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吉錦 吉林大學 收錄於話題#吉錦25#吉林大學113
●韓俊到吉林大學調研
●校長張希應邀出席2020「一帶一路」高校聯盟論壇
●吉林大學舉行研究生教育教學督導工作座談會
●吉林大學原創音樂舞蹈史詩《吉人天下》成功上演
●吉林大學舉辦第十三屆博士生國際學術論壇
●吉林大學召開202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工作會 聚焦人才類項目申報
●校黨委書記姜治瑩會見陝西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王永安一行
●校長張希走進課堂講授思政課
●吉林大學召開2020年本科招生宣傳工作總結大會
●吉林大學召開輔導員工作座談會
●吉林大學代表隊獲2020年國際遺傳工程機器(IGEM)大賽金獎和單項獎
●吉林大學在科技部、財政部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考核中獲評優秀
●吉林大學獲立1項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吉林大學唐敖慶理科試驗班、匡亞明文史試驗班演出師生原創音樂劇《霸王別姬》
●吉大校友孫殿義獲第二屆「影響濟南」功勳科技人物獎
●「思想·理論·人生:100講」:吉林大學舉辦學習「四史」專題教育講座(第四講)
●吉林大學召開2020年十佳班級、十佳大學生、自強自立大學生終評答辯會
●吉大學子獲「吉林省『吉人夢想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一等獎
●吉林大學舉辦學習「四史」專題教育講座(第五講)
●吉林大學舉辦學習「四史」專題教育講座(第六講)
●吉林大學舉行學習貫徹《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培訓會暨落實工作推進會
●校領導帶隊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進行規劃工作專題調研
●「傳誦經典·聲動吉大」第三屆校園朗誦大賽舉辦
●吉大抗疫故事宣講報告會第五場舉行
01.韓俊到吉林大學調研
2020年12月8日,吉林省委副書記、代省長韓俊到吉林大學調研。他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落實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部署,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始終堅持「四個面向」,持續優化創新生態,打造創新型經濟體系,切實把科教優勢轉化為振興發展優勢,為吉林「十四五」實現新突破提供強勁動力。
2020年12月8日,韓俊在吉林大學調研。
宋鍇 攝
在吉林大學超分子結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無機合成與製備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集成光電子學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三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韓俊要求多出研究成果、多實現就地轉化,助力吉林產業轉型升級。
調研期間,韓俊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有關部門單位匯報。在肯定工作後,他強調:
一要下好創新先手棋,激發創新活力。
二要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加強種子、黑土地保護、汽車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重點實驗室等平臺建設。
三要加快科技成果在吉轉化。推進產學研一體化,提高成果轉化率。完善創新激勵機制,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培育一批科技領軍人才。
四要持續深化省院合作。完善與中國科學院等常態化合作機制,推動合作項目儘快突破,助推汽車等重點產業發展。
五要構建人才支撐體系。打通人才培育引進渠道,設置事業平臺,鼓勵創新創業,把更多人才引進吉林、留在吉林。深化教育改革發展,加快「雙一流」「雙特色」建設,充分激發教育發展活力。
安立佳、姜治瑩、張希、王志厚參加有關活動。
02.校長張希應邀出席2020「一帶一路」高校聯盟論壇
近日,吉林大學校長張希應邀出席由甘肅省教育廳和蘭州大學主辦的2020「一帶一路」高校聯盟論壇。論壇以「後疫情時代國際合作與交流的新模式探索」為主題,通過線上會議平臺於「雲端」舉辦。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代表論壇舉辦方,東北大學副校長孫雷代表「一帶一路」高校聯盟瀋陽分盟分別作開幕式致辭。甘肅省委教育工委書記、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王海燕主持論壇開幕式。張希作了題為「吉林大學研學融合一體化人才培養實踐」的主題報告。
張希從研學融合一體化人才培養理論入手,分享了吉林大學在有機電致發光材料原創研究和高壓領域跨學科研究的過程中推動高質量人才培養的成功案例,回顧了學校在全球合作網絡支撐下開展的國際化人才培養實踐,特別是吉速方程式車隊和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而啟動的線上線下融合教學實踐等。在談到國際小行星委員會將編號為218914號小行星命名為「唐敖慶星」,以表彰和紀念唐敖慶教授的精神和貢獻時,張希回顧了唐敖慶教授在教書育人、人才培養領域的卓著貢獻與思想精髓。他表示,學校始終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任務,不同思維方式的碰撞將有效推動研學融合實踐,進而推動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一流人才培養,惠及人類命運共同體。
來自亞塞拜然、澳大利亞、白俄羅斯、波蘭、俄羅斯、菲律賓、哈薩克斯坦、韓國、吉爾吉斯斯坦、馬來西亞、美國、日本、賽普勒斯、烏克蘭、義大利、英國16個國家的27所國外高校和國內32所高校代表參加了本次論壇,就後疫情時代「一帶一路」國家高等教育合作進行了深入探討。
03.吉林大學舉行研究生教育教學督導工作座談會
2020年12月3日,為全面貫徹落實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進一步提升研究生教育教學質量,吉林大學舉行研究生教育教學督導工作座談會。會前,督學委員以「如何提高研究生課程教學質量,發揮課程教學在研究生培養中的作用」為主題,開展全校範圍的一線調研。會上,督學委員代表匯報了此次調研成果,並就存在的問題展開討論。校長張希參加會議並講話,座談會由研究生院院長孫俊奇主持。
