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每次陪我,都在睡覺」,其實,待在女兒身邊的只是一個軀殼

2020-08-10 超級育兒師

作者:詩意流彩

「媽媽,你能好好看看我嗎?哪怕只有一會兒也好。」

節目《少年說》中,一個女孩又委屈又期待地問媽媽。

原來,女孩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上小學時,她被媽媽接到上海讀書。

母女倆生活在同一屋簷下,卻很少見面。媽媽給了她足夠的物質生活,卻沒有時間陪伴她。

難得有機會一起看電影,女孩開心地想要跟媽媽討論幾句,一扭頭,卻發現身邊的媽媽在睡覺。那一瞬間,她所有的歡喜都變成了悲哀。

為了工作,媽媽每天早上六點多出站,凌晨一兩點才回家,這讓女孩覺得,她就像一個跟著媽媽生活的留守兒童。

在生活的巨大壓力下,像女孩這樣的城市留守兒童並不少見。他們和父母見面的時間有限,能一起聊天遊玩的時間也有限。

父母總以為,自己拼命工作,努力賺錢,就可以讓孩子過上更好的生活。可是,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我們清楚嗎?

奇葩說》中,節目組問小朋友們「最愛的玩具和爸爸陪你玩一天,你選哪一個」時,孩子們不約而同地給出了相同的答案「我選爸爸,陪我玩一天」。

在孩子看來,物質帶來的快樂,遠遠比不上父母陪伴帶來的快樂。他們最想要的,永遠是父母的陪伴。

陪伴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事

朋友說,有一個周末的上午,她忙著打掃衛生,老公忙著用電腦處理工作上的一些事,三歲多的兒子獨自在客廳玩玩具。

中午吃飯時,兒子問:「爸爸,媽媽,你們下午能陪我一起玩嗎?」朋友說:「上午,你一個人玩得挺好的呀,爸爸媽媽還有活要幹,下午你還自己玩吧。」

兒子聽了很不開心,他嘟著嘴說:「可是,我一個人玩很孤獨啊。」

朋友震驚了,她沒想到,那麼小的孩子居然會說出「孤獨」這個詞。孤獨不應該是童年的底色,然而,很多父母卻在不經意間給了孩子這樣的底色。

身為父母,我們總是在忙各種事,卻忘記了孩子才是最重要的事。或許,我們有自己的身不由己,可是,陪伴孩子這件事,拖著拖著,孩子就長大了。

我們缺席過的時光,再也無法彌補。孩子失望過的心,再也無法修復。

前幾天,在公園裡看到溫馨的一幕:爸爸和媽媽陪兒子踢皮球,一家人臉上有汗水也有笑容,畫面異常動人。

陪伴高於一切!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是幸福的,懂得陪伴孩子的父母也是幸福的。

演員沙溢在微博裡說:「陪伴孩子時間多了就會失去些自己的時間,甚至會少做些工作,放棄些機會。但我相信從沒有人會後悔,因為我們知道能陪伴孩子的時間其實就這麼幾年,真的長大了也就沒機會陪著了。」

終有一天,我們會老去,孩子會長大。但孩子會記住我們的陪伴,會記住我們一起度過的每一段時光。

這些充滿愛的時光,足以豐盈孩子的一生。

假裝陪伴,溫暖不了孩子的心

現實生活中,有的父母太忙沒時間陪孩子,還有的父母雖然有時間,卻沒有用心去陪孩子。

短片《孩子在身邊,請放下手機》中,媽媽和女兒在一起,但她的注意力並不在女兒身上。

媽媽一邊熨燙衣服,一邊跟人通電話。媽媽聊得很開心,女孩在旁邊看著媽媽,卻得不到絲毫回應。

吃飯時,媽媽在飯桌上打開電腦工作,女孩一個人默默地吃。


電梯裡,媽媽一隻手拉著女孩的手,一隻手拿著手機看……

聖誕節的晚會上,女孩悲傷地朗誦道:「媽媽在家嗎?不,她不在家。媽媽到網絡上去了,媽媽只和網上的人說話。這世界怎麼會變成這樣呢……」

聽著女兒發自內心的朗誦聲,觀眾席上的媽媽神情凝重起來,她緩緩地放下了手裡的手機,專注地盯著舞臺上的女兒。

從舞臺上下來,女孩奔向媽媽,撲到她懷裡說:「媽媽,我很愛你,希望你不要忘記我。」那一刻,媽媽緊緊地抱住女兒,她微笑著,眼裡卻有淚流出。

儘管這只是一個短片,但是,仔細想來,現實不正是如此嗎?

