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雅眾 ,作者四旗兒
雅眾
優雅,源自閱讀。 這裡有充滿格調的文藝好書和趣味新知。 來和我們一起,在熙熙攘攘的世界中,打造一片精神樂土。 通過閱讀,孕育由內而外的優雅生活。
寺山修司(1935-1983)
著名導演、前衛戲劇家、詩人
坊や - 友川かずき來自拋開書本00:0004:31
——編按——
今天推送的是寺山和三島對談的下篇。上篇:寺山修司對談三島由紀夫:反體制的感情就是情色。三島說:情色就是無限接近上帝時卻對上帝背過身去,所以才讓人興奮。這就是薩德啊。他還說:自己所欠缺的東西,正是情色的根源,所以說反體制的感情真的可以說是情色。寺山說:把性愛和生殖聯繫在一起的性教育實在是挺蠢的,託爾斯泰的性觀念是極端錯誤的。現在是個看不見的形式和看得見的形式的區別變得十分複雜的時代。
文末繼續是寺山修司的隨筆集《扔掉書本上街去》,大陸中文版本已經絕版。
寺山修司《死者田園祭》
原載《潮》1970年7月
本文由譯者四旗兒授權(微博@三旗兒)
天主教的財產是「罪」
寺山:看帕索裡尼的電影,覺得只是跟自己媽睡了幹嘛要那麼苦惱,真是滑稽啊。
三島:最近不是有那個嗎,維斯孔蒂的電影(注1),有一段很長的鏡頭。
寺山:不過用那樣唯美主義的誇張手法來拍,也是在影像中炫耀自己豐富的想像力吧?
三島:展示唯美主義的誇張還得是用德國人。義大利人跟自己媽搞的時候不是那樣的吧。
寺山:去義大利農村看看的話,這種事隨時隨地都有啊。北海道、青森也是。比如下大雪了,父母出門去附近鎮上了,家裡只有兄妹兩人,又冷又害怕,就搞一搞了嘛。我覺得這不是理所當然的麼。說到底把性愛和生殖聯繫在一起的性教育實在是挺蠢的,託爾斯泰的性觀念什麼的是極端錯誤的。
三島:不過,我覺得這個問題不是那樣三言兩語能說清楚的。天主教只承認正當的夫婦之間的,以正常體位進行的,以生殖為目的的性行為。這就像端著裝滿水的淺盤走路一樣,只要一走,水就會灑出來。天主教其實也是知道這個的,所以萬一弄灑了要麼墮入地獄,要麼通過懺悔來得到救贖。
先要求人類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再把「弄灑了」的那部分自己管起來。這麼貪婪的宗教也是獨一份了。不過確實獲得了了不起的成功呢。如果說弄灑了也沒關係呢,會發生什麼?這可是文化的根本問題。情色的意義也將變得稀薄起來,首先那個禁忌的東西就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所以陀思妥耶夫斯基說「如果沒有上帝,所有事都是被允許的」,就是這麼回事。
喜歡拳擊的寺山在1977年上映了他唯一的商業電影《拳師》
寺山:基督教是壓抑的美學嘛。不過我並不認為只有禁慾才是情色之母。三島老師是說,基督教讓一般的夫妻遵守那一套禁慾規則,自己卻不遵守嗎?
三島:不是那個意思。我是說,水是一定會灑出來的。灑出來的水,就進了天主教的大水箱裡。人類的罪全都是天主教的財產,所以天主教才稱霸世界啊。
寺山:增加驅逐娼婦、聽人懺悔的告解師,形成了一個懺悔的共同體?
三島:我覺得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就算驅逐娼婦,非正式的暗娼也有得是。
寺山:當然,非正式的告解師也有得是。「顧問」或者「人生導師」什麼的不就是幹這個的嗎。
三島:在美國,精神分析代替了天主教。因為「文化」對人提出了不可能的要求,如果去掉了這些條條框框就搞不懂該怎麼辦了。因為什麼事都可以做,於是就胡搞瞎搞起來,最後「形狀」這東西就變得不存在了。對於藝術而言,「藝術體裁」這東西就跟天主教要求的夫婦間性行為一樣。破壞了這種形式,就不是藝術了。
寺山:您說的這是文學語言還是政治語言呢?好像有點亂啊。
三島:不啊,一點也不亂。總而言之就是天主教只允許夫婦間正常體位的性愛。
寺山修司《幻想寫真館》
「應該」是抵抗的據點
寺山:這是政治語言嘛。
三島:這是宗教語言。藝術只認可符合特定形式的東西,儘管這種形式對人來說是不可能的東西,但它為什麼會存在呢?比如哥德式建築吧,如果從讓人住得舒服這個角度來考慮,根本不會蓋出這麼蠢的東西。巴洛克什麼的,那麼扭曲的東西,對於母親和孩子的生活而言到底有什麼必要啊?所謂文化就是這種東西,完全是既不必要也不可能,但這就是基礎。如果這個基礎崩潰了的話就麻煩了。我說這個說得口乾舌燥了都。
寺山:但是不得不承認,文化的概念也在發生變化。
三島:絕對不承認。不管如何變化,達成某種「形式」的意欲是不變的。這是藝術的宿命。
寺山:就算要求形式的觀念不變,文化形態的本身也在改變。是不是也可以說,正因為會改變,所以才是形式呢?
