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最佳課本,小朋友暑假就學這個

2021-03-05 中國搜索

  被稱作中國自有學校以來第一部教科書。它是胡適、豐子愷、梁漱溟、茅盾、竺可楨、李四光等一代民國時期學界巨擘的小學必讀教材。

  民國時期一代大師們,都在學什麼?

  

       近代中國興辦學校後,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教科書——《澄衷蒙學堂啟蒙讀本》。它是胡適、豐子愷、梁漱溟、茅盾、竺可楨、李四光等一代民國時期學界巨擘的小學必讀教材,它是教材,又是小學常用字字典,還是枕邊百科全書。

  中國自有學校以來,第一部教科書,就是《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這一部讀本在中國教育史上,有著歷史性的價值。

  ——胡適

  我童年所用的啟蒙教材是由我母親為我選定的《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回憶童年生活,它帶給我知識和快樂。

  ——茅盾

  

  這套教科書真的很牛嗎?

    這部中國歷史上第一套由學校編纂的百年民國老課本,收錄3291個漢字,選材之廣博,超乎想像:由天文、地理、典章制度、草木禽獸、日用器物、到人事萬象(包括生老病死),無所不有。它給出了一個博大、有序、美妙而鮮活的世界,孩童將因之而展開自己的人生遐想。夢想的翅膀,在孩提時期,便種在了心靈深處,未來變得一切都有可能。

  

        這種圖文並茂的形式,言簡意賅地講解了自然現象,觸類旁通,合理地將古代文化穿插進來, 「學一懂百」。現在的讀物中,少有如此龐大的知識量和優美程度。

  書中的美育教育

  我們都想讓孩子琴棋書畫,樣樣懂一點。可是,這些樂器有什麼區別?它們長成什麼模樣?它們名字的出處是什麼?

  作為家長的你,回想一下過去學數學、幾何的樣子,是不是枯燥無味?甚至就是噩夢!可是,這樣的數學課本,為什麼看起來這麼順眼?!

  

  時過境遷,老課本的風採依舊,只可惜讀懂它含義的人越來越少了。

  這四個地名,能考倒多少「滿腹經綸」?繁體版原書僅有句讀,單斷句一項,就已經讓當下沒有一定古漢語知識的讀者,麻煩不已了,何況還是孩子。而地名背後的典籍、出處、由來、文化、歷史等等,都凝縮在了短短幾句話中,當代人讀不懂似乎「有情可原」了。

  

  《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白話全解版)。

  「讓中華傳統文化的氣度與尊嚴,完整保留。」是《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白話全解版)的宗旨

  ●完全保留原書版式

  ●逐一修復原書精美插畫

  ●完整保留原書書法

  ●保留原書切音同時加入漢語拼音,增強閱讀適用度

  白話全解內容,將原來的古代白話文,全解為當代白話文,這讓閱讀不再有障礙,理解更加透徹。家長陪孩子一起讀時,更容易讓孩子理解、吸收,孩子自己讀也無不費力。

  「百年語文第一書」背後的傳奇

  

       就是這套廣博的「百年語文第一書」,孕育出了一批民國文化大師,而它的背後也是一個傳奇。

  提及《澄衷蒙學字課圖說》不能不說葉澄衷,在寧波商幫中,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做人當如葉澄衷」。葉公7歲喪父,因為貧寒只讀了半年私塾。1899年病重中的葉先生,念及少時失學之痛,決定捐道契25畝、現銀10萬兩興建中國第一所私立新式學校,該校1901年建成,取名澄衷學堂。

  以現在的眼光看,澄衷蒙學堂開辦之初規模很小,學生只有二三百,教職員只有二三十,但是校董會十年間先後聘請所的校長,三位是進士,四位離開澄衷後成為中國著名大學的校長。

  1901年冬,澄衷蒙學堂印書處印刷的《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第一版正式成書,一經銷售就取得了廣泛的好評。出版當年,六次印刷,此後幾乎每年一版。

  民國之後,該書由澄衷學校進行了修訂改編,民國13年,新版的《澄衷學校字課圖說》出版了第三版。這套教材又直接影響了後來的《國民字課圖說》(1915年),還影響了同時代的《共和國教科書》(1912年),被後人譽為「百年語文第一書」。

