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2020-12-25 騰訊網

在公元1910年,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社會清朝滅亡之後,中國歷史進入了近代,當時的北洋政府也廢除了以前的計量單位:銀兩,而是採取了一種新的貨幣單位:大洋,當然由於這塊大洋之上有袁世凱的頭像,所以當時又可以稱之為袁大頭。

現在我們也經常看到民國時期的大教師有多少多少工資云云,那麼我們不妨換算一下當時民國時期的大洋等同於現在多少錢?

民國時期的工資大概多少?

現在我們有些人常常抱怨工資不夠花,的確,現今各方麵條件都好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也開始想要的更高,所以便感覺這不夠花那不夠花,可是真的要應付日常開銷的話,吃飽穿暖就夠了,而對普通人來說三四千塊足矣,當然這只是包括吃穿水電部分。

而在民國時代,由於長年戰亂,所以人們也不會要求太多,只要求能夠每天吃飽穿暖也足夠了,因此就拿這兩點來做比較。

比如我們常說的魯迅先生,當時他任教的時候一個月的工資大概是60塊大洋,後來隨著年限的提升漲到了350塊大洋,後來憑藉著這筆錢在北京買了一套四合院,從這就可以看出魯迅先生在當時絕對是屬於高收入人群。

而普通人則沒有這麼高工資了,1917年聖約翰大學的學生曾經做出了這樣一個結論:

「工人支持五口之家月薪15元」;「常見男工謀10元,女子作絲廠每月所入亦如此。」

從這就可以看出,當時一個月開銷要在15塊大洋左右,而人均需要三塊大洋,《大染坊》之中陳六子初到上海時也明確了這一點,比如陳六子和林氏家族的員工聊天時就提到了當時社會的平均現狀:

普通工人大概在1塊到1塊半,五個最好的是在4塊半到6塊大洋之間。

當時的上海是遠東第一大都市,普通工人的現狀就是如此,可見當時民生之艱難。

民國一塊大洋大概多少錢?

現在人們常說魯迅先生當時是年薪過百萬的高薪人士,的確在當時普遍只有兩三塊大洋的時代,像魯迅先生這樣一個月350塊大洋的確可以稱得上年薪百萬了,當時像魯迅先生這樣一個月收入能有幾十塊大洋的人,這日子絕對是過得很好的。

那麼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通常是多少呢?其實現在很多人換算這種方式都是按照兩種方式,一種是按金價,一種是按物價,可是這兩種都並不怎麼合適,因為民國時期正處於世界大戰時候,那個時候動不動就會通貨膨脹,由於世界都在大戰之中,所以造成了時局動蕩。

就拿黃金來說吧,1914年一戰爆發,由於中國沒有牽連其中,那個時候國內還算太平,所以黃金和大洋比例就是1:15,然而一戰結束後世界回歸了太平,所以金銀比則變成了1:40。

當然,我們這邊暫時放棄通貨膨脹的考慮,就按照銀元之中金銀比的價格來換算,當時一塊銀元之中有24克純銀,而平時金銀比的價格就是在20到30左右,也就是說1塊大洋約等於1克黃金,按照現在的價值來算的話,一塊銀元大約等同於如今的350人民幣。

而拿物價來算的話,這換算比例又不一樣了,當時市面上除了流行大洋之外,同時還流通著銅板,由於當時大洋發行量極少所以價值極高,故而人們日常交易還是以銅板為主。

比如《賣報的小女孩》之中唱的:「七個銅板就賣兩份報。」

而銅板和大洋換算比和古代也是一樣的,1個大洋等同於1000個銅板,而當時兩個銅板就能買1個包子,如今的市面上1塊錢也能買1個包子,所以我們按照這個來換算的話2個銅板約等於1塊錢,所以1000個銅板約等於500塊,也就是說當時的一塊大洋和現在的500元人民幣差不多。

所以綜合以上來論述的話,當時一塊大洋的價值按照如今的人民幣來換算的話約等於350元至500元人民幣不等。所以也難怪魯迅先生當時是年薪百萬,按照比例來計算的話確實是年薪過百萬的高薪人士。