我們常常以為,和孩子呆在同一空間中,就是陪伴。卻不知道,孩子要的是我們的目光專注於他們,我們的心和他們在一起。

很多父母陪孩子時,把孩子丟給玩具或者電子產品,自己則低頭玩手機。人在孩子身邊,心卻飛向了遠方。自以為每天都在陪伴孩子,其實只是在假裝陪伴。

注意力不在孩子身上,孩子就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就會覺得自己被父母遺忘了。假裝陪伴,雖然近在咫尺,孩子卻覺得和父母遠隔天涯。

別讓孩子成為有父母的孤兒

李玫瑾教授說:「給孩子掙錢的時間不如自己陪伴孩子的時間。」

陪伴孩子,才是最有價值的投資。因為陪伴孩子的每一分鐘,都將開花結果,成為孩子生命裡的亮點。

  • 陪孩子玩時,以孩子的興趣為主導

孩子的選擇難免充滿孩子氣,對此,父母需要做的是配合,而不是用成人的功利心去決定怎麼玩。

4歲多的兒子喜歡和我一起玩遊戲,有時候,他用太空沙做出一些「菜」,喊我吃,我就裝模作樣地一邊裝著往嘴裡塞菜,一邊吧唧嘴,還誇他做的菜好吃。

說實話,用成人的眼光來看,這類遊戲簡直幼稚到了無聊的地步。可是,孩子很喜歡!

整個遊戲過程中,孩子笑眯眯的樣子,讓我的心都要融化了。你看,孩子的快樂就是這麼簡單,有父母陪伴就行了。

  • 抽出一段完整的時間,專注地陪伴孩子

有些父母說自己沒時間,其實時間只要願意擠總是有的。哪怕每天抽出十分鐘,也足以溫暖孩子的心。

《如何高質量陪伴孩子》一書中寫道:「與孩子一起度過一些溫暖、快樂、親密的時光,帶給他們活著的樂趣。用溫暖的語言和動作表達對孩子的愛意,是他們快樂的源泉。」

每天或者每周抽出一段完整的時間,專心陪孩子玩遊戲、做運動、或者只是單純聊聊天。

陪孩子時完全專注於孩子,不讓其他事情佔據精力。這樣的陪伴,就是給孩子極好的愛的滋養。

  • 無論多忙,都要多陪孩子吃晚飯

Facebook營運長Sheryl Sandberg在《向前一步》中寫道:「我最大的優點就是常常第一時間趕回家吃晚餐,並保證儘可能多地回家吃晚餐,當天的好事壞事我們都會在晚餐時間裡交流分享

高質量的陪伴,不在於時間長短,而在於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和陪伴。如果白天實在沒時間陪伴孩子,那麼,陪孩子吃個晚飯也是好的。

即使只是每天一頓晚飯的傾心陪伴,也足以幸福孩子的整個童年。為人父母者,陪伴孩子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錢是賺不完的,工作是幹不完的,而孩子需要父母陪伴的時光卻並不漫長。什麼都可以推遲到以後再說,唯獨對孩子的陪伴,刻不容緩。錯過了,就是永遠。

哈佛心理學家吉爾伯特說:「十年後,你不會因為少做了一個項目而遺憾,但你會因為沒有陪伴孩子一個小時而遺憾。」

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趁孩子的童年還在,趁孩子對我們的依戀還在,用心陪伴孩子吧,別讓今天的偷懶成為明天的遺憾。

