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在的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已經取消了「留級制度」,政策一出,讓很多的家長們都不淡定了。覺得這個決定,不太夠人性化,也不太符合學生自身健康的成長。家長呼籲的聲音反應非常大,大部分還是支持反對取消這個制度。這樣看來弊端還是比較明顯。
很多學生為什麼要留級?
常見的現象就是有的學生讀書成績差,在同齡人中,自己接受的能力很差勁,對讀書學習往往是火候不夠和自身成長也有一定關係。成績的好壞是決定一個學生能否升級一級的主要因素,這也是父母最常見的做法。
不過孩子成績差,有很多原因,比如,喜歡玩耍、打遊戲、沒有心思放學習上、對課本裡的東西不感興趣等。這個時候父母就會選擇讓孩子「留級」多讀一年,先讓孩子慢慢適應讀書階段,看看以後孩子有什麼變化再做打算。
那麼,「留級」對學生會有什麼影響?
現在國家對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是按照在校學生總人數統一撥款,可能是為了相關經費的考慮,要求規定學生不能留級。有的地方規定,初中階段的學生如果在上學期間出現有休學、轉學、留級的現象。在中考考試招生中就不能再享受分配生的待遇,這樣分配生待遇的學生考上重點高中的可能性很小,對學生讀書的生涯影響也非常大。
簡單地取消「留級制度」,對學生個體來說,一刀切的要求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不留級似乎消除了歧視,讓部分確實跟不上的學生承受很大的心理壓力。有的孩子大腦開竅相對會遲一些,接受能力薄弱,小學基礎的知識沒有掌握牢固,但是不管怎樣,都不允許留級,必須升到高一級上去。有的學生由於沒有學好課本裡的基礎,成績方面也會越來越差,容易產生厭學情緒,甚至會自暴自棄、逃學曠課、無心讀書的尷尬局面。
「留級」在大家的現象中,普遍被認為是「成績差的學生」,學生本身可能有一定的心理陰影,覺得自己的比較笨,腦子不夠靈活,不是讀書的料,怕自己的同學取笑等很多不良的想法。但也不能小看這些小學生,他們的頭腦還是聰明伶俐,即使在讀書學習方面無法展現出來,但並不代表在其他方面就不行。
這個時候,最關鍵就在於父母的指導和激勵,引導他們提高學習興趣,找回讀書狀態非常重要。小學的知識相對簡單,如果上一年讀書的課本知識被孩子落下,其實影響並不是很大,只要孩子能對學習感興趣,成績很快就可以跟上去。
「留級制度」到底要不要再恢復?看一下權威大學教授怎麼說: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錢志亮,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當前的教育體制,對於一些孩子來說可能需要終身拼命地追趕。而今天的學校教學,是一個高速度、高效能的運轉過程,其實好多孩子並不是學不會,而是他們需要更多的時間,他只是在起步階段比別人慢一些。因此,我希望能夠恢復留級制度,拯救一些孩子,給這些孩子一年的緩衝時間。」
錢教授說,留級對孩子未必就是壞事,他身邊有好幾個教授,小學時候留過級;2014年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的兩位獲獎者也都曾在小學時留過級。
個人覺得可以恢復「留級制度」是利大於弊,它對留級學生有什麼好處呢?
1、因材施教
對於那些留級的學生,要根據他們自身的特點,學校或者老師應找出這些學生成績出現毛病的地方,然後對症下藥,效果更佳。成績差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因對學習不感興趣,每個學生的智商相差無幾,只要找對方法,老師再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培養,相信讀書的成績很快就可以上去。
2、對於成績差的學生,起到一個緩衝作用
有的留級的學生,不一定全部都是成績差的學生,有的可能是年齡太小,家長覺得孩子心智方面還太成熟,先讓孩子緩一緩。反正孩子還小,多讓孩子讀一年也無妨,最重要的是孩子得跟得現在讀書的進度才是首要任務。
3、減輕父母帶孩子的壓力
有的留級的學生,很調皮,喜歡貪玩,無心學習,還整天在外面瞎混。是父母最頭疼面對的事情,這個時候先讓孩子在學校裡安心讀書,起到一定的管束作用,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也可以減輕他們帶孩子的壓力。
總之,教育局取消「留級制度」也是站在當今教育發展的方向考慮,說明國家非常重視教育發展。那麼,中小學取消「留級制度」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歡迎大家的探討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