張希在講話中指出,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是一個包括加強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推進學科專業調整、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提升導師隊伍水平、嚴格培養質量過程管理、加強條件資源保障等內容的系統工程。多年來,吉林大學研究生教育教學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是,全校要清醒地認識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即將邁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歷史關鍵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迫切需要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他希望相關職能部門進一步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督導和評價制度;全體督學積極開展科學督導、規範督導,提升全面督導與專項督導工作;各研究生培養單位以督導問題為導向,進一步梳理和改進研究生教育教學各環節中的短板,不斷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
張希強調,課程建設是研究生培養質量提升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學生通往研究生不同培養階段的橋梁。我們要不斷優化研究生課程體系,實施研究生精品課程建設項目,加強高質量教材建設。他希望每一個學科方向都有一兩門需要學生花一番功夫才能弄懂學通的金課,每一個學科都建設一兩門高質量的英文講授的專業課程或雙語課程,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也可以提高他們的專業外語水平和國際交流能力,並為後疫情時代學校更好地開展國際交流打下基礎。研究生課程設置要遵循人才培養規律,保障研究生有充分的自主學習和參加社會實踐的時間。
他指出,與本科教學不同,研究生課堂教學傳授的重點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創造知識的方法。除了常規的課堂教學,導師要定期組織課題組會,聽取學生階段性的工作匯報,對學生在學習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另外,還可以組織文獻報告會、讀書會,安排學生參加校內外的相關研討班,以豐富他們的學術視野。要經常組織研究生導師交流討論會,為導師們提供相互學習交流的機會,學習「師父領進門」的技巧,交流因材施教的經驗。他要求相關職能部門加快研究生課程信息化管理系統建設,為師生提供便捷的交流互動平臺,提升研究生教務管理效率。
會上,學校教育教學督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孫正聿,副主任委員遲寶榮,委員曾凡勤、胡成全、鄭午,行政學院、數學學院、儀器與電器工程學院研究生教育教學督導組組長許玉鎮、張然、嵇豔鞠等分別發言,對學校研究生教育教學工作提出相關意見和建議。
學校教育教學督導委員會全體成員,校長辦公室、研究生院等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各研究生培養單位分管研究生教育培養工作副院長、學院教育教學督導組代表,研究生公共課教學單位負責人等參加會議。
04.吉林大學原創音樂舞蹈史詩《吉人天下》成功上演
2020年12月14日、16日,吉林大學原創音樂舞蹈史詩《吉人天下》晚會分兩場在中心校區鼎新大講堂舉行。校領導姜治瑩、張希、馮正玉、王利鋒、邊鐵、蔡立東,學校各職能部門負責人和2020級部分新生觀看演出。
原創音樂舞蹈史詩《吉人天下》展現了吉林大學70餘載的奮進歷程。演出由《烽火興學》《崛起北疆》《六弦同歌》《屹立東方》四個篇章組成,以時間為序,通過合唱、舞蹈、舞臺劇等形式於光影間重現學校櫛風沐雨、弦歌不輟的奮鬥史和輝煌史,以時代講述歷史,以青春對話青春,歌頌了一代代吉大人在白山黑水間求學以報國、堅志而勇為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
慷慨激昂的合唱《吉大賦》拉開了第一篇章《烽火興學》的序幕,精彩的舞臺表演以珍貴的影像資料播放為背景,帶領觀眾回顧了吉林大學艱苦卓絕、砥礪奮進的發展歷程。《松花江上》《初心·1946》《歌唱祖國》表現了吉林大學前身——東北行政學院成立發展的時代背景和建校前輩們興學強國的初心與使命,場面氣勢恢宏,令人心潮澎湃。
第二篇章《崛起北疆》生動還原了1945-1965年間一批巨星儒碩雲集東北的歷史情景。他們以鞠躬盡瘁的愛國之心、赤誠無悔的教育信念、堅韌不拔的意志共同開創吉大發展的新局面,使吉林大學在艱苦條件下崛起於祖國的北疆。《先生向北》和《群賢畢至》以真實人物為原型,再現吉大先賢精勤耕耘、勇於開拓的品質。《芳華》還原了1977級校友回校的場景,傳遞了吉大學子忠於理想、立志報國的情懷。
第三篇章《六弦同歌》展現了吉大六校合一的偉大曆程和兼容並蓄的精神面貌。《凝心聚力》的演員身穿代表老六校學科特色的服裝,在充滿回憶的校歌、視頻中再現老六校輝煌的發展歷程。《我們來了》以新生報到時的諸多溫馨場景表現出吉大的胸懷和吉大人的風採。舞蹈《河清海晏》以學校清湖、晏湖兩湖的湖水、荷花、天鵝等為演繹對象,通過優美的舞姿和輕柔的旋律意象化地展現出吉大「河清海晏」的育人環境和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寓意學校蓬勃發展。
第四篇章《屹立東方》表現了學校秉承「求實創新、勵志圖強」的校訓和「人比山高,腳比路長」的品質,各項事業都取得巨大的進步。《第一課》通過模擬第一節課的形式來講述吉大特色學科的發展實績。《疫路同心》和《龍耀東方》是根據今年吉大馳援武漢抗疫醫療隊的事跡增設的節目,在真實感人的情景劇中展現出學校醫務工作者勇於擔當、無私奉獻、為國為民的精神。一首《吉人天下》曲詞激昂、聲徹九霄,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贏得在場觀眾陣陣掌聲。
演出結束後,與會領導走上舞臺與演員合影留念。
化學學院2019級本科生馮婧怡表示,作為一名化學學院的學生,當她看見唐敖慶爺爺、蔡餾生爺爺克服重重困難建立吉大化學系時,她感受到一代化學人的精神與內涵,「在了解吉大歷史、聆聽吉大故事的過程中也感受到作為吉大人的驕傲與自豪,我將繼續秉承吉大精神,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建設祖國,回報母校!」
建設工程學院2020級新生孫照鈞說:「作為合唱團的一員,在演出過程中我的大學生活變得更加豐富,也讓我對學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我要真誠地表白吉大、大學生藝術團和春之聲合唱團,你們在我的人生履歷中書寫了濃重絢爛的一筆!」
05.吉林大學舉辦第十三屆博士生國際學術論壇
2020年12月7日,吉林大學舉行第十三屆博士生學術論壇開幕式。中國科學院院士、吉林大學校長張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長春應化所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陳學思,吉林省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韓宇鴻,吉林大學黨委副書記馮正玉、副校長蔡立東等參加了開幕式。開幕式由馮正玉主持。
吉林大學化學學院博士研究生吳佳睿,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研究生、吉林大學2016屆化學學院本科生曹博成作為學生代表分別在論壇上發言。
韓宇鴻在致辭中對吉林大學多年來持續提升和加強研究生培養教育工作,積極為廣大博士研究生搭建思想碰撞和交流合作的良好平臺給予高度評價。他希望廣大博士研究生不斷努力學習、提升科研能力,早日成為建設科技強國的棟梁之才。
開幕式上舉行了吉林大學雙聘院士聘任儀式。蔡立東宣讀雙聘院士聘任決定;張希為陳學思佩戴吉林大學校徽並頒發聘書。