三島:雖然確實一直在變,但那只是單純的流行,是表面現象。
寺山:可沒有「不滅」這種東西啊。
三島:藝術形式是不滅的。
寺山:比如說,母親和兒子做愛也是一種文化,您不能想像這種嗎?
三島:如果那個成為倫理的話,也可以成為一種文化吧。
寺山:性解放就「解放」的意義來說當然是很輕浮的,不過和母親睡或兄妹之間睡成為一種文化難道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三島:啊,這個我倒是承認。聽了你的說法,我覺得睡睡也不是不行……
寺山:不是,我說的是「應該」睡。
三島:那樣也就成了一種形式不是嗎,如果說「應該」的話。雖然不是赤冢不二夫的漫畫,如果沒有「應該」也就不是藝術了吧。如果說「應該睡」的話,那一瞬間也就成為了藝術。
寺山修司《犬神家の人々》
寺山:我是說,覺得睡是理所當然的。然後謙虛地說「這是我應該做的」。這樣還能成為抵抗的據點嗎?
三島:沒有「應該」就不能成為抵抗的據點。這話也可以概括全部新左翼。
寺山:說起來我看了「盾會」(注2)在國立劇場的房頂搞的閱兵式,覺得三島老師您的戲劇表達手法好像有點變化啊。
三島:你話題轉移得太快了。這個原因很簡單啊,那裡正對著皇居嘛。
寺山:皇居前面那麼大片地方,在地面上不是也可以嗎?為什麼要特意弄得腳不沾地的?
三島:皇居前廣場不讓我們搞啊。
寺山:而且我覺得不拿武器的軍隊沒什麼魅力。
三島:是的,我也這麼覺得。
寺山:軍隊要是說什麼「拿起筆做刀槍」之類的可就不像話了,怎麼也得有點斧鉞鉤叉之類閃閃發亮的東西才像那麼回事。
三島:你幫我們跟警察說去啊(笑)。
寺山:三島老師您自己對這個(指警察對盾會活動的限制和取締)沒有什麼不滿嗎?對於這種「形式」。
三島:嗯……非常微妙的問題啊,好像只能用政治語言來說。
寺山:還不如說用文學語言來說「這是絕對必要的」吶,「應該做的」嘛。
三島:那可不行啊。
能劇的速度是居合術
寺山:我喜歡速度。小時候讀斯賓格勒,覺得果然是埃及文化這種記憶的文化保存下來比較好,印度文化的話忘了也沒關係。說到「你的文化是什麼」這個話題的時候,我是喜歡速度快的東西。子彈、火車、賽馬都是這樣,我喜歡這些。
三島:這個和蘇格拉底的美學是相同的。「越快越美」,我也是這麼覺得。
寺山:佳吉列夫(注3)說子彈是因為有固定的目標才飛得快,不過一旦固定了一個目標,就只能飛往這個方向了。實際上還有徑向的速度和切向的速度、地理的速度和歷史的速度等等各種各樣的速度嘛。因為我覺得一會兒飛到這一會飛到那的那種,牛若丸(即源義經)那樣的速度比較好。如果用那種非常知性的,就是先有原因,再加上動機,然後得出什麼結果的說話方式,我是什麼都說不出來的。
三島:是嗎,所以你說的話才是這樣的啊。要我說,速度不過是從某個觀點觀察到的主觀的速度,比如說能劇(注4)也可以是很快的,從一個時間點飛躍到另一個時間點,繞著舞臺走兩圈就從東北到京都了。這種速度好像很多人怎麼都不理解呢。
寺山:俗人比起居合拔刀斬,比較喜歡田中新兵衛(注5)那種慢吞吞的刀法(笑)。能劇的速度是居合術,所以是面向宮廷的非大眾性的藝術。速度是一種意識形態。
三島:能劇的速度,是把電光石火拍成慢鏡頭那樣。戀愛也是,戲劇也是,經歷的是「迅速」本身,除此之外別無他物,除了墳頭上吹過的秋風。這個很厲害啊,不管是怎樣的美女,都會很快變成白骨。
寺山:腳踝挪動個三釐米,三年就過去了。
三島:就是這種速度。科幻小說裡有這種,在什麼地方的沙漠裡面發現了奇異的雕像,手指向天空;十年之後再來看手就指向下面了。那個雕像實際上是活人,只是這個人對時間的感覺是把手抬起放下就要花十年這樣。
寺山:這樣的話,什麼動作都沒做的人就可以說「我們的速度是肉眼看不見的」了吧。
三島:是這樣,被騙了哦。
「靈活性」是妥協嗎?
