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一塊大洋到底有多值錢,相當於現在多少錢?家裡有的看看

2020-12-23 騰訊網

在1914年時,袁世凱在北京以大總統的名義,頒布了《國幣條例》以及《國幣條例施行細則》,其中明文規定了「圓」為一個價格單位,且每枚銀元重量為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釐。

在民國時期,已經很少有人再將碎銀子作為流通的貨幣了,隨著錢莊制度的倒閉,所以銀票基本上也就都沒有人用了,反而被一些相對先進的銀行兌換券所取代。當時市面上所流通的大洋有很多種,有墨西哥鷹、日本龍洋、袁大頭等都稱之為大洋。

中華民國貨幣改革,銀元橫空出世

隨著中國古代的最後一個封建朝代——清朝的結束,中國也總算是正式的結束了漫長的封建史了,孫中山所建立的中華民國,使當時的中國進入了近代史,因此中華民國也算的是上中國歷史上的一大進步了。

在1914年推出的國幣條例中,確定了以銀元為中華民國貨幣,而當時通行的銀元就有10多種。為了整頓幣制、劃一銀幣,於是1914年12月到1915年2月,由造幣總廠以及江南造幣廠開鑄一圓銀幣,在幣面上鐫刻袁世凱頭像,俗稱為"袁頭幣"或者是"袁大頭",成了流通主幣。

由於袁大頭1元銀元的幣型規整且圖案新穎,有著明確的重量與成色,再加上很容易識別,因此,袁大頭很快的就被老百姓們所接受了,在國內金融市場上逐步取代了清朝的龍洋的地位,成為了流通領域的主幣,且很快在全國的範圍內流通。

袁大頭如今成為收藏品,價格不斷上漲

袁大頭的產量不少,一共鑄造了7500萬枚,在現代成為了一種收藏品。而且袁大頭的成色比較好,所以在亂世中,都被作為一種財富而收藏起來了,從而導致袁大頭的價格上漲,在加上現代社會上興起的收藏熱,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抬高了袁大頭的價格。

袁大頭有不同時期以及類型的,不同的袁大頭作為古董的價值差別很大,但在民國時都是作為銀幣,除了一元,還有角幣。當時錢幣的換算關係和人民幣一樣,以十進位,1元等於十角,一角等於十分,一分等於十釐。

「袁大頭」在貨幣收藏界被稱之為銀元之寶,它是中國近千種近代銀幣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一個銀元品種,同時也是近代中國幣制變革中的一個重要角色。

並且,如今全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經達到1萬美元了,因此袁大頭的價格也會繼續的攀升,所以一枚袁大頭在如今也就比較值錢了。

從袁大頭本身的所含的金屬銀的成分來說,它並值不了多少錢,但是作為一個收藏品,並不是可以這樣的來衡量其價值的。從國內收藏品市場的拍賣情況來看,「光緒元寶雲南造庫平七錢二分」以160萬元人民幣起拍,而最終以769.5萬元的高價成交了。

可見銀元的價格是在逐漸的走高的,特別是存世量比較稀少的銀元,更是受到了藏家們的追捧,因此往往能拍出高價。如今,袁大頭的價格應該在1萬元左右,而一些品相好或者有其他特殊之處的銀元的價格,應該就會更高。

那麼,在民國的時候,袁大頭有多大的購買力呢?

在民國時期一個"袁大頭"能買多少東西,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由於民國時期軍閥混戰不斷,因此物價並不太穩定,根據民國時期各地各時間的對比都會有所出入,但是每塊大洋基本都是和一千文以上等同,而在當時基本上是兩文就可以買一個包子,所以說一塊大洋怕是至少可以買五百個包子了。

