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學、說謊、留級:鍾南山院士「問題」,卻成父母教科書

2020-12-23 羽家

84歲的鐘南山院士,人民心中的定海神針,在抗擊新型肺炎疫情中再次掛帥出徵。

他的身份也不僅僅只有醫生,他還是

中國工程院院士,愛丁堡大學榮譽博士,香港中文大學榮譽理學博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與這麼多名譽頭銜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對物質生活的無欲無求。

他說「我們家從來不談錢,只談學術」,在娛樂圈明星動輒上億身家,豪車豪宅天價片酬的時候,鍾南山院士的家——或許可用「清貧」來形容。

一所老舊的小區內,房子僅僅80平,陳舊的家具,掉漆皮的窗門。

門框上待了17年的釘子,這是當年非典時期,鍾南山每天把吊瓶掛在上面輸液,在家進行自我隔離的見證。

誰能想到,這是鍾南山院士的家?

這位敢醫敢言的老者,也曾經是說謊、逃課、打架的「頑皮少年」。他一路的成長曆程,也能為我們教育孩子,提供不少有價值的參考和借鑑。

1

明理的父母,充實的愛

給了孩子最有安全感的家

父親鍾世藩,是著名兒科專家。

母親廖月琴,是廣東省腫瘤醫院的創始人之一。

鍾南山走向從醫之路,就是受父母影響。

小時候,他親眼目睹病人經救治痊癒後的喜悅。

所以鍾南山自小就認為治病救人,

是一件開心並且很有意義的事情,

「做醫生」的願望也開始生根發芽。

鍾南山的父親叫鍾世藩

早在1930年就獲得了醫學博士學位

是一名備受尊敬的兒科醫生

鍾南山的母親廖月琴

也出身名門

多才多藝見識廣博

畢業於北京協和醫院的高級護理專業

鍾南山的父親母親

鍾南山是夫妻倆的第一個孩子

不過夫妻倆愛孩子的方式很不同

母親是典型的慈母

總是微笑著,耐心地聽孩子們說話

從來不因為他們是孩子

而且輕視他們的意見

她也從來不粗暴的批評孩子

給了鍾南山像大人一樣的尊重

青年時代的鐘南山與父母、妹妹

而父親的愛,是相對較嚴厲的

他很注重培養孩子的禮儀教養

鍾南山回憶說

有一回他反覆在桌上用筷子挑揀菜餚

父親就用自己手裡的筷子

打掉了鍾南山的筷子

低聲訓斥:「你想一想,別人還吃不吃?」

這句話讓鍾南山很羞愧

以後再也不敢在飯桌上放肆挑揀

只有既給孩子充分的愛和溫暖

又給孩子足夠的規則意識

讓孩子講道理、懂克制的教育

才能稱之為合格的教育

2

面對說謊、逃課的孩子

永遠有比打罵有效的方法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

可能都會跟父母說謊

鍾南山本身也是個淘氣頑皮的孩子

自然也不會例外

在他上小學的時候

就經常逃課出去玩

出去玩餓了

就用本應交給學校的夥食費

自己買東西吃

直到有一天母親問起來

「你交夥食費剩下的錢呢?」

鍾南山才慌了

他只好跟媽媽說謊:

「我不知道,您可以去學校問老師。」

這樣的回答

自然引起了母親的懷疑

母親覺得這件事必須弄明白

就真的帶著鍾南山到學校

鍾南山只得磨磨蹭蹭跟著母親

到學校門口

更是緊張得臉色發白

只好承認是自己買東西花掉了

而母親則扔下不願意進校門的鐘南山

自己親自找老師了解情況

回到家裡

母親對他並沒有過多責怪

只是對他說

「你這麼做是不誠實的」

而一向嚴厲的父親

也只是對鍾南山說:

「南山,你自己想一想,

像這樣的事情應該怎麼辦?」

鍾南山自己回憶

當時父母的話比打罵他一頓

更讓他難受

他也一夜無眠

體會到了謊話被拆穿後

那種難堪和羞恥的感覺

逃學和說謊的錯誤

自然也就沒有再犯過

孩子會自己反思

從中吸取教訓

同時以後再遇到棘手的問題

又不會因為懼怕父母的責罰

而鋌而走險繼續隱瞞

父母的教育目的

也就達到了

3

面對成績差的孩子

父母最該給他的是動力

鍾南山雖然聰慧

但也有不少當「差生」的時候

小學四年級時

全家從貴陽到了廣州

三年級之前的經常的貪玩逃課

加上又不懂粵語

使得鍾南山成績很差

學校只好讓他留級

好在鍾南山的父母

和學校的老師們都願意鼓勵他

母親甚至對他說

如果他能考上嶺南大學附屬中學,

就獎勵他一臺自行車

本來就勤奮的他

就更用功了

成績提升非常快

最後自然順利考入中學

不過當時正是解放初期

全家人的日子

都過得非常緊張

溫飽都成問題

買自行車自然更是難上加難

懂事的他不敢跟母親提起

但母親卻說到做到

真的送了自行車給他

這件事對鍾南山觸動很大

他記住了答應別人的事情

就一定要做到

同時也記住了

凡事無論再難

只要肯努力

就一定會有所收穫

4

面對迷茫的孩子

父母需要成為指路的明燈

鍾南山的人生

有過幾次比較大的抉擇

都是在父母的指引下做出的

第一次是在鍾南山高中的時候

他不僅文化課成績名列前茅

運動成績也相當優秀

尤其是田徑項目

代表廣東省在全國運動會上

拿到了第三名的好成績

鍾南山在田徑項目的天賦

引起了中央體育學院的關注

體育學院來信

邀請他去國家隊訓練

是繼續衝刺高考

還是加入國家隊

是鍾南山必須馬上做的選擇

當時鐘南山很猶豫

鍾南山的父親則認為

運動員的運動生涯有限

但當醫生可以一輩子治病救人

憑藉對兒子的了解

他知道兒子一定能成為一個好醫生

所以建議兒子高考然後學醫

鍾南山聽取了父親的建議

順利考入北京醫學院

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大學醫學部

十八歲考入大學

成績優秀,意氣風發

在他大學畢業後不久

就被下放到了偏遠的山區

一幹,就是整整11年

直到1971年,鍾南山才回到廣州

繼續從醫

這時候鍾南山的母親早已離世

父親也已經成為古稀老人

、有一次父親問鍾南山:「你多大了?」

他說「35歲了」。

父親搖了搖頭,嘆了口氣,

這樣的回應重重地落在了鍾南山心裡。

他明白父親的意思:

和同齡優秀醫生相比,相距太遠。

從那以後,他不再浪費時間,

刻苦鑽研,每天學習到深夜。

8個月後,他寫下四大本醫療筆記,

體重掉了整整12斤,

在醫學專業能力上迅速提升。

這次談話,

成為了鍾南山的另一個轉折

他開始立志要把失去的時間追回來

決心要成為一個出色的醫生

43歲,鍾南山留學時遇到語言問題。

為了幫助鍾南山提高英語水平,

父親幫他定了一個任務,

用英文進行書信來往。

第一次收到回信的時候,

信厚得讓他意外,拆開來看,

發現不止有回信,

還有父親對他來信一句句的修改。

這種震撼,讓他堅持一直用英文書寫,

英文水平也不斷提升。

5

鍾南山不負眾望,

他一生敢言敢醫敢承擔,

真正繼承了父親的衣缽和精神。

對於自己的後代,

他同樣踐行家族教育觀:

「鍾家優良傳統,

第一就是要永遠有執著的追求,

第二個要嚴謹實在。」

正是如此,

這個家族才能批量生產「精英」。

兒子鍾惟德成為一名泌尿科教授,

2002年被評為「廣州市十大傑出青年」;

女兒鍾惟月曾是優秀遊泳運動員,

獲得過世界短池冠軍,

還在南加州大學就讀會計專業,

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學業。

鍾南山談起父親時這樣說:

父親對我的影響非常大。

鍾惟德談起父親鍾南山時也這樣說:

「父親對我的影響應該是最大的。

無論鍾南山院士自身的成長經歷,

還是他對子女的教育問題上,

我們可以看到:

父母自身德立言、言傳身教的重要性。

放在今天,

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好學上進,

那麼你就不應該整天抱著手機不撒手;

如果你希望孩子看問題積極樂觀,

那麼你應該告別生活中的負面情緒;

