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不擦乾 細菌繁殖快

2020-12-23 大河網

  每人每天都要洗很多次手,但別以為洗完就乾淨了,英國布拉德福德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應用微生物學雜誌》上刊登研究稱,洗手是有效去除細菌的方法,但卻不能消滅所有細菌,如果隨後不設法讓手正確變幹,殘留細菌很容易在溼潤環境中繼續傳播。

  專家提醒,洗手後一定要按正確的方法將手弄乾,在家時,可以選擇用毛巾擦手。但要注意,很多家庭的毛巾都長期掛在陰暗潮溼的洗手間裡,用這樣的溼毛巾擦手,等於二次汙染。建議家庭將毛巾掛在通風良好的陽臺等地,有條件的,還可以兩條毛巾換著用,用完一條,就將其掛在陽光下曬一下。

  在外時,可使用專用紙巾或幹手機。研究人員做過一項對比研究,以評估各種幹手方法對細菌傳播有什麼影響。結果發現,在使用紙巾、幹手機等方法中,使用紙巾擦手最為有效,若用幹手機,最好不要在烘乾的同時搓手,因為這會將原來隱藏在指縫、皮膚皺褶深處未被洗掉的細菌帶到手的表面,一旦洗完手再幹別的事情,就會使細菌滋生和傳播。幹手後,最好塗一些護手霜,以防皮膚乾燥。

  (徐志雄)