在民國時富人的象徵的小汽車,也僅僅需要幾百大洋,所以說當年大洋的購買力還是挺高的,一個普通人家能收入幾塊錢,就能填報一家人的肚子了。

以上說的雖然是正確的,但是還是比較籠統,讓我們從確切的數據對比,來看看一個袁大頭的購買力有多少,又相當於如今的多少錢吧。

根據相關的資料記載,在1927年的上海,一斤豬肉是0.28元,一斤煤油是0.06元,一斤棉花是0.48元,一斤食鹽是0.043元,一盒香菸0.036元。

而在廣州,一個袁大頭能買25斤大米,也就是一斤大米0.04元,另外同時期的北京,一個袁大頭能買到8斤豬肉,而在成都,一個袁大頭則能買16斤大米,或者是6斤豬肉。

由此可見,在民國時期雖然是混戰不斷,並且因此混戰的影響導致各個地區的物價稍有區別,但總體來說物價還是比較的穩定的。

從上面的資料可以看出,當時的大米的價格大約是0.04元~0.06元一斤,而如今普通的大米價格則是在3元~3.5元一斤,由此看來的話,大概是民國時期的20多到80多倍,考慮到當時的大米的存量並沒有如今這麼充裕的情況下,如今的大米價格應該還是偏低一些的,因此兩者的價格差距應該在一百倍左右更為合理,因此,一個袁大頭換算成人民幣的話,大概是在300元到500元之間較為合理。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所熟知的大文豪魯迅先生,曾當了一段時間的教育局科長,而他的工資大約是300塊大洋每月,換算成人民幣的話大概是9000到15000之間,而在那個人們普遍吃不飽的年代,有這樣的收入無疑是非常驚人的。

據說,魯迅還豪爽的在北京西城北道灣買了一座四合院,一共花了三千五百大洋,真是令人驚訝。

小結

看了此文,相信各位讀者們,對於一個袁大頭的購買力有多少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相信平常在看到各種民國的影視劇中,就經常會看到一些有錢人隨便就丟下一些袁大頭,而收錢者點頭哈腰的場景,如今再那些吃碗麵就動不動放下一塊大洋的人,那要不是富豪救濟貧民,那就是鬧了編劇沒有見識的大笑話了。

