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鋅財經
近日,OPPO宣布一加CEO劉作虎將回歸OPPO,兼任其首席產品體驗官,試圖通過這一策略走出當前的市場困境。但長期積累的技術、產品、營銷短板能否被有效解決,劉作虎是否可以獲得足夠的內部話語權,這些都是未知數。
對於劉作虎回歸OPPO,一加官方回應稱,在一加內部劉作虎的CEO身份不會改變,更確切來說,劉作虎擔任的是歐加的首席產品體驗官。據了解,廣東歐加控股有限公司對OPPO持股100%,與此同時,歐加也對一加持股74.07%。
截圖自天眼查
截圖自天眼查
5年時間,OPPO的大起大落
從OPPO早年間的發展來看,脫穎而出的法寶無疑是它的品牌營銷策略。
2015年,OPPO R7系列手機的推出讓其在全球手機市場中一炮而紅。「充電5分鐘,通話兩小時」的廣告語一時間火遍大江南北,更是請來時下當紅明星李易峰代言。
同年,OPPO憑藉門店大額補貼的優惠政策,加盟旗艦店開遍各地。OPPO初期定下的目標人群是年輕用戶,與電視節目的廣告合作擴大了受眾面。成功抓住用戶痛點的OPPO在同類品牌中一騎絕塵,躋身進入全球手機出貨量TOP10排行榜。
2014-2016兩年時間內,OPPO從IDC的排行榜中的「Others」一欄脫穎而出,躍升至排名第四。不得不說,彼時的OPPO締造了一個營銷的神話。
在2018年,OPPO線下渠道銷售的份額開始減少。華為、小米、vivo等手機品牌的乘勝追擊,OPPO的經營開始走了下坡路。
雖然在線下銷售方面,OPPO始終堅持租金補貼的原則,鼓勵零售商加盟,但長時間銷售額的下降會導致零售商陷入入不敷出的境地。
OPPO存在的問題如蟻穴潰堤,一成不變的模式讓前期營銷帶來的如日中天的局面並沒有持續多久,OPPO留給用戶的印象仍然停留在5年前的廣告詞和R15的類似爆款手機,這對OPPO的可持續發展並不是有利的信號。
從2020第一季度中IDC等機構發布的數據中可以看出,OPPO已經跌出全球智慧型手機品牌TOP5的行列,被歸類為「Others」的行列中。作為曾經僅次於華為華為的中國手機企業,短短5年時間,OPPO經歷了大起大落。OPPO面臨的局面十分嚴峻,變革似乎是其自救的唯一一根浮木。
一加崛起:新產品定位與營銷
反觀一加,現在正處於發展迅猛的階段,作為同一公司旗下的不同品牌,OPPO與一加的對比令人唏噓不已。
2013年,劉作虎辭去OPPO副總一職後獨立創辦一加手機品牌。
據調研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發布的全球高端手機市場調研報告顯示,一加現已成為蘋果、三星、華為之後排名第四的手機廠商。而在印度市場,一加以33%市場份額佔據高端第一的位置。一加也是國產手機中唯一以高端定位打入美國運營商市場的品牌,與T-Mobile、Verizon等主流運營商達成了合作。
從OPPO到一加,劉作虎無疑是懂產品也懂營銷的。一加的品牌口號是不將就,對產品設計與質量的嚴格把關,註定了一加能夠首先從產品本身獲得用戶信任。
而不同於當年OPPO大規模推廣的營銷手段,一加更注重於面向小眾人群的低調推廣。10分的產品只營銷8分,剩餘2分驚喜以在留住固定的客戶群體基礎上,吸引新的潛在用戶。
從小眾走向大眾的策略,讓一加在發展過程中的根基更穩,從而順利在歐美市場中高端手機市場中獲得一席之地。
絕地求生OR徒勞無功
近兩年,OPPO用Reno系列代替了R系列後,就算是邀請各路流量明星代言也沒有掀起太大水花。新推出的ace、Find系列相較同類品牌也是反響平平。
與同期同類品牌的比較下,不難發現,OPPO的營銷套路與產品定位已經不是行業的主流。廣告牌的大規模投放、與老牌媒體的推廣合作對擴大用戶群體、進行產品引流的效果變得微乎其微。
除此之外,5G潮流的風靡也對OPPO造成不小的衝擊。2019年年底,在華為nova6、紅米k30等5G手機發布一個多月後,OPPO才宣布將在當時還未發布的reno3中搭載5G功能。這使得OPPO在一開始,就落後其他頭部手機品牌一步。
劉列回歸OPPO接任全球營銷總裁後,這次劉作虎的回歸證明OPPO已經意識到自身品牌在營銷、產品方面的短板,並且試圖改變當下尷尬的局面。
劉作虎的回歸似乎給了OPPO一絲希望,但劉作虎已離開OPPO多年,其自創的一加在產品定位、營銷策略方面都與OPPO有所區別。OPPO內部的格局變更也帶來更多不確定性,劉作虎在OPPO產品方面的決策力、話語權尚不明晰,OPPO的變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來源: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