論壇活動上,張希作了《科學思維與科技寫作》專題報告。他結合從事科學研究以及擔任科技期刊編審的經歷,講授了撰寫科學論文的基本方法和需要著重注意的細節。他強調,科學研究的目的是拓寬人類認知的邊界,解決重要的問題,推動社會的文明進步。寫作相對於解決重要的科學問題是第二位的,如果解決了重要問題,寫作也變得容易。論文是基礎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現形式,不「唯論文」不是不要論文,是需要高質量的論文。他建議學生們先撰寫提綱,同導師反覆討論達成共識後再開始撰寫論文,這樣往往會事半功倍。在科技論文寫作中,「一張圖勝似一千字」,這意味著要反覆分析和整理數據,儘可能把數據以清晰緊湊而美觀的圖表來表示。研究結果初具雛形時就應開始構思文章,因為寫文章的過程是重新審視邏輯和論據的過程,有助於及時發現並彌補文章的漏洞。他還提醒大家,署名不是榮譽,而意味著責任。作者署名一定要有實質性的貢獻,包括提出想法、設計實驗、解釋數據、撰寫和修改論文等等。
陳學思以《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及其應用》為題作報告,介紹了科研團隊圍繞國家需求積極開展科學研究並實現相關技術產業升級,在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生物可降解醫用高分子材料、聚胺基酸醫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與應用等方面的前沿科研情況。
據了解,在本屆吉林大學博士生國際學術論壇活動中,經濟學院、法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化學學院、新能源與環境學院、動物科學學院、工程仿生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研究生培養單位圍繞科學前沿和國家社會治理熱點舉辦了數十場分論壇活動。來自全國有關重點高校、科研單位、高新技術企業及政府部門的百餘位專家、學者在論壇上同廣大博士研究生和教師交流研討,討論研究方向、展示學術和產業轉化成果、分享科研工作經驗,在線上和線下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場精彩的學術盛宴。同學們反響熱烈,以投稿論文、聆聽報告、自由研討等方式積極參與到論壇活動中,廣泛激發了科研熱情、啟迪了科學思維、培養和增強了學術創新能力。
研究生院、化學學院等相關職能部門和學院負責人,校內十餘家研究生培養單位的500餘名博士研究生等參加了論壇活動。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7所高校的博士研究生代表通過網絡在線參加開幕式。
06.吉林大學召開202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工作會 聚焦人才類項目申報
2020年12月9日,吉林大學202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人才類項目申報說明會在鼎新圖書館舉行。校長張希參加會議。會議由科研院院長周強主持。
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盧革宇教授、地球科學學院王楓教授結合個人申報和參與評審的經歷,與參會年輕教師分享了人才項目申報經驗,通過列舉典型案例和講解注意事項,指導參會教師進一步突出研究特色,系統展現自身學術成績。
張希與大家分享了自己對科研工作意義的理解。他指出,科學研究的目的是拓展人類認知的邊界,解決重要的問題,推動社會發展進步。「傑青」「優青」等不是人才「帽子」,而是支持青年學者獨立開展創新研究的科研項目,目的是讓他們成為優秀的學術帶頭人或學術骨幹。張希強調,學校要緊跟「十四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學科發展布局和科研重點方向,優化科技創新體系,深化科研成果評價制度改革,營造良好科研氛圍和學術生態。他要求學校科研工作者秉持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堅持「四個面向」,以較高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推進科技創新,服務國家戰略,促進學校發展。
參會教師踴躍提問,現場氣氛熱烈。大家紛紛表示,要保持對科學探索的樸素情感和熱情,不忘初心、勇於探索、追求卓越,為學校「雙一流」建設和科技強國建設作出應有貢獻。
07.校黨委書記姜治瑩會見陝西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王永安一行
2020年12月14日上午,校黨委書記姜治瑩在鼎新樓會見了陝西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王永安一行。雙方表示要發揮各自所長,推進更多領域、更深層次的交流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姜治瑩代表學校對王永安一行的到來表示歡迎,他表示,陝西師範大學位於古都西安,被譽為「教師的搖籃」,與吉林大學合作交流密切。吉林大學原紀委書記李忠軍同志到陝西師範大學任職,為兩校進一步深化合作交流奠定了堅實基礎。姜治瑩介紹了學校多校區超大規模辦學,推進人事制度改革,內部治理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編制等情況。他希望,雙方不斷推進合作,發揮各自所長,實現優勢互補,探索多樣校際合作形式,攜手為高等教育和國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實實在在的貢獻。
王永安對吉林大學的熱情接待表示感謝,對學校科研成果、育人質量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讚揚。他表示,陝師大和吉大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方面有著良好的合作基礎,希望未來雙方積極拓展合作空間,開展更廣泛、更深層次的交流合作,助力「雙一流」建設。
在隨後召開的座談會上,雙方圍繞組織建設、幹部換屆、人才培養、紀委監察、學生工作等方面進行交流。王永安一行還參觀了學校辦事大廳和校史館。
陝西師範大學黨委組織部部長袁一芳,紀委副書記孫偉,黨委學工部部長蔣毓新;吉林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蔡莉,黨委辦公室、紀委辦公室、黨委組織部、黨委學生工作部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活動。
08.校長張希走進課堂講授思政課
2020年12月10日晚,吉林大學無機超分子樓圓形報告廳熱潮湧動,座無虛席。中國科學院院士、校長張希結合多年教學和科研工作經歷,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化學工作者的義務和責任」為主題,為化學學院學生上了一堂鼓舞士氣、振奮人心的思政課。
「今天主要是想與大家分享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一些體會,就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化學工作者的義務和責任。」張希謙遜平和的開場拉近了與同學們之間的距離。
「為開好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地方和基層深入調研,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學校黨委書記姜治瑩和我受邀到教育部,徵求我們對科技教育方面的意見,從我們看到的徵求意見稿到正式發表的文件,兩者有非常大的差別,這反映出我們黨很注重專家的意見、群眾的智慧,反映了我們黨的民主集中制的優勢。」張希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的背景講起,列舉了「十四五」規劃主要目標,並重點圍繞「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這一目標進行解讀。
