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胎內記憶,母嬰關係發展的基礎

2021-01-17 天使在線幸福家庭

神奇的胎內記憶是一個非常好玩的話題,對我們未來的育兒包括母嬰關係,包括之後跟孩子之間的關係的建立和鞏固都是有非常大的影響,很多媽媽在懷孕的時候也是想過和孩子做溝通,特別有意識的去做一些胎教。但是,有些媽媽覺得很奇怪, 不知道胎兒能否感知到,也不能界定之間的關係。


這個跟玄妙有一定的連結,大家都特別奇怪,就是我們的孩子在肚子裡的時候,他們到底在想什麼?有的家長可能也在其它的渠道和信息當中了解過,我們談到胎內記憶,這個小孩到底是不是真的有胎內記憶。我這些資料是通過我跟我的日方老師--日本的老師,去做母嬰培訓的溝通的時候,得到的一些資料。

 在日本的研究數據表明,我們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是存在胎內記憶的。

「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感覺特別擠」,

「感覺特別黑」,

「覺得有點害怕「

「我們在媽媽肚子裡看到了一個長長的東西,然後它讓我和媽媽在一起連結。」

」我每天都覺得不舒服,然後,可能媽媽肚子空間特別小,我特別想出來「

」我感覺到自己很無聊,或者是我在媽媽肚子裡除了吃就是睡,我覺得好像沒什麼可玩的。」

這都是孩子和媽媽談話聊天的時候聊出來的內容,有一些媽媽覺得特別奇怪,難道孩子是真的有這個想法嗎?實際上我覺得通過我們自己平時跟孩子聊天是遇到過,就是在我們身邊的確是遇到過這樣的孩子,所以如果要是您家的孩子有這種情況的話,我覺得倒未必是ta全部屬於胡說,或者是幻想,但是我們怎麼去應對這種想法呢?

一般我們從育兒的角度上講,不管這個孩子跟您說過什麼話,我們一般都是允許ta各種天馬行空的想法。所以,我們覺得如果這個孩子跟您說,不管ta是編出來的胎內記憶還是ta真的存在胎內記憶,總之ta要是跟您說一些類似有關這方面的問題的時候,我們還是建議家長給孩子一個很好的回應,也就是說順著ta的主題聊就好。我發現有的媽媽是聊得挺好的,之前有一位網上的媽媽跟我說過他們家的孩子是經常跟她說在媽媽肚子裡的一些情況,這個媽媽也是一直跟孩子有來有往地聊天,很大地增進了她們之間的親子關係。所以我跟各位也說一下,的確有的孩子也會有這方面的一些想法,我只能跟各位說要是家裡有這種孩子的話,我們也不用太多的疑慮和擔心,只要是按著ta的思路去聊就可以。

剛才我也說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記得住這些事兒,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跟您表達出這些問題,所以我們只要去做個了解就可以了。當然平時也可以作為跟孩子的聊天內容,是可以在我們育兒當中實現的。可能我們很多成人現在也會有這種想法,因為我在群裡跟我的朋友聊天,也聽到這種說法,就是他還記得自己小時候包括自己的胎兒期有什麼樣的印象,這個也是有的,但是不會太多。有的人沒有,不太存在,有的人記得非常清楚,都不一樣,所以我們今天在聊這個主題的時候,也是給大家一個回憶的契機,可以想一下自己小時候有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兒。雖然說這個對於心理上講或者是對於我們個人來講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但也是一個挺好玩的研究生命的一個點。


從科學一點的角度,就是從母嬰關係上給大家介紹一下,到底我們和胎兒之間,您用什麼樣的態度會對孩子有些影響,或者說孩子在胎兒期ta到底會有什麼樣的感覺,ta能不能感觸到媽媽的一些感受,能不能感受到父母關係的一些感受?因為這塊才真正對我們孕育,包括我們懷孕、孩子出生之後跟ta建立的關係,這個是非常有幫助的。

