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亞萍:我是這樣學習英語的!(推薦收藏)

2020-12-12 東方體育

鄧亞萍:我是這樣學習英語的!(推薦收藏)

如果亞運會、世乒賽和奧運會的冠軍是我桌球生涯的三大滿貫,那麼清華獲得學士學位、諾丁漢大學碩士畢業和取得劍橋博士,就是我要完成的另一項大滿貫。

——鄧亞萍

1997年退役進入清華大學,2001年拿下學士學位,同年9月進入英國諾丁漢大學,2002年12月12日,獲碩士學位,同年進入英國劍橋大學經濟學專業攻讀博士學位。鄧亞萍用求學路上一路奮鬥的故事講述了一個世界冠軍求學的懸梁歲月……

清華:從寫26個英文字母開始

「臨近退役時,我便開始設計自己將來的路,有人認為運動員只能在自己熟悉的運動項目中繼續工作,而我就是要證明:運動員不僅能夠打好比賽,同時也能做好其他事情。哪天我不當運動員了,我的新起點也就開始了。」鄧亞萍說。

「1996年底,我被薩老提名為國際奧委會運動委員會委員。我明白,這既是國際奧委會的重用和信任,也是一次嚴峻的挑戰。奧委會的辦公語言是英語和法語。然而,這時我的英語基礎幾乎是零,法語也是一竅不通。面對如此重要的工作崗位和自己外語水平的反差,我心裡急得火上房。」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結束後,鄧亞萍以英語專業本科生的身份初進清華時,她的英文幾乎是一張白紙,既沒有英文的底子,更別說有口語交流的能力。

「懷著興奮而又忐忑的心情邁進清華大學。老師想看看我的水平——你寫出26個英文字母看看。我費了一陣心思總算寫了出來,看著一會兒大寫、一會兒小寫的字母,我有些不好意思——老師,就這個樣子了。但請老師放心,我一定努力!」

「上課時老師的講述對我而言無異於天書,我只能盡力一字不漏地聽著、記著,回到宿舍,再一點點翻字典,一點點硬啃硬記。我給自己制定了學習計劃:一切從零開始,堅持三個第一—從課本第一頁學起,從第一個字母、第一個單詞背起;一天必須保證14個小時的學習時間,每天5點準時起床,讀音標、背單詞、練聽力,直到正式上課;晚上整理講義,溫習功課,直到深夜12點。」由於全身心地投入學習,鄧亞萍幾乎完全取消了與朋友的聚會及無關緊要的社會活動,就連給父母打電話的次數也大大減少。為了提高自己的聽力和會話能力,她除了定期光顧語音室,還買來多功能複讀機。由於總是一邊聽磁帶,一邊跟著讀。同學們總是跟她開玩笑:「亞萍,你成天讀個不停,當心嘴唇磨出繭子呀!」「但我相信:沒有超人的付出,就不會有超人的成績。這也是我多年闖蕩賽場的切身體驗。」

