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大運動訓練要遵循規律,父母避免三個錯誤做法,別誤傷孩子

2020-12-18 橙子媽育兒日記

讓孩子遵循自然規律,健康的成長,這幾乎是每個媽媽都贊同的事,但在養孩子的過程中,她們常常被周圍的環境所影響,而忘了自己的初衷。

前幾日,鄰居林姐跟小區裡的另一位寶媽聊天,那位寶媽家的孩子8個月大,現在已經可以站立了,偶爾還能走上幾步。但林姐的女兒7個月大,還只會爬行,人扶著都站不穩。

聽到這些,林姐心裡出現了一絲擔憂,為了不讓孩子落後,她決定開始訓練孩子站立,便常用雙手支撐著寶寶的腋下,讓寶寶學著站立。

但實際上,每個寶寶的身體發育狀況都各不相同,對於那些腿部肌肉和骨骼都發展緩慢的孩子來說,過早地培養他站立是不利於成長的,甚至還會導致寶寶出現腿部畸形,形成o型腿或x型腿。

鍛鍊寶寶的大運動發展需要遵循孩子的發展規律,三個錯誤做法爸媽要避免,否則容易誤傷他。

01過早、過多鍛鍊孩子站立

很多人都覺得孩子發育得越快,比如很快學會爬、站、走路,說明孩子時很聰明。但這是一種誤解,雖然孩子們的發育過程大體一致,但每個孩子又有著自己的獨特發育歷程。

正如上文提到的林姐訓練自己孩子站立,這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操作,過早、過多都對孩子的發育不利。

寶寶站立是需要條件的。首先,寶寶的骨骼要發育到一定的程度,脊柱要出現頸前屈、胸後屈、腰前屈等;其次,寶寶的肌肉也要發育到一定的程度,能扶著東西站得穩。這樣,孩子才能開始練習站立,否則,對孩子的脊柱和腿部發育不利。

當孩子的發育還無法滿足站立的條件時,過早、過多地對孩子進行站立訓練,容易導致孩子出現o型腿、x型腿等情況。因為孩子在生長發育比較旺盛的極端,骨結構主要是軟骨,骨骼有彈性,可塑性較強,而肌肉的力量是較為薄弱的,從而容易導致腿部骨骼變形彎曲。

那麼,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可以學習站立呢?

一般情況下,寶寶到了9個月左右的時候,會發展出站立的能力,扶著東西可以走路,然後再慢慢地學會獨立行走。

當家長想幫助寶寶學習站立時,要先判斷孩子是否有站立的欲望和能力,其次要看孩子站立的姿勢是否正常。如果孩子的腳掌能夠輕鬆著地,並且能扶著東西站立,那我們可以開始鼓勵孩子或幫著孩子練習站立了。

另外,趴是孩子大運動的基礎,孩子學會了爬,並且爬「夠」,這對孩子的發育是很有幫助的。

02過早訓練孩子獨坐

在寶寶的脊柱還沒發育完善的情況下,過早地訓練寶寶獨坐,他的脊柱缺乏肌肉與韌帶的支撐,時間長了容易引起脊柱側彎、駝背等,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其他器官的發育。

一般來說,孩子5-6個月大時,可以做一些靠坐練習。將孩子放在有扶手的小沙發或者小坐墊上,需要注意的是,用個小枕頭墊著寶寶的背。

另外,要注意孩子的安全問題,避開牆角,地面也要打掃乾淨,防止孩子抓到不乾淨的東西,然後在孩子周圍放一些柔軟的保護物,以免孩子摔倒的時候磕傷。

在訓練孩子坐的初期,可以每天練兩次,一次三分鐘左右,後期再慢慢地增加靠坐的時間。

03用力抓著孩子的手學走路

當孩子站得很穩之後,家長們便開始關注孩子走路,為了防止孩子摔倒,父母們便會抓著或牽著孩子的手,來引導孩子走路。

但這樣的情況下,孩子的手會申得很直,一旦不小心跌倒,父母會用力拽住孩子,而孩子的身體有很脆弱,一旦力度過大,就容易造成寶寶骨折或者手臂脫臼。

所以,在引導孩子學走路時,要慢慢來,從培養孩子一步一步走穩開始,不要操之過急。

我們可以蹲在孩子前方,張開雙臂,鼓勵寶寶走過來,先是一兩步的距離,然後再慢慢增加。等孩子走得更穩之後,爸爸媽媽可以分別站在兩頭,讓寶寶站在中間,來回走。

還可以讓孩子自己扶著周圍的東西走路,比如沙發、牆壁等。

04孩子的大運動發展要遵循規律

幫助寶寶健康地成長是所有父母的心願,但我們一定要了解,孩子的大運動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操之過急。