  澄衷蒙學堂的校長

       清末進士劉樹屏出任首任校長,蔡元培為首任教務長(期間劉公務外出,蔡代理校長)。劉樹屏任校長三年後即轉任南洋公學校長(現上海交通大學校史上列劉為第七任校長);蔡元培其後任國民政府首任教育總長、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長,是中國現代史上最著名的教育家。

  劉、蔡先後離任,由清末進士章梫接任。章梫任職三年後轉任北京女子師範學校(現北京師範大學)校長。(章梫,著作等身的著名學者,是我國上世紀80年代外交部副部長章文晉的祖父。)

  章梫離校後,1908年,謝觀任校長四年。謝雖不是進士,卻是近代名醫,離開澄衷後,編撰了傳世名作《中國醫學大詞典》,並任上海神州中醫大學校長

  澄衷蒙學堂的每一位老師,都是一個傳奇!

  以時間先後排列,主要有:

  白毓昆,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就是他的學生。辛亥革命烈士;

  楊天驥,對胡適的思想影響頗深。其親外甥為我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

  楊蔭杭,1905年在澄衷任教。在澄衷任教時就從事革命活動,楊蔭杭是我國著名作家楊絳先生的父親;

  楊敏曾,1903年到1905年在澄衷任教,後在北京大學、浙江大學講授歷史。其女婿是陳布雷;

  王懷琪,體育教育家;

  餘天遂,1912年任孫中山秘書,與蘇曼殊、李叔同等共事;

  倪徵燠,1919年到澄衷就讀,1926年到1928年在澄衷任英語教師。法學博士,我國第一位海牙國際法院大法官,曾任我國外交部高級法律顧問。1947年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倪徵日奧以中國律師的身份參加了對日本戰犯土肥原賢二的審判;

  豐子愷,漫畫家、散文家、翻譯家、現代畫家、音樂教育家、美術教育家。1926年到1928年在澄衷任美術教師。史稱為「中國漫畫第一人」;

  錢君匋,金石書畫家。1928年到1937年在澄衷任美術教師;

  陳虞孫,《解放日報》副社長,1957年任《文匯報》副社長兼總編輯,1978年任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上海分社社長。

  寫給家長

  給你的孩子一雙翅膀,你可以是那個坐在路邊鼓掌的人,看他自由翱翔;

