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鈴——唐·張祜

2021-02-19 相約八點半
更多音頻敬請收藏、關注「酷我音樂」《陳琅讀詩》,詩前序號為酷我序號,詩後為喜馬拉雅原序號,3231後為新錄製音頻序號,詩詞文本暫逐步更新在評論裡。

雨霖鈴——唐·張祜    

雨霖鈴夜卻歸秦,猶見張徽一曲新。

長說上皇和淚教,月明南內更無人。

詩詞文本從《張祜詩集校注》 

譯文

在夜深燈火闌珊、霖雨纏綿時分,唐明皇由蜀中返回長安,安史之亂都過去了,但唐明皇情況就像樂工張徽彈奏的《雨霖鈴曲》一樣,還是沒有什麼變化,依舊沉湎聲色。

張徽述說唐明皇彈曲垂淚思念楊貴妃,但是明月下南宮深處還是一片寂靜,唐明皇黯然落寞。

注釋 

張徽:即張野狐,唐時人。擅長參軍戲,能吹角篥及彈奏箜篌,供奉宮廷。安祿山作亂,隨玄宗入蜀,後同返京,途中為玄宗制《雨霖鈴》(一作《雨淋鈴》與《還哀樂》二曲)。

 

賞析

  全詩共四句,以追述始,寫唐明皇自蜀返京,由蜀入秦,恰逢霖雨之夜。地點、情景依舊,然人事全非。使人睹此情景就自然而然地聯想起安史之亂,唐明皇倉惶出逃,聯想起馬嵬坡「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長恨歌》),聯想起棧道雨中唐明皇悼念貴妃聞雨而作《雨霖鈴曲》的悽涼慘景。詩人讓讀者產生這麼多的聯想,是為了讓人對唐明皇的悲涼處境作一深刻反省。唐明皇開元年間,天下大治,四海晏然,史家盛稱為「開元之治」。然而,到了天寶末年,唐明皇寵幸佞臣,沉湎聲色,終日與楊貴妃晏遊嬉戲,朝政荒廢,怨聲四起。可是不久,「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長恨歌》),安祿山、史思明發動的叛亂,撕毀了唐明皇的美夢,迫其棄都西逃。荒淫無道,寵幸佞臣,把唐明皇送上了悲涼的人生之路。西京收復後,唐明皇由蜀歸秦,景況是否會改變一下呢?詩人這樣寫道:「猶是張徽一曲新」。與上句聯繫起來,恰恰與詩人的未言之意構成鮮明的對比。前者,唐明皇是落難帝王,進不能保社稷,退不能保寵妃,身不由己,悲苦自知;如今,唐明皇是返京的皇帝,青山依舊,江山未改,一切都是那樣的熟悉,他又可以稱孤道寡,君臨天下了。然而,物是人非,愛姬已命喪馬嵬,在唐明皇的耳中眼中,只有那雨中棧道和霖雨鈴聲還有一點新鮮感,只有張徽奏的《雨霖鈴曲》還能打動他那木然的靈魂和死去的心。

  張徽彈奏的是什麼呢?是唐明皇的愛戀、怨恨、悼念和追悔嗎?唐明皇聽來也許是,不然,他何以感到親切,何以悽愴流涕!然而,詩人聽來卻別有韻致:「長說上皇垂淚教,月明南內更無人」。從《雨霖鈴曲》中,詩人聽出樂工張徽在久久地敘說唐明皇垂淚授曲的情形。叛賊橫行,山河破碎,生靈塗炭,唐明皇偏安一隅,不思收復河山,卻一直沉湎舊情,念念不忘被逼自縊於馬嵬坡的楊貴妃。他常常垂淚向張徽傳授自製的《雨霖鈴曲》,用以表達對楊貴妃的思戀和懷念。作為一個人,唐明皇這種做法無可厚非。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但是,作為一個帝王,一個國家陷於戰亂時期的帝王,即使他已經遜位,這樣沉湎個人私情也不免讓人感到太過兒女情腸。