相關焦點

  • 鄧亞萍提出當教英語被拒,鄧亞萍:我不要面子的嗎?孫楊:理由無法拒絕!
    哈嘍,屏幕前的小夥伴們大家好,很開心大家來看我的文章,我是泡沫。孫楊在第二次聽證會之後一直都比較忙碌,因為現在時間比較緊張他要備戰東京奧運會。另一方面還要應付聽證會帶來的外界幹擾,雖然他很忙但是也參加了一些娛樂節目,以非官方的形式來回應外界的一些言論。本期小編來跟大家看下鄧亞萍提出當教英語被拒,鄧亞萍:我不要面子的嗎?
  • 鄧亞萍:從26個英文字母到劍橋大學博士
    「懷著興奮而又忐忑的心情邁進清華大學」的鄧亞萍有點自卑,她覺得自己是清華大學那麼多學生中最差的一個。作為一名運動員,骨子裡就有一股不服輸的勁兒。當時鄧亞萍就想「雖然我的英文水平是最差的,但我經歷的事情,我所承受過的壓力,是其他同學沒法比的,任何事情從現在開始做都不晚」。
  • 鄧亞萍,你真幸運!
    鄧亞萍說:從成績上來講,我認為自己不比任何一個人差。父親看到了女兒的決心,也深深的理解,女兒會遭人質疑的原因,於是他為鄧亞萍制定了專門的培訓計劃。身高不夠,咱們就從技術上彌補,父親相信只要具備了有自己特色的打法加上紮實的基本功,鄧亞萍完全可以彌補先天不足。
  • 小球大乾坤丨鄧亞萍:走別人沒走過的路
    父親是桌球教練,他也預測到,女兒不會長很高,所以他另闢蹊徑,前兩年只練鄧亞萍的正手。這是一種超常規的訓練辦法,目的是加強她的進攻。「我父親練我練得蠻狠的。」鄧亞萍回憶道:「每天訓練13小時,每周7天無休。」由於比賽中需要不停地進攻,矮小的鄧亞萍需要加快步伐,這樣才能罩得住球檯。於是她每天跳臺階,練體能,按她的說法是,「我的童子功練得很好」。
  • 鄧亞萍發文:我兒子拿到了桌球男單冠軍!我和兒子都是中國國籍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而鄧亞萍直接發文在網上:#鄧亞萍# 中國女乒運動員鄧亞萍,註定已經是人生傳奇: 1)歷史上第一個超級全滿貫桌球運動員:1992年和1996
  • 法大師生憑什麼瞧不起鄧亞萍?
    似乎桌球世界冠軍鄧亞萍,是來指導中國政法大學桌球隊的。這樣一聯想,事情好像就合理了起來。果然,中國政法大學發布的公告表明:中國政法大學聘請鄧亞萍女士為兼職教授,是由體育教學部向學校提出申請,由人事處根據《中國政法大學兼職教授聘任規定》的條件和程序通過該申請,聘請鄧亞萍女士為體育教學部兼職教授,其主要工作是支持學校高水平桌球運動隊的建設發展。
  • 奧運改變她命運 鄧亞萍:李寧點火炬時 我在擔心運動員能否洗澡
    那天頒獎後,薩馬蘭奇笑著對鄧亞萍說:「我邀請你到國際奧委會總部做客。」當年11月,訪歐比賽間隙,鄧亞萍得以來到洛桑,再次見到了薩馬蘭奇。在洛桑,兩位忘年交在國際奧委會博物館中還上演了一場桌球比賽。薩馬蘭奇告訴鄧亞萍,自己年輕時也是桌球選手,還曾獲得西班牙國內桌球錦標賽混雙冠軍。 「比賽前,老薩就讓我給他準備一塊拍子,不用海綿、膠皮,只要一塊木頭板就行,因為他打球那會兒就是這樣的。
  • 60歲郎平和47歲鄧亞萍:兩個世界冠軍的風雲對決
    科比曾說:總有人要贏的,那為什麼不能是我?郎平和鄧亞萍,都有這樣的志氣、勇氣、傲氣和霸氣。凡成偉業者,總是胸懷必勝的決心與信念。儘管這樣,郎平並未放棄,她逼迫自己背單詞,瘋狂地學習,終於託福考了560分,總算過了英語這一難關。接下來,她又通過數次嚴格考試,成為體育管理專業的研究生。正所謂,一路築夢,一路前行。退役後的郎平,並不安分。
  • 專訪|「大魔王」鄧亞萍11年轉換人生
    但是畢竟我還年輕,24歲,怎麼辦呢?所以那個時候只能是重新低下頭、彎下腰好好去學習」。鄧亞萍直言,在中國有一種偏見,總覺得運動員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一群人,只會運動、比賽,不會做別的。彼時,她有時會觀察身邊的教練,並想著「如果我也去做一名教練,這就是30年以後的我」。這種「一眼望穿」的人生讓她感到恐懼。
  • 鄧亞萍亮相遭外國記者挑釁 用英語激烈反擊(圖)
    11月4日,《環球時報》記者獨家專訪鄧亞萍,談及她出席多哈體育論壇的考慮和當下工作的重心。  鄧亞萍對《環球時報》記者透露,此次是應邀代表中國體育界人士出席論壇,擴大中國人的影響。與外界傳言「重歸體育圈」相吻合的是,參加本次活動的鄧亞萍沒有以任何官方身份亮相:在活動手冊上,她的身份介紹是「18次桌球世界冠軍」「中國與世界體育交流大使」和「英國諾丁漢大學博士」。
  • 當年的鄧亞萍去了清華, 還是劍橋博士!
    周琦周琦之所以不用像大部分學子一樣寒窗苦讀就被上海交大錄取,得益於國際體育總局的免試政策,每年總局都會推薦優秀運動員免試入學。運動員通過捷徑就讀名校的例子屢見不鮮,其中最為勵志的應該是鄧亞萍了。鄧亞萍1997年後,鄧亞萍結束運動員生涯後開始了11年的求學之路,分別在清華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和劍橋大學學習,先後獲得英語專業學士學位、中國當代研究專業碩士學位和如今的經濟學博士學位。
