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考入北大,海外預科生們死磕漢語

2020-12-14 澎湃新聞
全文共4214字,閱讀大約需要7分鐘。

本報記者

徐曉瑩 新聞與傳播學院2018級本科生

郝瑾璟 護理學院2017級本科生

丁語琪 基礎醫學院2018級本科生

孫樂怡 新聞與傳播學院2018級本科生

今年22歲的曼恩來來自多米尼加共和國,如果有人問他在哪裡讀書,他一定會說自己是北大的學生。但若對方追問曼恩來的專業方向,他常常語塞。

因為曼恩來是北京大學預科項目的留學生,他無法自信地說出「我是北大人」,總覺得自己似乎只有一隻腳踏進了北大。每次想到這一點,平時由於繁忙的課業而暫時忘卻的迷茫和失落就再次湧上心頭。用曼恩來生澀的中文來說,就是「悲觀來了。」

「半個」北大人

星期三中午12點,曼恩來下課了。他到勺園食堂打包了宮保雞丁和土豆絲就再次回到了教室,找了個空座位,拿出讀寫課上講的單詞邊吃邊背。擁擠的小教室裡充斥著飯香,十幾個預科生幾乎是一個挨一個地坐著,只有咀嚼和翻書的聲音。

今年是曼恩來在北大預科項目的第二年。三年前,曼恩來通過美洲國家組織申請就讀北大本科,那時他毫無中文基礎,雖然獲得了中國政府的獎學金,但是因為沒有通過HSK4(漢語水平考試四級),必須按照中國國家基金委員會的安排前往天津大學讀一年預科再回北大。

一年後,2017年暑假,他離開天津大學,卻因為中文水平不足沒有通過北大入學考試,無法進入本科學習。曼恩來必須在北大的預科項目裡繼續學習中文。

北大預科項目的漢語課按照學生的漢語水平分成七個等級,從一班到七班教學難度逐漸提高。曼恩來因為分班考試成績較低,被分入了一班。開學不久,他發現一班的漢語課講授的是他在天津大學已經學過的教材。他試圖與老師交涉,爭取調班,但是老師以「基礎很重要」拒絕了他。

而曼恩來始終覺得自己只是分班考沒有發揮好,真實水平高於一班的水平。重複性的學習讓他提不起興趣,他對任課老師產生了強烈的逆反的心理,總想著找藉口逃開作業和課堂。

負責預科項目的留學生辦公室發現,由於不同高校預科項目對留學生的培養目標不同,從其他高校預科結業的留學生到北大後,往往和北大本科的錄取要求還有距離。即使已經有了一年的漢語學習經歷,他們在北大預科項目中大多仍然被分到水平較低的一、二班,而想要在一年之內從北大預科的低級班考入本科,難度非常大。

到了北大,曼恩來才意識到,自己在天津大學學得很輕鬆並不是自己漢語水平過硬,而是因為天津大學對預科生的教學目標只是HSK5的水平,北大則把HSK6作為預科畢業的基本條件。這要求他掌握6000個漢語詞彙,是HSK5考試的近3倍。

△HSK6級考試的真題

剛入預科一班的時候,他常常弄錯字詞的順序,把「白學了」說成「學白了」。如今,當曼恩來回想起在北大預科項目的第一個學期,心中充滿懊喪,覺得自己揮霍了半年時間。那個學期的期末考試他考得很差,同時他看到身邊的預科生主要有兩類人:一群人拼了命地努力;另一群則渾渾噩噩全然放棄,再熬一學期就會放棄北大。

曼恩來不想成為後者。第二個學期他慢慢收起了對老師的牴觸,把心思放在課業上。2018年5月31日,曼恩來參加了預科生的統一升學考試(簡稱統考)。一個月之後,他在網站上查詢到了自己的統考結果。當時他已經申請了中國人民大學的本科作為保底,並且拿到了錄取通知書。但是當他看到「沒有通過」的字樣時,心中仍有一絲不甘。

曼恩來意識到,與周圍的人比起來,自己努力得並不夠。過去已無力改變,但是他還可以在2019學年再拼一把,爭取成為真正的北大人。

在很多預科生眼裡,北京大學是中國最好的大學之一。進入北大就意味著「無窮的機會,無窮的可能」。即使是像曼恩來這樣久久滯留在預科階段的學生,也要在預科項目裡竭盡全力、奮鬥到底。