如果你的孩子想要學習某項技能,

你應該儘可能地支持他的興趣愛好,

而且儘自己能力幫助他。

真正的好家庭,

在於代代沿襲的精神財富,

在世上留下了些什麼堅持。

這才是真正的名門望族。

相關焦點

  • 逃學、留級、學習差,鍾南山父母的做法值得每個家長借鑑
    今年一開年,疫情就毫不留情地席捲而來,隨著疫情不斷的蔓延,有一個人的名字又重新成了牽動萬千人心的存在,那就是曾經在2003年抗擊非典時立下了赫赫戰功的鐘南山院士。「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人民日報如此評價他。就是這樣的一位「英雄」人物,你能想到他也曾是逃學、留級、學習差的不良學生嗎?正因如此,他的成長經歷也能成為我們教育孩子時的參考。
  • 逃學、撒謊、留級,這樣的少年卻蛻變成了國士鍾南山
    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臨危受命登上了開往武漢的列車。他在擁擠的餐車一隅,蹙眉闔目休息的照片,令人心疼又感動。《人民日報》官微評價他:「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而這樣的故事,必須被記錄、被書寫。
  • 想想鍾南山:小時逃課留級撒謊,84歲獲榮譽勳章
    提到鍾南山院士,相信所有的人都會豎起大拇指,也會為之敬佩,而這位84歲的老人喜獲共和國勳章時也讓人覺得當之無愧。只不過,當大家翻看鐘老的傳記時,卻發現他也曾是一個逃課留級撒謊的頑劣小男孩,他還因為強大的好奇心在11歲的時候從3樓跳下。
  • 當孩子為了逃學說謊時,打罵並不是最佳的解決辦法,溝通才是關鍵
    逃學對於每一個孩子來說都是一生中必定要經歷的一段事情,其實逃學本身並不是一件多麼大的事情,要知道這年頭很少有沒逃過學的孩子們。但是如果有孩子為了逃學去說謊騙老師和親人,那這件事情就很嚴重了。因為一旦孩子們習慣了說謊,就有可能一直保持著這樣的壞習慣,這對於孩子們未來的成長都是很大的阻礙。
  • 「鍾南山成長記」全網免費閱讀,助青少年感受醫者風骨
    84歲逆行抗「疫」一線,給全國人民吃下「定心丸」——這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由接力出版社和黨建讀物出版社聯合出版的《鍾南山:生命的衛士》電子書陸續在全網發布,供讀者免費閱讀,向青少年講述鍾南山的成長經歷和戰鬥在抗擊病毒一線的故事。
  • 鍾南山院士——他就是這樣的人
    他就是鍾南山院士。1936年出生於江蘇南京,據鍾南山院士說,父親之所以為他取了這樣一個名字,除了與出生地南京有關,與鐘山有關,父親更希望鍾南山能夠像山一樣,茁壯成長,屹立不倒。鍾院士出生的年代,正是戰火紛飛的年代。日寇飛機對南京的轟炸,把鍾院士的房子也炸塌了,當時還只有一兩歲的鐘院士被埋在了屋裡,他的命是外婆撿回來的。也許,他的名字也護佑著鍾院士。
  • 訪談|鍾南山、李蘭娟兩位院士亮相《可凡傾聽》
    節目播出後,引發轟動,「鍾南山談疫情期間最大壓力」迅速衝上熱搜榜。11月28日,《可凡傾聽》還將播出李蘭娟院士專訪,兩大重磅嘉賓、兩期「王炸」節目,《可凡傾聽》正在努力踐行一檔全國知名人文欄目的社會責任。 醫者的大愛都來自家庭 「父母給我最大的教育可以概括一句話,當老實人、做老實事,這是給我一個最大的教育。」鍾南山說。
  • 從魯莽少年到中國脊梁,鍾南山的故事值得講給孩子們聽
    84歲逆行抗「疫」一線,給全國人民吃下「定心丸」——這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近日,由接力出版社和黨建讀物出版社聯合出版的《鍾南山:生命的衛士》電子書陸續在全網發布,供讀者免費閱讀,向青少年講述鍾南山的成長經歷和戰鬥在抗擊病毒一線的故事。
  • 鍾南山院士和19個外籍人士座談,解答他們最關心的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與在穗工作學習的外國籍人士代表進行座談交流。疫情的最新情況如何?在穗外國籍人士最關心什麼?鍾南山給予了解答。一進會場,鍾南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來自非洲等地的外籍人士一一握手,握手持續了三分鐘時間。19名外國代表向鍾南山介紹了自己在廣州的所見所聞,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 沈佳欣,鍾南山院士沒時間搭理你,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沈佳欣之所以被推上風口浪尖是因為她的一條微博,這條微博矛頭直指我們的國之脊梁鍾南山院士,她對鍾院士發出的一連五個問號也直接引起了網友們的口誅筆伐。這個時代還需要質疑嗎?當然需要,無論哪個時代,質疑都是一種值得讚揚的精神。
  • 鍾南山教老外如何勸父母戴口罩 還回答了這些問題
