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絡傳一初中女生被狗傷後因沒注射疫苗而感染狂犬病病毒死亡的消息。該消息源自杭州市蕭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簡報。簡報中介紹這個家庭兩次從外帶回狗,今年9月,狗咬傷了男孩(及時注射狂犬病疫苗),而去世的女孩曾向家長說起自己在7月也曾被該犬傷過,但未予重視,未注射狂犬病疫苗。
該簡報流傳後,引起網友對於該家庭「重男輕女」的質疑。紅星新聞記者致電蕭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員表示,網絡上流傳「我區發生今年首例狂犬病例」簡報是該疾控中心發布的。
今日(12月14日),蕭山區疾控中心傳防科與事件發生地蕭山區北幹街道興議村的村委會均表示,該家庭不存在「重男輕女」的情況。傳防科一位工作人員表示,「現在打狂犬病疫苗本身就比較廉價,而且(女孩狂犬病發病後)這戶家庭,為了這個孩子已經傾盡所有。杭州的醫療機構用了最好的手段來治療,從經濟上來看不知道花了多少錢了,不可能是重男輕女。」
據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一負責宣傳的工作人員介紹,這個女孩目前還在醫院的PICU進行救治。
姐弟被狗傷,弟弟注射了疫苗,姐姐未注射疫苗去世
近日,一則杭州市蕭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簡報在網絡中流傳。
杭州市蕭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簡報
簡報中稱,11月19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報告現住址為蕭山區一例狂犬病歷。患者為一初二女生,於11月6日在家中出現右手發麻感覺,並伴有疲乏、周身不適的情況,8日凌晨出現嘔吐,當日上午前往省兒童醫院濱江院區內科就診,隨後轉急診搶救室,9日出現呼吸困難,症狀進一步加重。16日開始出現瞳孔散大,目前已處於腦死亡狀態。
家屬敘述患者幾個月前曾被自家狗咬傷過,結合患者腦影像等表現,醫院考慮狂犬病可能。隨後醫院採集患者唾液、腦脊液等標本送去檢測,從唾液標本中檢出狂犬病病毒基因序列,確診為「狂犬病」。
隨後疾控中心對其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經調查,患家3月曾撿回一隻流浪狗,4月該犬出現亂咬犬籠等異常情況,患家將該犬丟棄。家屬否認患者被該犬致傷。
5月患家又帶回一隻狗飼養,9月該犬咬傷患者弟弟(及時注射狂犬病疫苗),患者曾向家長說起自己在7月也被該犬傷過,但未予以重視。故未處理傷口,未就診,未注射狂犬疫苗。家屬訴該犬未注射過狂犬病疫苗,在患者發病後該犬已被丟棄。
12月12日,紅星新聞記者致電杭州市蕭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員表示,網絡上流傳「我區發生今年首例狂犬病例」簡報是該疾控中心發布的。
區疾控:不存在「重男輕女」,已對周圍流浪狗妥善安排
上述簡報在網絡上流傳後,引起網友對於該家庭「重男輕女」的質疑。
12月14日,簡報中所描述的事情發生地,蕭山區北幹街道興議村村委會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家的女兒有14、15歲,她可能稍微(被狗)輕抓了一下,所以沒有和家長說。等到弟弟被狗咬傷了,她和家長說自己可能被狗抓過。」
「他們家不是重男輕女的情況。」該工作人員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應該是弟弟被咬了,告訴了家長,家長知道了事情就去給弟弟打了疫苗。他們可能以為姐姐(最初被抓傷的時候)沒有說,(相當於)稍微抓了一下,不要緊的。」
「百姓經常會傳這件事,但是沒有人說過他們家可能是重男輕女。」上述工作人員表示,「我聽說她爸爸一直在醫院守著她,家屬進不了重症監護室,他就每天睡在車裡。他們家要一直等到醫院不讓治了再放棄。」