躍龍門

預科生需要通過北大統考才能正式成為本科學生。統考就像北大為預科生特設的高考,每學年進行一次,希望在HSK6的基礎上測試預科生的綜合語言能力。每個預科生總共只有兩次參加統考的機會,如果在北大預科項目學習兩年之後仍未通過統考,他們就只能回國或者選擇其他錄取要求較低的高校讀本科。

統考是預科生最大的壓力來源。第一學年的第二學期開始,早出晚歸成了曼恩來的日常,他往往學習到凌晨三四點才回寢室,一個學期下來他和室友見面的次數一個手就能數過來。自習甚至成為了曼恩來和他的韓國女友主要的相處方式。有時女友會在他的胳膊上寫下漢字,幫助曼恩來記住越來越多的字形。

△曼恩來讀寫課的學習材料

北大預科項目的學生似乎早已習慣了這樣高強度的學習生活。韓國留學生白珠永是2017年1月來到北京的,經過五個月在中國培訓機構的中文學習,她考進了北大預科五班。每天晚上,她和舍友都會一起在「雕刻時光」咖啡廳複習,直到兩三點才結伴而歸。臨近統考的幾周,她們回到宿舍常常只是為了通宵之後洗個澡,緊接著就再次趕往課堂。

白珠永所在的五班是競爭最激烈的班級之一。預科的一到四班升學率很低,大多數學生已經做好了讀兩年預科的準備。七班中有不少在國外高中讀書的華裔,或者從小接受華文教育的留學生,中文幾乎就是他們的母語,學習壓力沒有那麼大。而五班和六班的學生雖然有很大的機會考上本科,卻也有可能「落榜」。

統考沒有固定的題型,這讓很多學生在備考時失去方向。據北大預科項目副主任李惠芬介紹,北大不希望留學生為了應付考試而刻意練習刷題,想要考出學生們真實的漢語水平。除了統一考試分數的排名篩選,學生平時的出勤率和課堂表現也會成為考量的因素。

統考的內容也有一定彈性。如果預科生的志願專業對數學能力沒有要求,他們可以用統考中20分語言能力測試代替數學考試。曼恩來在多米尼加共和國有過兩年信息科學專業的本科學習經歷,現在以北大信科作為未來的志願目標,未來仍需要學習北大的高等數學。為了彌補留學生高中數學水平和中國高等數學教學內容的差距,北大預科項目已經自己編寫了數學教材,但曼恩來對預科的數學課仍存有疑惑,比如為什麼用計算器能求解的三角函數問題學生必須手算。

△預科生使用的數學教材

當然,漢語仍然是預科生最主要的學習內容。HSK考試是針對漢語書面能力的測試,雖然另設有漢語口語水平測試,但是總體來說對留學生的書面漢語運用要求更高。因此,預科項目並不鼓勵預科生在社團活動或社交方面投入太多時間。

預科生們也「自覺地」放棄了周末和課餘活動。即使周五晚上偶有留學生朋友的聚會,他們往往也只是去坐著喝杯水,聊幾句話便離開。其他高校的留學生對他們的選擇報以不解:「你們為什麼非要考北大?HSK6,你瘋了嗎?」

每天,預科生們兩點一線,把自己沉浸在拼音、聲調、筆畫的環境中。這既是為了統考,也不全是為了統考。在華留學,漢語水平是他們的通行證。考進北大和學好漢語,是北大預科生共有的兩個目標。

△白珠永和2018級預科項目畢業生的合照

預科生,未來可期

通過HSK6考試對預科生而言已經是一種巨大的考驗,但即便漢語水平「達標」,從預科升入本科的留學生仍然在語言上有著劣勢。

元培學院2015級本科生張蘭蘭來自斯洛伐克,她讀了一年預科就通過了統考。作為本科生在北大上課的第一天,張蘭蘭坐在熙熙攘攘的教室裡,她發現自己可以聽懂教授說的每一個字,卻無法將一連串的漢字拼湊成完整的句子去理解,壓力和焦慮重重地壓在她的心上。

聽不懂課成了她學習的常態,慢慢的,張蘭蘭摸索出了自己的方法。她不再手寫筆記,而是用筆記本電腦記錄下自己聽到的每一個漢字,課後反覆看筆記,依靠自學來跟上老師講課的進度。