  • 詩朗誦|《再別康橋》(鄧亞萍、徐濤)
    1997年,退役後的鄧亞萍來到清華大學外語系學習。2001年,鄧亞萍取得了清華大學外語系英語學士的文憑。2001年9月,鄧亞萍進入英國的諾丁漢大學,攻讀中國當代研究專業研究生。2002年12月,鄧亞萍獲得了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當代研究專業碩士學位。獲得碩士學位後,她又動身前往劍橋大學攻讀經濟學博士學位。
  • 大學生乾貨|高效學習App推薦(推薦收藏)
    上了大學之後,學習方式和高中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變。而大學學習也更加的看重效率和自主性,很多同學都會利用手機或者平板進行學習。那麼有哪些能夠提高學習效率的app呢?小編接下來就介紹一下,推薦收藏哦!關注我,了解更多。1.扇貝單詞首先要給大家推薦的就是小編在大學四年用來背英語單詞的app。其實小編用過好幾個英語背單詞的app,但是用的最順手的就是扇貝單詞。
  • 鄧亞萍上《吐槽大會》,調侃孫楊的英語?直言自己是孫楊英語老師
    鄧亞萍上《吐槽大會》,調侃孫楊的英語?直言自己是孫楊英語老師提起鄧亞萍這名字,相信有很多人應該都是不陌生的吧,畢竟她在體育圈裡的人氣和知名度都很高,而且受關注度也不低。雖然她早已經退役,但是在提到桌球運動員的時候,「初代大魔王」鄧亞萍依然會是很多人都想到的一個。
  • 鄧亞萍曬護照發聲:我和兒子一直都是中國籍
    但是退役後,這位「桌球皇后」的國籍卻一直遭受質疑,尤其是兒子在法國出生後,鄧亞萍瞬間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深陷爭議與無端謾罵。17日下午,鄧亞萍在微博上宣布,自己將在兒子的陪同下,第十一次參加勞倫斯世界體育頒獎典禮,藉此嚴正聲明自己與兒子的國籍均為中國籍。
  • 鄧亞萍撰文悼念「外公」薩馬蘭奇(圖)
    作為薩馬蘭奇最喜愛的運動員,中國桌球女皇鄧亞萍近日特意撰文《心香一瓣祭薩翁》,寄託了自己深深的哀思。文章摘錄如下:  忽聞噩耗  4月21日上午,忽然得到消息,薩馬蘭奇病危。我的心一下子揪緊了,一個不祥的念頭湧了上來:這位堅強的老人怕是扛不過去了!
  • 北京申奧花絮:鄧亞萍英文陳述從容流暢
    中新網莫斯科7月13日消息:退役後出國留學的中國著名桌球女運動員鄧亞萍如今已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在今天北京申奧代表團的陳述中,她和楊凌代表中國運動員和青少年用英語向國際奧委會委員呼籲:請給中國運動員一個機會,讓我們做一次奧運會的東道主。  身著紅色上衣的鄧亞萍充滿自信,始終面帶微笑。
  • 鄧亞萍兒子獲單打冠軍:從教育角度,談談我對她的佩服
    為何我欣賞鄧亞萍,在她和兒子林瀚銘同時做客的節目中,我可以看出她對兒子的尊重,這樣的尊重不僅僅是對一個孩子的尊重,更是把他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尊重對方的想法以及思考,這實在是難得的。鄧亞萍卻不是這樣,我很好奇,但這樣的好奇在我看完訪問以後得到了解答。在我看來,我認為鄧亞萍起初的想法也是拒絕過早接觸網絡的,但巧妙的是,她並沒有表現出來,她感受到自己的兒子十分依賴於電子產品所帶來的信息,所以她並沒有急切地阻止兒子接觸網絡,而是站在自己孩子的角度去探索為什麼兒子會對網絡產生愛好。
  • 「大魔王」鄧亞萍:從26個字母寫不全,到劍橋博士
    但是畢竟我還年輕,24歲,怎麼辦呢?所以那個時候只能是重新低下頭、彎下腰好好去學習」。鄧亞萍直言,在中國有一種偏見,總覺得運動員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一群人,只會運動、比賽,不會做別的。彼時,她有時會觀察身邊的教練,並想著「如果我也去做一名教練,這就是30年以後的我」。這種「一眼望穿」的人生讓她感到恐懼。
  • 2015勞倫斯獎頒獎禮 卷福挑戰鄧亞萍鍋鏟桌球
    他說道:「當時我只有13歲,當我看到比我大四歲的男孩贏得溫網,我立刻拿起球拍去打球,體育體育擁有改變人類和世界的力量。體育給我們帶來情感上的衝擊,比如2004年的劉翔、兩次舉起大力神杯的卡福、穿金色跑鞋衝擊人類極限的麥可·詹森。」隨後「卷福」還調侃了蘇亞雷斯的咬人事件,他說道:「體育還有可能讓你產生飢餓,蘇亞雷斯還會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