張希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重要地位,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把綠色發展納入新發展理念,把汙染防治納入三大攻堅戰,打響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出臺了一系列環境保護具體方案,我國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生態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張希以廣闊的視野為師生講授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內在邏輯,指出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必要性。他列舉了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發展理念的演化,分析了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挑戰,告訴同學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他介紹了2013年以來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取得顯著成就的情況分析,告訴同學們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可以同向而行。這是一個發展路徑選擇的問題,而要保證正確的發展路徑,需要強化全民的綠色發展理念,同時要有法律法規的制約和保障。
「面對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國家發展需求,化學工作者應該承擔什麼義務和責任?」張希以一名化學科學家的視角,從溫室效應、能源結構、材料循環利用等方面暢談了學習體會。他告訴同學們,我國森林覆蓋率的變化充分反映了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成果;不可忽視溫室效應的積極意義,同時要警惕溫室效應變化對人類生存環境帶來的影響;既要開源,又要節流,多種能源結構並舉,不斷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他鼓勵同學們加強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替代材料和產品的科學研究,如可再生塑料、可再生橡膠、可再生纖維及可再生高性能材料等等,這裡與無限的創造空間,這是化學工作者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
「氮氣和氧氣是溫室氣體嗎?為什麼二氧化碳是溫室氣體?水對溫室效應的貢獻有多大?如何平衡大氣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如何實現高分子材料的可循環再生?」課上,張希不時拋出問題,讓同學們現場回答,並與大家一起探討交流。「尊重自然是一種崇高之情、順應自然是一種敬畏之心、保護自然是一種反哺之行。」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的闡釋、生動典型的案例,張希的解讀讓同學們對「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既有全方面理解,又有重點把握。張希強調,化學的靈魂在於創造,創造新的分子,創造新的結構,化學的魅力在於變化,出神入化,變化無窮。希望同學們珍惜在校時光,既學習知識,又提升能力,為綠色轉型提供科技支撐,承擔起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責任。
臺上,授課深入淺出、生動精彩;臺下,凝心聚神,認真記錄。
共識在聆聽中凝聚,思想在學習中升華。化學學院2020級本科生李昌鍵說,「能在大一懵懂無知之時,聆聽張希校長的思政教育課,可以更好地提高自己思考問題的能力,90分鐘的課程過得很快,可我在這90分鐘內學到的是大國擔當,更是化學人的使命責任和不斷前行的動力。」
「這堂思政課令我收穫滿滿!今後我要更加自覺地融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走好大學之路、人生之路,用一名化學人的青春書寫無愧時代的華章!」化學學院2019級本科生陳明洋說。
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石瑛聽課後感觸良多。她表示,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將帶著使命學習好、研究好、闡釋好、講授好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及時把《建議》中的最新精神融入思政課,並結合青年學生特點創新教學方法,真正讓全會精神入腦入心,全面推進全會精神「進課堂、進教材、進學生頭腦」。
校長辦公室、馬克思主義學院、化學學院等相關單位負責人參加活動。
09.吉林大學召開2020年本科招生宣傳工作總結大會
2020年12月11日,吉林大學召開2020年本科招生宣傳工作總結大會。校長張希在會上致辭。會議由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王利鋒主持。
會上,副校長邊鐵宣讀了《吉林大學關於表彰2019-2020年度本科招生宣傳工作優秀集體、優秀個人的決定》。張希為本科生招生宣傳優秀組織單位頒獎;王利鋒、邊鐵分別為本科招生宣傳工作優秀宣傳團隊、優秀個人、優秀協作單位和優秀校友會頒獎。
張希在講話中代表學校,代表姜治瑩書記,向為本科生招生宣傳工作付出辛勞的師生和校友表示感謝,向受到表彰的集體和個人表示祝賀。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學校本科生招生宣傳工作隊伍積極發揮網絡平臺優勢,開展在線招生宣傳,為做好本科生招生工作發揮重要積極作用,張希對此給予了充分肯定和讚揚。他指出,招生是為國選才,選天下英才而育之,是神聖而崇高的使命,也是高校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和擔當。本科招生宣傳的直接目標是處於緊張學習和備考狀態的在校高中生,基於學習和生活中建立起來的信任關係,高中教師和家長往往會對學生的報考選擇產生重要影響。這就要求招生宣傳要明確對象,選擇適合於學生、老師、家長的方式開展工作。學校的招生宣傳工作要對學校負責,也要對考生負責,要充分介紹學校的發展優勢,也要實事求是;既要招收優質生源,助力學校的「雙一流」建設,也要真心地為學生的發展考慮。對於招生和人才培養的相關政策,要準確把握,解釋詳實。在具體的招生工作中,既要嚴守紀律,也要在政策範圍內積極為優秀學生爭取機會。這需要參與招生宣傳的老師們有一顆為國儲才的公心。
張希強調,宣傳是要讓人了解學校的學科優勢,了解學校的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體系,了解校園的基礎建設和生活條件,等等。讓學生和家長們因了解而認同,因認同而選擇。招生宣傳是一項系統性工作,一方面要有系統的組織,系統的策劃;另一方面更是要求學校各相關部門凝心聚力,系統性地做好學校的各項建設工作。我們要始終不忘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更加注重內涵式發展,用先進的辦學理念,一流的科研平臺,科學的人才培養體系,完備的校園基礎建設,吸引高端人才和優質生源來校工作和學習。