課後的閱讀作業也是她很大的負擔。大一上學期,張蘭蘭選了三門專業課,每門課每周都有40頁左右的閱讀任務。當時,她讀一頁書要花半個多小時。所以張蘭蘭給自己算了一筆帳:半個小時一頁,快一點一個小時讀兩頁,10個小時就能讀20頁了。所以,她經常在圖書館坐一整天,直到閉館音樂響起才離開。經過大一那一年的適應,張蘭蘭的本科生活慢慢豐富了起來。

△張蘭蘭和青年外交學會的同學們

2018年,白珠永成功考入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但是心中的緊張卻多於激動。課堂裡老師請她回答問題的時候,她會不由自主地迴避眼神交流。雙周周四的討論課上,她每次都會祈禱助教老師不要點名讓自己發言。白珠永似乎又變回了初入預科時那個不自信的自己。

預科生們的漢語水平似乎並沒有通過HSK得到全面的提升。通過HSK5級的學生可以用中文進行基本的對話,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很難跟上中國學生的語速。在寫作上,HSK5要求完成八十字的看圖寫作,只相當於小學的寫作水平;HSK6級要求學生將1000字的文章縮寫至四百字,難度大大提高,卻遠不能滿足本科對學生的論文寫作要求。

本科論文大多是以千為單位要求字數,而白珠永在預科項目的寫作任務從未超過800字。HSK6讓她掌握的漢語和論文寫作語言迥然不同。她借閱了學姐的論文反覆研讀,仍然覺得難以著手寫作,她只能用韓語先寫一遍,再翻譯成中文。慢慢的,白珠永找到了規律:如果中文要求寫一萬字,她用韓語要寫一萬六千多字。

論文寫作是預科生升入本科後普遍面臨的困難,張蘭蘭也不例外。她認為如果能在預科項目學到一些論文寫作的方法,進入本科後可以更快地適應學習節奏。李慧芬老師理解學生的想法,但是對於大多數預科生來說,他們有限的時間、精力和接受能力並不容許他們在預科專門學習論文寫作。

北大預科項目設立於2000年,最初是為了讓中文水平有所不足,但綜合水平非常優秀的留學生同樣可以來到北大學習。19年過去,預科項目已經不能僅僅作為「語言學校」存在,預科生越來越希望通過預科項目適應中文,適應北大,為本科學習做好準備。

最初北大預科升入本科的要求是HSK6達到220分。預科生普遍在課外報名補習,花費大量時間進行針對性的訓練,HSK變成了一個單純的分數,已經無法衡量學生的真實語言能力。因此,北大預科項目將預科生升入本科的HSK成績「合格線」降低至180分,HSK成績不再是預科生升學的決定性因素,而北大獨有的統考成為了預科生能否成功升學的主要門檻。統考納入了更多專業漢語詞彙、新聞時事等內容,旨在讓留學生儘可能與中國學生靠攏,與本科課程對接。

△曼恩來(右)在2018年新生開學典禮上登臺表演

儘管曼恩來作為預科生已經在北大度過了兩年時間,他和北大本科學生卻少有交集。2018年9月,在新生的開學典禮上,校方邀請曼恩來參加表演。這是他第一次登上這樣隆重的舞臺。2018級的新同學齊聚,「同學們都好像是美夢成真的樣子」。這一幕也是曼恩來的夢想。他希望自己當時唱得更好一些:「這樣我就可以祝福他們。」

還有兩個月,曼恩來將迎來自己最後的統考機會。如果他成功升入本科,他說自己想爬上泰山或者長城之巔,大喊一聲:「我考上了!」或許到那時,曼恩來才真正開始了自己選擇的徵程。

