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這三位福建青年科學家獲「科學探索獎」

2020-12-23 騰訊網

2020年「科學探索獎」

14日舉行了頒獎典禮

來自九大領域的50位獲獎人中

三位福建籍科學家

徐集賢、史大林、陳興

榜上有名!

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14日下午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來自九大領域的50位獲獎人依次從饒毅、潘建偉、鄔賀銓、程泰寧等發起人手中接過獎盃,以鼓勵他們在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無人區」的探索。其中,福建籍科學家徐集賢、史大林、陳興分別在能源環保、天文和地學、化學新材料領域獲獎。

福建省獲獎科學家資料:

徐集賢(能源環保領域)

1986年出生 福建莆田人 中國科技大學

個人履歷

2005-2012 北京理工大學學士、碩士;

2012-2017 多倫多大學博士;

2018-2018 史丹福大學博士後;

2018-2019 美國新能源國家實驗室博士後;

2019-2019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士後;

2019至今,中科大教授。

個人介紹

許集賢目前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特任教授,博導。

他長期從事新型光電轉換材料和器件的研究,特別是在新一代太陽能光伏技術領域取得了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成果。

例如,實現了效率>27%的矽基-鈣鈦礦二端疊層太陽能電池,處於國際先進水平;實現了紅外量子點太陽能光伏轉換效率的世界紀錄,通過了國際專業機構認證,並被光伏世界紀錄的權威排行表收錄;發現並闡述了富勒烯C60對鈣鈦礦的鈍化機理以及對光伏反常遲滯現象的消減作用等。當前,主要從事高效的矽基-鈣鈦礦疊層電池的研究,突破矽電池長期以來存在的效率限制。

近五年內,徐集賢博士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身份在Science, Nature Nanotechnology等學術期刊上發表多篇研究性論文。此外,積極參與科研合作和交叉,開發太陽能燃料催化劑,實現高效的H2O分解、CO2還原,在Nature, Science等期刊上發表了署名合作論文。

史大林(天文和地學領域)

1977年出生 福建福州人 廈門大學

個人履歷

1996-2000 廈門大學學士;

2001-2003 香港科技大學碩士;

2003-2005 加州大學濱河分校碩士;

2006-2011 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博士後;

2011至今,廈門大學教授。

個人介紹

廈門大學特聘教授、博導,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廈門大學)首席科學家,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副院長。2011年獲普林斯頓大學地球科學博士學位。獲首批「優秀青年科學基金」、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入選國家高層次青年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

研究方向為海洋生物地球化學與全球變化,致力於研究痕量金屬在碳、氮、磷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中的作用,海洋浮遊植物對全球變化的生理生態響應及其機理,和重金屬和有機汙染物的海洋生態毒理效應及機制。在海洋酸化對浮遊植物的影響及其生物地球化學效應這一重大科學前沿領域開展了一系列創新性的工作,取得了若干重要創新性成果。

陳興(化學新材料領域)

1980年出生 福建龍巖人 北京大學

個人履歷

1998以前 龍巖一中;

1998-2002 清華大學學士;

2002-2007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

2007-2010 哈佛大學博士後;

2010至今,北京大學助理教授、教授。

個人簡介

陳星是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院長,兼任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高級研究員、北京大學合成與功能生物分子中心研究員。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獎人選等。獲得中國化學會-英國皇家化學會青年化學獎、美國化學會David Gin New Investigator Award、國際糖複合物組織Young Glycoscientist Award2020年度陳嘉庚青年科學獎之化學科學獎等。

他的研究方向為化學糖生物學和生物納米技術,以化學與生命科學的交叉融合為分析、理解和操控生物學過程開闢了一條全新的研究途徑。致力於綜合運用化學方法、生物手段和納米技術,研究糖基化的生物學功能及其在代謝疾病及其心血管併發症中的作用。

「科學探索獎」是什麼

「科學探索獎」是由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與北京大學教授饒毅,攜手楊振寧等十幾位知名科學家共同發起的公益性獎項。該獎項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支持在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全職工作、45周歲及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獲獎者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

今年,在獎項的提名、推薦、評審過程中,超過800名「兩院院士」參與其中。僅在提名推薦階段,就有13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得主,和100多位發達國家的院士參與,充分體現了科學界前輩幫助青年人的殷殷之心。

