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是性格缺陷嗎?不是,是天賦。
今日,無意間看到一個微博熱搜話題
讓我想起了大暑期間發生的一件小事。
大暑期間去了閨蜜家聚餐,她家女兒一向話不多,愛一個人待著,也不喜歡跟我們交流,她媽媽就覺得這種性格不好,將來會吃虧,一直逼女兒外向。
吃飯的時候,閨蜜打算趁著人多,讓女兒敬酒給練練膽。
小女孩聽到後臉一下子就漲紅了,手握著筷子用力到泛白。
悶聲的說:「我不要。」
閨蜜覺得拂了面子,就怒了:「連敬酒都不敢,你還能幹什麼?!」
孩子瞬間淚如雨下,哭著跑進了房間,直到我們離開都沒有出來。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煩惱,認為孩子內向不好,容易被冷落排擠,在社交上也會吃虧。
總是希望通過一些方法,讓孩子變得善於言辭、擅於社交,更活潑開朗,更加的討人喜歡。
其實孩子內向是一種天然的性格,沒有對錯之分,強行的糾正只會適得其反。讓孩子反感和恐懼。
內向是性格,不是缺陷。
美國心理學家卡根曾測試了462位嬰兒,對其進行了長達十幾年的追蹤研究。
測試很簡單:嬰兒單獨坐在椅子上,他們會聽點兒新聲音,聞點兒新味道,還有一些新玩具等等,
結果,有的寶寶表現平靜放鬆,甚至對新事物產生興趣有的寶寶表現平靜放鬆,甚至對新事物產生興趣,有的寶寶則手腳蜷縮,極度不安進而大哭了起來。
卡根在視頻裡說道:
「令我們驚訝和滿意的是,我們能夠在小孩四個月大的時候透過一個非常簡單的行為,預測出這兩種氣質,他將來是內向的還是外向的。
在四個月時表現出手腳蜷縮、極度不安甚至大哭的小朋友之後可能會變得十分安靜,通常一到兩歲時就會傾向於靦腆和內向,即使在他們長大到18歲,他們的性格還是內向的。
這是與生俱來的神經化學特質使得小孩子有那樣的表現。」
通過這個實驗可見,無論性格外向還是內向,都只是不同性格的不同表現形式而已,並不是一種缺陷。
孩子內向的話,我們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接納,並且幫助孩子找尋自我認同感。
內向也是一種天賦。
內向的人天生喜靜,不愛與人交往。這也往往專注力比較強,父母發掘出了TA們的天賦之後,培養起來也簡單許多,因為TA們能摒棄一切幹擾和誘惑,沉浸在一件事情中。
作家三毛,一直都是個寡言少語的人。
在班上不和同學打交道,沒有朋友,我行我素。
對於她來說,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低頭撿破爛,逃課看書。
在破爛中發現寶貝,在閱讀中洞悉美好。
相信很多不理解的父母都會認為孩子不認真上課,會指責批評孩子的逃學。
但是三毛的父母沒有,他們尊重三毛的行為,尊重孩子的天賦,讓三毛自由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內向並沒有妨礙她擁有豐富的世界,反而賦予她細膩的情感,強大的同理心,所以才創作出傳世的著作。
內向者不只有沉默,還在沉默中野蠻生長。
內向並不是一種性格缺陷,相反,只要找對了方向,站對了方向,內向反而會是一種性格優勢。
而如何把內向轉化為天賦,需要父母的助力。父母發掘出孩子的天賦,培養孩子在其專業優勢的領域成才,內向是一把有利武器。這是上天賜予的禮物。
想知道你的孩子性格天賦是什麼嗎?
想知道如何把孩子的優勢發揮到極致嗎?
想知道孩子天賦激發點的最佳時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