    希望鍾院士作為專家,能夠告訴我們怎麼做,加深外國人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認識和防控措施和理解。」在交流中,鍾南山院士首先介紹了抗擊新冠肺炎的中國經驗。鍾南山院士向在穗外籍人士詳解個人防護:關鍵在於保持社交距離和戴口罩會上,鍾南山院士還介紹了新冠肺炎的傳播途徑主要為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因此防控的關鍵在於保持社交距離和戴口罩。
  • 鍾南山院士和19個外籍人士座談,回答了這些他們關心的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與在穗工作學習的外國籍人士代表進行座談交流。疫情的最新情況如何?在穗外國籍人士最關心什麼?鍾南山給予了解答。一進會場,鍾南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來自非洲等地的外籍人士一一握手,握手持續了三分鐘時間。19名外國代表向鍾南山介紹了自己在廣州的所見所聞,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 「鍾南山爺爺給我們來信了!」柳州這個小學124名學生,每人獲鍾南山院士回信
    新學期伊始,柳州市竹鵝小學校長吳蓉的一條動態成了朋友圈的大熱門,引得朋友們紛紛轉發,而剛開學的竹鵝小學孩子們得到這個消息也是驚喜萬分,怎麼回事呢?原來是「鍾南山爺爺」給這所學校的孩子們寄來厚厚一沓回信,足足124封。
  • 鍾南山院士和19個外籍人士座談,回答了這些大家關心的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與在穗工作學習的外國籍人士代表進行座談交流。疫情的最新情況如何?在穗外國籍人士最關心什麼?鍾南山給予了解答。在與來自剛果(金)籍的五賓(Bindanda Mvuama Van Timothee)交流時,聽到他的介紹,鍾南山笑了,笑著用左手輕拍了拍他。「鍾南山院士我要感謝你,以前都在電視上看到你。」在隨後的介紹環節,五賓說,他知道鍾南山非常辛苦,希望今天能通過跟鍾南山的交流了解更多關於新冠肺炎疫情的情況。
  • 教育局要不要恢復「留級制度」?父母建議恢復,對學生有好處
    很多學生為什麼要留級?常見的現象就是有的學生讀書成績差,在同齡人中,自己接受的能力很差勁,對讀書學習往往是火候不夠和自身成長也有一定關係。成績的好壞是決定一個學生能否升級一級的主要因素,這也是父母最常見的做法。
  • 鍾南山:院士、戰士、國士!
    成長故事 1.跟著父母在醫院長大的鐘南山,打小耳聞目睹父母對待病人的態度。他發現,兩人的喜怒哀樂是跟病人病情的好壞密切關聯的。他們不願意看到的是,經過努力病人的病情還是沒有得到改善。「那時就覺得,當醫生能給別人解決問題,會得到社會的尊重。」鍾南山曾在接受採訪時說。
  • 鍾南山:感到大難臨頭,會被痛打一頓
    但在處理孩子說謊的問題時,家長要搞明白,孩子在撒謊的時候想到的是什麼?只有弄清楚孩子的想法,才能改掉孩子說謊的壞毛病。小孩子都會說謊,鍾南山院士也逃不掉孩子撒謊的時候在想些什麼,為什麼孩子很自然地就說謊了呢?「小孩子都會撒謊」在這一點上,鍾南山院士也沒有逃過去。
  • 致敬鍾南山:給孩子最好的家教,是父母間的相濡以沫
    從醫從教一甲子,鍾南山是一名醫生,又不只是醫生。從17年前那一句&34;,到17年後&34;鍾南山肩上始終扛著醫者的擔當。婚後本來可以擔任國家教練的李少芬,決定回歸家庭照顧父母和公婆。;——美國學者西奧多馬丁赫斯伯格父母間關係如何,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不要以為孩子還小就不懂,其實他們天生敏感,對父母間情感狀態,看似懵懂的他們能夠感受很多。
  • 不妨跟鍾南山院士的父親學一學
    一次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鍾南山院士幾度登上熱門。這位八十四歲高齡的「白衣戰士」,一直戰鬥在前線,他的奉獻精神無不讓人動容。就是這樣一位工程院院士,一位醫學界泰鬥也離不開家庭的教育。家庭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學校,家長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 細品鍾南山院士在教師節的話
    鍾南山院士在教師節說了一番話,值得大家仔細品味!提起「老師像蠟燭」的比喻,鍾南山說:「常聽說教師像一根蠟燭,一輩子照亮別人,『毀滅』自己。而鍾南山院士說的話,才是更好的闡釋!老師雖然在教學生的過程中付出了很多時間、心血!但老師們也通過這個過程,體現了自身的價值!原本世界上是沒有教師節的,但後來有了。為什麼?因為大家都知道老師們做出了很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