我們平時在做兒童治療的時候遇到過很多孩子是有這樣的情況,就是ta已經長到了四五歲或者是更大,但是發現這個孩子在各方面的功能都不是特別好,包括ta的社會功能。我說的社會功能就是我們大家講的交際、交往、就是社交功能,不能很好地跟小朋友一起玩,或者是不能很好地用語言去溝通,有很多孩子存在各種各樣行為上的問題。我們在跟家長談這個孩子的生長歷史的時候,我們也聽過很多家長在這個孩子新生兒時對ta的關注可能不是特別高,對ta的照顧不是特別多,所以這個小孩可能跟媽媽的母嬰關係不是特別好,那這個時候我們要怎樣去處理?按常規我們是給這個孩子做心理輔導之外,我們最多的是建議家長把這個孩子重新再帶一遍,像回到嬰兒時期一樣對待。所以為什麼我把這個話題跟大家在這兒講,是想跟大家說,當孩子還是小嬰兒或是胎兒的時候,如果我們的工作做得非常好的話,那麼未來孩子發生問題的率就特別的低。我們最主要強調母嬰關係還是強調親子關係,我們平時在上課的時候我也跟大家三令五申地去講,實際上育兒沒有特別好的技巧,最好的還是要跟孩子建立比較好的關係。關係在的話,那不管以後我們遇到什麼事,或者有什麼樣的情緒,可能對孩子都不會造成太大的太深刻的影響,所以對於一些挺大的孩子我們還是建議回到嬰兒時期那樣去對待,所以當我們的孩子正處於嬰兒期的時候,建議家長一定要建立好這個關係,一定要抓緊這個時段去跟孩子建立關係,這是我想跟各位強調的我們平時遇到的最多的一個問題,也是跟母嬰關係最有關係的一個問題。

兒童心理說研究,孩子的心理發展及養育關係始於孩子的胎教,並非實際不是在孩子出生之後再去做一個養育的。從我們想懷孕的那一刻開始,我們的意願就已經跟孩子達成了鏈,。因此媽媽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去要這個孩子的直接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發展。,所以,我是懷著什麼樣的目的去要這個孩子,去懷孕的,這個對孩子未來的心理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胎兒在我們母體當中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胎內記憶對我們的孩子有一個什麼樣的影響? 


另外我想跟大家講一下,我們在講母嬰關係的時候,除了最開始講的懷孕的目的之外,我們在整個孕期到底怎麼去跟孩子處理我們之間的關係也是非常重要的。我現在給大家講幾點,希望如果您正在孕期或準備懷孕的話,可以作一個參考。首先談一下孩子的出生,孩子的到來,也就是剛才跟大家說您是懷著什麼樣的目的去生這個孩子。有的家長是覺得我應該要一個孩子來使我的生活更完美或使家庭更完整,還有一部分家長覺得我真的很想要一個自己的孩子,這是很單純的想法,還有的是想用孩子去穩固夫妻關係。所以我們說有各種各樣的媽媽就會有各種各樣想要孩子的原因,所以當您想要孩子的時候,我建議大家還是想好到底我的出發點是什麼。因為您的出發點是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心態和情緒,尤其是二胎媽媽。


有的媽媽覺得再要一個孩子可能是為了讓老大輕鬆一點,或者說兩個孩子有個幫襯,有的媽媽因為頭胎是女孩所以想生個男孩,她的各種想法都是不一樣的。所以講胎內記憶的時候我就首先把這個問題提出來,大家要想一下您到底是因為什麼去要一個孩子,那麼這個孩子未來是怎樣的心態和情緒是跟您最初的目的是有非常有關係的。


我給大家說一下最近我自己在做的一個數據研究,也就是大家可能都關注到我最近在做青少年的研究,我們在做青少年自殺團體的輔導時也看到過這樣的數據:有很多孩子就是他在十幾歲的時候覺得生活沒有意義,然後他有這個自殺傾向。那我做這種孩子輔導的時候也會了解到很多很多的數據,發現有一個很奇怪的特點和共性,這些孩子曾經在媽媽懷孕的時候,就動過一些不想要他的念頭。我們要承認這類的孩子他的意志力是非常堅強的,他想出生的想法是很堅強的,但他未來發生這個心理疾病率是很高的。所以我才重申你到底用什麼樣的心態去要這個孩子,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


