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會計師學會:調查指美國人收入一代不如一代

2020-12-15 199IT

美國會計師學會(American Institute of CPAs)近日調查發現,比起成為「房主」,大多數美國人現在更關心有足夠的錢享受安逸的退休生活。

該調查顯示,僅有11%的成年人將擁有房產視為財務成功的最重要指標。而28%的人認為,擁有足夠的金錢享受舒適退休生活最為重要;同時,23%的人將能夠讓子女享受免於借貸的大學教育作為最高指標。美國會計師學會3月份進行的電話調查採訪了1010名美國成年人。

事實上,美國房產擁有率自2004年下半年觸頂之後便開始持續下降。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調查,今年第一季度美國房產擁有率降至63.7%,是199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導致這一現象的最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機以來籠罩美國的經濟陰雲。財經媒體QUARTZ分析說,房產擁有率與收入水平呈正相關:租客們掙得越多,越有可能打算買房。

金融危機導致的失業率上升和收入減少明顯體現在居住類型上。統計顯示,2008-2012年間,租房家庭數量持續上升的同時,擁有房產的家庭數明顯減少。而金融危機起始於房產貸款領域,導致相當數量家庭失去了住房。

如今,越來越多的中低收入者感到難以承擔購房費用。根據中立智庫經濟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的統計,自1979年以來的薪酬增漲都歸於高收入工作者,而中低收入人群的薪酬漲幅僅勉強與通脹率持平。

事實上,「千禧一代」(大約出生於20世紀80年代初至本世紀初期間)往往成為「收入不平等」的輸家。「千禧一代」是佔美國勞動力比例最大的群體。標普(Standard&Poor’s)分析顯示,年輕一代的收入正越來越落後於長輩們。

