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分!王淇穎考入北大,閱讀和寫作是她通向遠方的橋梁

2020-08-28 文學觀察

2020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以722分獲得北京市高考裸分狀元,被北京大學元培學院錄取。她從小有較強的學習能力,成績一直在學校名列前茅,文理科平衡。她熱愛讀書和寫作,目前已在《中國校園文學》《北京日報》《作文通訊》等多家報刊發表各類散文隨筆30餘篇,並開設了個人微信公眾號「拾荒誌異」,記錄所思所想。曾榮獲「北京市三好學生」、第16屆葉聖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全國決賽一等獎、2019年第六屆「北大培文杯」青少年創意寫作大會全國總決選二等獎、中學生數理化學科能力展示活動北京賽區物理一等獎。


星球與遠方

王淇穎

我是王淇穎,於人大附中畢業,即將在燕園開啟大學生活。於我而言,在大千世界中愛上讀書和寫作是幸運而妙不可言的事,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座橋梁——向遠方,跨過陸和海,翻越過去與未來;向身後,肆意綿延在我自己的星球之上。

上下四方,古往今來,文明的先驅者篳路藍縷,開拓著人類的精神空間,而書籍正是其重要的體現。無論是極具張揚個性的文學類作品,還是循著痕跡一步步靠近某種本質規律的艱深著作,藉由前人之口,抒自己難言之情,解困頓之惑。或者沒那麼多功用,僅僅是讓我恍然——原來困擾過我的問題也曾在時間的彼岸給一個陌生人留下印記——任由自己沉溺在文字的浩海中,至少不那麼孤單了。

寫作於我同樣是緩解孤獨的良劑。從最初為了記錄下旅行途中的邂逅,那些好玩兒的人與事兒,到後來成了內心的波瀾感動。正如我將自己的公眾號命名為「拾荒誌異」——「讀書、生活,如同曠野拾荒,偶有所感,欣喜若孩提」。酣暢淋漓地表達是極幸福的,日後回看那些稚嫩但又真誠滿溢的文字,還是能瞬間打開記憶的閘門,觸摸到那一刻的溫度,嗅到那一刻的氣味。

就我此刻頗為偏頗的想法來說,閱讀是冷眼的享受,寫作是熱切的翻湧。


讀與寫的碰撞在《中國校園文學》裡激烈地進行著。我與她奇妙的緣分始於高一的一次投稿,至今仍心存感激——那時的文字太過稚嫩,有一個平臺可以包容我,鼓勵我,耐心地允許我成長。編輯李娜老師也為我的文章提供了寶貴意見,讓我受益匪淺。此後便常常翻看,於一行行文字間流連,仿似看到小小的雛菊綻開在風裡。讀書與寫作便膠著在了一處——我在小小的星球上擁抱遠方。若是沒有這些經歷,想來我寫作的夢也不會做得那麼轟轟烈烈,那麼一往無前。


