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投資理財市場一片大好,大部分投資者通過理財賺到了不少盈利。很多人火急火燎的想要入市,希望自己也能通過投資理財賺到一些錢。但是也出現了不少問題,例如有投資者提出了,有10萬元現金,如何每月獲得1000元以上的理財收入?
諸如此類的問題非常多,但永遠離不開最終收益。更多的投資者是太看重收益,導致忽略了其他因素,整體看來想要完成自己定下的理財目標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投資者制定理財目標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要懂得投資理財的細分市場,從自己最熟悉的領域入手,例如擅長基金投資,就好好運用這個優勢,不能馬上跨越到股票、期貨等市場。要懂得如何運用知識和技巧去投資理財,制定切實可行的投資策略。要明確自己投資理財的方式,是否能達到收益的預期,也就是投資的可行性。好比想要年化5%的收益率,那麼購買貨幣基金,基本上是不可能達到的了,這種可行性接近於零。要明白投資理財的風險性,收益和風險是成正比的。那些保本或者低風險的投資理財產品,收益肯定不會太高。
回歸到問題本身,有10萬元現金,如果每月獲得1000元以上的理財收入。可以先算一下年化收益率,每月1000元理財收入,一年就是1.2萬元,換算成年化收益率為12%。算下來這個收益率其實挺高,大部分投資者都沒有辦法達到。雖然相對於10萬元本金而言,每月收入1000元,看起來很低、很容易實現,但以一個自然年度來計算,就能看出事物的本質,並非輕易能夠達到。
如果是10年前,或許還有一些投資理財產品能夠達到12%左右的收益率。但現在我們可以明確,已經進入低利率時代,大多數理財產品收益率逐年下降,已經是事實。如果要保證每個月都能獲得1000元以上的理財收益,就決定了收益必須是保本的。而市面上能夠保本的產品非常稀缺,一般以銀行存款、國債為主,但年化收益率最高也僅為4%左右,而且投資周期基本是3~5年,對流動性要求比較高。
如果要求理財收入達到年化收益率12%,基本上是市場水平的3倍,這就很難達到了。行業內有這麼一句話,如果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能夠超過6%,就要做好本金虧損的準備;如果年化收益率超過8%,那麼就要做好本金收不回來了預期。現在想要穩定獲得年化收益率12%,保本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事實上很多投資標的,能夠輕鬆達到年化收益率12%以上,但存在的風險程度各有不同。例如偏股型基金、股票、期貨等等均可以實現,但風險也比較高,存在虧損的可能。就今年而言,醫療基金上半年大多數能夠實現50%以上的漲幅。如果說投資者年初就把這10萬元投資到醫療基金中,那麼現在的盈利早已不止12%了,可能已經獲得三四年的理財收入目標總和。可以確定的是,只要能承擔一定的風險,那麼就有很大的機會實現理財目標。但是投資者不能忽略市場風險,能夠賺多少錢,就一定能夠虧多少錢,不要一味地追求高收益。投資理財講究用時間換空間,採取穩健的投資策略,才是最正確的。
總的來說,有10萬元現金,想要每個月獲得1000元的理財收入,不存在一定實現的概率,但存在實現的可能。前提是投資者願意承擔一定的市場風險,當然並不是能夠承受風險,就能夠實現12%的年化收益率。大多數能夠實現的投資者,其實在投資理財市場中付出了許多努力,不斷學習投資理財知識,去實踐去運用,在過程中積累豐富的經驗,在虧損中試錯反思,最終才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理財方式。只有真正沉澱下來,並具備持續盈利的投資者,才能夠實現。
因此,你明白了嗎?並不是要求收益,就能夠實現。而是過程中如何去做,才能決定最終的理財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