王利鋒在會上強調,各學院要把招生宣傳工作作為學院重點工作、賦予重要地位;相關職能部門要不斷拓展和創新招生宣傳工作模式,集中優勢資源、加強頂層規劃,在數據建設、信息交流、戰略研究和工作指導上,為各學院提供支持,做好服務保障。
總結大會上,法學院黨委書記周春國、生物與農業工程學院黨委書記楊寶泉作為本科生招生宣傳工作優秀組織單位代表分別作經驗報告。高等教育研究所任增元教授作為本科招生宣傳工作優秀宣傳教師代表作經驗分享。本科招生宣傳志願者協會宣傳部部長、地球科學學院2018級本科生李玉晟,吉林大學北京校友會地學分會副秘書長、原環境與資源學院2008屆畢業生劉軍林在會上先後發言。
來自北京、廣西、湖南、江西、河南、湖北、重慶、安徽等省(直轄市)及西安市的吉林大學校友組織負責人,學校招生宣傳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及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各學院黨委書記、院長、負責本科生招生宣傳工作相關負責人及宣傳團隊成員代表,學校本科招生宣傳教授宣講團成員代表,本科招生宣傳志願者協會學生代表參加了會議。
據悉,2020年,吉林大學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積極謀劃對策,創新宣傳方式,持續推進開展本科生招生宣傳工作。在高考錄取工作中,共錄取本科生10213人,分別來自全國31個省份的2733所中學。其中,錄取分數超一本線100分以上的學生人數佔錄取總人數的55.68%,同比提高了5.55%,理工、文史類錄取位次在大部分省份均得到一定程度提高,本科生招生生源質量實現穩中有升。
10.吉林大學召開輔導員工作座談會
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推動思政工作體系建設。2020年12月11日上午,以「新時代輔導員隊伍建設與大學生培養」為主題的吉林大學輔導員工作座談會在中心校區鼎新樓會議室舉行。校黨委書記姜治瑩參加座談並講話。姜治瑩強調,輔導員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要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用真心、耐心、愛心、細心為學生服務,守好思想政治工作主陣地、主戰場,真正做到不負初心、不負前人、不負使命。座談會由校黨委副書記馮正玉主持。
座談會上,文學院劉卓,經濟學院趙勇,數學學院範慶文,物理學院楊謳菡,機械與航空航天學院鄭福勝,通信工程學院柴華,臨床醫學院王曉榮,白求恩第三醫院李旭東等8位學院分管本科生工作的副書記代表圍繞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輔導員培養、管理與服務、常態化疫情防控、突發事件處理、學生心理疏導等主題進行工作匯報交流,分享重點工作經驗和心得體會。參會輔導員代表踴躍發言,分別就開展好本職工作,鼓勵、引導、幫助學生成長成才,不斷提升工作能力等談體會、談做法、談經驗。
認真聽取大家發言後,姜治瑩代表學校黨委和張希校長向為學校事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執著堅守輔導員崗位的同志們致以誠摯問候,對學生工作近年來取得的良好成績給予充分肯定並提出殷切希望。姜治瑩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立德樹人確立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戰略工程來抓。吉林大學是我們黨堅定的紅色陣地,思政工作基礎紮實、成效顯著,形成了獨有的特色和優勢。
姜治瑩表示,高度重視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和輔導員隊伍建設是吉林大學一以貫之的優良傳統,希望大家登高望遠,用科學的思維謀劃工作,牢牢把握教育、管理、服務三個關鍵點,立足學校實際,打造具有吉大特色的育人品牌。姜治瑩要求,一是要聚焦總要求,提高站位,準確把握時代使命。要守望初心、在釐清歷史中增強制度自信;要勇擔使命,在改革發展中把握時代責任;要立足校情、在守正創新中始終堅毅前行。二是要聚焦「雙一流」,明晰定位,不斷豐富工作內涵。教育上要突出「精神鑄魂」,管理上要突出「以人為本」,服務上要突出「科學精準」。三是要聚焦新本領,找準點位,切實加強隊伍建設。要強化科學管理,強化素質提升,做到「讓優秀的人培養優秀的人」,做到「育人先育己,育己先立德」。
黨委辦公室、黨委學生工作部、人力資源處、學生就業創業指導與服務中心、學生心理健康指導中心、團委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座談交流。
11.吉林大學代表隊獲2020年國際遺傳工程機器(IGEM)大賽金獎和單項獎
近日,吉林大學代表隊Jilin_China在2020年國際遺傳工程機器大賽(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 Competition)中再次奪得金牌,實現2018-2020年三連金,同時在眾多世界知名高校代表隊中脫穎而出,成為opentrack唯一獲得提名的隊伍,並最終摘得BestOpenProject。
2020Jilin_China由吉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和數學學院等學院的18名本科生,和指導教師於湘暉教授、陳妍教授、侯阿澧副教授、詹楊副教授和谷鐵軍高級工程師組成。由於疫情原因,按慣例在美國波士頓舉行的Giant Jamboree改為線上比賽。
2020年,Jilin_China的參賽題目為「IGAME」,一款以合成生物學為基礎設計的小遊戲。「IGAME」模擬一種簡單的競爭關係,對豐富和發展菌落間相互作用的研究具有一定意義,同時也為模擬群落的時空演化提供了新思路,該項目的實施展示了合成生物學在開發基於生命系統的遊戲方面的潛力。
IGEM競賽是一個綜合性的學術競賽,涉及學科多,賽事準備複雜,備賽時間長。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較為嚴重時,全隊採取在線培訓、學習和討論,開展頭腦風暴、問卷調查、諮詢和採訪等一系列活動,在6月份完成實驗設計和質粒合成的起始工作。受疫情影響,參賽學生無法按時返校開展工作,為確保備賽的正常開展,教務處、生命科學學院和學校各級部門積極協調,使第一梯隊的隊員提前返校,及時開展實驗,獲得了第一批實驗數據。
據悉,國際遺傳工程機器大賽(IGEM)始於2003年,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主辦,是合成生物學領域一年一度的國際性大學生頂級學術競賽。2020年,全球共有249支隊伍參賽。IGEM參賽者以天然生物系統為基礎,通過構建和組裝標準化生物元件,嘗試對天然生物系統進行高效、可靠和精準的改造,進而設計全新的人工生物系統。2005年IGEM發展成為國際賽事,參賽隊伍數和參賽人數不斷創新高,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合成生物學競賽。
12.吉林大學在科技部、財政部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考核中獲評優秀