寺山:以前三島老師寫過,如果太宰治多做做體操的話思想也會發生改變吧。現在您是怎麼想的?
三島:我現在也這麼覺得。說到底,我是覺得那副垮掉的樣子很討厭。《斜陽》裡那些亂七八糟的敬語我也受不了。再怎麼說,貴族也不可能管自家廚房叫「お勝手」之類的吧,那是平民用語。
寺山:如果不是太宰,是森茉莉寫錯了的話能原諒嗎?
三島:森茉莉絕對不會搞錯的,那個人就算是從語法上來看也絕不會出這樣的錯誤。這是最基本的。
寺山:不過為了能在那麼長的時間裡自稱懶蟲,我覺得也需要某種相應的鍛鍊吧。
三島:體力可能還是有的吧。敬語錯誤的問題,比如稱呼皇族的時候,男性叫「殿下」或者「妃殿下」,但女人就必須得叫「宮様」、「君様」。這種約定俗成的規矩他一點也不懂,我很討厭這一點,難以容忍。
寺山:您是不是說過,堀辰雄寫不了輕井澤的馬糞。
三島:不是,我是說他寫不了車工的生活或者高速公路什麼的,沒說過馬糞。
寺山:說起來對三島老師您而言,寫不了的東西是什麼呢?
三島:我沒有寫不了的東西,我有這種自信。因為我是向森鷗外學習的。森鷗外證明了日本表達雜種文化的語言無論對多低俗的雜種文化,都能用高雅的語言表現出來。如果森鷗外活到現在,應該是什麼都能表現吧。比如井伏鱒二就討厭「夏威夷襯衫」這種詞,而要寫成「寬鬆襯衫」(注6),這樣也完全可以表現嘛。
寺山:比如黑道(ヤクザ)什麼的,您大概不會寫吧?
三島:我是不太懂,不過如果想寫的話就去查資料,絕對有信心。
寺山:飯島聯合會(注7)的年輕人曾經有一個星期一直去我那,教授「仁義入門」和「賭博的正確方法」,還搞黑道隱語講習會什麼的。我想的是,他們是什麼時候把日常性虛構化了的呢?這些人的有趣之處,和右翼左翼都是共通的。以前上街遊行的時候,只有赤軍派的人會在出門之前全體對一遍自己的手錶。就算知道今天只是上街溜達一圈,「對表,出發」,這種感覺也挺不錯的呢。
三島:我也覺得那個還不錯。
寺山:三島老師,如果您哪天想要像剛才那樣動動胸卻突然發現動不了了,那一天是會突然到來的吧?
三島:不會有那一天的。
寺山:不,會來的。那種時候豈不是很情色。
三島:那一天絕對不會來的。不過,沒有什麼人像黑道一樣重視形式了,他們是只有形式、形式、形式啊。
寺山:所以說,應該死於形式之中。不過我的印象是,現在是個看不見的形式和看得見的形式的區別變得十分複雜的時代。使用形式時的靈活性也成為一種思想了。
寺山修司《上海異人娼館》
三島:所謂靈活性就是妥協,這個很可怕啊。一旦說出「靈活性」這種詞就不知伊於胡底了。
寺山:不過三島老師您也是有靈活性的嘛。說到「盾會將來要不要持有武器」的問題時您不是說「好像只能用政治語言來說」嗎?(笑)這個就是靈活性吧。
三島:說起來你看過一本叫《家畜人ヤプー》(注8)的小說嗎?
