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區報2019年8月8日訊 機器人在門診和病房裡穿梭,預約、掛號、繳費、查檢查結果全在手機上辦妥,5G+AI人工智慧醫療……這是科幻片裡未來的醫院麼?NO!作為中國最網際網路城市之一,深圳就有這麼一家炫酷的智慧醫院——北京大學深圳醫院。
作為國家首批數位化示範醫院、廣東省智慧醫院建設單位,近年來,北京大學深圳醫院不斷創新,將網際網路、物聯網、人工智慧以及5G應用等高科技廣泛用在醫院服務和管理中,以病人為中心,以應用技術為載體,持續提升醫療服務,改進醫療流程,增強運營效率,先後榮獲深圳市「智慧醫院獎」「全國智慧醫院優秀案例」。
讓我們走進這家醫院,看看它創新性地為醫改貢獻的「智慧醫院」解決方案。
六級電子病歷,全省第一家!
2019年7月3日,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順利通過國家衛生健康委醫院管理研究所電子病歷系統功能應用水平分級評價六級認證,成為廣東省首家通過認證的綜合醫院(2018年度全國共三家),並在中國衛生信息大會上獲得表彰。
在電子病歷應用水平分級標準中,一共有0-7八個等級,一個醫院可以獨立達到的最高等級是六級,七級需要實現多家醫療機構間的數據共享。
六級電子病歷代表著醫院各個信息孤島被打通,實現了互聯互通互享,全流程數據閉環管理。
六級電子病歷系統功能的核心是和高級醫療決策支持,通過大數據智能管理,促進醫院醫療安全和質量管理。
「比如說,醫生的醫囑是否正確?是否是對正確的患者執行正確的醫療行為?系統會依據知識庫提供審核功能,並及時向醫護人員提供信息反饋和提示,減少醫療差錯的發生概率,使醫療工作更為規範,更安全。又比如說,過去醫院檢查處方,需要人工抽取統計,現在智能自動統計每個醫生每個月有多少不合格處方,哪裡不合格。再比如,四級手術,如果沒有進行術前討論,電腦就會鎖死,開不了醫囑,提交不了手術申請單。」院方介紹說。
大數據智能管理讓醫院管理更加「智慧」,醫院的運行數據和質量安全數據直接從醫院信息系統中自動獲取,及時報告;每位科室主任都能夠收到一份個性化的運行和醫療質量安全數據報告,真正實現指標考核,數據說話。同時,醫院引導臨床科室對質量安全的數據進行充分分析和利用,進行質量安全持續改進。
藉助電子病歷質量控制體系,醫院的醫療質量控制模式由現場質控向遠程質控、事後質控向事前提醒和實時監控、人工質控向自動質控、形式質控向內涵質控轉變,改變了過去單純的終末質控模式,採用「事前提醒——事中監控——事後分析」的閉合式質控模式。
「雲醫院」上線,就醫方便又快捷!
從2013年開始,北大深圳醫院通過各種科技創新,實施智慧方案,改變就醫模式,優化就醫流程,讓患者就醫更方便。
在今天,預約掛號已逐漸成為了深圳市民就醫的習慣。在市屬綜合性醫院裡,北大深圳醫院是最早試點分時段預約診療和非急診全門診預約的醫院之一。
在行動支付上,從2016年初,該院就大力推行多渠道的在線支付服務,順利實現微信、支付寶和華夏銀行就醫寶等多種途徑的在線支付。2016年9月,又順利實現醫保在線支付的對接,成為廣東省首家異地醫保即時結算單位。
這家醫院也是在省內率先推動「網際網路+醫學影像」模式使用「雲膠片」的醫院,將檢查的影像資料轉化為全國通用的標準化格式上傳雲端,患者通過掃碼可以隨時隨地用手機查看結果。
2018年底,北大深圳醫院「雲醫院」上線。如今,患者到這家醫院就醫,在手機上就享受到智能導診+分時段在線預約、支付、諮詢、複診、報告、電子處方的數位化全流程「雲服務」。
目前,醫院預約就診比超過90%,自助掛號佔68.1%,在線支付比例佔74.3%,網上輕問診人數超2萬人次/月。經初步測算,患者通過「雲醫院」預約、在線支付就醫,平均可節約1-1.5小時的等候時間。
「雲醫院」的服務還向外延續。藉助「雲服務」推動分級診療,醫院與70多家社康中心建立了遠程心電監護和診斷系統,完成數千例次的遠程心電診斷。醫院還建立了慢病「雲隨訪」平臺,系統會根據患者的病情推送相關的健康教育知識,甚至進行隨訪提醒,同時還支持智能在線問答和交流。目前,42個科室的14個慢性病納入到平臺中,服務患者超12萬人次。醫院腹透病人的腹腔感染率降低至0.12%,遠低於0.36%的國際平均水平。
智能+智造,這家醫院「黑科技」真不少!
