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亦文在九中的朋友圈
在民國浙江省立第九中學的歷任校長中,王亦文名列第十六位,可縱觀九中的校史,王亦文對九中的影響和貢獻卻是名列前茅。據溫州地方文史作家方韶毅的考證,在民國初年,北大有個「溫州學派」。
-
民國時期美術教育家鄭午昌作品欣賞,極為罕見,太美了
鄭午昌(1894—1952),名昶,民國時期一位才氣橫溢、叱詫風雲的書畫藝術家、社團活動家、美術教育家、美術史論家、書畫鑑藏家、詩人。擅山水、花卉,尤長畫柳樹、白菜。亦善詩詞、書法。鄭午昌(1894—1952),名昶,民國時期一位才氣橫溢、叱詫風雲的書畫藝術家、社團活動家、美術教育家、美術史論家、書畫鑑藏家、詩人。擅山水、花卉,尤長畫柳樹、白菜。
-
民國時期的教育家為何能辦出一批有影響的中小學
現在來理解民國的教育,我們知道那個時候有戰亂,有動蕩,但是它的教育是相對成功的,因為那個時代教師得到了尊重,學校得到了尊重。那個時代的學校,大部分——我們不能說全部——都是由教育家來辦的,而不是由行政人員來辦的。 那個時候,北大校長這個位置和教育部長之間可以是來來回回的,蔣夢麟當過教育部長,也多次當過北大校長,但他不認為當了部長,再當校長有什麼不好。
-
她是民國女教育家,終身未婚,想和閨蜜相守終生,閨蜜卻嫁了人
在中國民國時期,很多才女都獨身一輩子,例如呂碧城等,這些才女把精力投入事業,根本不考慮戀愛結婚,一個人獨立的過了一生。如果女人有理想、有文化、能賺錢,在感情和經濟上就不用依靠任何人。但是民國有位才女她終身未婚,卻想和閨蜜相守終生,沒想到閨蜜卻嫁了人,她就強行收養閨蜜的女兒,害得閨蜜夫妻和女兒分別了三十多年,這個才女就是凌海霞。凌海霞是民國時期海門女教育家,當時大名鼎鼎,現在卻很少有人知道。凌海霞出身書香門第,家境富有,她是海門三陽鎮西市鄉紳凌見之的女兒。
-
水煮日報: 民國時期九位著名教育家
5、天津市南開中學校園內的張伯苓塑像張伯苓(1876-1951),原名壽春,字伯苓,生於天津,是中國著名教育家、西方戲劇以及奧運會在東方的最早倡導者。1895年畢業於北洋水師學堂,甲午戰爭後投身教育事業。他把教育救國作為畢生信念,在天津先後創辦南開中學與南開大學,以後又成立南開女中、南開小學以及重慶南開中學,擔任校長40餘年,為國家培養了大批英才。
-
中國教育家之民國風雲人物蔡元培
在河南教師招聘考試中,教育家的思想考查比較多,今天中公教育的老師就來幫大家梳理一下中國教育家風雲人物之蔡元培。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民主進步人士,國民黨中央執委、國民政府委員兼監察院院長,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在中國教育史上,蔡元培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接下來對蔡元培的考點進行總結。
-
民國大教育家蔣夢麟,結婚被騙光家產,離婚需支付巨額賠償金
——塞萬提斯(西班牙)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655,閱讀約2分鐘民國時期,男人常常拋棄女人的感情,他們很少聽到女人欺騙男人的消息。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沒有消息。中國偉大的教育家蔣夢麟,不僅被騙了感情,也被騙了家財。
-
讓教育家有「家」可歸
教育家應該是一個能夠接教育地氣的榮譽稱號,而不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即的標籤。只有「解放」了教育,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獲得應有的權利,教育家才會應運而生。教育家的成長需要土壤,光喊口號不解決問題。要真正推動教育家辦學,必須創造有利於其成長的生態環境。
-
建築教育家劉鴻典生平及建築藝術作品在西安展出
12月29日上午,著名建築教育家劉鴻典生平及建築藝術作品展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校史館開幕。展覽由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黨委宣傳部、遼寧省瀋陽市劉鴻典建築博物館等單位聯合舉辦,以劉鴻典生前的各類手稿、講稿、書畫、設計圖紙、生活用品等作為主要陳列內容,展出自民國時期至新中國成立以後的手稿、畫作、藏書130件(套),全面反映了劉鴻典的學術生平和學術成就。
-
學習陶行知,追求教育家辦學
探討教育家辦學,我們不僅要關注現實與未來,更要回顧歷史,對民國時期教育家辦學的歷史、辦學的經驗進行深入的研究、充分的總結和科學的運用。從歷史的角度,看看那個時代的教育家是怎麼辦學的,他們有哪些好的辦學經驗,可以給今天的教育家和校長辦學提供借鑑和啟示。
-
民國時期著名大學的名校長
下圖中的這些人不但是民國時期著名大學的名校長,更是大教育家、大科學家、大思想家等等,對中國的貢獻不可等閒視之。相信你們看了以後也會和我一樣肅然起敬!