近日,科技部、財政部發布了《關於發布2020年中央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單位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考核結果的通知》,吉林大學在此次考核評估中因「管理制度規範,科研儀器設備運行使用效率高,對外開放共享成效明顯」,考核結果為優秀。本次考核共有25個部門356家單位參加,其中有8所高校考核結果為優秀,吉林大學位列第三。
大型科研儀器是高校「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的利器。近年來,吉林大學不斷健全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和效益評價的各項規章制度,建立促進開放共享的激勵引導機制及獎懲辦法,並通過公共平臺和信息化建設,推動科研設施和儀器的集約化管理,大幅度提升了設備使用能力和管理水平。廣大師生對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的認識顯著提高,開放共享規模和影響力不斷擴大,儀器設備使用效率和效益逐年提高。
13.吉林大學獲立1項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近日,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公布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名單,吉林大學管理學院張海濤教授申報的「總體國家安全觀下重大突發事件的智能決策情報體系研究」項目通過評審獲得立項。
「總體國家安全觀下重大突發事件的智能決策情報體系研究」項目圍繞重大突發事件智能決策信息體系的基本理論、知識庫構建、態勢感知、智能協同決策和應用實踐四個具體問題開展研究,是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準確把握國家安全形勢變化新特點新趨勢,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的號召,對總體國家安全觀下應急管理體系的一次反思與重要補充。
14.吉林大學唐敖慶理科試驗班、匡亞明文史試驗班演出師生原創音樂劇《霸王別姬》
2020年11月29日18時,吉林大學2019級唐敖慶理科試驗班和匡亞明文科試驗班音樂選修課師生原創音樂劇《霸王別姬》在中心校區音樂廳展演。
音樂劇《霸王別姬》是唐匡班音樂選修課藝術實踐環節,是繼2018級唐敖慶理科試驗班選修課《音樂欣賞與實踐》音樂劇《蝶》展演後的第二部師生原創作品。2020年春季學期線上直播課教學結課後,根據學生們對藝術實踐的強烈需求,主講教師劉哲根據每位學生的特點,面向全班學生精心量身打造的又一部原創音樂劇。
本學期開始,師生們利用課餘時間進行發聲、演唱、演奏、舞蹈、形體、臺詞、舞臺表演、錄音等實踐訓練,學生們體驗了從創意到寫劇本、排練、合成、演出的全過程。在劉哲的統籌指導下,由2019級匡亞明文史試驗班學生徐子祺、唐敖慶化學方向學生陶棟偉、2018級唐敖慶化學方向學生白子賢共同完成劇本編寫,師生共同完成舞美、燈光、服裝、道具、原創音樂等全部設計與創作。整部音樂劇透過歷史展現人性,以中國「劍」貫穿始終,學生們在其中體會到志向、力量、責任、擔當、勇敢、才幹、抱負等關於「劍」的文化內涵,通過音樂、舞蹈、器樂、朗誦、臺詞等刻畫出不同人物的性格。音樂劇分為凱旋歸來、再次出徵、楚歌別姬三幕,學生們在其中展現了小號、戰鼓、手風琴、長笛、琵琶、口琴、吉他、鋼琴等多種器樂的演奏,通過劇中人物性格的刻畫,錘鍊學生參與藝術舞臺實踐的表達力,展現學校文理試驗班學生的優秀才華,現場觀眾反響熱烈。
2019級匡亞明文史試驗班劉博聞同學演出後感言:「這門課的主旋律是『成長』,在磨練中成長、在團結中成長、在努力中成長、在音樂中成長;在成長中,我們感悟精益求精,感悟創造;在感悟中,我們體驗人生,精美的瞬間在我們心中成為永恆。」
學校各學院師生代表現場觀看演出。
15.吉大校友孫殿義獲第二屆「影響濟南」功勳科技人物獎
2020年12月1日,第二屆「影響濟南」科技人物頒獎典禮在濟南舉行,33名為「科創濟南」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受到表彰,吉林大學校友、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孫殿義獲「影響濟南」功勳科技人物獎。
孫殿義1986年本科畢業於吉林大學核物理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他長期從事科研及創新管理工作,公開發表論文、文章近百篇,專(編)著5部,各種專題研究報告40餘篇,曾任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副院長。
16.「思想·理論·人生:100講」:吉林大學舉辦學習「四史」專題教育講座(第四講)
2020年12月2日,「思想·理論·人生:100講」學習「四史」專題教育講座(第四講)在吉林大學鼎新大講堂舉行。吉林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負責人韓喜平作題為《改革開放的偉大創造》的講座。
韓喜平從了解、學習歷史的重要意義開始,圍繞我國改革開放的基本原因、改革開放的偉大曆程、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改革開放的經驗啟示四部分,將一部氣勢恢宏的改革開放史全面清晰地呈現在師生面前。當談到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時,他表示,通過40年的不懈努力,中華民族迎來了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40多年來,改革開放已經成為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徵和最壯麗的氣象。
黨委宣傳部、黨委學生工作部、馬克思主義學院等相關部門、學院負責同志,各學院學生代表聆聽講座。
17.吉林大學召開2020年十佳班級、十佳大學生、自強自立大學生終評答辯會
2020年12月4日,吉林大學2020年十佳班級、十佳大學生、自強自立大學生終評答辯會在東榮會議中心報告廳召開。答辯會由黨委學生工作部部長代磊主持。
一個個催人奮進的事例,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故事。在答辯會現場,20名十佳候選班級負責人圍繞班級建設、活動開展、學習學術和社會實踐等方面情況進行匯報。參加答辯的20名十佳大學生候選人從學習成績、科研成果和所獲榮譽等方面進行陳述。參加自強自立大學生答辯的20名候選人用親身經歷講述著一個個不平凡的成長成才故事。大家紛紛表示,學校、老師和同學無微不至的關懷讓他們堅定了理想信念,明確了奮鬥目標,今後會更加努力,用更優異的成績和更多成果來回報。
此次終評會邀請了東北師範大學、長春理工大學、長春工業大學、吉林農業大學、長春中醫藥大學、吉林建築大學、長春師範大學、長春工程學院、吉林工程技術師範學院、吉林藝術學院,吉大公共外交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新華社、新華網、中國吉林網等單位代表,學生代表和校內相關職能部門擔任評委。
據悉,參加吉林大學2020年十佳班級、十佳大學生、自強自立大學生終評答辯會的候選班級和候選人嚴格按照答辯順序答辯,候選班級和候選人根據《吉林大學十佳班級評選辦法》《吉林大學十佳大學生評選辦法》和《吉林大學自強自立大學生評選辦法》及初審答辯確定。經學院申報、學生申請、學院推薦、資格審查、初評答辯及全校公示,共確定20個班級為候選班級,20人為十佳大學生候選人,20人為自強自立大學生候選人。
18.吉大學子獲「吉林省『吉人夢想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一等獎