參考資料:《國幣條例施行細則》、《國幣條例》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民國時期的「一萬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形狀為圓形,價值相當於七錢二分白銀。我們經常能在歷史紀錄片中聽到「一萬大洋」這樣的字眼,甚至有些人家裡也會收藏過去時期的大洋,不少人都會好奇,民國時期的「一萬大洋」到底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呢?大洋的來歷——「袁大頭」在民國時期,正是國門大開,匯聚各方文化、各種領導思想的時代,人們不用出國就能見到上百種錢,除了「袁大頭」,還有銀元「孫大頭」、「鷹洋」以及清末銀元「龍洋」,這四種貨幣皆有十分值錢的購買力,購置各類物品貼補家用,在市場通用,也為社會大眾認可,「大洋」亦是其親切稱號。
  • 之前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呢?
    所謂"財不露白"中的"白"說的就是銀元,而銀元便是過去人們常說的"大洋"。在民國的電視劇裡,我們常常能夠看到他們的計錢單位基本上都是大洋,甚至一個五口之家一個月靠幾塊大洋便可以餬口度日,而購買一輛汽車也只需要幾百大洋……對於錢,大家多少是有些敏感的,這所謂的"大洋"到底值多少錢呢?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現在我們也經常看到民國時期的大教師有多少多少工資云云,那麼我們不妨換算一下當時民國時期的大洋等同於現在多少錢? 民國時期的工資大概多少?
  • 民國初年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首先金價,其不同時期的價格波動是非常大的。就拿民國時期來說,因為戰亂其不同時期的金銀兌換比例差別是很大的。比如一戰時期,列強都打架去了,國內形勢不錯,白銀暴漲,金銀比是1:15,當時民國那些有錢人個個身價暴增啊,什麼民族企業都還發展得不錯,好多大資本家都是這時候發的家。
  • 你家收藏大洋了嗎,現在值多少錢?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
    民國初期的一塊現大洋現在值人民幣多少錢?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民國時代,很少有人用銀子作為流通的貨幣,新的制度來臨,銀票基本上沒有用處,有一段時間比較先進的銀行兌換券很是流行。後來銀元出現了,當時市面上流通著墨西哥鷹、袁大頭和孫大頭等銀元,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大洋。
  • 古代的一塊「大洋」,如今折合成人民幣是多少錢?
    導語:古代的一塊「大洋」,如今折合成人民幣是多少錢?大家都知道,社會的運行離不開經濟的發展,貨幣作為流通手段實現商品的價值,已經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逐漸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所以金錢對人來說是極其重要的生存介質。
  • 一塊現大洋在民國究竟能買到多少東西?
    民國主要的貨幣就是銀元,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現大洋,雖然當時多次想禁止銀元直接流通,改用紙幣,但戰亂年間紙幣實在沒有保障,老百姓最終還是只認現大洋。那麼作為硬通貨的銀元,在民國那會兒,到底值多少錢?當然銀價也是有波動的,而且在那個時期波動還很大,而且物價也變化很快,所以我們只能做一個大概的描述,有不對的地方歡迎大家指正。民國在中國流通的現大洋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是袁大頭,此外還有後來的船洋,和早期的墨西哥鷹洋(上圖)、日本龍洋、英國站洋等,這些銀元基本都是26.7克上下,成色90%,則一塊現大洋含純銀24克多(每種銀元的重量、成色都有不同,這裡簡單的取均值,不糾纏細微的差別)。
  • 一塊「大洋」能換成人民幣多少錢?說出來你可別不信,不是一般的多
    一塊「大洋」能換成人民幣多少錢?說出來你可別不信,不是一般的多 【導語】:說起「大洋」很多小夥伴是十分的熟悉,一方面是我們在看民國時期的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某一個富人從袖中或者口袋中掏出一塊大洋等等,另一方面就是很多小夥伴的家中會有老一輩留下的東西,這個東西也是十分常見的,在如今並不是什麼太稀罕的東西,但是在民國時期,「大洋」可謂是很值錢的
  • 民國時的一塊「大洋」,放在現在,值多少錢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一九一二年,隨著滿清政權的衰落,民國逐漸走上歷史舞臺。到了民國,當時使用的貨幣是銀元,也就是所謂的「洋錢」,那麼,當時的「洋錢」,如果放在現在,值多少錢呢?一九一四年,民國政府頒布國幣法令,正式實行「銀本制」。「圓」的單位,在《幣制條例》中有正式的定義,當時,銀幣一圓,重七錢二分,是無限法償的本幣。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值多少錢?放到現在,能買到什麼