在您懷孕之後,如果沒有做好準備要這個孩子,可能對孩子不太負責任;如果你真的有了這個胎兒,我不建議您有我不想要這個孩子或者說我很擔心他的性別是什麼等想法。因為這樣的話,您是覺得您自己可能是感受不好,但實際上您已經非常直接的真實的傳達給了孩子。他出生之後他自己的想法可能和別的孩子也會有一定的差距,或者是像我剛才說的我們同樣的一件事發生在不同孩子身上的話,可能你孩子的發生率和危險度是非常高的。


我們講到產婦抑鬱症的時候,也大家說一下,就是有的媽媽覺得我們在整個孕期好像感覺特別容易動情,平時好像不是特別喜歡哭喜歡掉眼淚的媽媽看到什麼事兒,尤其是孩子特別容易掉眼淚。這個從胎內嬰兒角度來講的話,是孩子實際上能感受到你的一個情緒,有的時候我們在這個時候奇妙掉眼淚,都是因為孩子在我們胎內的情況而引發,所以有這方面的一個情況的時候,要給自己一些舒緩或者說給自己一些處理方式。


有時候家長覺得這種情況是抑鬱,我個人是這樣認為的,如果在孕期那有可能是抑鬱,有可能是這個孩子確實給您做了一個胎內的提醒,在這個時候,你有必要轉移下注意力。這個是一個衡量標準,如果要說我們做什麼事兒好像感覺不那麼好,然後不管是有什麼改變都無法達到一個轉移的話,可能要在抑鬱這一塊去做一個考慮。


我們現在把這一塊加上也是讓大家知道,不要您的情緒特別激動就覺得是抑鬱症,有可能是孩子給您的一個胎內的提醒,那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跟孩子做個交流,問問ta是怎麼回事啊,是想跟媽媽表達什麼?有的時候我們家長不知道怎麼跟胎兒交流,除了給孩子講故事之外,還跟孩子說什麼,實際上我跟大家建議,隨便跟孩子去聊天都可以的。每天跟肚子的孩子去聊一下,我今天遇到什麼事兒,我是怎麼想的,孩子都是有感知的。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一些細節。就是孩子在有胎動之後,我們的一些行為跟他們之間的互動,胎兒是能夠感受到的。因為我們之前也聽過很多這方面的匯報,包括有的家長跟孩子徵求意見,比如說,我們今天晚上吃牛肉好不好,如果你覺得可以的話,你動一下媽媽就知道了,類似這樣的話孩子確實會給到你一個回應。這個也建議大家去嘗試,這個也是我們在胎內的一個有胎動之後跟孩子互動的一個方式,也是跟孩子交流的一個小辦法。


孩子的表情就是媽媽的表情,這個之前我們也跟大家提過。如果媽媽經常覺得愁眉苦臉,或者說覺得心情不好,那麼孩子生出來可能也是經常皺眉頭;如果媽媽每天都是笑呵呵的,然後心情特別好,可能孩子生出來也是咯咯的一直在樂,所以我們也說孩子的表情實際上跟媽媽的表情是一致的,我們建議媽媽在孕期的時候保持一個特別良好的心態和表情,這樣的話我們對孩子才有一些影響,同樣的,如果您發現孩子的確是在某些情緒上有些小問題的話我們建議您也要去想一下,到底我們做了什麼樣的工作,到底我們曾經有一個什麼樣的心態或者情緒給孩子造成了一些小的影響,這個是值得我們研究的一個內容。


不要把這些特別不好的負面的想法傳遞給你的孩子,他們是一個胎兒,或者是最初沒有發育的時候有可能就是一個小種子,沒有長全,還沒有成為一個小孩的時候,實際上他們的感知度還是有的。所以在這一點上是希望給大家做一個提醒,另外我們談到這個孕期的時候有很多媽媽的不良反應,然後給自己的也造成很大的心裡壓力。


講到這的時候也跟大家說一下也挺好玩兒的事兒。我曾經聽到過有人反應就是,覺得自己在懷孕的時候,家裡人都要求她吃得比較健康綠色,但有時候她控制不住自己特別想吃一些垃圾食品,說來也挺奇怪的每次去偷吃的時候,都會吐的非常厲害。但是吃些好東西就完全就沒關係,她試了很多次之後終於放棄了。她覺得可能孩子在提醒她不能吃垃圾食品了。所以當時他們也在問,難道當時這個孩子也有這個想法嗎?


