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以722分獲得北京市高考裸分狀元,被北京大學元培學院錄取。她從小有較強的學習能力,成績一直在學校名列前茅,文理科平衡。她熱愛讀書和寫作,目前已在《中國校園文學》《北京日報》《作文通訊》等多家報刊發表各類散文隨筆30餘篇,並開設了個人微信公眾號「拾荒誌異」,記錄所思所想。曾榮獲「北京市三好學生」、第16屆葉聖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全國決賽一等獎、2019年第六屆「北大培文杯」青少年創意寫作大會全國總決選二等獎、中學生數理化學科能力展示活動北京賽區物理一等獎。
星球與遠方
王淇穎
我是王淇穎,於人大附中畢業,即將在燕園開啟大學生活。於我而言,在大千世界中愛上讀書和寫作是幸運而妙不可言的事,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座橋梁——向遠方,跨過陸和海,翻越過去與未來;向身後,肆意綿延在我自己的星球之上。
上下四方,古往今來,文明的先驅者篳路藍縷,開拓著人類的精神空間,而書籍正是其重要的體現。無論是極具張揚個性的文學類作品,還是循著痕跡一步步靠近某種本質規律的艱深著作,藉由前人之口,抒自己難言之情,解困頓之惑。或者沒那麼多功用,僅僅是讓我恍然——原來困擾過我的問題也曾在時間的彼岸給一個陌生人留下印記——任由自己沉溺在文字的浩海中,至少不那麼孤單了。
寫作於我同樣是緩解孤獨的良劑。從最初為了記錄下旅行途中的邂逅,那些好玩兒的人與事兒,到後來成了內心的波瀾感動。正如我將自己的公眾號命名為「拾荒誌異」——「讀書、生活,如同曠野拾荒,偶有所感,欣喜若孩提」。酣暢淋漓地表達是極幸福的,日後回看那些稚嫩但又真誠滿溢的文字,還是能瞬間打開記憶的閘門,觸摸到那一刻的溫度,嗅到那一刻的氣味。
就我此刻頗為偏頗的想法來說,閱讀是冷眼的享受,寫作是熱切的翻湧。
而讀與寫的碰撞在《中國校園文學》裡激烈地進行著。我與她奇妙的緣分始於高一的一次投稿,至今仍心存感激——那時的文字太過稚嫩,有一個平臺可以包容我,鼓勵我,耐心地允許我成長。編輯李娜老師也為我的文章提供了寶貴意見,讓我受益匪淺。此後便常常翻看,於一行行文字間流連,仿似看到小小的雛菊綻開在風裡。讀書與寫作便膠著在了一處——我在小小的星球上擁抱遠方。若是沒有這些經歷,想來我寫作的夢也不會做得那麼轟轟烈烈,那麼一往無前。
來源:中國校園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