2020年12月5-6日,在「吉林省『吉人夢想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決賽中,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董文哲同學獲大賽一等獎,商學院餘波同學獲優秀獎。
吉林大學積極響應《關於舉辦2020年吉林省「吉人夢想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的通知》要求,2020年9月16日-10月31日舉辦了2020年「吉人夢想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校選賽,並積極評審推薦優秀學子和作品參加省晉級賽。
吉林省「吉人夢想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由吉林省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主辦,全省49所高校的7801名學子報名參加,共有249名選手入圍省決賽。決賽中選手們分別進行《職業認知》匯報答辯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主題演講,角逐出一、二、三等獎。
19.吉林大學舉辦學習「四史」專題教育講座(第五講)
2020年12月7日,學習「四史」專題教育講座(第五講)在吉林大學南嶺校區仿生樓報告廳舉行。機械與航空航天工程學院黨委書記程鉞作題為《學「四史」,守初心,擔使命,堅定理想信念》的講座。
程鉞詳細介紹了黨章的發展歷程,講述了什麼是「四史」、學習「四史」的重要意義和學習「四史」的方法,並結合黃大年、蔣築英、鍾南山等優秀共產黨員的先進事跡,鼓舞青年一代要肩負時代責任,高揚理想風帆,靜下心來刻苦學習、鑽研知識。他講解了革命時期、建設時期、改革時期的中國精神,希望同學們用中國精神來涵養化育精神世界,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擔當、有作為的大學生。
通過此次學習,大家紛紛表示受益匪淺,不僅深刻認識到紅色政權的來之不易、新中國的來之不易,更深化了愛國主義情感,堅定了理想信念。
黨委學生工作部、南嶺校區各學院輔導員和教師代表,南嶺校區2019級「星火燎原」計劃發展對象、各學院黨員和積極分子共280餘人聆聽講座。
20.吉林大學舉辦學習「四史」專題教育講座(第六講)
2020年12月8日,學習「四史」專題教育講座(第六講)在吉林大學中心校區鼎新大講堂舉行。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編寫組主要成員曹冬梅作題為《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的講座。
曹冬梅圍繞中國共產黨的建設發展、科學對待黨的歷史、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等方面回顧了中國共產黨99年的光輝歷程。她向同學們推薦了《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習近平同志關於黨的歷史的重要論述》一書,希望同學們以史為鑑,更好地認識和了解中國共產黨。
黨委學生工作部、中心校區2019級「星火燎原」計劃發展對象、中心校區各學院學生黨員代表聆聽講座。
21.吉林大學舉行學習貫徹《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培訓會暨落實工作推進會
2020年12月8日,根據學校黨委統一部署,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文件精神,加快推進深化學校教育評價改革工作,吉林大學舉行學習貫徹《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培訓會暨落實工作推進會。副校長蔡立東主持會議並進行培訓宣講。
蔡立東在培訓中圍繞「為什麼改」「改什麼」和「怎麼改」三個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必須回答的根本性問題,結合吉林大學教育評價的歷史和現狀,詳細解讀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
關於「為什麼改」,蔡立東指出,深化教育評價改革是高等教育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和必由之路。儘管以往高等教育評價改革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績,但在立德樹人和知識創新兩個方面仍存在不足,不能滿足當前高等教育高質量、創新發展的實際需求。學校必須明晰問題意識,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通過深化教育評價體制機制改革,大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加快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水平、創新型教師隊伍,強化有利於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師資保障。
關於「改什麼」,蔡立東強調,深化教育評價改革的關鍵任務是破除「五唯」頑瘴痼疾,高校教育評價改革的最核心任務要做到兩個「破」和對應的兩個「立」。一是要破除輕教學、輕育人的現象,確立潛心教學、全心育人導向的評價;二是要破除唯論文、唯SCI至上的現象,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科研評價體系。結合學校實施「匡亞明/唐敖慶學者」人才發展體系改革的具體實例。蔡立東指出,學校要以破除唯SCI及相關指標至上為改革的關鍵點和切入點,針對多層次、多維度、差異化、個性化的不同人才,分類設置評價指標和體系,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從根本上扭轉教育評價存在的導向不合理、方法不科學等問題。
關於「怎麼改」,蔡立東指出,學校要提高政治站位,將深化教育評價改革作為學校踐行「兩個維護」的實際行動。要按照教育部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從廣大師生的根本利益出發,貫徹落實好《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精神和改革任務。學校各部門針對總體方案提出的一系列不得、禁止等事項,對規章制度做一次全面清理,堅決把與方案精神不一致的各種做法、規定一律改過來。在全面清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具體改革工作清單,明確改什麼、怎麼改、時間點、責任人,及時報送教育部。學校要堅持多措並舉,著眼學校事業發展的長遠利益,持續綜合推進落實各項改革任務。
培訓結束後,政策與法規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學校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工作方案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內容,就學校貫徹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工作明確具體部署和要求。
蔡立東在總結講話中代表張希校長對深化學校教育評價改革工作提出總體要求:各相關單位要切實增強落實改革任務的緊迫感、使命感、責任感,立足吉林大學發展實際,回答好「改什麼」和「怎麼改」的問題,做到強化問題導向抓落實、強化目標導向抓落實、強化結果導向抓落實,在解決制約學校改革發展根本性問題的基礎上,向既定的改革目標邁進,通過每個階段性目標的實現為更遠大的發展目標夯實基礎,逐步完善符合吉大實際、凸顯吉大優勢、具備吉大特點的教育評價體制機制,為師生成長和價值成就提供更好的機會和平臺,全面實現學校高質量內涵式發展。