圖1來自網絡,圖2-6來自受訪者

編輯|沈博妍

相關焦點

  • 洛陽4名考生考入北大
    北大洛陽校友會給四名學生發紅包  日前,北京大學今年,我市有4名考生考入北大,有7名北大畢業生到洛陽工作。  今年考入北大的4名新生分別是賀琪航(洛陽一高)、楊崟蔭(孟津一高)、溫家鑫(伊川一高)、劉洪冶(嵩縣一高)。在座談會上,北大河南招生組副組長李平原、北大洛陽校友會會長郭引強向4名學生的畢業高中贈送了錦旗。
  • 洛陽4名學生考入北大
    北京大學洛陽校友會昨天行2020年迎新送新校友座談會會上透露今年,我市有4名考生考入北大有7名北大畢業生到洛陽工作來看4名考入北大的洛陽學子,高考666分(文科)賀琪航,洛陽一高畢業生,高考673分(文科)溫家鑫,伊川一高畢業生,高考707分(理科)校友會還向4名學生發放了紅包、贈送了紀念品,並向今年來洛工作的7名北大畢業生
  • 鞍山一中今年3人考入北大7人考入清華
    隨著一張張高考錄取通知書的到來,老師、家長以及考生們的心才算是踏實下來。昨日,記者了解到,今年我市共有3人考入北大,全部來自於鞍山一中,同時鞍山一中還有7名同學被清華大學錄取。記者從北大遼寧招生組了解到,今年鞍山共有3名考生被北大錄取,人數與去年持平,且今年3人均來自鞍山一中。
  • 天津學霸雙胞胎們雙雙考入清華北大!爭議卻來了..
    01KANTIANJIN天津雙胞胎學霸考上北大同一專業圖片來自@新浪天津視頻截圖在今年的本科新生中有這麼一對天津學霸雙胞胎 他們雙雙考入了北大畢業於天津武清楊村一中哥哥苑子文2012年以674分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社會學系
  • 天津學霸雙胞胎們雙雙考入清華北大!爭議卻來了……
    圖片來自@新浪天津視頻截圖 在今年的本科新生中 有這麼一對天津學霸雙胞胎 他們雙雙考入了北大
  • 北大保安考入北大法律系,如今成職院校長,他是如何逆襲的?
    北京大學是我國最好的院校之一,很多同學在高中階段努力拼搏,把考入北大作為一個目標,然而北京大學的錄取率卻是極低的,名額有限。就拿今年高考的錄取情況來說,北大一共錄取了2972名本科生,而今年參加高考的總人數高達1031萬人,錄取標準相當於是萬裡挑一,因此,能夠進入北大十分不容易。
  • 學霸成功考入北大後被勸退,復讀後考入清華,卻再一次被勸退
    高考成為我國理念選拔人才的重要方式,為了在高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高中學子們也是面臨著巨大的學業壓力,很多人都覺得能順利地高考完就是很大的解放了。但是有位學霸面對高考卻是輕鬆自如,北大清華復旦任他挑,結果上了的大學之後的他卻最終被兩所知名高校勸退。他在大學裡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 25年前北大最牛保安:靠「偷師」成功考入北大法律系,如今怎樣?
    而有的人他的一生都活在奮鬥之中,到臨終之前,他可以對他的後代說「我這一輩子都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奮鬥,我從不後悔我此生來到這個世界上,也希望你們今後能夠為自己的理想奮鬥。」這就是兩種人生觀造成的不同的結果,很多人都覺得一生當中只要活得順遂就好了,然而有的人,路越抖他越是喜歡走。面對著命運,他從不屈服,他不認命,總是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自己的人生。
  • 當年考入清華北大的農村學生,後來都怎樣了?
    清華北大作為站在金字塔頂尖的高等學府,一直激勵著無數莘莘學子不斷地努力。即使是我家才三年級的孩子,在和我聊天時,都問過,「媽媽,長大後我是要考清華還是北大呢?」當然,小小少年有如此志氣是可貴的。同時,由此可見,清華北大應該是每個學生夢寐以求的學府。
  • 移民海外,只是為了讓孩子上國內名校?
    本文由「海外24小時」公眾號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目前,國內大部分學校已經開學,對於高三的學生來說,被疫情耽誤了整整半個學期的課程實際上,「高考」不僅對本屆考生和家長造成極大的焦慮情緒,對於大部分有學齡孩子的家長來說,從踏上小學一年級開始,便是為了高考這個目標而努力。 而最近,有關華僑生聯考、外籍生輕鬆上清華北大的消息也在不斷刷屏,400分就能考入國內知名大學、北大今年對外籍生免考筆試……如此輕鬆的入學門檻,是不是移民後,孩子上清華北大只是家長們「保底」的打算?
  • 放棄北大保送,考入清華物理系,這就是學神