  總之,這首詩熔批判和同情為一爐,而詩人那顆憂國憂民之心又隱含其中,構成了陰鬱、悲涼的基調,給人一種強烈的歷史感和現實感。

相關焦點

  • 唐代詩人張祜與潤州
    張祜像 □ 喬長富  張祜(約789-約853)是唐代的著名詩人。唐末範攄《雲溪友議》說「張祜客於丹徒」,當即指開成三年及其前後之事。客居丹徒期間,張祜遍訪山水名勝。他的題詠丹徒山水名勝的詩篇(包括《題金陵渡》)大多是作於其時。由此出發,我們便可看到張祜《題金陵渡》說「一宿行人自可愁」時的心境了。張祜在客居丹徒後,最終隱居於丹陽。在《丹陽新居四十韻》中,他自述新居情況及決定隱居的心情說:「不出丹陽郭,茅簷寄北偏。四隅疏積潦,萬畝控平田。
  • 西津渡:張祜筆下的「金陵渡」
    張祜雕像記者 戴蓉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洲。」一千多年前,唐代詩人張祜在金陵渡小山樓投宿,登樓遠眺長江,將自己的旅思融入夜色,留下了這首千古絕唱《題金陵渡》。金陵渡就是現在的西津渡,唐時,這裡叫蒜山渡,別稱金陵渡,宋代始稱西津渡。《題金陵渡》可能是張祜旅途中的匆匆一筆。但是西津渡卻記住了張祜,現在的西津渡有著張祜的雕像、《題金陵渡》,並且復建了一座小山樓。
  • 王維的名句,劉長卿的名句,張祜的名句,全是經典,值得收藏!
    各位詩友們,大家好,這篇文章的主題是王維、劉長卿、張祜詩詞裡的名句,希望大家喜歡,閒話不多說,直奔主題吧!一、王維,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1、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劉長卿《送靈澈上人》三、張祜,唐代詩人。1、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正月十五夜燈》2、故國三千裡,深宮二十年。《宮詞·故國三千裡》3、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 雨霖鈴 賞析
    雅坤朗誦《雨霖鈴》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雨霖鈴》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這首詞是詞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離京都(汴京,今河南開封)時寫的,是表現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這首詞寫離情別緒,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詞的主要內容是以冷落悽涼的秋景作為襯託來表達和情人難以割捨的離情。
  • 《雨霖鈴·寒蟬悽切》
    雨霖鈴·寒蟬悽切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 柳永:雨霖鈴
    《雨霖鈴》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這首詞是詞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離京都(汴京,今河南開封)時寫的,是表現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這首詞寫離情別緒,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詞的主要內容是以冷落悽涼的秋景作為襯託來表達和情人難以割捨的離情。宦途的失意和與戀人的離別,兩種痛苦交織在一起,使詞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全詞分上下兩闋。
  • 一天一首古詩詞 | 張祜《宮詞·故國三千裡》
    與張祜同時的詩人杜牧非常欣賞這首詩,在一首酬張祜的詩中有「可憐故國三千裡,虛唱歌詞滿六宮」句。這說明,張祜的這首詩道出了宮人的辛酸,講出了宮人要講的話,當時傳入宮中,曾為宮人廣泛歌唱。
  • 張祜《題金陵渡》中的鎮江:千年古渡口 一幢小山樓
    晚唐詩人張祜曾經夜宿小山樓,留下了這般淺吟低唱: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洲。   現代人中很少知道張祜是何許人,有關他的生平近於虛無。通過史料只查出他是山東人,一生在高官侯府裡做幕僚,詳細生平沒有記載。張祜因詩揚名,以酒會友,平生結識了不少名流顯貴。
  • 詩詞品讀|柳永《雨霖鈴》