  給孩子打開一扇不一樣的窗戶,讓他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

  讀一本好書,讓明天的一切變得都有可能。

【掃碼立即搶購】

相關焦點

  • 民國時期的幼稚園 小朋友都玩些啥
    那麼在民國時期有幼兒學前教育機構嗎?小朋友們入學後,要學習哪些課程呢?讓我們翻開安徽省檔案館的檔案,來一探究竟。 民國時期幼兒園為何叫幼稚園 安徽省檔案館館藏著一份1947年《安徽省立合肥幼稚園三十六年第一學期職教員及工役一覽表》檔案,檔案中提到的教育機構安徽省立合肥幼稚園。為什麼當時的學前教育機構叫幼稚園呢?
  • 你知道民國時期的英語課本是什麼樣子的嗎?
    還記得當初最開始的李明、珍妮和丹尼到後來的李雷和韓梅梅,再到大學時候的英語課本和各種教材……很多人也可以說飽覽英語課本了吧。可是民國時期的英語課本你見過嗎,好不好奇?一起來看看近百年前的英語課本是什麼樣的吧!
  • 民國時期的英語課本原來是這樣的,滿滿的文學氣息
    還記得當初最開始的李明、珍妮和丹尼到後來的李雷和韓梅梅,再到大學時候的英語課本和各種教材……很多人也可以說飽覽英語課本了吧。可是民國時期的英語課本你見過嗎,好不好奇?一起來看看近百年前的英語課本是什麼樣的吧!
  • 民國課本035:《阿咪》
    原來小朋友最愛貓,和它廝伴半天,也不厭倦;甚至被它抓出了血也情願。因為他們有一共通性:活潑好動。女孩子更喜歡貓,逗它玩它,抱它餵它,勞而不怨。因為她們也有個共通性:嬌痴親暱。寫到這裡,我回想起已故的黃貓來了。這貓名叫「貓伯伯」。在我們故鄉,伯伯不一定是尊稱。我們稱鬼為「鬼伯伯」,稱賊為「賊伯伯」。故貓也不妨稱為「貓伯伯」。
  • 「發現」民國時期的幼稚園 小朋友都玩些啥
    那麼在民國時期有幼兒學前教育機構嗎?小朋友們入學後,要學習哪些課程呢?讓我們翻開安徽省檔案館的檔案,來一探究竟。民國時期幼兒園為何叫幼稚園安徽省檔案館館藏著一份 1947 年《安徽省立合肥幼稚園三十六年第一學期職教員及工役一覽表》檔案,檔案中提到的教育機構安徽省立合肥幼稚園。為什麼當時的學前教育機構叫幼稚園呢?
  • 民國時期的課本有多逆天?看了之後才知道現在的小學生有多辛苦!
    那麼,100年前的民國小學教育是怎麼樣的呢?如果現在的小孩穿越到一百年前的民國去上小學會怎樣?民國的小學生用的是什麼課本呢?科教興國一直以來是我們貫徹的第一生產力,在民國時期就已經開始有專門的課本供到學生學習,圖為民國時期小學社會課本。學習孔融讓梨,仿佛一本現代版的思想品德課本,既源於生活,又貼近兒童。
  • 小朋友學遊泳的最佳年齡
    ,很多家長都會在這個時間帶孩子們去報各種補習班,讓孩子學個一技之長。炎熱的夏季,相比坐在教室裡學習枯燥無味的課本知識,孩子們當然更喜歡在水裡泡著,所以家長們也樂意將孩子送去學遊泳。可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學遊泳嗎?孩子學習遊泳最佳年齡是幾歲呢?這些問題肯定也是爸爸媽媽們更關心的問題。
  • 民國時期清華、北大、復旦等大學的國文課本裡,究竟藏著什麼?
    前幾年,民國時期的小學教材突然走紅。實際上,和小學教材相比,民國時期的大學教材,也獨具特色,尤其富有人文氣息。自民國時代起就在各高校普遍開設「大學語文」,是當時大學一年級學生的公共必修課。當時稱為「大一國文」,居於十分重要的基礎地位。民國時期思想活躍,大學可以自編教材。
  • 民國老課本美得讓人驚豔:這樣的課本才是教育,才出大師
    先讓大家看幾張民國時期小學生看的課本,看他們是怎麼描寫秋天的 ▼
  • 學者稱民國小學國語課本堪為兒童作文模範
    從臣民到國民、公民,如何在少年時期養成獨立之人格,如何在共和社會中安身立命?年末的最後一期冰點特稿,我們刊發教育學者王麗的這篇文章,作為對辛亥革命一個小小的紀念,當然,也作為對當下教科書一番懇切的期許。  本世紀初,我曾參與過某個版本的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期間的經歷可以用「痛苦」兩個字來形容,幸而不多久就逃離了。
  • 80年前民國小學課本 傳授禮儀審美被贊字字珠璣
    (福建)南安民國小學課本 傳授的禮儀審美令人愛不釋手  幾本80年前的課本,書頁泛黃,有些紙張還被蟲蛀了一個個洞,看起來破舊不堪。從書櫃裡,老蔡翻出兩本舊舊的課本,小心翼翼放在桌上。這是兩本民國時期的國學教材,一本是《新課程標準公民訓練小冊》,1933年世界書局印刷出版的小學生用書,標價6分錢;另一本是《國文教科書》,連封面都不見了。翻開書本,內頁早已泛黃,有的紙張上還有蟲蛀過的痕跡。繁體字印刷,有故事、有插畫,「裡面的內容,大多是做人的道理,很淺顯」。