    人比人,氣死人,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極容易氣死人的人事跡如下:1、獲得《新概念作文》一等獎80、90後們,保送北大?放棄在當年,新概念作文她拿的名次是夠北大中文系免考的,這種一般人做夢都想不到的待遇,在她看來並不想要,結果就是,她放棄了。考入清華物理系北大她不要,結果呢?
  • 考入清華北大需要具備的三要素
    今年我又一個朋友的孩子考入了清華,加上自己曾經長期教實驗班的經歷,讓我特別關注優秀學生的成長。那天和另一個朋友聊起優秀學生問題,聊起考入清華北大的學生素養問題,引發我一些感慨,讓我思考清華北大等優秀學生到底有哪些優秀的品質成就了他們。從三個層面來看天時、地利、人和成就了清華北大學子。
  • 他曾是北大保安,被外國人嘲笑後逆襲考入北大,現今成為校長
    有一個人,他曾是北大保安,在被外國人嘲笑能力低下後,奮發圖強,逆襲考入北大。如今成為一所學校的校長,也成為了很多人心中的偶像。這個人叫張俊成,出生在山西長治市一個普通農戶家庭。小時候家裡很窮,父母對他的教育不是很重視,在他初中畢業以後,就要他輟學打工。
  • 北大最小新生,湖南05後女孩696分考入北大,網友:太厲害了
    而湖南女孩屈詩穎卻以15歲的年齡,並以696分的成績成功考入北京大學,如果是早幾年的話,一個神童的稱號是跑不了了。而其中的大部分男孩子可能真的混跡在鄉間做著各種淘氣的事,更不要說和大自己好幾歲的哥哥姐姐們一起上高中,並從千軍萬馬中脫穎而出,在高考中獲得696分的優異成績,被北京大學錄取!
  • 衡水中學提前批67人考入清華北大,家長卻抱怨:有悖教育初衷和本質
    據喜報稱,目前衡水中學已有67人被清華北大提前錄取,其中66人是通過各類競賽以及強基計劃被清華北大錄取,佔到全省的69%。不得不感嘆衡水中學還是實力不凡,以一所中學的名義就拿到了全省提前批次考入清華北大的近七成名額,實力真是不容小覷,這也是對學校最好的宣傳了。況且,這還只是提前批次,還不包括本科一批次,因此還不是最終考入清華北大的總人數。
  • 新疆少數民族預科生漢語學習策略研究
    學習策略與學習內容和過程密切相關,為了管理好自己的學習,學習者需要了解自己的學習過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積極管理和指導自己的學習,這些都要求學習者能有效地掌握和使用語言學習策略。有效學習是指學生能運用一套適合他們的學習策略,從而很好地掌控自己的學習。不同的語言學習任務,如:閱讀、聽力和寫作等,可以採用不同的學習策略。通過不斷運用這些策略,使學習者終身受益。
  • 5個孩子4個考入清華北大!這對父母怎麼做到的?
    家裡一個清華北大的學子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陝西省延安市安塞區一戶家庭5個孩子有4個考入了清華北大
  • 一家5娃,4人考入清華、北大,學霸之家的秘訣是什麼?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幾乎是每位同學和每位家長心裡最崇高的高等院校,如果誰家有1個孩子能夠考入簡直是光耀門楣的事情,就連學校、親戚朋友也會喜氣洋洋。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清北之家"的故事,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5個孩子,其中4人都先後考入清華、北大,還有1人在考清華、北大的路上!
  • 西工大附中104人考入清華北大 佔陝西省近一半
    7月19日,記者從西北工業大學附屬中學了解到,今年高考,西工大附中有104名學生考入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其中北大45人,清華59人,佔陝西省今年考入清華、北大總學生人數的近一半,在全省遙遙領先,這是建國以來陝西省第一次有學校考入清華、北大的學生人數突破100人大關。
  • 牛人4次考入清華北大卻屢遭退學,鄰裡:怕不是瘋了
    清華北大是無數學子的夢想,是各地高考成就的衡量標尺。每年高考後,各地都會湧現關於高考牛人的事跡,只要考上了清華北大,一定會被廣為流傳,成為人人口中的學習榜樣。他是一名考試天才,先後考入復旦一次、北大一次和清華兩次,妥妥的學霸一名,本該接受人們的「崇拜」,但卻被很多人質疑。第一次高考:考上復旦,卻選擇復讀張非來自四川廣安的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一名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