    雨霖鈴
  • 張祜漫遊江南,這首詩悠遠寧靜,最後7個字更顯空靈朦朧
    唐代詩人張祜一生沒有入仕,他喜歡遊山玩水,留下了不少流傳千古的詩作。他曾經到達淮南,喜歡那裡的丹陽曲阿池,於是就在那裡築室隱居。張祜的詩作在當時就小有名氣,讀者都熟悉著名的宮苑詩「故國三千裡,深宮二十年。」
  • 雨霖鈴,一曲傷愁離別間
    傳唐玄宗因安史之亂入蜀,道遇雨,大於滂沱中聞車架上玲玲之聲,逢馬嵬驛之變,心懷悽切,作《雨霖鈴》,為唐教坊曲。原文如下:斜風悽雨,古橈岹峭,暮雨未歇。巴山悵望無際,方腸斷處,風鈴悲切。嫋嫋疏疏密密,似子規啼血。
  • 才子佳人傷離別——柳永《雨霖鈴》
    才子佳人傷離別——柳永《雨霖鈴》明刊本《詩餘畫譜》繪《雨霖鈴》詞意
  • 宋詞 | 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英譯文及賞析、詠唱
    (英譯版及音頻轉自中國日報)雨霖鈴·寒蟬悽切宋·柳永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詞牌說明雨霖鈴,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樂章集》入「雙調」。《樂府雜錄》:「《雨霖鈴》,明皇自西蜀返,樂人張野狐所制。」
  • 多情自古傷離別,柳永代表作《雨霖鈴》
    他的一首《雨霖鈴》千古傳誦。有人說,這首《雨霖鈴》就是宋代的《別賦》。這首詞一出,遇到朋友分離的時候,都會吟誦「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還有人說,這首詞代表著北宋婉約派詞人的最高成就,這首詞一出,其他吟誦離別的詞都變得黯然失色。《雨霖鈴》描寫的場景發生在汴梁城外,分別的兩個人有人說是好友,還有人說是戀人。
  • 高一語文第八課時:《雨霖鈴》賞析(高振)
    「悲莫悲兮生別離」,一首《雨霖鈴》,歌盡千般苦楚、萬般無奈。請跟隨高老師品味柳永的悽美情感……高一語文第八課時:《雨霖鈴》賞析授課人:高振一、 學習目標1.在朗讀中體味《雨霖鈴》的思想感情和悽清意境;2.體會《雨霖鈴》的融情入景、虛實相濟的藝術特色。
  • 《雨霖鈴·寒蟬悽切》「點染傳情」,句句情深
    雨霖鈴·寒蟬悽切宋代:柳永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這首詞調名《雨霖鈴》,蓋取唐時舊曲翻制。據《明皇雜錄》雲,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避地蜀中,於棧道雨中聞鈴音,起悼念楊貴妃之思,「採其聲為《雨霖鈴》曲,以寄恨焉」。王灼《碧雞漫志》卷五云:「今雙調《雨霖鈴慢》,頗極哀怨,真本曲遺聲。」在詞史上,雙調慢詞《雨霖鈴》最早的作品,當推此首。柳永充分利用這一詞調聲情哀怨、篇幅較長的特點,寫委婉悽側的離情,可謂盡情盡致,讀之令人於悒。
  • 詩詞賞析丨雨霖鈴
    《雨霖鈴》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這首詞是詞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離京都(汴京,今河南開封)時寫的,是表現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這首詞寫離情別緒,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詞的主要內容是以冷落悽涼的秋景作為襯託來表達和情人難以割捨的離情。宦途的失意和與戀人的離別,兩種痛苦交織在一起,使詞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全詞分上下兩闋。
  • 趙彥春英譯柳永《雨霖鈴》
    雨霖鈴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
  • 古詩詞文賞析之宋詞《雨霖鈴·寒蟬悽切》柳永
    雨霖鈴·寒蟬悽切 【宋】柳永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 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讀浪漫詞人柳永的《雨霖鈴》
    《雨霖鈴》作者:柳永 宋代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柳永是宋代的浪漫詞人,他一生混跡於樂工歌妓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