你若喜歡,請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一塊「大洋」能換成人民幣多少錢?說出來你可別不信,不是一般的多
    一塊「大洋」能換成人民幣多少錢?說出來你可別不信,不是一般的多 【導語】:說起「大洋」很多小夥伴是十分的熟悉,一方面是我們在看民國時期的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某一個富人從袖中或者口袋中掏出一塊大洋等等,另一方面就是很多小夥伴的家中會有老一輩留下的東西,這個東西也是十分常見的,在如今並不是什麼太稀罕的東西,但是在民國時期,「大洋」可謂是很值錢的
  • 民國時期的「一萬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形狀為圓形,價值相當於七錢二分白銀。我們經常能在歷史紀錄片中聽到「一萬大洋」這樣的字眼,甚至有些人家裡也會收藏過去時期的大洋,不少人都會好奇,民國時期的「一萬大洋」到底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呢?大洋的來歷——「袁大頭」在民國時期,正是國門大開,匯聚各方文化、各種領導思想的時代,人們不用出國就能見到上百種錢,除了「袁大頭」,還有銀元「孫大頭」、「鷹洋」以及清末銀元「龍洋」,這四種貨幣皆有十分值錢的購買力,購置各類物品貼補家用,在市場通用,也為社會大眾認可,「大洋」亦是其親切稱號。
  • 民國時的一塊「大洋」,放在現在,值多少錢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一九一二年,隨著滿清政權的衰落,民國逐漸走上歷史舞臺。到了民國,當時使用的貨幣是銀元,也就是所謂的「洋錢」,那麼,當時的「洋錢」,如果放在現在,值多少錢呢?一九一四年,民國政府頒布國幣法令,正式實行「銀本制」。「圓」的單位,在《幣制條例》中有正式的定義,當時,銀幣一圓,重七錢二分,是無限法償的本幣。
  • 民國時期一塊大洋到底有多值錢,相當於現在多少錢?家裡有的看看
    在民國時期,已經很少有人再將碎銀子作為流通的貨幣了,隨著錢莊制度的倒閉,所以銀票基本上也就都沒有人用了,反而被一些相對先進的銀行兌換券所取代。當時市面上所流通的大洋有很多種,有墨西哥鷹、日本龍洋、袁大頭等都稱之為大洋。
  • 民國初年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首先金價,其不同時期的價格波動是非常大的。就拿民國時期來說,因為戰亂其不同時期的金銀兌換比例差別是很大的。比如一戰時期,列強都打架去了,國內形勢不錯,白銀暴漲,金銀比是1:15,當時民國那些有錢人個個身價暴增啊,什麼民族企業都還發展得不錯,好多大資本家都是這時候發的家。
  • 之前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呢?
    俗話說"財不露白",越有錢的人越低調,或許走在路上在你邊上的就是一個億萬富翁,而你卻絲毫也察覺不到。所謂"財不露白"中的"白"說的就是銀元,而銀元便是過去人們常說的"大洋"。在民國的電視劇裡,我們常常能夠看到他們的計錢單位基本上都是大洋,甚至一個五口之家一個月靠幾塊大洋便可以餬口度日,而購買一輛汽車也只需要幾百大洋……對於錢,大家多少是有些敏感的,這所謂的"大洋"到底值多少錢呢?之前的一塊大洋有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呢?
  • 你家收藏大洋了嗎,現在值多少錢?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
    民國初期的一塊現大洋現在值人民幣多少錢?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民國時代,很少有人用銀子作為流通的貨幣,新的制度來臨,銀票基本上沒有用處,有一段時間比較先進的銀行兌換券很是流行。後來銀元出現了,當時市面上流通著墨西哥鷹、袁大頭和孫大頭等銀元,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大洋。
  • 民國時的一塊「大洋」,放現在能兌換多少錢?跟你想像中是一樣嗎?
    而我們在不少近代題材的電視劇中,經常能夠聽到「大洋」這個詞語,結合劇情來看,一塊大洋的價值還不算少,滿打滿算下來也差不多是一個家庭大半個月的收入了,那麼問題來了,一塊「大洋」放在現在能夠兌換多少錢呢?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放現在相當於多少人民幣?你可能永遠不會信
    在春秋戰國時期,刀幣,布幣和其他貨幣很受歡迎。由於所有國家都鑄造自己的貨幣,因此貨幣形狀混亂,權重差距不利於管理。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來,該國也統一了本國貨幣,規定整個國家使用帶有圓方孔的秦半二元。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叫子出現在宋代。明代對外貿易發達。中國的絲綢,茶葉和瓷器大量出口到國外,這導致白銀湧入中國。明朝的貨幣開始使用白銀作為主流貨幣。銅幣。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值多少錢?放到現在,能買到什麼
    在戰爭時代,紙幣毫無價值,銀元才得以流通,最流行的時候,那便是民國時期了,那麼在當時一塊大洋能買到什麼東西呢?民國時期戰爭不斷,因運輸不便,貨物相對都比較缺少,價格相對也比較高。如果當時在北京,上海這些比較發達的城市,一塊銀元,我們買的東西還是比較多的,在當時可以買到三斤大米,八斤豬肉,和三米棉布,當然不是全買,是買其中的一樣。
  • 一塊現大洋在民國究竟能買到多少東西?