  • 民國時期最有特色的民國建築,為什麼在這個城市?而不在北京上海
    民國時期不僅是我國歷史上重要的一個時期,同時在我國歷史建築的歷程上也具有重要的意義,民國時期的建築被稱為是我國近代歷史上最好看的建築,從這裡就能夠看出來,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十年,但是民國的建築卻發展的非常快速,而且民國的建築設計非常的特別,站在現在的角度來看,小編覺得民國時期能夠有這樣宏偉的建築真的非常偉大
  • 民國教材:現今教改的一面鏡子
    編者按:民國時期的三種教材《商務國語教科書》、《開明國語課本》、《世界書局國語課本》塵封了數十年,幾年前由上海出版界的一批具有慧識者重新影印出版,近期在教育界以至更大的社會層面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 學者稱民國小學國語課本堪為兒童作文模範(圖)
    八十年前民國語文課本在書店上架 吸引讀者駐足    編者按:  語文教育及其背後更深廣的母語教育,是一個不會也不應過時的話題。並且,這3套老課本也解開了我長久以來的一個疑問:為什麼民國時期不少人念完小學之後,便能在社會上自食其力,安身立命?  中國韻味,潛移默化審美觀  老課本第一眼吸引我的與其說是內容,不如說是版式和裝幀。  最具代表性的要數《世界書局國語讀本》(小學初級學生用)。
  • 民國時期耀華學生數學作業簿
    --看到有書友賣民國時期的天津耀華中學數學作業簿
  • 民國學童讀什麼課本 高小學生國文超過現在大學生
    這是一冊民國時期的課本。課本為商務印書館印製,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6月初版。第一冊第一課——「人」2007年,鄧康延去雲南騰衝拍攝一部關於遠徵軍的紀錄片,在當地的舊市場,偶然發現幾冊泛黃的民國年間小學課本。鄧康延是深圳越眾影視公司的董事長,曾任職《深圳青年》策劃總監、香港《鳳凰周刊》主編。
  • 看完民國的課本有多牛,就明白了!
    在我們民國的時候,學生的課本是很牛的,他們壓力也大。所以,為什麼小學生現在學習壓力大?看完民國的課本有多牛,就明白了!其實學生們的壓力大,真正的算起來其實就是在我們古代的時候,學生的壓力就已經開始很大了,在我們古代的時候,學生都是要起很早去讀書,而且他們所學的內容程度和難度一點也是不比我們現在的差,那時候的人都要學習那麼晦澀難懂的古文,也是很厲害了。
  • 民國時期的十大「先生 」
    給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曾想用美育來代替宗教,他還能「大學者編小課本」。即使最後大陸沒有了他的平民教育空間,他去非洲、東南亞一樣守護花的念想,讓聯合國也為這個幾無國籍的人致以人類的敬禮。當下,民國先生的形象和思想,仍在影響著國人。全書用一種娓娓道來的筆調,以全新的視野,對紛繁複雜的國學人事,進行了新的評說,為我們揭示了先生們的真實風貌。所謂「先生」,即在民國時期,由於社會動蕩,湧現出的心繫國家的知識分子。從蔡元培、胡適、馬相伯、張伯苓,到梅貽琦、竺可楨、晏陽初、陶行知、梁漱溟、陳寅恪。他們開風氣之先,不墜青雲之志。
  • 民國大學的國文課本,為什麼讓人難以忘懷?
    前幾年,民國時期的小學教材突然走紅。實際上,和小學教材相比,民國時期的大學教材,也獨具特色,尤其富有人文氣息。自民國時代起就在各高校普遍開設「大學語文」,是當時大學一年級學生的公共必修課。當時稱為「大一國文」,居於十分重要的基礎地位。民國時期思想活躍,大學可以自編教材。
  • 我從沒見過這麼活潑可愛的民國課本!
    陳丹青曾說:民國是豐富的,是古典文化大規模轉換的國家景觀,回首前瞻,與傳統、與世界,兩不隔絕。民國範兒,是各色人等坦然率真那股勁。敢作敢為,有豪情,有膽氣。 說到底,大家對於民國時期的風情人物還是念念不忘,雖然那時候朝代更迭,時局動蕩,但是漂亮的上海姑娘們仍舊愛脂粉,跳舞,唱歌,渴望嫁給國民黨高級將領,北平的知識分子們仍舊在戰火中輾轉保留下這四萬萬中國人知識的光火,他們傳道授業解惑,也沒有忘記給那時祖國的花朵編撰出最好的語文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