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7位年青科學家獲2020年度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

2020-12-08 澎湃新聞

香港大學7位年青科學家獲2020年度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

2020-09-21 1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上排左起:
陳慧賢博士、張慧婷博士、黃澤蕾博士、黃兆麟博士
下排左起:
Dr Timothy Bonebrake、王宇鋒博士、張鴻生博士

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20年度「優秀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剛公布結果,在港澳區25個名額中,香港大學(港大)有7個項目獲選,連續第二年在所有院校中有最多年青學者獲獎。

「優秀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自2019年起開放給香港及澳門八間大學的年青學者申請,男性未滿38周歲和女性未滿40周歲的年青科學家均可申請,旨在支持在基礎研究方面取得優秀成績的青年學者,在其自選的研究方向上進一步開展創新研究,以培養一批有望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人才。

優秀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港澳)獲選的港大學者,每人獲人民幣120萬元資助金額,直接「過河」在香港作研究經費,資助期限三年。

七位港大學者為:

李嘉誠醫學院

陳慧賢博士

藥理及藥劑學系副教授

張慧婷博士

生物醫學學院助理教授

黃澤蕾博士

病理學系助理教授

黃兆麟博士

生物醫學學院助理教授 (兼屬工程學院電機電子工程系)

理學院

Dr Timothy Bonebrake

生物科學學院副教授

王宇鋒博士

化學系助理教授

社會科學學院

張鴻生博士

地理系助理教授

 

研究項目簡介:

陳慧賢博士

李嘉誠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副教授

研究項目:優化對精神疾病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藥物的管理

基於全港人群的真實世界大數據,分析精神疾病患者的用藥趨勢和使用長效注射(LAIAs)同口服(OAs)抗精神病藥的臨床結局(住院、急症就診、自殺和死亡),並探究特殊人群(兒童、青少年、老年人、孕婦和物質濫用者)的藥物使用。研究成果可改善患者的依從性和治療效果,並減輕醫療負擔。

 

張慧婷博士

李嘉誠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助理教授

研究項目:卵巢癌精準治療策略

研究癌症驅動基因突變對卵巢癌細胞信號通路和藥物敏感性的影響。此項目將針對卵巢癌精準醫學技術瓶頸的兩大關鍵:尋找新靶向治療和標誌物,以及尋找克服癌細胞抗藥的方法。

黃澤蕾博士

李嘉誠醫學院病理學系助理教授

研究項目:肝癌代謝與腫瘤微環境

研究肝癌的缺氧微環境與代謝重編程,並進一步拓展到與腫瘤免疫的相互聯繫。項目將研究免疫代謝物對肝癌免疫微環境中的影響,及作為嶄新診療和標靶策略的可行性。

黃兆麟博士

李嘉誠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助理教授(兼屬工程學院電機電子工程系)

研究項目:合成生物學與組合遺傳學

研究基因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助調控生物網路,並可找尋有協同效應的基因組合,用於開發新的組合療法。研究拓展新技術平臺至改良基因編輯酶,期望提升它們的效率作臨床的應用。

 

Dr Timothy Bonebrake

理學院生物科學學院副教授

研究項目:全球變化與熱帶生態保護

利用相關模型、依物種生理構建的機理模型同宏觀生理學的方法來預測氣候變化對亞洲熱帶蝶類的影響。研究成果將有助保護亞洲熱帶蝶類和深化對熱帶生物多樣性的理解,並為整合宏觀生態學和不同模型提供框架。

王宇鋒博士

理學院化學系助理教授

研究項目:膠體粒子合成與組裝

將有機融合膠體自組裝和MOF材料,通過多級自組裝達到跨尺度結構調節的目的,有望最終改善材料的光學、力學、催化和分離性能。

張鴻生博士

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助理教授

研究項目:熱帶與亞熱帶城市不透水面遙感

城市不透水面是城市化過程中人類對地表最直接的改變,精準監測並分析其時空變化規律對理解人類活動與全球變化的關係有重要意義。該項目擬研究全球尺度熱帶與亞熱帶城市不透水面監測問題,探索大尺度城市不透水面全覆蓋數據獲取技術,構建基於雲計算的全球尺度光學-雷達衛星數據融合監測不透水面的技術體系。