這一點上我也曾經問過我的老師,那個日本人,他做這個母嬰研究很多年,他還在跟我說實際上,他們在做調查調查下來時候發現的確是有的,也就是說在您懷孕的時候你的一切反應可能跟著孩子有一定的關係,有的孩子就是很好玩很聰明,就覺得一定要讓媽媽去堅持一個比較好的生活狀態,或者是媽媽今天覺得心煩意亂的時候,那這個孩子可能也會不太舒服,或者是給媽媽一個提醒就不讓媽媽這麼不舒服。有的家長覺得很奇怪,胎兒時期這個孩子就知道我在想什麼嗎?實際上給大家做一個證實,的確,他能知道你在想什麼,而且諸如這種不讓媽媽吃垃圾食品的孩子還是非常多的。

所有的孩子來到我們的生活當中,都是他們自己去選擇自己的媽媽,有的孩子是因為媽媽的笑,願意留在媽媽身邊;有的是因為媽媽很幸福很溫暖,願意做媽媽的孩子,但是我們還是會發現有一類孩子是發現我的媽媽非常的寂寞跟難過,所以留下來陪伴媽媽。為什麼我這麼講是因為我們平時在處理自己的情緒的時候也會處理到一些有關原生家庭的問題,可能大家都覺得我從小父母給我的愛並不是那麼多,我的溫暖度沒有那麼高,所以我就不知道怎麼去愛我的孩子,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旁邊,也不太會去抱抱她或者是用那個特別溫暖的心態去包容她,然後家長就會很難過。


實際上我們去解決原生家庭問題,我們並不是要找出一個原因,然後再去記恨我們自己父母,而是找到原因之後,我們了解父母的一些情況,他為什麼這樣對我們,我覺得這樣就可以了。我跟大家說想要彌補很簡單,每個孩子來到我們身邊實際上就是給我一個彌補的很好的一個方式。


所以,如果我們換個角度去想的話,可能我們在處理自己的情緒包括處理自己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上就會有一些的改進。這一點也是我們經過一些大的數據研究之後給大家提出來的。


我們講胎教大家都用了各種方式做過胎教,有的媽媽是給孩子放音樂,有的媽媽是給孩子讀故事,這是跟孩子建立聯繫的一個很好的方式,研究表明孩子出生後在他哭鬧或者不舒服時時給他聽胎兒期曾經聽到的音樂的時或者去讀繪本,孩子也能很好的適應。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種繪畫治療方式,繪畫治療就是畫一張畫然後可以看到您的一些潛意識,所以在這我覺得給大家這個好玩的方式也是結合繪畫治療來做的。就是在孕期您在聽音樂,講故事,跟孩子聊天之外,還可以用繪畫的方式跟孩子達成一個很好的連接。


這個方式很簡單,就是您拿一張紙,一支筆,或者彩筆都可以,天馬行空的畫,很多孕媽媽都很奇怪自己怎麼會畫出這麼有創意或者好玩的畫?其實這個畫也是孩子給媽媽的一個意識,所以孕媽媽通過繪畫的這個方法去了解小孩的想法。

如果你準備要二胎,希望老大和肚子裡的孩子建立比較好的連結,那麼你可以通過胎內記憶的方式,讓老大多和胎兒聊聊天,比如你可以讓老大猜一下肚子裡的是弟弟還是妹妹?有時候甚至老大比你還早一步知道你懷孕了。比如他可能會特別黏媽媽,或者是特別敏感,或者是經常不高興,有的孩子會摸摸媽媽的肚子之類的,也有可能是孩子早你一步知道媽媽又懷孕的消息了,這個是他和自己兄弟姐妹建立關係的一個特別奇妙微妙的事情。


