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受到的文化薰陶會緊緊跟隨我們一生,變成一種名為底蘊的東西沉澱在心中,因此,小學的教育尤為重要。那麼,100年前的民國小學教育是怎麼樣的呢?如果現在的小孩穿越到一百年前的民國去上小學會怎樣?民國的小學生用的是什麼課本呢?
科教興國一直以來是我們貫徹的第一生產力,在民國時期就已經開始有專門的課本供到學生學習,圖為民國時期小學社會課本。
學習孔融讓梨,仿佛一本現代版的思想品德課本,既源於生活,又貼近兒童。
這一課只有一個字叫做「人」。人不能離開父母兄弟、亦不能不先立定自己。
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簡單的幾個字,卻向孩子們輸出了尊重國旗的道理,而縱觀現在的人,不要說尊重國旗,連國歌都被改編成了RAP。
多麼有趣的地理學習,把山東省形象地轉化成了駱駝,讓孩子們一瞬間便可以記住這是哪個省份。
他們僅僅採用了短短7句話,就向小學生們教授了支持國貨,抵制洋貨的愛國道理。
用圖畫和簡單的語言讓孩子們明白栽種糧食的不易,這樣的教學形式,孩子才能直觀地感受到粒粒皆辛苦。
民國時期的課本注重圖文並茂,且所表達的東西也簡單明了,那時候的人懂得,在小學生的世界裡,理論和感悟的東西本來就少,強加進去,是沒有效果的,因此,這是民國小學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成就了那麼多文人雅士的關健所在 。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