黨委組織部、黨委宣傳部、黨委學生工作部、校長辦公室、發展規劃處、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教務處、科研院、社會科學處、人力資源處(黨委教師工作部)、人才工作辦公室、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財務處、政策與法規辦公室、校友和基金工作辦公室、學生就業創業指導與服務中心、國際教育學院、自然科學學報編輯部、社會科學學報編輯部、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工會、團委、藝術學院、體育學院等學校相關單位負責人參加會議。
22.校領導帶隊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進行規劃工作專題調研
為科學編制學校「十四五」規劃,統籌推進學校「十四五」期間高質量發展和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2020年12月8-10日,吉林大學副校長趙宏偉帶領校長辦公室、發展規劃處、研究生院、教務處、科研院、人力資源處、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大數據和網絡管理中心、考古學院、數學學院、機械與航空航天工程學院相關負責同志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進行專題調研學習。
2020年12月9日上午,調研組來到清華大學。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王希勤,清華大學信息化技術中心、發展規劃處、國際合作與交流處等部門負責同志參加調研會。王希勤代表清華大學向吉林大學調研組來訪表示熱烈歡迎,並詳細介紹了清華大學近十年來綜合改革的思路、舉措、成效和清華大學「十四五」事業發展規劃編制情況。清華大學信息化技術中心黨委書記張小平,國際合作與交流處、發展規劃處相關負責人分別圍繞學校信息化建設、全球化戰略、發展規劃和「雙一流」建設等方面介紹了歷史沿革和工作情況。
會上,趙宏偉與發展規劃處、國際合作與交流處等部門負責同志,圍繞「十四五」規劃、「雙一流」建設、資源配置、機構改革和師資隊伍改革建設等內容與清華大學進行溝通交流,雙方就兩校開展務實合作進行討論。
2020年12月9日下午,調研組來到北京大學。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龔旗煌,北京大學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政策法規研究室、人事部、科學研究部、教務部、研究生院、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學科建設辦公室、考古文博學院、數學科學學院等單位負責同志接待了調研組一行,雙方在英傑交流中心第二會議室進行座談交流。北京大學政策法規研究室、學科建設辦公室和其他職能部門、院系相關負責人介紹了北京大學「十四五」規劃編制、學科規劃與「雙一流」建設、全球化戰略、信息化建設、人員聘用與管理措施、一流學科建設等工作情況。
會上,吉林大學調研組觀看了《今日北航》宣傳片。王雲鵬就學校「雙一流」建設、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等進行詳細介紹。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發展規劃部、國際交流合作處、信息化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了北航「雙一流」建設和「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北航國際化戰略規劃、「智慧北航」信息化建設等工作情況。
吉林大學調研組圍繞「智慧北航」信息化建設等舉措做法進行深入研討,就下一步兩校的「雙一流」建設、「十四五」規劃、國際化戰略規劃實施等進行深入交流。
此次校外集中調研是落實中共吉林大學第十四屆委員會第十四次全體會議全會精神,把制定和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過程變成落實新發展理念、追求高質量發展過程的一項重要舉措。
23.「傳誦經典·聲動吉大」第三屆校園朗誦大賽舉辦
2020年12月10日,「傳誦經典·聲動吉大」第三屆校園朗誦大賽在中心校區鼎新圖書館四樓多功能廳舉行,36位誦讀者進行精彩競演。
圖書館館長禹平在致辭中向相關部門對圖書館朗讀大賽的關心支持表示感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本年度圖書館閱讀推廣陣地由線下轉移至線上,為同學們帶來全新、高效的閱讀體驗。她表示,在日後的閱讀推廣活動中,圖書館將持續發揮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的示範和輻射作用,以閱讀推廣帶動校園文化建設。
此次比賽旨在響應「全民閱讀」號召,打造書香校園,激發全校同學誦讀經典的熱情。活動共收到參賽作品172份,共有20組選手入圍決賽。選手們通過精彩的作品,表達了對祖國、家鄉、志願軍戰士、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和對親人深深的愛。經過激烈角逐,新聞與傳播學院張儒碩同學獲一等獎,孫童楷等3名同學獲二等獎,李坤淏等10名名同學獲三等獎,馮博等22名同學獲優秀獎。
活動結束後,圖書館為現場同學送上經典圖書。
吉林省委宣傳部公共文化服務處負責人,吉林大學文學院林立教授、吉林大學「閱讀導師」哲學社會學院李龍教授,黨委宣傳部、黨委學生工作部、圖書館等相關單位負責人參加活動。
24.吉大抗疫故事宣講報告會第五場舉行
2020年12月11日,「共抗疫情,愛國力行」吉大抗疫故事宣講系列活動第五場報告會在吉林大學南湖校區圖書館四樓報告廳舉行。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吉林省支援武漢第二批危重症救治組醫療組組長王珂,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三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白求恩第三醫院第二批援武漢醫療隊隊員司道遠結合各自抗疫經歷、切身感悟作宣講報告。
王珂以「做有為之人,盛世共襄,與國同振」為題,回顧了56天裡支援武漢的難忘經歷。她講述了吉林省第二批危重症醫療隊克服重重困難,將其負責的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68位患者治癒康復的故事。談到去前線的初衷,她說:「這是作為一名醫生的責任。」正是這份擔當,讓王珂帶領全組全力以赴開展高效、專業救治。報告最後,王珂寄語同學們要「心懷祖國、放眼天下」,引發熱烈掌聲。
司道遠以大量照片再現抗疫時期的感人畫面,在場師生深受感染,不時熱淚盈眶。他在報告中表示,處在戰「疫」一線的中國對疫情迅速、有力的應對措施充分體現了國家以人為本的大國擔當。疫情中後期,他從自身專業領域出發與同濟醫院合作,取得相關的研究成果對指導患者危險分層及分級救治起到重要作用。「家的距離,是武漢前線到長春故裡,是橫跨半個中國白求恩精神的延續」,抗疫精神已成為司道遠一生難以磨滅的記憶。
南湖校區通信工程學院、預科教育學院學生代表180餘人參加報告會。
原標題:《叮咚,是你的吉錦呀丨第68期》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