 傳統胎教都是拉著爸爸每天跟肚子孩子去聊天,這樣的話爸爸以後帶孩子會帶得更順暢一點。現在完全可以拉著老大,讓他跟肚子裡的孩子說說話,大家可能有時候會發現老大也挺好玩,他能聽的出肚子裡的小弟弟小妹妹在說什麼。這種的我們也可以理解成為他的想像,也可以理解成為他可以直接翻譯出還處在胎兒期的弟弟妹妹們的話。不管是那種,我覺得這都是建立手足關係比較好的方式。


一方面可以建立你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另外一方面可以讓老大感受到胎兒的存在,讓他倆之間的關係能有一個特別好的的連結,這是我們推薦家長可以用的一個好方法,特別是二胎家庭使用的好方法。


媽媽和新生兒初建的關係對孩子未來的影響特別大,是所有母嬰關係基礎。如果媽媽因為生完孩子之後,身體和心理及生活方方面面的變化,而不開心或者抑鬱,疏於新生兒的照顧,這段時間沒有跟媽媽建立一個比較好的親密關係的話,對未來的孩子的教養是非常非常麻煩。我們在嬰兒期用兩三個月完成的事可能在大孩子用好幾年都比不了,如果想要彌補,也要要回到嬰兒期的那種方式,比如抱抱他,摸摸他,有的孩子提出來要用奶瓶喝水,喝奶呀,這可以提供的,還有就是媽媽要陪著他滿地滾,滿地爬呀,就像帶一個小小孩是一樣的。但是說實話這是有彌補可以起到作用,但是花的時間,成本真的是特別的高。


所以建議家長不管怎樣,在你的懷孕期的時候你就要想好未來是用什麼樣的狀態去接納接受我的孩子,所以不管孩子出生之後有什麼樣的想法困難,一定要調整好你的心態在這個時候跟我們的新生兒建立一個比較好的關係。


跟新生兒建立關係的最主要最好的方式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撫觸。去撫摸他的身體,撫摸他的皮膚,讓他感受到媽媽的在。因為現在社會發展了,可能會請很多育兒嫂來取代媽媽去做更多的工作。我們不排斥這個幫手就是不排斥他去幫我帶孩子,但是我覺得有些事兒他可以去做,比如抱抱呀都沒問題,但是有些事真的是需要媽媽去做,爸爸去做的效果都不如媽媽做得好。所以我們特別建議家長不管你白天多忙,晚上睡覺前這個時間還是建議你跟孩子在一起,哪怕沒事兒給他摸摸後背,捏捏頭,都是我們之間母嬰關係建立的最好的方式。


我們是特別強調,撫觸一定要多做。我們也說孩子在三歲做的工作都不白做。到3歲之後,他各種問題出來了,母嬰關係建立的也不好,安全感也很差,社交方面也不行的時候大家再去調,說給我一個引導方式。說實話,肯定是有針對他的行為方式,但說實話,確實不能達到像我們最初從嬰兒期的時候給他帶來的那種很好的一個基礎。所以呢我們是,強調家長千萬不要覺得等這樣事發生之後再去想彌補的一個方式,這個在精力、財力、時間上特別划不來。


媽媽如果心情好的話,媽媽的乳汁都是甜的。也就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上說,媽媽的情緒特別好,給孩子餵奶哺乳的這個過程對孩子的幫助也是特別的大,讓孩子感受的東西也是的不一樣,如果大家需要去餵奶的話,還是給各位參考一下:媽媽的心情好,孩子也會覺得乳汁很甜,所以講到孩子的性格類型也是給大家做一個提醒,在孩子2歲之前是ta個性形成的很好時期。我們再次提醒大家,嬰兒期對於孩子各種建立都是比較有幫助的,所以建議大家在嬰兒期多跟孩子做互動,在胎兒期開始跟孩子去做互動,未來我們帶孩子就是事半功倍,沒有那麼累,沒有那麼多的問題出來。