    銀元從明朝末期就已經有了,但大面積使用的時候已經到了清朝末期。在戰爭時代,紙幣毫無價值,銀元才得以流通,最流行的時候,那便是民國時期了,那麼在當時一塊大洋能買到什麼東西呢?民國時期戰爭不斷,因運輸不便,貨物相對都比較缺少,價格相對也比較高。
  • 民國時的一塊「大洋」,放現在能兌換多少錢?跟你想像中是一樣嗎?
    而我們在不少近代題材的電視劇中,經常能夠聽到「大洋」這個詞語,結合劇情來看,一塊大洋的價值還不算少,滿打滿算下來也差不多是一個家庭大半個月的收入了,那麼問題來了,一塊「大洋」放在現在能夠兌換多少錢呢?
  • 一塊大洋值多少人民幣?一塊大洋最新消息
    那麼一塊大洋現在值多少錢呢?據悉大洋也被稱為銀元,其價格一般與年份或者種類有關,現在很多收藏家都愛好收藏銀元,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大洋的價格以及收藏市場。  大洋通常被稱為銀元,其中也以「袁大頭」的分量為最足。中華民國成立時,是一個新時代新氣象,其次是袁世凱好面子,大多數的銀元也被稱為「袁大頭」。
  • 天上地下 民國時期教師收入究竟有多少
    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在談論民國時期教師收入之前,先了解一下民國貨幣大洋的購買力。民國時明的大洋種類極多。其中以「洋"、「龍洋"、「袁大頭"、「孫大頭」流行最廣,存量最多,這幾種大洋也得到了全國各地以及海外居民的認可。
  • 民國1塊「大洋」,在2020年能值多少錢?1萬銀元購買力嚇死人?
    隨著越來越多歷史影視劇的出現,很多人開始對中國的古代史感興趣。除了春秋戰國、唐宋元明清之外,很多人對於民國時期的感情更為特殊。作為一個特殊的時代,民國時期也誕生了無數位名人。至此,民國時期徹底結束。而我們所了解的民國時期,大多數事情都在這三十年裡發生的。民國時期所用的貨幣叫做「銀元」,也稱為「大洋」。雖然現在使用的貨幣是人民幣,但是中國曆朝歷代的貨幣都十分有收藏價值,而且也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其實銀元最早不是民國時期才出現,而是在宣統元年,當時的清政府成立了鑄幣廠,隨後開始發行銀元。
  • 民國時期的1塊大洋,相當於今天的多少人民幣?
    很多人或許以為銀元是民國時期的專屬貨幣,可實際上銀元卻是一種舶來品,而且銀元在中國流通也並非始於民國。清朝早在光緒年間就已經設計並鑄造發行了銀元,那時的銀元還非常具有中國特斯,幣面印著一條龍,所以這個時期的銀元也被稱為「龍洋」。
  • 一塊「大洋」折合人民幣是多少錢?難怪古人能娶好幾個老婆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一塊「大洋」折合人民幣是多少錢?難怪古人能娶好幾個老婆民國時期,銀元一直是市場上流通的硬通貨,雖然1936年國民党進行了法幣改革,但由於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國民黨大量印刷法幣,引起法幣嚴重貶值,從而引發惡性的通貨膨脹,所以直至新中國成立時,銀元一直是市場的主要流通貨幣。一塊「大洋」相當於多少人民幣?
  • 一塊大洋相當於多少人民幣?北大圖書館管理員月薪才600元
    說起銀元,大家並不陌生,這是民間年間的通用貨幣,俗稱大洋。1914年,北洋政府造幣總廠開始統一開鑄一圓銀幣,背面鐫刻袁世凱頭像,學名「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俗稱大洋。從1914年至1951年,大洋成為國內流通統一貨幣。由於大洋採用銀本位制度,每枚銀幣總重七錢二分,含銀量89%,使用十進位換算,交易簡便,容易識別,成色好,分量足,很快被老百姓接受,擁有很好的口碑。雖然後來北洋政府倒臺,但「袁大頭」仍是老百姓使用的主要貨幣,有些地方甚至只認銀元,不認紙幣。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放現在相當於多少人民幣?你可能永遠不會信
    由於硬幣上有袁世凱的頭像,所以白銀幣也稱為「元大頭」。 1914年,白銀幣在天津造幣廠鑄造。白銀的金額為6美分,4美分和8美分。1915年,其他省份也開始鑄造,到1923年,鑄造了7500萬枚。 1933年,中華民國政府禁止兌換銀元和銀元。銀元進入了繁榮期,那麼您是否想知道當時可以兌換多少人民幣?讓我們看不起!
  • 你以為現在上大學很貴?請看民國時期上大學要花多少錢?
    有人說現在上大學很貴,有人說現在大學生生活費很高,那麼我們回頭看歷史,來看看民國時期上大學的費用幾何?  民國時期大學的學費是不一樣的,從幾十塊大洋到二、三百塊大洋不等。  1932年,北京頤和園附近掛甲屯的居民,家庭年收入不到兩百塊大洋,最基本的飲食開銷就要花掉一百零五塊大洋,一年到頭最多只能攢下十幾塊大洋,供孩子讀中學都讀不起,何況讀大學?  首先,在民國上大學得交報名費。民國沒有統一高考,你高中畢業了想讀大學,直接去你想要就讀的那所大學報名就行了。報名的時候會讓你繳納報名費,一般是三五塊大洋。
  • 魯迅月工資是350塊大洋,換算成人民幣值多少?你賺夠了嗎?
    隨著科技的發達,現在大多數年輕人在付款的時候都會使用手機來支付,在手機還沒有普及的時候我們都使用的是人民幣。現在還依然有許多地方會使用人民幣來付款。民國時期都是用大洋來付款的。 魯迅當時的工資是有三百五十塊錢的大洋,我們可以換算一下,三百五十塊大洋換算成人民幣又是多少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