首先是抬頭。一般來說,在孩子出生後15天左右,就可以慢慢地鍛鍊孩子的抬頭能力了。

需要注意的是,最好在寶寶吃奶前一小時練習,免得孩子吐奶,還需要幫孩子拖住下巴,以免窒息,每次鍛鍊幾秒鐘,每天鍛鍊幾次。

等孩子長到兩個月大時,可以拿個玩具在孩子面前晃,以此來訓練孩子抬頭,這時可以鍛鍊30秒至一分鐘左右。

孩子三個月大時,他大概可以做到抬頭到45度至90度,運動的範圍逐漸增大。

然後是翻身。當寶寶會俯臥抬頭之後,就可以慢慢著手進行翻身訓練了。

可以拿個玩具引誘孩子翻身,還可以睡在寶寶身旁,親自示範給他看。前一段時間,有很多寶媽都採用了這個親身示範的方式,效果很不錯。

如果孩子總是無法翻身,可以在孩子翻到一半時,輕輕地推一下孩子的肩部或者屁股,幫孩子翻過去,也可以用雙手輕輕推寶寶的腳,鍛鍊他的腿部力量。

接著是坐。一般是在孩子5個月左右,進行靠坐訓練,主要是鍛鍊孩子的背部力量,為孩子的站立奠定基礎。

當孩子6-7個月左右,差不多可以獨坐。這時要注意在周圍鋪上些柔軟的毯子或墊子,以防孩子不小心倒地上。

接下來是爬行。一般來說,孩子7-8個月大時,需要多多練習匍匐爬行。可以放些玩具在寶寶的面前,吸引他往前爬。

當寶寶9個月左右大時,就爬得很熟練了。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會在這個階段心急,希望孩子早點學會走路,但其實寶寶的爬行對他的發育是很有幫助的,這能促進他的運動協調能力,所以,一定要讓寶寶爬「夠」。

最後是站立和學步。9個月左右的孩子可以開始訓練扶站能力,先讓孩子能扶著東西站立,等孩子站穩之後,再慢慢引導孩子走路。一般一歲左右的孩子能夠獨自站立較長的時間,也可以開始學著扶著走路。

另外,也需要注意,在寶寶學走路的過程中,最好不要使用學步車,也不要用錯誤的扶走姿勢引導孩子,比如站在寶寶身後用雙手扶著走,而是多讓寶寶自己走,從一步兩步開始練,走穩之後再稍微增加點距離。