還有一類孩子,我們在胎內做安撫的話,可能在出生之後就沒有那麼多的麻煩,特別典型的一類孩子,就是有種孩子特別容易愛讓人抱著,這種孩子在我們做胎內研究的時候實際上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孩子。他們可能在懷孕期的時候就特別需要媽媽的一個安撫,如果我們在孕期就跟這個孩子建立很好的關係的話,我覺得這個小孩在生出來之後,ta對我們所謂黏人的情況比較好一點,所以在這兒也是我們經常跟大家說的,黏人的孩子我們追蹤到根源可能還是跟媽媽關係建立的並不是那麼好,所以說孩子已經出生了,還天天黏著需要抱著,我們建議還是多抱抱彌補之前缺失的安全感,這個是我們在做母嬰關係和胎內研究工作上給大家的一個小的建議。


如需課程錄音,請公眾號內回復「1007」獲取;如需松玫老師更多課程詳情,點擊閱讀原文獲取。

再次感謝老師的分享,同時特別感謝志願者們(@於建娥 @ Suchangcat @冰紫凝 @衛紅 @麥田 @感恩陽光 )的付出。


備註:課堂乾貨與錄音版權歸海淘天使和老師共同所有。老師觀點與當時當景有關,不承諾永久適用,請自行判別和理性學習!


您與孩子的幸福成長曆程

天使在線幸福家庭

父母成長,孩子快樂!


一周線上課程預告,關注即可免費聽課。如需報名2016年度VIP會員,請公眾號內回復VIP

周三(1/20)晚上20:30

【公益大課】文明高塔上的回望——華德福教育 @穆局


周四(1/21)晚上20:30

【公益大課】自我修煉與兒童觀察@施劍平老師


周五(1/22)晚上20:30

【公益大課】小兒常見病的簡易診斷@燕少恆大夫,報名主群,請回復V9,次群請回復v2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往期乾貨與錄音