寺山:看過,挺好看的。
三島:讓我很憤慨的一件事是,奧野健男在後記裡說我因為組織盾會,所以肯定討厭這樣的小說。我可不是那麼無聊的人,我只是討厭現在的日本人毫無障礙地讀那本書的樣子,不過作為戰後日本人寫的觀念小說是一流的。
寺山:那樣的裝幀,如果上了暢銷書排行榜還真是討厭。
三島:插圖不真實是不行的,莫名其妙地抽象化就不能體現作者的意圖了。不過如果一開始就特別真實的話,恐怕審查就會比較麻煩了。
寺山:不把「那部分」畫得那麼精細,稍微有點糙的寫實不是也挺好的嗎。地下出版社出的色情雜誌插畫那樣的,正因為看起來都一樣而且有點糙,所以才有情色感啊。
三島:《家畜人ヤプー》這樣的小說需要像少年雜誌一樣寫實的插畫才行。這個小說讓我覺得最受觸動的地方是它證明了只要給出一個前提,世界就會改變。一般稱為受虐欲的東西,是給了一個「屈辱感就是快感」的前提,一些東西從這裡開始展開。展開到一定程度就稱為覆蓋整個世界的體系。這個體系誰也不能反抗,政治、經濟、文學、道德都包含在其中。那本小說描寫的就是這種可怕之處。
寺山:這本小說的出發點並不是寓言式的,而是純粹肉體的,這點讓我覺得很稀奇。一般來說是先有個想法再寫成科幻小說的吧?我是忘了斯威夫特的「野胡」(注9)來讀這個的。關於女人,您有什麼說法嗎?
三島:女人可不是形式的東西,無論如何也不是。你娶個媳婦試試就知道了。過去的女子大學拼命想把女生塑造成某種形式,可是女子大學一旦瓦解了,這種形式也就不存在了。
寺山:是啊,就是這麼回事。落後於時間的永遠是女人。
女人支配時間
三島:不過支配時間的是女人不是男人。懷胎十月,是女人的所有物。所以女人是有落後於時間的權利的。
寺山:女人每過二十八天就要流一次血,所以相信另一種時間觀念,對於精工捨生產的鐘表上顯示的時間就不那麼在意。女人自己就是時鐘。
三島:是啊,最近才注意到。我特別喜歡表,經常跑到銀座站在那些八十萬一百二十萬的表前流口水。我老婆就只戴便宜貨,我要說給你買塊表吧,她肯定說不想要。丈夫站在表前面,我總覺得這裡好像有什麼本質的東西吶。
寺山:三島老師您覺得像刺青那樣在背後嵌上一塊表感覺怎麼樣?
三島:對,女人自己就是時鐘,女人的身體就有時鐘的作用,總是被規律的自己所影響,是時間內的存在。因為男人只能是時間外的存在,一會兒不看表就覺得害怕。
寺山:所以我覺得男人永遠是偶然的存在,永遠在自己之外尋找時鐘。
三島:可能是這樣。人總是想要束縛自己的東西。男人經常有從時間中脫軌的危險嘛。
寺山:賭博的樂趣可以說是一種非常受虐的樂趣。
三島:可能是。
[注釋]
1.此處當指1969年上映的《納粹狂魔》(La caduta degli dei),講述三十年代的德國鋼鐵巨頭家族衰落的故事。下文中的「德國人」也指這部電影裡的角色。
2.三島由紀夫組織的民兵性右翼武裝團體。寺山此處說的閱兵,當指1969年11月3日下午在東京國立劇場屋頂天台舉行的盾會成立一周年紀念大會。
3.Sergei Diaghilev,俄國藝術策劃人,《藝術世界》(Мир искусства)雜誌主編。
4.能劇的舞蹈通常節奏極慢。
5.幕末劍客,薩摩藩士,與河上彥齋、岡田以藏、桐野利秋合稱幕末四大刺客。在1969年五社英雄導演,勝新太郎、仲代達矢主演的電影『人斬り』中,三島由紀夫飾演田中新兵衛。
6.原文為分別為「アロハシャツ」和「垂らしワイシャツ」,出自井伏鱒二的短篇小說「白毛」,此處用來說明井伏鱒二討厭日本人發明的「和製英語」名詞。
7.東京上野一帶的廟會、攤販組成的黑道社團。
8.沼正三的科幻小說,描寫日本學生麟次郎和德國人女友穿越到未來世界的故事。含有大量SM、人體改造、汙物癖好等內容。
9.指《格列佛遊記》中慧駰國裡出現的怪物。
寺山修司作品系列,已上架書本微店,
掃碼或閱讀原文可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