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國際籃聯秘書長斯坦科維奇先生日前仙逝,享年94歲。在獲悉這一不幸消息後,中國籃球界人士心情沉重,特別是老一輩籃球人士心緒難平,引起深切懷念,往事猶在眼前。斯坦科維奇先生在擔任國際籃聯秘書長期間,對發展中國籃球運動,提升中國籃球在世界籃壇的地位,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中國有句名言:「吃水不忘挖井人。」曾為國際籃聯中央執行局委員的張長祿先生說:「斯坦科維奇先生比我大一歲,他為人非常好,正派,對中國熱情友好,他和首任秘書長瓊斯先生為儘快恢復中國籃協在國際籃聯的合法席位做出了積極貢獻,功不可沒」。
早在1974年5月,國際籃聯就派遣國際籃聯執委兼競賽委員會主席雷夢多.薩鮑爾塔一行來華訪問,了解中國籃球發展現狀及希望儘快重返國際籃壇的心願訴求。此行訪問,為中國籃協恢復在國際籃聯的合法席位,奠定了基礎。
同年7月,國際籃聯在波多黎各召開中央執行局會議,做出了恢復中國籃協會員國的決定。在做出這一決定的9個月之後,國際籃聯秘書長瓊斯就於1975年5月1日飛抵北京,次日上午就與時任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秘書長宋中、中國籃協主席牟作雲進行了親切友好坦率的會談。瓊斯開門見山的表示:「我仍然堅持我原來的立場,因為你們是正確的。中國籃球運動發展很快,是當然的會員國。」宋中和牟作雲對瓊斯的表態給予讚賞和肯定,並提出亞籃聯應儘快接納中國為會員國,同時要正確處理好臺灣問題。瓊斯先生說他會敦促亞籃聯解決好這一問題。
在國際籃聯的有力助推下,亞籃聯於1975年11月14日在泰國曼谷召開了亞籃聯第8屆委員大會,會上一致通過了亞籃聯執委會8月做出的關於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亞籃聯中的合法席位的決定。同時還確認了國際籃聯做出的臺灣參賽規定,這就是臺灣作為中國的一個省參賽,代表團旗為中國臺北奧委會旗。
1976年8月2日,國際籃聯在加拿大蒙特婁舉行了第10屆代表大會,會上通過了中央執行局在1974年7月10日於聖胡安做出的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籃球協會在該會中的合法席位,並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籃球協會是領導整個中國領土、包括臺灣在內的籃球運動唯一全國性組織。
在這屆代表大會上,選舉了中國籃協秘書長張長祿為中央局委員,中國籃協副秘書長申恩祿當選為財委會委員,國家體委的招務雄當選小籃球委員會委員。回憶至此,張長祿先生面露笑容的說:「自1958年中國與國際籃聯中斷了17年之久,隨著中國在國際政治地位的提高,終於得以恢復我們的國際體育地位,可以說是水到渠成,花熟蒂落!」在恢復中國籃協會員國合法席位的過程中,多有曲折,但是,國際籃聯秘書長瓊斯及其助手、時任常務副秘書長斯坦科維奇等人的不懈努力下,終於走上坦途。
1976年,首任國際籃聯秘書長瓊斯卸任,51歲的斯坦科維奇接任這一職務後,國際籃聯進一步加強了與中國籃協的密切聯繫。1977年6月,申恩祿和翻譯屠明德出席了在米蘭召開的國際籃聯財務委員會會議;7月,錢澄海、馬清盛等參加了在西班牙舉行的國際教練員培訓班,錢澄海當選為國際籃聯教練員委員會副主席。
1978年初,斯坦科維奇首次以國際藍聯秘書長的身份訪華,陪同的有一名義大利國際級裁判,此行為產生中國首批國際級裁判打下了伏筆。同年5月底,申恩祿率領7名裁判和6名教練員赴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參加國際籃聯第26屆裁判員、教練員培訓班學習,翻譯是屠明德。在裁判員培訓班上,斯坦科維奇親自授課。經過學習驗收,郭玉佩、孫堯冠、高才興、羅景榮、吳惠良、張雨生、田國庭7人獲批國際級。林永祿、周興國雖因故沒能赴羅馬尼亞,但也同時獲國際級裁判。陳文彬、夏堃等6位教練也圓滿結束了教練員培訓。兩個月後,國際籃聯裁委會就派遣羅景榮、張雨生執裁了第8屆世界男籃錦標賽。