「我們去調查的時候,孩子處於病危狀態,我們當時不便過多詢問。」14日,蕭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防科一工作人員表示。「從我們工作人員看到的角度,這個家庭不存在重男輕女。本身現在打狂犬病疫苗就比較廉價,而且(女孩狂犬病發病後)這戶家庭,為了這個孩子已經傾盡所有。杭州的醫療機構用了最好的手段來治療,從經濟上來看不知道花了多少錢了,不可能是重男輕女。」
據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一負責宣傳的工作人員介紹,這個女孩目前還在醫院的PICU進行救治。當紅星新聞記者問及其家屬具體花費多少金額時,工作人員表示,「重症監護室每天的住院費很高,但是具體多少我們無法透露。」據蕭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簡報介紹,女孩於11月9日轉入PICU治療。
上述蕭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防科工作人員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近些年,發生因狂犬病去世的病例較為罕見。「可能有一些小學生、初中生在不知曉情況下被抓傷了需要注射疫苗,家長和學校對這方面的教育不太夠。小孩可能被輕微抓傷後大家覺得沒事。」
上述工作人員稱,有一些家長不是醫療機構的工作人員,不知道在發病之前給孩子打疫苗都有幫助。「他們可能只是認為,被狗咬了需要馬上打疫苗,如果已經過去很久但是沒有事情,就不會再有事,可能存在這方面的疏忽。」該工作人員還表示,「這個病的死亡率接近100%,可以防,但是不可治。所以我們進行了這樣的通報,提醒居民、街道注意。」
上述工作人員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他們在去世女孩的家周圍發現了一些流浪狗,並且進行了妥善的安排。「我們已會同北幹街道政府和城管部門,在街道和鄉村進行巡查,發現流浪狗之後會進行收容、免疫,然後送到動物收容所等機構。如果身體健康並做了免疫,有一些愛心人士會把狗領走去養。並不會直接進行撲殺。」
延伸閱讀:
除了狗狗,被哪些動物致傷需接種狂犬疫苗?「標答」來了!
被水蛭、螞蟻「咬」傷怎麼辦?被石頭魚致命一「刺」如何處理?
浣熊等食肉目動物是狂犬病病毒的儲存宿主,均可感染狂犬病病毒成為傳染源。新華社記者 井輝輝 攝資料圖我國動物致傷診治領域的首部專著《中國動物致傷診治規範》昨天正式發布。該專著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為我國的臨床醫學實踐提供了理論依據,填補了我國動物致傷領域診治規範的空白。
中國醫學救援協會動物傷害救治分會會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王傳林介紹說,動物致傷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該領域相關研究仍處在起步階段。我國動物致傷具有高致傷率、高致病率、高併發症率、高致死率的特點。王傳林在日常工作中接觸過很多動物致傷案例,他發現基層醫療機構對於動物致傷的預防與診治仍存在諸多誤區,相關臨床實踐需要規範的標準化指導。公眾的科普教育也需要加強。
為此,中國醫學救援協會動物傷害救治分會2018年起組織全國各地50多家單位的200多名專家,歷經三年時間編撰完成《中國動物致傷診治規範》,收錄了動物致傷診治的30項團體標準。
涉及的常見動物包括犬、蜈蚣、馬陸、水蛭、螞蟻、海蜇、胡蜂、蛇、猴、馬、貓、齧齒動物、蜱、禽類、石頭魚、蠍子、雪貂、蜘蛛、豬、毒隱翅蟲等,既介紹了動物致傷的預防、救治等診療規範,也涉及動物致傷後的併發症,如創傷弧菌感染、血清病、弓蛔蟲病、外傷後破傷風預防、嚴重過敏反應等診斷和早期治療規範。
新聞連結
很多人以為動物致傷後就需要接種狂犬病疫苗。王傳林說,不是所有的動物致傷都需要接種狂犬疫苗。
需要按照狂犬病暴露進行處置的動物:
犬、貓、狐、狼、豺、鼬獾、貉、臭鼬、浣熊、貓鼬等食肉目動物是狂犬病病毒的儲存宿主,均可感染狂犬病病毒成為傳染源,接觸以上動物,均要按照狂犬病暴露進行處置。
不需要進行狂犬病暴露後免疫預防的動物:
禽類、魚類、昆蟲、蜥蜴、龜和蛇等非哺乳類動物不會感染和傳播狂犬病,因此這些動物暴露不需要進行狂犬病暴露後免疫預防,不需要接種狂犬病疫苗。
來源:綜合人民日報 紅星新聞 北京日報客戶端
流程編輯:u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