相關焦點

  • 英語熱詞:美國新興富人 「千禧一代」指哪些人
    在中國,我們有70後,80後,90後等等,那麼美國是如何劃分每一代人的呢?   沉靜的一代(Silence Generation 出生於1925-1945):二戰前的美國,是一個非常傳統的國家。美國對這一代人有一個形象的描述,叫「沉靜的一代」。
  • Oath:美國千禧一代視頻喜好調查報告
    美國千禧一代通常會在電視上觀看喜劇、動作/冒險和戲劇,但在數字設備上更傾向於新聞。
  • 一代真的不如一代嗎?記憶也會騙人?
    「Boomer」替代的是「Baby boomers」,該特有名詞指代出生於二戰後嬰兒潮的一代美國人,即出生於1946至1964年之間的一代人。而在「OK Boomer」一詞中,「Boomer」可以引申解釋為抱持某種守舊觀念,並對今天的年輕人頗有微詞的人群。因此,單純從字面以及字詞的引申義理解,「OK Boomer」翻譯成通俗易懂的中文就是「大爺大媽們想怎麼說就怎麼說吧。」
  • 和頓國際:丹佛,美國千禧一代的理想聚居地
    強大的千禧一代影響力– 作為美國當前規模最大的一個世代,千禧一代(指於1981年至1997年期間出生的人士)人口在美國勞動力人口中所佔比例最大,已經超過三分之一。雖然千禧一代受教育程度最高,但在過去幾年裡經歷了經濟衰退、復甦遲緩以及巨額學生債務等重大挑戰,在某種程度上抑制了他們的消費能力,推遲他們結婚和購房的步伐。但是,情況目前正在改變。隨著經濟逐漸復甦,收入增長加快,貸款標準放鬆,加上事業趨於穩定,諸多有利條件疊加,令眾多千禧一代人士加入置業大軍。
  • 調查顯示:人的記憶力一代比一代強
    調查顯示:人的記憶力一代比一代強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2008-11-11    [列印] [關閉]         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1月9日電(記者吳平)瑞典9日公布的一項長期調查結果顯示,由於受教育程度提高、兄弟姐妹減少以及營養改善等原因,現代人的記憶力一代更比一代強。
  • 美國千禧一代喜歡什麼葡萄酒
    (1984至1995年出生的人)漸漸成為葡萄酒消費和釀製的主力軍。美國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發表文章,分析了美國千禧一代對於霞多麗(Chardonnay)、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梅洛(Merlot)和黑皮諾(Pinot Noir)等不同風格葡萄酒的偏好情況。
  • 誰來為美國「獎盃一代」的快樂買單?
    20年前,在賽事中得到獎盃是對運動員才華和努力的肯定,孩子們為達到目標而奮鬥的過程中所學到的東西,更是使人受益終生的寶貴財富。而現在,獎盃不再是稀缺資源,不是你要拼盡一切才能爭取來的最高榮譽。好與不好的區別模糊了,只要參與就有獎勵。獎盃數量多了,分量卻輕了。「獎盃一代」的成長和困惑我在美國生活20年,恰好目睹了「獎盃一代」的成長。
  • 美國住房短缺誰之過?拜「嬰兒潮一代」所賜
    數十年來,「嬰兒潮一代(在1946年至1964年之間出生的人)」一直引領著美國的經濟趨勢,而且這一代人的住房擁有率為全國最高,接近80%。眼下,隨著年齡最大的「嬰兒潮一代」已邁入古稀之年,他們決定呆在自己的房子裡。
  • 精英教育可能正讓「一代不如一代」的現象越來越多
    這本書名叫《精英體制的陷阱》(The Meritocracy Trap),作者耶魯法學院教授丹尼爾·馬科維奇(Daniel Markovits)一針見血地指出背後原因——「精英教育」和「精英體制」正在撕裂整個美國社會,製造越來越大的貧富差距和階層差異(這裡所說的「精英」,在美國的語境下指社會中某個系統最優秀、拔尖的一批人,收入處於前
  • 日子過得「一代不如一代」?在澳洲你根本不敢老去
    雖然與幾十年前的同齡人相比,如今的澳洲老年人正比以往擁有更多的財富、收入和支出;但是在這一點上,年輕的澳洲人就遠遠跟不上老年人「矯健的步伐」了。在這個艱難的大背景下,那些早已確立了自己職業生涯的老年人們,由於可能還有其他收入來源,便往往可以倖免於這些打擊;但新一代的澳大利亞年輕人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一旦低工資增長和更少的工作機會成為「新常態」,那麼我們很可能會看到,這一代人進入成年後的收入比以往更低。
  • 美國「Z一代」不這麼認為
    參考消息網4月29日報導美媒稱,相比網上購物,「Z一代」更愛去實體店。據美國《彭博商業周刊》4月29日報導,「Z一代」一直困擾著美國公司。他們迴避啤酒,他們希望公司能有政治立場,他們根據卡戴珊來選擇化妝品。
  • 董卿美國綠卡,兒子入美國籍的危害:會影響一代青年人的價值觀!
    都說名人是非多,有的人專盯著名人有些事不放,也給名人造成許多的苦惱!誠然,這樣的事存在,但是,中國有句俗話;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當然,你的那個蛋不單是有縫,而且都臭了,我們也不是蒼蠅,而是發出正義的聲音。不能說人無完人,即使是在娛樂圈,也有很多完美的存在!
  • 美國註冊管理會計師cma真值得考嗎
    都說管理會計是現在會計大方向,主要是現在傳統會計漸漸滿足不了企業的需求了,在新的發展環境下轉型就成了必然的選擇,越來越多人報考美國管理會計師cma。如果你還不知道美國管理會計師cma是什麼,也在糾結它是不是值得考,那就跟著中國管理會計網詳細了解下吧。
  • 工作糟糕透了——美國千禧一代如何成為過勞一代
    今年5月,《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發表了一篇題為《千禧一代是美國歷史上最不幸的一代》的文章。這篇文章似乎道出了一個我們這一代人心知肚明的事實:大流行帶來的不僅是經濟衰退,而是一種倒退。2020年春天的工作崗位和1999年秋天的一樣多。對於我們這些1981年至1996年間出生的人而言,過去10年間,危機後的「增長」仿佛從沒發生過。
  • 富人愈富、窮人愈窮:「千禧一代」被擠出中產階級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分析了36個成員國及中國、俄羅斯、巴西、南非四國的經濟,最終給出的定義是:中產階級指的是那些年收入在該國年收入中位數75%至200%之間的人群。  以美國為例,年收入在23416美元(約合人民幣15.7萬元)至62442美元(約合人民幣41.9萬元)之間的人即可算作中產階級。
  • 上海大學副校長:中國的大學生一代不如一代(圖)
    來自澳大利亞、美國等名校校長帶來了他們培養創新人才的經驗。  觀點擷英>>>  讓年輕人跳出我們的框框  上海大學副校長周哲瑋:在我們中國的大學,大家常說一代不如一代,對這一代的學生評價不高。
  • 美國千禧一代淨資產和債務都迅速增長,債務多為高息消費貸款
    這標誌著所謂的千禧一代的資產首次超過10萬億美元。不過,這份追蹤美國財富截止到2020年第三季度的報告也顯示,這一代人,其中年齡最大的今年就40歲了,債務負擔也同樣沉重。德意志銀行在報告中寫道,「年輕一代受到的打擊尤其嚴重,而老年人卻從中受益。要拯救資本主義,我們必須幫助年輕人。」
  • 傅高義去世,一代美國東亞研究者謝幕
    1972年至1977年間,他接替美國現代中國研究的奠基人費正清擔任哈佛東亞研究中心(後改名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的第二任主任,並在1995年至1999年間二度擔任該職位。憑藉多年來對當代中國的深入研究,傅高義在哈佛大學收穫了「中國先生」的稱號。
  • 美智庫文章:Z一代將如何重整美國外交政策
    參考消息網12月11日報導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網站12月3日刊載題為《Z一代將如何重整外交政策》的文章,作者為塞繆爾·巴尼特、納塔莉·湯普森和桑迪·阿爾庫塔米。文章稱,Z一代是美國的未來,在美國外交政策的拐點,這代人應該充分地發聲。
  • 美媒:美國千禧一代推動「分享型經濟」發展
    【環球網綜合報導】受學生貸款難度增加以及美國經濟蕭條的影響,出生在1980年至2000年的美國千禧一代對待事物的觀念正在轉變,他們不再追求房屋和汽車,他們不求擁有,而是更願意與他人分享或交換事物,這也促進了美國「分享型經濟」的發展。據英國路透社報導,「分享型經濟」的核心理念是「使用而不佔有」, 目前美國「分享型經濟」主要模式是以手機為平臺的出租或交換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