「你好,我是導醫機器人,有什麼可以幫到您的。」在北大深圳醫院門診大廳,導醫機器人小易和小白在忙碌地「上班」,它們每天的工作主要是提供問路、問診、業務諮詢。「醫院每日門診量上萬次,導醫人手緊張,導醫服務型機器人上崗,大大解放了人力。」醫院門診部的相關負責人說。
結合深圳城市特點,北大深圳醫院主動和企業合作,共同「智造」更適用於智慧醫院的人工智慧產品。
在病房,護理助手機器人進行床前宣教,醫用物流機器人跑上跑下運送汙物,智能化的輸液管理可自動監測輸液速度、剩餘藥量並進行提示,智能化病房安全管理平臺可以進行生命體徵數據實時無線監測對病情變化早期預判、預警;在藥房,用網際網路將智能藥物調配系統、智能藥櫃、配液機器人、藥物配送機器人和移動護理終端等連為一體,實現藥品掃碼入庫,智能存儲,機器人配液、送藥,全程可監控和信息追溯,提高用藥安全性……
據悉,醫院正在試用檢驗的人工智慧產品有70多個,未來將打造國家人工智慧臨床研究中心,為不斷出現的人工智慧產品提供臨床研究和運用的平臺。
AI+5G,讓三甲醫院的服務效能大幅提升
在北大深圳醫院運動醫學與康復中心,一位患者正在一面「鏡子」前做下蹲、踏步等動作,隱藏的高速攝像機、穿戴式傳感器等採集患者的運動軌跡、步態、肌肉電生理變化和足底應力等生理指標,而患者雙下肢的肌力差異、脊柱傾斜角度等結果實時顯示在屏幕上。不少住院患者每日都會「照一照」以便了解自己的康復情況。
據運動醫學科主任醫師張文濤介紹,只需幾分鐘,醫生就依靠這套名為「智始智終」的醫療AI完成了對運動損傷患者的精確診斷、手術規劃和術後康復矯正方案制定,大大彌補了過去單純依靠醫生人眼觀察造成的數據波動和採集困難等不足,充分的數據信息讓診療方案最優化。
如今,醫療AI在北大深圳醫院已經廣泛運用。在影像科,醫學影像人工智慧系統自動提示病變部位及診斷,有利於技術水平同質化,提升診斷效率和質量。其中智能胸片診斷使診斷效率提升70%,系統診斷準確率達到99%以上。自主研發影像VR教學體系,用於年輕醫生診斷質量考核測試,測試合格率從85%提高至99%以上。不久前,醫院內就進行了一場心臟冠脈CT閱片的「人機大戰」,結果是機器人完勝經驗豐富的醫生。隨著AI技術的推廣,醫院影像診斷服務能力大幅度提升。
5G是當前的大熱,隨著「萬物智聯」時代的到來,醫療領域也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北京大學深圳醫院與深圳聯通牽手,攜手打造「5G+智慧醫院」服務新模式。藉助5G網絡,醫院將更輕鬆地實現遠程超聲操作和診斷、遠程虛擬教學等,把醫院的服務半徑延伸至山區和社康中心。
開業二十周年,繼續朝著智慧型高水平醫院邁進
院長陳芸告訴記者,2019年8月8日,正好是醫院門診開業20周年的日子。開業20年,醫院經歷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目前正在著力打造更智慧的現代化醫院,通過信息化、智慧化建設,規範制度執行、簡化流程、自動化監測和預警、智慧化閉環管理、智能化決策支持,通過頂層設計,實現醫院的全流程、全覆蓋、互聯通的可持續發展,為高水平醫院建設提供信息化支撐。
據悉,下一步醫院還將加強IT基礎設施建設,建設醫院信息集成平臺,實現醫院信息系統的個性化、單點登錄和內容聚合;針對門診、病區、手術、消毒、供應室等重要醫療場所和醫療業務部署物聯網醫療應用,對人員行為、設備行為、醫療資源行為等進行廣泛的感知和數據採集,檢測醫療流程,提高醫療質量和安全;建立基於微信公眾號統一對外服務門戶模式的在線診療、健康管理、在線審方、藥品配送等服務的網際網路醫院;建設大數據平臺,形成一套個性化的醫療運行數據監控指標體系,探索智能影像診斷、閱片機器人、知識圖譜輔助診斷等智慧醫療行為,醫療AI的可行性。
2019年7月,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入選廣東省第三批高水平醫院重點建設單位,將傾力打造「六位一體」(即集「大灣區區域性醫療中心」「國際化醫學科研創新中心」「國家臨床培訓示範中心」「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創新中心」「國家轉化醫學研究中心」「高效率大健康管理中心」)的智慧型高水平醫院。
(作者:讀特記者 餘海蓉 通訊員 田懷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