相關焦點

  • 神奇的胎內記憶,你家寶寶有嗎?
    不同於小編的3歲才開始記憶,小編的朋友萍兒,一個4歲可愛女寶的媽咪,今天跟我分享了女兒萌萌的一個神奇事件:臨近春節,她帶萌萌回老家跟媽媽團聚。可是,當她和母親正在廳裡嘮嗑的時候,萌萌突然指著牆上外公的遺照,問她:「媽媽,我的名字是這個爺爺起的嗎?」萍兒一聽,跟媽媽兩個人都傻眼了。她想起,自己懷萌萌7個多月的時候,父親病重。
  • 神奇的胎內記憶!孩子記得在媽媽肚子裡的事情!
    調查孩子們的胎內記憶。翻譯成白話可能是:調查孩子們對於在媽媽肚子裡的生活還有印象沒?        結果顯示,33%(534人)的幼兒有胎內記憶,另外有21%(335人)還保留著誕生過程的記憶。於是他根據這些研究結果完成了自己的著作。
  • 孩子有胎內記憶嗎 胎內記憶是屬於寶寶的獨家記憶
    孩子是有胎內記憶的。曾經有過一位婦科醫生對自己接生的胎兒做過一份調查數據,在孩子擁有屬於自己的記憶之後,詢問是不是還記得自己在胎內的一些事情。結果顯示在1000名4歲左右的兒童中,有33%的人有著胎內記憶,還有21.5%的孩子只保留有出生時的記憶。另外醫生也表明,剩下的孩子並不是沒有這方面的記憶,只是做家長的從來沒有問過自己的孩子這樣的問題。
  • 孩子能記住出生之前的事情,家長覺得很驚訝,「胎內記憶」很神奇
    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寶寶從出生之後,就開始發展自身的認知系統,逐漸地對周圍的環境有所感知,學習能力、理解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隨著孩子語言能力的發育,父母就會和寶寶進行更多語言上的交流。
  • 聽說過「胎內記憶」嗎?幾位寶媽跟你分享:3歲兒子的胎內記憶
    幾位寶媽跟你分享:3歲兒子的胎內記憶喵喵三月天:「我兒子3歲的時候,有一天我問他記得在媽媽肚子裡的樣子嗎,兒子說:四周黑黑的,都是水,後來我看到了一道亮光,就離開了黑黑的地方。聽完我被驚嚇到了。」太神奇了。」二胎媽媽小雪:「我兒子3歲多的時候也跟我說,在肚子裡的時候特別黑,然後有好多樹。他在我肚子裡臍帶繞頸3圈提前一個月剖出來的。」琴韻秋天:「孩子真的有胎內記憶,兒子說在肚子看到外面是紅色的,有時候感覺很吵,還特別擁擠,不舒服了就會伸腳去撐。」
  • 孩子真的有胎內記憶?你家的孩子對你描述過他的「獨家記憶」嗎?
    前不久看過一篇描寫胎內記憶的文章,其中有一段話這樣描述寶寶的胎內記憶:寶寶說自己從天上的雲朵上往下看,尋找自己想要的媽媽。然後離開天空,通過一扇門進入媽媽的肚子裡,開始了一段新的生命。說實話,我看了文章之後真的不太相信,我又問了2位準媽媽,他們的經歷讓我覺得生命真的好神奇。
  • 「媽媽,我還記得你」,神奇的胎內記憶,原來是孩子選擇我當媽媽
    節選自日本知名產科醫生池川明的著作《媽媽,我記得你》上面的童真直言,或許有不少媽媽聽孩子講過,乍一聽好像是天方夜譚,仔細回味一下,不難發現這好像是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記憶——胎內記憶。除了胎內記憶之外,有些孩子還保留出生時刻的記憶,也就是誕生記憶。什麼是胎內記憶呢?
  • 神奇的胎內記憶或許有答案,試著問寶寶吧
    日本有位知名的產科醫生經過多年的研究,走訪了多對母子,發現每3個寶寶就有1個能夠說出自己的胎前記憶,每5個寶寶就有1個能說出自己出生時的記憶。雖然這個說法不一定是真的,但是父母可以嘗試問一下為啥孩子選你做媽?神奇的胎前記憶或許能給你答案。很多人都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找寶寶求證,想知道孩子到底有沒有這些神奇的記憶,但很多家長都失望而歸。
  • 5歲男孩突然說出胎內記憶,媽媽一臉驚訝,胎內記憶真的存在?
    但事實上,胎兒在子宮中7、8個月的時候腦細胞就已發育完整,已經有了一定的記憶功能,雖然絕大部分人不記得或者說不相信,但胎內記憶卻真的存在。5歲男孩突然說出胎內記憶,媽媽一臉驚訝關於胎內記憶這個說法由來已久,很多人都不相信孩子能記住在子宮裡的經歷,不過事實表明,有些孩子確實存在胎內記憶。
  • 胎內記憶的真相,看玩嚇你一跳!
    這些事情會留在記憶裡多久呢?目前,我國還沒有專門研究胎內記憶的專家。不過,來自國外的一些調查結果和數據卻為我們展示了胎內記憶到底有多麼的神奇。「日本第一胎內記憶醫師」池川明,他曾調查了1620個平均年齡為4歲的孩子,結果發現: 33%的孩子有「胎內記憶」,21%的孩子能記起出生時的情景,這部分孩子大多集中在2~3歲。