相關焦點

  • 三歲半女兒給媽媽的一封信:媽媽,我要你永遠都當我的媽媽
    聽到這話我真開心,你是我最最喜歡的媽媽,我要讓你永遠當我的媽媽。媽媽,你的肚子雖然胖胖的,但是我還是覺得你很漂亮。你的肚子上有一道粗粗的線,看起來有點嚇人。你說那是生我的時候,醫生用刀子拉開的,所以留下了一道疤。媽媽,我好想問你,疼不疼啊。如果疼,我就給你吹一吹。
  • 單親媽媽照顧殘疾女兒24年 陪完父母接著陪女兒
    家有智力殘疾女兒,單親媽媽朱女士不離不棄照顧24年,「我能活多久,就陪她多久。」61歲的朱女士說,好在有社區幫扶,倆人都有低保等,家裡每月有一兩千元的補助,很感謝政府。
  • 媽媽的愛是夜晚陪伴在我的身邊,媽媽在我身邊
    小時候,睡覺是總要媽媽陪,躺在被窩裡,用自己的小手抓住媽媽的手,然後放在胸前,轉過身,入睡。仿佛媽媽的手就像孫悟空的金箍棒能趕走一切我害怕的東西,像寶蓮燈的燈芯能驅趕一切黑暗。當我不再感到害怕,心滿意足得閉上眼睛時。媽媽都會用她溫柔的手撫摸著我的頭髮,拍打著我入睡,那此起彼伏的拍打讓我安然。
  • 一位單親媽媽的哭訴:孩子,我要打工掙錢供你讀書,所以不能陪你
    一位單親媽媽的哭訴:孩子,我要打工掙錢供你讀書,所以不能陪你每個孩子都是母親心裡的寶貝,母親對孩子的愛永遠都是無私不求報酬的。有哪個母親不希望每天陪在自己孩子身邊,看著他長大,只是很多時候為了生活所迫,不得不分開,如今這個現實的社會,壓力重重,很多人為了給家人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不得不遠離家人去外地打工,將孩子丟給爺爺奶奶帶或是外公外婆帶,讓孩子成了留守兒童,想想都很辛酸。楊麗麗是個單親母親,她跟前夫離婚好多年了,她要走了女兒的撫養權,獨自撫養著孩子。
  • 「我活多久陪她多久」 西安單親媽媽照顧殘疾女兒24年
    家有智力殘疾女兒,單親媽媽朱女士不離不棄照顧24年,「我能活多久,就陪她多久。」61歲的朱女士說,好在有社區幫扶,倆人都有低保等,家裡每月有一兩千元的補助,很感謝政府。「我那時在餘下火車站賣煙、賣冰棍,婷婷才3個月大,她自己在家睡覺。後來有幫忙照看的鄰居給我說,孩子聽見火車聲音害怕。」說起女兒的癲癇和智力低下,朱女士覺得都是自己的責任,「婷婷睡覺時一聽見火車鳴笛就縮手縮腳,火車聲音太大,她現在腦子的病都是驚嚇出來的。」
  • 每次陪孩子做作業我都頭疼,在輔導下去媽媽就氣出病來了
    關於陪孩子寫作業這個事情,很多媽媽表示很有發言權,為什麼呢,因為實在是太氣人了。每次當媽媽坐在孩子跟前的時候,內心都會告訴自己,一定要好好的,是最溫柔的媽媽,生氣就不美麗了,一定要健康。但是當真的輔導起孩子寫作業起來,就不是那麼淡定了。
  • 我想要兩個媽媽,一個媽媽工作,一個媽媽陪我玩
    世上只有媽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媽媽就像是孩子心中的一片藍天。而我不是一個「完美的媽媽」,我做不到既能工作又能陪孩子玩!我也隔門回應她:寶貝,你再等等,媽媽得11:30才能下班。媽媽還得要半個小時就到18:00,我就能陪你一起玩有趣的遊戲。你再等一等,好嗎?孩子很乖巧聽話地說,好的,媽媽,那你好好工作吧。等你工作完,再陪我,好嗎?我應答:好的,謝謝寶貝。這是我們母女在工作日裡的每日對話,似乎對一個3歲多的孩子有點殘忍;媽媽在家辦公不能陪自己玩,那是一件多麼令人難過的事情。
  • 一個媽媽這樣陪女兒長大
    我馬上說,可以,不過一直到下次吃飯你都不可以吃任何東西。女兒開始有點心虛,繼續說我不是說我不吃,只是不跟你一起吃,等你吃完我再來吃。我回答她,要麼現在一起吃,要麼你留著下頓再一起吃,沒有第三個選擇。她氣鼓鼓說那我不吃了。
  • 我陪女兒學英語:女兒的心理問題讓我崩潰
    《我陪女兒學英語-林克媽媽的親子英語培養手記》部分連載  作者:林克媽媽 (點擊查看作者博客)  出版:遼寧教育出版社  林克的心理問題在小一的時候還不是很明顯,但到了小二,她的自卑、不合群,以及隨之而來的上學焦慮症、「周一恐懼症」已經讓我寢食不安了,再不解決,後果也許會不堪設想。
  • 爸爸陪女兒玩累了想睡覺,就故意把女兒支走了,意外遭女兒報復
    導讀:爸爸陪女兒玩累了想睡覺,就故意把女兒支走了,意外遭女兒報復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爸爸陪女兒玩累了想睡覺,就故意把女兒支走了,意外遭女兒報復!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媽媽的「催生原因」太卑微,女兒剛性回懟
    媽媽的「催生原因」太卑微,女兒剛性回懟曉雲和老公結婚3年了,一直沒有要孩子,不是因為沒得生,而是曉雲就是不想要孩子,從某種程度來講,她算是一個丁克。老公無所謂有沒有孩子,只是,老公實在是受不了丈母娘的催促了。作為女婿,曉雲的老公每次只能點頭答應。