相關焦點

  • 5片麵包告訴你:不洗手會有多少細菌?
    我們都知道病從口入,手上有細菌,但我們卻沒有好方法讓孩子意識到「不洗手以及不好好洗手就吃東西」的危害。尤其是看著那一雙說不洗就不洗的小髒手,無情又快準狠的伸向食物的那一瞬間,做家長的血壓飆升啊。用眼見為實的實驗真相,讓孩子們意識到不好好洗手就碰食物到底有多恐怖。我相信看完這個實驗後...
  • 只衝水約等於沒洗手!洗手的重要細節,很多人都忽略了
    2011 年,一個英國研究團隊做了洗手的對比實驗,先讓被試者隨意乘坐公交車或參觀博物館,然後分 3 類對比:用普通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只用水洗手,不洗手。不用肥皂或洗手液,簡單衝衝水等於白洗美國愛荷華州的 Discovery Elementary 小學的同學們做過一個非常直觀的實驗,用不同的手摸一下新鮮麵包,然後將麵包放進塑封袋裡,一段時間後觀察細菌繁殖引發麵包變質情況。
  • 洗手也有門道?你到底會不會洗手?減少細菌入侵
    洗手幾乎是我們每天都會做的事了,手髒了要洗,吃飯前要洗,上完廁所也要洗,洗手無非就是用水衝洗就完事了。但其實不然,洗手這麼一件簡單的小事背後卻有著你不知道的秘密,你可能不了解不正確的洗手方式會讓你的手再次受到細菌的侵害,導致洗了手也是白洗,你有沒有犯這些常見的洗手錯誤?
  • 專家告訴你 洗手多久才能殺死所有的細菌
    人生有三件事是肯定會發生的: 死亡、稅收和忽略正確的洗手方式。據統計,10人中有2人不洗手,只有30%的人使用肥皂。科學數據表明,有許多不同的洗手方法。小棉襖今天要與大家分享關於洗手的一些知識,通以下過UV相機進行多次實驗的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結果。1、「納斯卡」衝洗和搖晃在自來水龍頭下洗手,快速搖動,讓它們幹起來有什麼大不了的?讓我們坦率的說。有時候你的手看起來很乾淨,實際上卻並非如此,因為衝洗和搖晃沒有達到多少效果。
  • 疫情期間勤洗手 更要會擦手
    洗完手如何擦乾有學問,搞不好會越擦越髒。洗手後用毛巾擦乾和用熱風機吹乾都是不正確的,請看下面的實驗數據。洗手是減少疾病傳播最重要一步,洗手的目的是減少細菌的數量,並防止有害微生物通過手或間接進入人體通過食物,可以減少食源性疾病。
  • 疫情防控不放鬆,洗手圖+15首兒歌培養幼兒勤洗手
    小朋友,要記牢,飯前洗手很重要,沒有細菌不生病,講衛生,好寶寶。;捧水先洗水龍頭,龍頭擰緊擦乾手;好習慣,每天做,身體健康樂呵呵。拿過毛巾擦乾手,我們再看這雙手,這才是雙乾淨手。玩玩具,小手髒,快把小手洗一洗,先捲袖子再開水,手心手背溼一溼。
  • 正確洗手,可以洗去手上80%的細菌
    我們時常都說「病從口入」,其實很大部分細菌是由手帶到我們體內的,由此可見,手是否乾淨、衛生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健康。對於「洗手」這件再平常不過的事,記者對部分市民進行調查發現,能曉得正確洗手方法的市民不多。那麼,洗手到底有多重要?不正確洗手會對身體造成哪些危害,如何洗手才正確呢?孩子比成年人會洗手「您覺得自己會洗手嗎?平時都怎麼洗?」
  • 女人小便後要擦乾嗎?
    因為現在很多衛生紙都是再造紙,其中帶有大量的細菌,過分頻繁地用紙巾擦拭,細菌很容易在陰道處停留並滋生,最好的辦法是小便後什麼都不用,每天換內褲就可以了。女人小便後要擦乾嗎(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其實,女性小便後,用合格的衛生紙正確擦拭不會導致婦科感染,反而是不擦有可能導致外陰及泌尿系統感染。因此小便後及時用乾淨的衛生紙擦乾才是正確做法。當然,勤換內褲也是應當提倡的。
  • 幼兒園提醒:疫情防控不放鬆,洗手圖+15首兒歌培養幼兒勤洗手!
    兒歌2:飯前要洗手 小朋友,要記牢,飯前洗手很重要, 沒有細菌不生病,講衛生,好寶寶。 趕緊擦乾淨,細菌全跑掉。 兒歌5:洗手 洗手前先捲袖,再用清水溼溼手。 擦上肥皂搓一搓,指縫指尖都搓到。 譁譁流水衝一衝,我的小手洗淨了。
  • 手上有這麼多種細菌,怎樣洗手才最乾淨
    科學家把採集到的樣本放在培養皿裡面,培養皿裡面的營養物質能夠幫助細菌迅速繁殖,在37度恆溫箱裡各種細菌成長很快。 培養結果出來了,試樣中主要是葡萄球菌、金黃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有的人手確實很乾淨,培養出的細菌很少。有的人則帶了很多種細菌,培養皿裡一片茂盛。有些培養皿裡還散發出難聞的氣味。