來源:科學探索獎官網

編輯:洋溢

相關焦點

  • 三位福建青年科學家獲本年度「科學探索獎」
    廈門網訊 據福建日報報導 (記者 林侃) 14日,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來自九大領域的50
  • 50位青年科學家獲「科學探索獎」 每人300萬可自由支配
    人民網北京9月25日電(趙竹青)9月25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其中最年輕獲獎者僅30歲。
  • 北京大學7位教師獲2020年「科學探索獎」
    「科學探索獎」是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支持在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全職工作的、45周歲及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一個公益性獎項。作為國內首個由網際網路企業設立的科技公益項目,「科學探索獎」於2018年由馬化騰攜手饒毅、楊振寧、施一公、潘建偉等知名科學家共同發起。
  • 「科學探索獎」1.5億元重獎50位科學家!南科院陳求穩研究員入選
    「科學探索獎」1.5億元重獎50位科學家!2020年9月25日,啟動資金高達10億元的「科學探索獎」正式公布第二屆獲獎名單,50位青年科學家獲獎。他們將在未來5年各獲得由騰訊基金會資助的300萬元獎勵,用於自由開展科學探索研究。南京水科院陳求穩研究員入選。
  • 我校校友劉鋼獲第二屆「科學探索獎」
    9月25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獲獎。我校校友、數學家劉鋼成為數學物理學領域6名獲獎者之一。  劉鋼校友2005年本科畢業於南京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200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獲碩士學位。
  • 50位科學家獲獎,「科學探索獎」將改變什麼?
    11月14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50位青年科學家獲獎。
  • 三個關鍵詞解讀「科學探索獎」
    「科學探索獎」獲得者代表在頒獎典禮上致辭。新華社發「科學探索獎」標識11月2日晚,北京昆泰嘉瑞文化中心,首屆「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此舉行。來自9大領域的50位中國青年科學家依次走上領獎臺,捧起象徵探索精神的銀白色「X」型獎盃。
  • 2位交大人獲2020年「科學探索獎」
    日前,第二屆「科學探索獎」(Xplorer Prize)頒獎典禮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饒毅、潘建偉、鄔賀銓、程泰寧等發起人為來自九大領域的50位獲獎人頒獎。其中有2位交大人:鬱昱、劉智攀。
  • 3位湖南籍學者獲科學探索獎,獎金300萬,最年輕的只有36歲
    )超800名院士參與推薦評審「科學探索獎」是2018年騰訊公司成立20周年之際,由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偕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等14位知名科學家聯合發起的公益獎項。2020年「科學探索獎」共收到1200多位青年科學家的申報材料,經過初篩、初審、覆審、終審四輪評審,產生最終獲獎名單,申報人與獲獎人比例約為25:1。
  •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林波榮教授獲2020年「科學探索獎」
    2020年9月25日,經過「科學探索獎」評審委員會對1200多位青年科學家申報材料的初篩、初審、覆審、終審四輪評審,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50位獲獎人在「科學探索獎」監督委員會的見證下產生,他們將在未來5年獲得由騰訊基金會資助的300萬元人民幣獎金(總獎金1.5億元),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使用。
  • 清華大學6位教師獲2020年「科學探索獎」
    清華大學6位教師獲2020年「科學探索獎」 2020-11-16 15: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化學會2017傑出科學家獎與傑出青年科學家獎揭曉
    張健,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78年10月生,在廈門大學化學系獲學士學位,在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碩博連讀,獲博士學位。已發表第一/通訊作者論文160多篇。先後獲得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第十一屆福建青年科技獎、第十九屆運盛青年科技獎、福建省百人計劃、第三屆中科院上海分院系統傑出青年科技創新人才、首批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等榮譽。2014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入選了美國化學會評選的「引領全球無機合成化學領域」的17位青年學者之一,同時入選福建省首批「特支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 「科學探索獎」名單揭曉,駐馬店2位科學家榜上有名!
    2020年「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來啦,來自九大領域的50位科學家獲獎,7位河南籍科學家,魏勇、王二濤、張遠波、魯巍、陳玲玲、羅坤、魏運,榜上有名。其中,魏勇、魯巍是咱駐馬店人!11月14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50位國內科學家攜家眷走過紅毯,聚集在2020年騰訊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上。
  • 北京大學7位教師、6位校友獲2020年「科學探索獎」
    11月14日,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來自9大領域的50位獲獎人依次從饒毅、潘建偉、鄔賀銓、程泰寧等發起人手中接過獎盃。獲獎者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北京大學共有7位教師、6位校友獲獎,13位北大人在各自領域脫穎而出。
  • 中國最大科學獎出爐:首期10億元,資助青年科學家
    據了解,科學探索獎的資助範圍將集中在:數學物理學、生命科學、天文和地學、化學新材料、信息電子、能源環保、先進位造、交通建築技術、前沿交叉技術,這九大基礎科學和前沿核心技術領域。 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介紹說,科學探索獎的獲獎人年齡上限為45歲,每年將有50位青年科技工作者有機會被遴選出來。
  • 3位復旦人獲「科學探索獎」,一起來認識他們!
    昨天(11月14日),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本屆「科學探索獎」獲獎人中有三位復旦青年科學家。物理學系張遠波、生命科學學院魯伯壎、化學系劉智攀分別在數學物理學領域、生命科學領域、化學新材料領域脫穎而出,榮獲嘉獎。首先,讓我們先認識一下三位獲獎的復旦青年科學獎。
  • ...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三位青年科學家眼中的「詩和遠方」;南京...
    新華日報科技周刊(第83期)  【探索】    精彩試讀>>>  我省55項通用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  「江蘇軍團」彰顯澎湃科創力量  日前,在北京舉行的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江蘇軍團」群星閃耀
  • 南京水科院陳求穩研究員榮獲「科學探索獎」
    本站訊 2020年9月25日,啟動資金高達10億元的「科學探索獎」正式公布第二屆獲獎名單,50位青年科學家獲獎。他們將在未來5年各獲得由騰訊基金會資助的300萬元獎勵,用於自由開展科學探索研究。南京水科院陳求穩研究員入選。
  • 首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揭曉 廈大教授鄭南峰上榜
    首屆「科學探索獎」50人獲獎名單揭曉  廈大教授鄭南峰上榜  【名片】  鄭南峰,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今年42歲,福建漳平人,主要從事金屬材料的表界面化學研究。  首屆2019年「科學探索獎」昨日揭曉,有50人獲獎,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鄭南峰教授位列其中。
  • 每人300 萬,獎金不限制,騰訊科學探索獎首批青年獲獎者亮相
    2018年11月,騰訊公司成立20周年之際,砸10億元成立「科學探索獎」,不求商業回報,只為激勵一代又一代青年人投入到科學探索之中,如今「科學探索獎」也迎來了首批獲獎者。11月2日,2019年「科學探索獎」頒獎盛典在京舉行,這是繼9月20日獲獎名單發布後的首屆頒獎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