的電子書受到了網際網路讀者們的廣泛認同。在2015~2016連續兩年的亞馬遜免費中文電子書排行榜Top10中,知乎出版的電子書均佔據4席。如今,知乎電子書的下載量已超過5000萬冊,而知乎的出版業務為作者帶來的總收益已經超600萬元。
  • 知乎發布用戶權益保護升級公告 明確站外內容引用規範
    【TechWeb報導】4月26日消息,知乎今日發布用戶權益保護升級的公告,稱為了保護用戶的合法權益,知乎將對用戶隱私做升級保護。主要措施為,針對除信任的搜尋引擎外的第三方機構,將採取白名單許可的方式,開放知乎內容的使用。
  • 音樂內容火熱;抖音「藍光樂隊」漲粉428萬;快手上線新App「態贊」
    10月最後一周,短視頻行業有什麼新動態? 平臺方面,快手上線新短視頻App「態贊」,推「籃球光合計劃」和「區域創作者招募計劃」 ;知乎上線「小藍星推薦榜」…… 榜單數據方面,快手有9個帳號漲粉超過40萬,最高漲粉109萬;抖音上榜帳號有3個漲粉超過百萬,最高漲粉428萬。
  • 疫情下乘風而起的聲網,給教育行業帶來了什麼啟示?
    橫跨社交直播、遊戲、物聯網、醫療等10餘個行業的聲網,在教育領域提出了哪些解決方案?疫情期間「情景線上化」,教育信息化平臺引來廣泛關注,類似聲網的教育行業玩家都過得怎麼樣?聲網的成功上市,又會給賽道內機構帶來哪些啟示?服務教育頭部機構,聲網到底做了什麼?6月26日晚21:30,聲網正式登陸納斯達克。
  • 知乎Live上線一周年 「知識付費」的摸索才剛開始
    然而,事過境遷,在回憶這件事情的時候,知乎的聯創李申申卻坦言,知乎內部對這件事情的感知和外界還是有些許不同的。「其實在知乎內部,對Live的重視程度和資源,一直以來都是高於值乎的。雖然外部看到值乎1.0是在4月1號發布的,但這其實是我們內部的一個黑客馬拉松搞出來的一個小項目,當時整個團隊就4個人,花了7天的時間就把那個版本推上線了。
  • 用戶金字塔模型的應用:知乎案例分析
    2、圓桌:線上的嘉賓討論每場圓桌將邀請1位主持人和4位以上有多年行業經驗的嘉賓共同發表見解。圓桌以限時的討論方式,集合一群對話題感興趣的人,連結了用戶和參與者的關係,推薦了行業大v,也對積極參與者進行推薦。
  • 追上得到、揍趴知乎Live?豆瓣的內容付費還有很長路要走
    (現已推出)目前從豆瓣官網的評論來看,還是俘獲了不少用戶的好評,也已經有用戶在知乎上激情高昂地評論:豆瓣一個專欄,把得到追上了,把知乎Live揍趴下了。也難怪有人說:豆瓣最大的優勢就是「大家都希望它能成功」。
  • 快手、抖音、B站紛紛發力教育內容,「知識付費」是一門好生意嗎?
    從教育行業數據來看,行業整體移動端活躍用戶規模已經接近5億,其中K12教育用戶在2019年6月的活躍規模達2.19億人。 在移動端眾多細分領域中,教育工具的月活用戶增長最快,2019年6月同比增長了2.6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