  • 「你沒時間陪我,就讓我來陪你」薇婭女兒的話,安撫了媽媽愧疚心
    早出晚歸的父母,每天能夠陪伴孩子的時間少之又少,不管是最普通的打工族,還是社會知名人士都面對著相同的問題。越是成功人士工作越忙碌,陪孩子的時間也就越少,這是眾所知的事情,雖然他們外表看著光鮮,但其實在對孩子的陪伴上,每個人都心存愧疚。
  • 謝謝你,陪在我身邊
    以前振臂一揮,不說千軍萬馬,十個八個總是有的吧,怎麼現在,是我的魅力被歲月侵蝕了嗎?」我反問楠姐一句:「你是不是又分手了?」楠姐沉默了一會兒回復我一個「滾」字,就沒再搭理我。其實我能理解楠姐話裡的意思,以前的我們不管做什麼,去哪裡總是三五成群、嬉笑怒罵,身邊從不缺乏陪伴的人,而如今呢,形單影隻,全靠自己。
  • 小S生日,女兒發搞怪祝福語暖哭42歲媽媽,原來她要的愛如此簡單
    小S過42歲生日,女兒發文為母親慶生,搞笑的睡覺圖和母女相擁哭泣的照片上了熱搜,大家都羨慕她有三個好女兒。14歲的大女兒許曦文,曬出了小S睡著時的兩張"醜照",在給媽媽慶生的時候也不忘調侃她:"生日快樂媽媽,謝謝我需要你的時候,你都會陪著我,但當我一轉頭時,往往都只會看到你的軀殼"。
  • 你陪我長大,我陪陪你變老,願時光對你溫柔以待
    你陪我長大,我陪陪你變老,願時光對你溫柔以待每當和人談起該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表達對父母的愛意時,總有人會說當我見到父母的時候可以給他們一個大大的擁抱或者深深地親吻。在外工作的我們總是不敢經常打電話回家,因為每次和父母通話都總是無奈地重複著同樣的話題,工作忙不忙啊,什麼時候回家,吃飯了沒有啊,天冷了記得加衣服……。直到自己近幾年回家,突然發現爺爺得了老年痴呆,奶奶的身體也日漸衰弱(筆者沒有父母,從小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那一瞬間,自己幾乎要哭出來了,甚至特備後悔自己在外漂泊那麼多年卻沒有時間陪伴他們。
  • 不要讓「忙碌」成為你不陪孩子的藉口
    01前一段時間回家的時候發現女兒不再像以前一樣黏著我,反而更喜歡和爺爺奶奶一起玩了。·和先生說到這件事,結果先生毫不留情的批評我到:"你想想多長一段時間了,早上起來你就去上班了,孩子醒來也看不到你,中午也沒有回來,晚上回來就在那忙自己的事情,然後陪孩子睡覺。
  • 其實我們都欠內向孩子一個道歉
    可一位朋友突然傾訴自己因為性格內向而遭受的壓力:我性格內向又有點慢熱,我對不熟悉的人很少能像別人一樣「自來熟」。但我的親戚們把我視作病態,不知怎麼了,我竟然背負上一個「傻」的頭銜,說我在大城市待傻了,每次提到我首先就會說我不愛說話。他們的話給的感覺就是,我一個人在外邊不能存活一樣,難道內向就是一種罪嗎?
  • 娃跟老人睡覺會影響性格和健康?帶娃睡覺這件事,太多人都誤會了
    之前群裡聊到孩子睡覺這個話題時,有好幾個寶媽都心存焦慮,現在他們的娃都是老人在幫忙帶,晚上也是和老人睡在一起。這幾個寶媽都擔心會因此影響孩子的性格和健康。其中李子媽是最緊張的,「因為女兒總是奶奶在帶著,我覺的孩子現在跟我都不親了
  • 在女兒家長會上的分享(一):陪孩子一起成長,做一個偷懶的媽媽
    先自我介紹下,我是菡菡的媽媽,也是一個二寶媽,在一家通信企業上班,今年拿到了小學語文教師資格證,在寫自己的公號(微小確幸),也是在對女兒成長的過程進行復盤。下面我們進入正題。其實每個孩子出生的時候,我們都只是希望我的孩子健康就可以了,但是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慢慢地給他加了太多太多的期望,背離了自己的初衷。我希望大家都可以去思考一下這個問題,你希望你的孩子到底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品學兼優?找一個好工作?以後過一個安穩的人生?你們想過這個問題嗎?
  • 「我想讓你陪我的時候,你在看手機!」失敗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痛
    女兒四歲的時候曾問我:「媽媽,為什麼你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都要看手機呢?你看我都沒有看手機呀!你抱著我睡覺不好嗎?」當時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的心咯吱一下疼極了。我一邊放下手機,一邊摟著女兒,一邊告訴她:「寶貝兒,媽媽看手機其實並不是在玩。因為媽媽第二天要寫文章,所以媽媽希望能夠通過查看新聞的方式來積累一些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