  • 媽媽,我記得你,寶寶暖心的胎內記憶,原來真的存在
    胎寶寶有記憶嗎?可能很多媽媽都不太敢相信,孩子懵懂無知,怎麼可能在子宮裡有記憶?這個疑問被一個婦產科醫生解答了,他就是日本著名的婦產科醫生池川明,也是胎內記憶的第一人,在他的著作中明確地提到,寶寶是有胎內記憶的,並且在孩子出生後的兩三歲,甚至是八九歲時,依然能夠記得,只要場景觸發,孩子就能立刻回憶出來。胎兒在媽媽子宮裡的記憶是什麼樣的呢?
  • 胎內記憶真的存在嗎?孩子的回答,顛覆了媽媽們的三觀!
    日本知名產科醫生池川明的著作《媽媽,我記得你》中,有很多對胎內記憶的描述:「裡面很暖和,我常常在裡面遊來遊去,轉來轉去的,有時候會碰到牆壁。」「像是在大海裡,水暖暖的,有點鹹,有時候我會喝很多。」這個答案非常神奇,也令人震驚,原來孩子真的存在胎內記憶。胎內記憶,顧名思義就是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記憶。前陣子,就有一個小視頻火了,視頻裡一位媽媽問兩歲多的女兒在肚子裡的事情。媽媽:「你還記得在媽媽肚子裡是什麼感覺嗎?」女兒:「很暖和。」
  • 胎內記憶真的存在嗎?
    胎內記憶真的存在嗎?研究表明:真實存在!孕媽的行為寶寶都知道世界上很多的東西都令人難以置信,但是卻在真實地發生。這些事情往往都找不到科學依據來支撐,但它確實是正在發生的。就說寶寶的胎內記憶吧。很多人沒有經歷過,肯定都不會相信寶寶居然還會有胎內記憶這回事。
  • 「我記得媽媽肚子裡有好多泡泡」寶寶胎內記憶的秘密你知道嗎?
    你相信小胎兒也會有記憶嗎?到底沒出生的寶寶在媽媽肚子裡能聽到、看到些什麼?這些事情會留在記憶裡多久呢?目前,我國還沒有專門研究胎內記憶的專家。不過,來自國外的一些調查結果和數據卻為我們展示了胎內記憶到底有多麼的神奇。
  • 胎內記憶聽起來很有趣,卻並非一點都不靠譜,大數據顯示有跡可循
    不過也有寶媽認為這是不可能的,畢竟胎內的寶寶還沒有發育完全,彼時擁有記憶顯然有些匪夷所思。 胎內記憶不是開玩笑,大數據證明效果明顯,恰當的胎教方法很重要 關於胎內記憶的研究一直都頗有爭議。
  • 隋棠大仔驚喜分享「胎內記憶」:出生前在天上跟老爺爺在一起
    過去大家都認為孩子孕育在母親子宮內時沒有意識,但近來愈來愈多研究顯示,很多孩子仍存有「胎內記憶」,他們出生後仍記得在母親肚子內發生的事,不過隨著成長相關記憶亦會消失。臺灣女星隋棠育有三個孩子,她近日在社交網站分享了四歲大仔Max的母胎記憶,引來許多網友的分享,最神奇的是,孩子們的記憶竟然大同小異!隋棠從Max兩歲開始,就曾嘗試旁敲側擊,探問仔仔的「胎內記憶」:「Max兩歲的時候,有天晚上趁他迷迷糊糊想睡覺,我故作輕鬆問了第一次:『寶貝~你還記得以前是住在媽媽肚子裡面嗎~~~~~?』
  • 胎寶的「宮內記憶」很神奇,別輕易問孩子出生前的事,很「詭異」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寶寶出生後,自身認知系統開始發展,對於環境刺激有所吸收,學習能力、理解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隨著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實現,父母們可以和寶寶做更多的交流。在這個過程中也有很多很神奇的現象出現,比如說有的家長會發現寶寶有著宮內記憶,居然會對出生前的事情有所描述。胎寶的「宮內記憶」很神奇,別輕易問孩子出生前的事,很「詭異」麗麗家的寶寶兩歲了,平時妙語連珠的非常可愛。有一天寶寶突然說「為什麼我不可以遊泳?」
  • 寶寶有胎內記憶嗎?這3點告訴你答案,媽媽還不快圍觀
    上周讀了一本書,是講關於寶寶的胎內記憶,我半信半疑讀完了以後,去找兒子求證。看見兒子在玩玩具,就問兒子,你還記得在媽媽肚子裡你都幹了什麼嗎?沒想到兒子竟然跟我說,裡面很黑,有好多水,我就遊泳,但是總有個東西一直碰我,我只能不斷躲開。聽見兒子這麼回答,我趕忙接著問,裡面那麼黑,你不害怕嗎?
  • 胎內記憶,所以你們兩個本來是兄妹?!
    打從懷元寶起,當我發現有胎內記憶這方面的信息時,我就非常興奮,一直告訴自己,等元寶會用言語表達時,一定要來問問她!總總跡象,讓我相信元寶這孩子是有胎內記憶的。那麼,關於胎內記憶的詢問方式,上網、翻書找資料,找到詢問方式其實也不難,但還是需要留意,可以選擇在孩子放鬆時引導式詢問,例如睡覺前、洗澡時等等。避免一次問太多問題,儘量讓孩子自己講出關於胎內記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