    民國主要的貨幣就是銀元,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現大洋,雖然當時多次想禁止銀元直接流通,改用紙幣,但戰亂年間紙幣實在沒有保障,老百姓最終還是只認現大洋。那麼作為硬通貨的銀元,在民國那會兒,到底值多少錢?當然銀價也是有波動的,而且在那個時期波動還很大,而且物價也變化很快,所以我們只能做一個大概的描述,有不對的地方歡迎大家指正。民國在中國流通的現大洋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是袁大頭,此外還有後來的船洋,和早期的墨西哥鷹洋(上圖)、日本龍洋、英國站洋等,這些銀元基本都是26.7克上下,成色90%,則一塊現大洋含純銀24克多(每種銀元的重量、成色都有不同,這裡簡單的取均值,不糾纏細微的差別)。
  • 民國時期的1塊大洋,相當於今天的多少人民幣?
    很多人或許以為銀元是民國時期的專屬貨幣,可實際上銀元卻是一種舶來品,而且銀元在中國流通也並非始於民國。清朝早在光緒年間就已經設計並鑄造發行了銀元,那時的銀元還非常具有中國特斯,幣面印著一條龍,所以這個時期的銀元也被稱為「龍洋」。
  • 古代的一塊「大洋」,如今折合成人民幣是多少錢?
    導語:古代的一塊「大洋」,如今折合成人民幣是多少錢?大家都知道,社會的運行離不開經濟的發展,貨幣作為流通手段實現商品的價值,已經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逐漸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所以金錢對人來說是極其重要的生存介質。
  • 一塊「大洋」折合人民幣是多少錢?難怪古人能娶好幾個老婆
    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一塊「大洋」折合人民幣是多少錢?難怪古人能娶好幾個老婆民國時期,銀元一直是市場上流通的硬通貨,雖然1936年國民党進行了法幣改革,但由於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國民黨大量印刷法幣,引起法幣嚴重貶值,從而引發惡性的通貨膨脹,所以直至新中國成立時,銀元一直是市場的主要流通貨幣。一塊「大洋」相當於多少人民幣?
  • 一塊大洋相當於多少人民幣?北大圖書館管理員月薪才600元
    說起銀元,大家並不陌生,這是民間年間的通用貨幣,俗稱大洋。清朝滅亡後,北洋當局鑑於當時的貨幣鑄造複雜,流通混亂,折算繁瑣,非常不便,於是頒布《國幣條例》,由政府統一鑄造新式貨幣。1914年,北洋政府造幣總廠開始統一開鑄一圓銀幣,背面鐫刻袁世凱頭像,學名「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俗稱大洋。從1914年至1951年,大洋成為國內流通統一貨幣。由於大洋採用銀本位制度,每枚銀幣總重七錢二分,含銀量89%,使用十進位換算,交易簡便,容易識別,成色好,分量足,很快被老百姓接受,擁有很好的口碑。雖然後來北洋政府倒臺,但「袁大頭」仍是老百姓使用的主要貨幣,有些地方甚至只認銀元,不認紙幣。
  • 清朝縣令的俸祿每年90兩, 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
    清朝作為我國最後一個王朝,清朝人的生活不由得也讓大家感到好奇,清政府倒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朝廷的腐敗,那麼清朝縣令的俸祿是多少,相當於如今多少人民幣?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清朝分發俸祿的方式,為發俸銀與祿米兩種,兩者對半開,每年春秋兩個季節分發,春季官員在正月二十領取,秋季則是在七月二十領取。
  • 一塊大洋值多少人民幣?一塊大洋最新消息
    那麼一塊大洋現在值多少錢呢?據悉大洋也被稱為銀元,其價格一般與年份或者種類有關,現在很多收藏家都愛好收藏銀元,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大洋的價格以及收藏市場。  大洋通常被稱為銀元,其中也以「袁大頭」的分量為最足。中華民國成立時,是一個新時代新氣象,其次是袁世凱好面子,大多數的銀元也被稱為「袁大頭」。
  • 天上地下 民國時期教師收入究竟有多少
    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在談論民國時期教師收入之前,先了解一下民國貨幣大洋的購買力。民國時明的大洋種類極多。其中以「洋"、「龍洋"、「袁大頭"、「孫大頭」流行最廣,存量最多,這幾種大洋也得到了全國各地以及海外居民的認可。
  • 你以為現在上大學很貴?請看民國時期上大學要花多少錢?
    有人說現在上大學很貴,有人說現在大學生生活費很高,那麼我們回頭看歷史,來看看民國時期上大學的費用幾何?  1932年,北京頤和園附近掛甲屯的居民,家庭年收入不到兩百塊大洋,最基本的飲食開銷就要花掉一百零五塊大洋,一年到頭最多只能攢下十幾塊大洋,供孩子讀中學都讀不起,何況讀大學?  首先,在民國上大學得交報名費。民國沒有統一高考,你高中畢業了想讀大學,直接去你想要就讀的那所大學報名就行了。報名的時候會讓你繳納報名費,一般是三五塊大洋。
  • 魯迅每月工資300銀元,放現在能兌換多少錢?說出來你可能不會信
    文字工作者現在基本上可以說是"弟弟中的弟弟",那些成名作家固然光鮮亮麗,某些原創小說網站上的大神作者也收入可觀,但這些人畢竟是鳳毛麟角,絕大多數文字工作者的工資不過堪堪足夠溫飽;但是在百年之前的民國,文字工作者可絕對是整個社會中收入的佼佼者,當時堪稱"打工皇帝"的胡適,明面上的薪水甚至比老蔣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