(原新聞稿已於2020年9月20日發放)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樂清籍青年科學家陳擎 獲2020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評審結果,樂清籍青年科學家陳擎獲此殊榮。陳擎,1986年出生樂清市樂成鎮,2016在結束哈佛大學博士後研究之後,加入香港科技大學,在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系和化學系任教,同時也是該校能源研究院執行委員會委員。他的研究一貫秉持基礎科學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的方針。陳擎在香港科大領導和參與了多個儲能材料相關的大型項目,所取得的成果獲得了學術界的好評和工業界的青睞。
  • 香港多所高校的年輕學者獲2020年度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家基金資助
    新華社香港9月22日電(記者張雅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20年度「優秀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日前公布結果,來自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5所高校的21名學者的項目獲選,每人獲120萬元人民幣資助金額。記者22日從香港相關高校獲悉,港大有7名學者獲選,科大有5人、香港理工大學有4人、香港中文大學有3人、香港城市大學有2人。這次獲選的研究項目涉及不同範疇,包括醫學、生命科學、社會科學、物理學、數學、化學、工程學、電腦科學、地理學等。有關學者所獲的資助金額可直接在香港作研究經費,資助期限3年。
  • 香港理工大學四位學者獲2020年度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中新社香港9月22日電 (記者 張曉曦)香港理工大學22日表示,該校四位青年科學家獲得本年度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每人將獲得120萬元人民幣,直接支持他們在香港進行研究,資助期限三年。據悉,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於2019年首次向港澳地區開放。該基金項目支持在基礎研究方面已取得較好成績的青年學者(男性未滿38歲,女性未滿40歲),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研究,促進青年科學技術人才的快速成長,培養有望晉身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人才。
  • 2位華師教師,獲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向...
    2位華師教師,獲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向...,獲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公布了2018年度國家自然基金項目評審結果,我校物理學院俞雲偉、化學學院陸良秋榮獲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 港多所高校學者獲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家基金資助
    新華社香港10月29日電(記者張雅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今年起開放25個名額給香港
  • 這三位福建青年科學家獲「科學探索獎」
    2020年「科學探索獎」 14日舉行了頒獎典禮 來自九大領域的50位獲獎人中 三位福建籍科學家 徐集賢、史大林、陳興
  • 中石大兩位青年教師獲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中石大兩位青年教師獲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2020-12-06 14: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北大學2人獲2020年國家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評審結果,西北大學物理學院教授趙立臣主持的「可積系統與非線性局域波動力學」與地質學系副教授孫聖思主持的「構造地質學」分別獲得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項目直接經費均為120萬元。
  • 我校王友清教授喜獲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
    8月16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8年度申請項目評審結果,我院共獲批國家基金項目8項,另參與國家基金重點項目他先後於山東大學和清華大學獲得學士和博士學位,曾在香港科技大學、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工作交流。2010年到北京化工大學工作,任教授和博導。
  • 北京大學7位教師獲2020年「科學探索獎」
    據「科學探索獎」管理委員會透露,本次獲獎人名單較去年更為多元化,其中女性獲獎人增至5位、35歲及以下獲獎人6位(最年輕獲獎者僅30歲),港澳地區首次放開申請後,亦有3位科學家獲獎。2020年「科學探索獎」獲獎人體現出極高的「含金量」。50名獲獎人中的48人擁有教授或同級職稱,38人有海外一流高校、研究機構學習或工作的經歷。
  • 2020年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出爐,環境科學與生態學領域11位學者入選(附簡歷)
    中國科學院入選科學家數量排名全球機構第2位,清華大學從去年排名第19位上升到今年的第9位,一舉躋身前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在2020年排名也進入榜單前列。 環境科學與生態學共有11人入選:
  • 50位青年科學家獲「科學探索獎」 每人300萬可自由支配
    據「科學探索獎」管理委員會透露,本次獲獎人名單較去年更為多元化,其中女性獲獎人增至5位、35歲及以下獲獎人6位,港澳地區首次放開申請後,亦有3位科學家獲獎。  作為國內首個由網際網路企業設立的科技公益項目,「科學探索獎」於2018年由馬化騰攜手饒毅、楊振寧、施一公、潘建偉等知名科學家共同發起。
  • 多位CAAI會員入選「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
    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網站消息,根據《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予以對外公布。CAAI理事、清華大學教授劉華平,四川大學教授張蕾,廈門大學教授紀榮嶸,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程龍,西北工業大學王震,遼寧工業大學劉豔軍,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韓銀河等多位CAAI會員入選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成都大學誠邀青年才俊依託我校申報202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海外)
    二、項目介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勵在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等方面已取得較好成績的海外優秀青年學者(含非華裔外籍人才)回國(來華)工作,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性研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海外)的申請人應當具備以下條件:(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規,具有良好的科學道德,自覺踐行新時代科學家精神;(2)出生日期在1980年9月1日以後;(3)具有博士學位;(4)研究方向主要為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等;(5)在2021年4月30日前,一般應在海外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研發機構獲得正式教學或者科研職位
  • 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名單公布,21人在計算機領域貢獻突出
    蕭簫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8月11日,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發布。李東升教授曾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首屆優秀青年基金項目,並先後主持和參加了國家973計劃項目、86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數十項課題,曾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基金資助,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據出爐:貴州大學、西湖大學獲突破
    天津大學:34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部分項目評審結果,天大申請各類項目1306項,其中343項項目獲得資助,創歷年新高。其中,面上項目200項,青年項目110項,創新研究群體項目1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0項,重點項目10項,重點國際合作項目1項,直接經費合計2.03億元。
  • 同濟大學400項目獲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同濟大學400項目獲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來源:新聞中心   時間:2015-08-20  瀏覽:
  • 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名單公布,21人在計算機領域貢獻突出
    蕭簫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8月11日,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發布。李東升教授曾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首屆優秀青年基金項目,並先後主持和參加了國家973計劃項目、86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數十項課題,曾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基金資助,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
  • 北京同仁醫院李仕明副教授獲2020年北京市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近日,2020年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正式批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眼科李仕明副教授獲得資助。北京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設立於2018年,旨在鼓勵北京地區在基礎研究方面已取得較好成績的青年學者,立足科學前沿,開展實質性國際合作,培養造就一批有望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青年學術帶頭人,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項目資助期限為3年,資助經費100萬/項。
  • 年度榜單 |《環境科學研究》2020年度優秀審稿專家
    為了特別感謝對《環境科學研究》穩步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審稿專家,編輯部遴選出15位授予「《環境科學研究》2020年度優秀審稿專家」榮譽稱號,並將頒發證書,以表彰和鼓勵各位專家在審稿工作中給予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今後的工作中,編輯部希望能繼續得到更多審稿專家、作者及讀者的支持、幫助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