  • 幼兒園提醒:疫情防控不放鬆,洗手動態圖+15首兒歌培養幼兒勤洗手!
    兒歌2:飯前要洗手 小朋友,要記牢,飯前洗手很重要. 沒有細菌不生病,講衛生,好寶寶。 兒歌3:洗手 自來水,清又清,小朋友,講衛生, 伸出小手洗一洗,看誰洗得最乾淨。
  • 你會洗手嗎?你知道手上的細菌有多少嗎?
    導讀: 10月15日是全球洗手日你知道嗎?調查表明,我國居民「正確洗手率」僅為4%,人的一隻手上可附著數十萬個細菌,如果手洗不乾淨,後果不堪設想。那麼,你知道手到底有多髒嗎?你知道該如何科學洗手嗎?還有,在關水龍頭時,請記得衝洗水龍頭,以避免雙手洗淨之後,又因為觸碰到水龍頭上殘留的細菌而受到感染。若要更乾淨,水龍頭開關處也應先用肥皂洗,再用水衝乾淨。也或者,可取乾淨的紙巾包住水龍頭再行關閉。同時,記得將紙巾直接丟棄,否則雙手又有可能沾染細菌。
  • 是時候來複習一下科學洗手了!
    洗手液 洗手液,添加有殺菌成分、能有效抑制或殺滅手部在與外界接觸中所沾染的各種細菌,同時含有護理成分,包括潤膚劑酒精類的最常見,原理是75%乙醇作用於細菌/病毒首先起到脫水作用,乙醇分子進入蛋白質分子的肽鏈環節,使蛋白質變性沉澱,使細菌/病毒無法正常代謝抑制細菌生長繁殖。 那麼,免洗洗手液能替代洗手嗎? 免洗洗手液:「我可沒說我能代替洗手。」
  • 只衝水約等於沒洗手,衝洗6秒和30秒有什麼區別?
    如果你也一直忽略了洗手時間這個關鍵因素,很可能手就白洗了。洗手要洗多久?稍微想想就能明白,洗手所需的時間,跟太多因素有關,首先就是手有多髒……因為大家雖然同樣有一雙手,但髒不髒、怎麼髒都不太一樣。2011 年,一個英國研究團隊做了洗手的對比實驗,先讓被試者隨意乘坐公交車或參觀博物館,然後分 3 類對比:用普通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只用水洗手,不洗手。
  • 每個指甲縫內會有4.5到5萬個細菌,做到正確洗手了嗎?
    防疫期間,你做到正確洗手了嗎?你知道嗎?1平方釐米的手掌,竟能聚集3500~4500個細菌,每個指甲縫內會有4.5到5萬個細菌。洗手時間短對除菌作用不大,以擦代洗難除菌。勤洗手,注意自己的手衛生是預防很多傳染病的重要手段,洗手是去汙,讓有害微生物從你的手中去掉,不是殺菌。
  • 洗錯手比不洗還糟糕?洗手四大錯誤!小心越洗越髒
    其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就是要勤洗手!爸爸媽媽知道嗎?如果沒有用正確的方式洗手,反而會越洗越髒!寶寶應該如何正確洗手,快一起來看看吧!洗手四大錯誤!小心越洗越髒!只用清水洗手是不夠的!因為手上的皮脂腺很豐富,脂溶性病毒類,如輪狀病毒、諾羅病毒等會引起腸胃道症狀的病毒、以及腸病毒等都容易在滋生,這時必須靠去脂的肥皂搓揉洗得更乾淨。用肥皂洗手可降低 44% 腹瀉罹病率,也是最有效的介入措施喔!正確的洗手怎麼做?1. 在家要用肥皂搓揉 20 秒再洗掉2.
  • 溼熱環境細菌泛濫 勤洗手可減少細菌
    夏季氣溫增高,雨水增多,溼熱的氣候給細菌的滋生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很多疾病都是由於細菌感染所致的,那麼我們該如何遠離細菌呢?俗話說,飯前便後要洗手,洗手是遠離細菌的一大關鍵。原則上來說,大多數疾病的發病都是因為維生素感染造成的,如果想要有效預防疾病,那麼預防微生物感染是非常重要的。
  • 不洗手時 手上的細菌是什麼樣
    不洗手時 手上的細菌是什麼樣
  • 大小便後不洗手對身體有什麼危害?
    大家都知道飯前便後要洗手的衛生常識,有些人由於生活習慣等其他諸多的原因,飯前便後沒有養成洗手的好習慣,大小便後不洗手對身體有哪些危害呢?首先,廁所的環境是潮溼的,這樣的環境有利於細菌滋生。特別是大腸桿菌,大腸桿菌會附著在很多地方,包括地板,廁所的牆壁,紙簍中……。
  • 根本就不髒嘛!為何孩子都不愛洗手?6個讓洗手變好玩的方法
    我一直以為,女兒從小被我養成了勤洗手的習慣。直到有一次我在無意中問起女兒,在學校裡有沒有洗手的習慣,沒想到女兒吞吞吐吐卻告訴我:班上好多同學都不愛洗手,我想和他們一樣,也就不想洗手了。不知怎麼,我突然覺得女兒全身都是細菌,甚至有點嫌棄她,唉!我怎麼生了個這麼邋遢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