-
民國時期最佳課本,小朋友暑假就學這個
它是胡適、豐子愷、梁漱溟、茅盾、竺可楨、李四光等一代民國時期學界巨擘的小學必讀教材。 民國時期一代大師們,都在學什麼? 民國之後,該書由澄衷學校進行了修訂改編,民國13年,新版的《澄衷學校字課圖說》出版了第三版。這套教材又直接影響了後來的《國民字課圖說》(1915年),還影響了同時代的《共和國教科書》(1912年),被後人譽為「百年語文第一書」。
-
透過《民國奇探》的學校,探秘民國大學的學風問題
《民國奇探》的劇情設計在民國時期,主人公大部分具有接受過高等教育,並且有些案件還是發生在學校,典型的如路垚及其同窗畢業於英國康橋大學,同窗任教於上海聖喬治大學,另外還有案件發生在白幼寧母校聖瑪麗亞女中,以及樹人中學等等。
-
未來教育家|教育家應具備的素質
孔子是教育家,他是中國第一位偉大的教師。孟子是教育家,他以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為樂。荀子是教育家,他開創稷下學宮,培養了很多人才。 孔子的思想千古流芳,影響不僅在當時也在後世,不僅在中國也在世界,他是至聖先師。在古代西方,蘇格拉底、柏拉圖既是哲學家,也是教育家。這樣的教育家寥若辰星,但他們的影響源遠流長。
-
民國教師節與教師處境
民國政府對義務教育和教師待遇發過不少誓願,但「人不窮,不當小學教員」、「整腳沒路走,才當小學教員」這些時語,或許更接近實際。其實,探究一下民國時期的教師節,就能發現上面那些想像過於浪漫了。 - 1 - 中國最早的教師節是6月6日,不過這只是一個民間性質的教師節,由時任上海大夏教育學院教授的教育家邰爽秋、時任南京中央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的程其保等教育界熱心人士於1931年5月倡議建立。
-
民國教材:現今教改的一面鏡子
在長期呼喚對現行中小學語文教育加以改革的背景下,這些民國老課本所提供的教育觀念的對照和文化的借鑑,值得深長思之。民國距離我們並不遠,但六十多年畢竟是一段滄桑,民國建築、民國服飾、民國物件,乃至民國文白相雜的語言,都以一種與今日所大不同的「民國味」讓人們記憶、懷想。民國教材,從封面設計裝幀到課文插圖,從手書豎排繁體字到紙張色調,整個一個典型的「民國文化遺產」。這種由時代相隔產生的特殊美感自有其氣場,引起人們追捧。
-
如此精美的民國教材,培養多少享譽世界的精英
1912年民國臨時政府成立教育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蔡元培,出任教育總長,主持制定了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個法令——《大學令》。即公布了新的教育方針「注重道德教育,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新式的國文課本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
他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後代出了一位紅遍中國的明星,美若天仙
他是民國的革命英雄,而且他的曾孫女王祖賢后來也進入了娛樂圈,成為了熒幕女王。這個人就是王仁峰,很多人都不了解王仁峰的事跡,但是卻沒有人不知道他的曾孫女,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王祖賢的曾祖王仁峰的故事:他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後代出了一位紅遍中國的明星,美若天仙。
-
陳平原:「民國」或「民國大學」並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樣美好
陳平原:之所以說蔡元培「集天時地利人和於一身」,因他作為新舊交替時代的教育家,既是前清翰林,又是德國留學生,老人喜歡他的新,新人喜歡他的老。另外,他當過民國首任教育部長,有地位又有學問,這樣的人才很難得。因此,不說百分之百,起碼絕大多數北大教授都服他。在這麼一個特定時代,作為中國的最高學府,北大要找合適的校長,其實不容易。
-
這些民國「大佬」們僅憑高分作文考進清華北大
這些民國「大佬」們僅憑高分作文考進清華北大民國時期,北大清華這樣的知名高等院校,居然曾破格錄取了許多「偏才」、「怪才」。那麼,都錄取了哪些人呢?羅家倫數學0分被北大破格錄取羅家倫,我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1917年,羅家倫想修外文,投考北京大學文科。可校委們查看羅家倫的成績單後大吃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