當年8月,中國籃協在北京舉辦了國際男籃邀請賽,受邀的球隊有南斯拉夫、羅馬尼亞、荷蘭、墨西哥、日本、菲律賓、朝鮮、中國國家隊、八一隊和北京隊共10隊。賽前邀請斯坦科維奇來京為全國籃球裁判員授課,訓練班結束後斯坦科維奇觀摩了比賽,並對中國籃球發展提出了積極性建議,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加強國際交流。1980年,我國老一輩優秀裁判員韓茂富、王長安也獲批國際級。
1981年9月,中國籃協在蘇州舉辦裁判員培訓,斯坦科維奇先生欣然應邀來到蘇州授課,並親自主持了國際級裁判員的考試。通過考核,李明忠、焦平生、龔培山、陳美紅、宋忠誠、張納嚴、白正國、夏元通、張宏基、方厲堅、高樹頌、郭洪寶16人獲批國際級,迄今這是我國獲批國際級裁判員人數最多的一次。
說起這次蘇州考核,我國首批國際級裁判員郭玉佩先生曾參與了相關工作,他回憶道:「斯坦科維奇先生對中國非常友好,他幾次來華傳授籃球裁判法和技戰術,對中國籃球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1978年他來華講課時曾提出兩個問題:一個是進攻方在底線發界外球,發出的球在空中飛行後直接落到了對方的底線外,這球應該怎麼判?另一個問題是進攻方投籃出手,記錄臺鳴笛到時,球進是否有效?斯坦科維奇說這兩個問題你們回去思考,明天上課時回答。韓茂富先生捅了捅我,並衝我使了個眼色,說不用等明天,郭玉佩現在就能回答。斯坦科維奇聽到後聳聳肩就示意讓我回答,我就只能回答了。我先回答的是球在空中運行時鳴笛到時,如球投中應判有效,因為出手在先,鳴笛在後。發底線球那個問題無疑是判進攻方違例,球權交給對方,並在發球方的底線外擲界外球。斯坦科維奇則認為球落在哪兒應在哪兒發球,我說發出的球沒經過場地內,應由對方在原點發球,見當時有點爭執不下,我便說先生說得對,我的理解有誤。其實後來斯坦科維奇先生知道是自己錯了,但他不好意思立即糾正。後來到了蘇州,他便以另一種方式糾錯,方法就是他在蘇州培訓班上又重提這個問題,讓學員回答,白正國就按他的說法回答了,斯坦科維奇就說白正國的回答不對,應由對方在發球的原地點發球。當時我們知道這事的人便會心一笑,先生糾錯的方式真幽默,可愛。當時白正國不服,我按你的說法回答的,怎麼錯了?就因為這個,白正國是通過補考而獲批國際級的。」
1984年10月,在上海舉辦第10屆亞洲女籃錦標賽期間。中國籃協邀請國際籃聯主席比斯奈爾夫婦、秘書長斯坦科維奇夫婦、技術委員會主席薩波爾先生訪華觀賽,同時在滬舉辦了國際籃聯競賽新規則裁判員訓練班。斯坦傑維奇和薩波爾親自為亞洲裁判員授課,並主持了理論和臨場考試,我國的楊全華、陸坪、崔毅3人獲批國際級。
後來成為國際籃聯中央執行局委員的張長祿回憶說:「斯坦科維奇很注意聽取中國方面的意見,記得在增加3分球的規定時,討論3分線的距離起點設在哪兒合理?有人說應從籃筐的脖架量起,但我認為應為籃筐直徑的中心點垂直下地面量起,這樣底角(0度)與其它投籃點的距離相差不大。斯坦科維奇認為我說的更合理,便採納了我的意見。還有就是他在80年代後期就提出了國際籃聯主辦的賽事應該允許職業球員參賽的主張,他的理由是世界最高水平的賽事就應該有世界最優秀的球隊、球員,否則就是不公正。正是由於他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有了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美國『夢之隊』的折桂。我們高興的看到,近30年來無論世界盃(前身世錦賽)還是奧運會,世界籃球運動水平越來越高,越來越精彩,體現了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斯坦科維奇先生在擔任國際籃聯秘書長這26年間,做出了非凡的貢獻,正如國際籃聯所評價的那樣,『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國際籃聯!』」
2020.3.26
作者:孫保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