來源:中國校園文學

相關焦點

  • 北京高考722分的學霸,最終選擇了這個專業方向
    日前,北京大學迎來了2020級本科新生,其中,來自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的王淇穎同學是今年北京高考最高分(722分)得主。據澎湃新聞報導,王淇穎平時愛好文學,也愛旅遊、運動,已有數十篇文章在報刊上發表。據一名教過王淇穎的老師介紹,王淇穎平時成績一直處在年級前十名,也曾考過年級第一名。「她屬於全面發展型的學生,平常各科成績都比較均衡,性格上則比較內斂低調。」王淇穎還十分愛好文學和寫作。
  • 北京高考722分學霸是名低調的女生,喜愛魯迅、張愛玲
    澎湃新聞記者 程婷 實習生 周曉航7月25日,北京高考成績「放榜」,全市700分以上80人。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其中一名學霸高考總分達722分,為來自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的女生王淇穎。王淇穎平時愛好文學,也愛旅遊、運動,已有數十篇文章在報刊上發表。
  • 北京高考722分學霸喜愛魯迅張愛玲,愛閱讀的孩子到底贏在哪裡?
    2020年7月25日,北京高考放榜,全市700分以上80人,其中一名學霸高考總分達722分,為來自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的女生王淇穎。據王淇穎的老師介紹,她熱愛文學,享受閱讀,尤其喜歡中外名著。王淇穎喜愛的名人是魯迅、張愛玲,喜愛的書為《百年孤獨》。
  • 北京學而思獨家|高考總分722的王同學,她到底贏在哪兒?
    高考最高分是眾人關注的焦點,他們是被視為「天才」的存在,聰明、天賦、努力、刻苦,是人們口中別人家的孩子。今年站上頂峰的孩子是來自人大附中本部第二實驗班(17班)的王淇穎同學,取得北京高考722分的好成績。
  • 北京女孩高考722分,高分秘訣是好方法加上好習慣,看看都有哪些
    在北京,有一個來自人大附中的女孩王淇穎,考出了722分的高分。她取得成功的秘訣是什麼?有什麼經驗值得我們借鑑?我們從好方法和好習慣兩個方面來看。她從小就喜歡閱讀,古詩詞,歷史、散文、小說,科學,等等,都在她的閱讀範圍之內。在閱讀的同時,她也注意點滴的積累。比如,用專門的摘抄本,做一些筆記或摘抄。有時候自己寫一寫閱讀心得。她的作文寫得非常好,經常在報刊上發表文章,還得過第16屆葉聖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北京市一等獎。被老師和同學們稱為文學才女。
  • 北大四千餘名本科新生報到:最小新生15歲,還有4對雙胞胎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北大了解到,2020年,北大共錄取4326名本科新生,其中校本部錄取本科新生2894人(包括內地普通本科生2818人、港澳臺學生76人),他們分別來自全國939所中學;同時錄取了來自海外37個國家和地區的396名留學生,以及100名軟體工程第二學士學位學生。
  • 「神校」722分高考狀元火上熱搜!人大附中的素質教育,你怎麼看
    2020北京高考700分及以上學生分布表其中,人大附中17班(第二實驗班)王淇穎,更是以總分722分,勇奪北京市高考最高分(語文135分,數學140分,外語147分,物理100分,歷史100分,地理100分)眾所周知,人大附中是一所享譽中外的著名中學
  • 15歲夢圓北大,如果她是千裡馬,伯樂是誰?
    她之所以能夠在15歲年紀夢圓北大,成為北京大學2020級最小新生,不僅是因為她是一匹千裡馬,更因為她的人生裡常有伯樂。因為她是一匹千裡馬,她有學習的天賦,她遇到了伯樂。很快,在三年級時,屈詩穎就考了全校第一。
  • 為了考入北大,海外預科生們死磕漢語
    即使已經有了一年的漢語學習經歷,他們在北大預科項目中大多仍然被分到水平較低的一、二班,而想要在一年之內從北大預科的低級班考入本科,難度非常大。到了北大,曼恩來才意識到,自己在天津大學學得很輕鬆並不是自己漢語水平過硬,而是因為天津大學對預科生的教學目標只是HSK5的水平,北大則把HSK6作為預科畢業的基本條件。這要求他掌握6000個漢語詞彙,是HSK5考試的近3倍。
  • 考入中國人民大學,他說,深圳中學帶給他「通向更遠方」的體驗!
    因此親愛的讀者,我相信你不會對如此多樣化的答案感到厭倦,而我也願意在這裡談談我的切身感受——深中這所學校帶給我的,是一種喚作「通向更遠方」的生活體驗。何謂「通向更遠方」?我想從一個被稱作「深中癌」的有趣現象談起。
  • 河北高考文科第一名,689分考入北大:告訴你學霸是怎樣煉成的
    今天我要說的是2020年河北省高考的文科第一名,她以語文140、英語142、數學148、文綜259,總分為689的高分考入了北大。石華飛的語文成績是140分,那她平時是如何學習語文的呢?石華飛在採訪中坦言自己學習語文的秘訣在於兩點,積累和做題經驗。做題就是刷題,而積累靠的卻是長時間堅持的閱讀習慣。
  • 留守女孩676分考入北大,選擇考古引爭議,窮孩子不配談夢想嗎
    對於偏遠地區和農村地區的孩子而言,高考不僅是個人人生的轉折,更是整個家庭的希望。這幾天一個農村留守女孩火遍了網絡,因為她太勵志了,在如今農村孩子越來越難上重點大學的環境下,她以676分的高分順利考入北大,贏得了網友的讚賞。
  • 湖南女孩696分考入北大,年僅15歲,媽媽:她原來成績也很差
    原因無他,這個女孩的年齡真的太小了,才15歲就被北大錄取了,一舉成為北大今年錄取學生裡最小的本科生,想想自己的15歲,可能還在和同學們傻笑吧。年僅15歲,成為北大最小本科生這個女孩叫屈詩穎,出生於湖南省,在2020年的高考中以696分的優異成績,成功的被北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