當孩子學會走之後,會慢慢地學會跑、跳等大運動,這些可以尋找相應的遊戲陪孩子一起玩玩。

相關焦點

  • 父母應遵循「試誤說」規律,孩子才能敢於嘗試
    本文以《虎媽貓爸》為例,在第一部分解讀「試誤說」的概念;第二部分通過桑代克的餓貓迷籠實驗對這個概念進行深層解讀;第三部分本文將結合現實和影片中的故事為父母們提供三個遵循「試誤說」規律的方法,幫助大家更好地看待孩子們的成長。01、什麼是「試誤說」?
  • 想要發展寶寶的大運動能力?這6條原則一定要遵循
    上一期,我們一起討論了寶寶大運動發展的環境準備,本期我們繼續探討關於大運動教育所要遵循的原則。01安全性原則在做大運動的練習之前,要有一定的熱身運動或者熱身操,年齡較小的孩子可以進行一定被動操,然後才能開始。爸爸媽媽在指導過程中,需要保障孩子的安全,儘量避免磕碰、刮擦等。
  • 寶寶處於大運動發育有哪些特徵?家長應該這樣幫助寶寶
    所謂的粗大運動就是寶寶身體大肌肉群的運動,主要包括頭部、頸部、軀幹、四肢參與的大幅度的動作,比如爬走跳翻身坐等一些粗大的運動。粗大運動會有哪些特徵?從上到下大運動的發展是遵循從上到下的原則的,在發育的過程中,首先從頭頸部開始發展,第一個大運動就是俯趴抬頭,慢慢的往下半身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它與寶寶的四個生理彎曲的形成是相關聯的。
  • 寶寶越早會走越聰慧?1歲內寶寶大動作發育規律,孩子爸媽要收好
    案例朵朵10個多月了,還沒學會走路,小區裡同月齡的寶寶很多已經學會走路了,朵朵媽媽覺得自己家的孩子不能比別人家的寶寶落後,於是開始了鍛鍊寶寶學習走路。正巧一個遠方親戚前來做客,是從事幼兒教育方面工作的,聽聞朵朵媽正在加大力度訓練寶寶學走路,覺得非常不妥。
  • 寶寶抬頭、翻身都是什麼時候?1-12個月寶寶大運動,發展規律
    導讀:寶寶抬頭、翻身都是什麼時候?1-12個月寶寶大運動發展規律要知道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抬頭、翻身都是什麼時候?1-12個月寶寶大運動發展規律要知道!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寶寶視力發育的關鍵期你知道嗎?四個階段的規律要掌握
    因此,這個時期對寶寶視力的好壞有非常關鍵的作用。孕期保護視力的工作做好了,寶寶出生以後視力訓練才能正常的進行,如何訓練寶寶的視力,當然要遵循寶寶視力發育發展的規律了,寶寶視力的發育大至分為這四個階段,只要根據每個時期發育的特點進行訓練和保護,寶寶的視力就不會出現異常了。
  • 武漢兒保中心:如何讓寶寶擁有大長腿?1歲前這4個行為要避免!
    如何讓寶寶擁有大長腿?1歲前這4個行為要避免! 在這個拼顏值的時代,高顏值大長腿是標配,特別是一雙又直又美的大長腿,更能襯託出人的氣質。因此父母們都希望孩子能有一雙筆直的大長腿!那麼想要孩子有一雙大長腿,先要了解孩子腿型發育的規律。
  • 這樣的陪讀才是真的對孩子好,這3個錯誤做法要避免,父母要重視
    關於陪讀的定義,我認為應當包含以下3個方面的內容和3個要避免的錯誤做法:一是陪讀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孩子掃除學習障礙(如解決一年級孩子讀題難關等)、激勵孩子完成應當完成的學習任務、提醒和規範孩子的各種學習要求等等,而不是變成一種單純監督孩子學習的行為。
  • 寶寶發出這三個信號時,父母要準確接收,這是他在暗示想要翻身了
    寶寶到了三個月,而此時正處於冬天和春天,他身上穿的衣服多,自然行動就緩慢,一些翻身的動作也就非常笨拙難以完成。而到了夏天和秋天,身上的衣服減少,這時沒有了衣服的束縛,小寶寶就想多運動運動,因此他的翻身自然就快一點。所以寶媽們不要著急,寶寶的翻身要遵循客觀的天氣規律和個體的發展規律。除此之外,如果寶寶給父母發出了這幾個信號,那爸媽一定要明了,這是他們想要翻身了。
  • 寶寶發出這三個信號時,父母要準確接收,這是他在暗示想要翻身了
    從老人們傳授過來的經驗大家知道,三個月的寶寶就會翻身,六個月的寶寶就能夠自己獨立坐在那裡,到了九個月,他們就不滿足於這個小小的範圍了,想四處爬一爬。但是這只是大多數寶寶遵循的規律,具體到每個寶寶身上,因為發育時間的長短也會各有不同。
  • 你家娃的大運動達標嗎?1-12月寶寶實操手冊,父母這樣引導更靠譜
    「三翻、六坐、九爬」,這是很多家長張口就來的小口訣了,雖然並不十分精準,但其實這就是對寶寶大運動關於過程的描述。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寶寶的大運動問題。為什麼要說大運動,它有多重要呢?客觀的說,大運動是其他發育的基礎,如果孩子的大運動發育不好,就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直接影響接下來的各種發育。大運動很重要,不能忽視,也不能揠苗助長。不能忽視,關注是為了能及時發現孩子的異常,越早幹預,越能減少孩子受到的傷害。
  • 寶寶運動發展的規律,你的寶寶也是這樣嗎?
    寶寶動作發展遵循以下的規律:1.從上到下:先抬頭—坐—站立—走路2.由近及遠:先靠近軀幹動作——後遠離軀幹的動作。5.從無意到有意:先無意動作——後有意動作大運動發育口訣:二(月齡)抬、四(月齡)翻、六(月齡)坐、八(月齡)爬、十(月齡)站、周歲走,二歲跑,三歲獨足跳。
  • 遵循寶寶學習規律,進階式教學,逐步見證寶寶的成長
    在鯨魚堡門店內,許多初次了解課程的家長最常提出的問題就是「我的寶寶要多大才能體驗xx課程」、「寶寶要學多久才能像xx一樣」,孩子能上什麼課、上多久才會達到自己期許的那個效果,是家長在諮詢時最常問到的。,到什麼時候才能學習到何種程度,這需要具體看寶寶的學習進度和接受能力。
  • 訓練寶寶抬頭很重要,寶媽要明白
    如果強行進行只會讓孩子受到傷害,聽到這兒,我閨蜜開始有些後悔沒有多學習育兒知識了,為了小寶我可真是操碎了心兒。不過新手爸媽們,把它當作方面教材就好,千萬別讓寶寶跟著遭罪。當然,也有一些不按照發育規律進行的,比如嬰兒由於身體和發育的原因,無法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抬頭。這時候慌亂只會讓事情得不到發展,爸爸媽媽需要幫助孩子做一些抬頭訓練,從而實現自主抬頭。
  • 關於給寶寶使用口服補液鹽,父母容易犯的三個錯誤!
    每當寶寶腹瀉時,都會讓父母擔心不已,看了那麼多科普文章,都知道預防脫水是第一要務,於是有的父母可能會給孩子喝大量的白開水,希望可以通過此種方法來幫助孩子補充身體丟失的水分,但這樣真的可以達到目的嗎?
  • 訓練寶寶睡過夜的7個秘訣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法蘭瓷編譯美國睡眠醫學會(AASM)建議4至12個月大的嬰兒在每天應獲得12至16小時的睡眠(包含小睡),1至2歲的幼兒每天需要11至14個小時,而3至5歲的兒童每天需要10至13個小時。
  • 這5種哄睡方式太傷娃大腦,新手爸媽要注意,別誤傷了寶寶
    這5種常見的哄睡方式太傷娃大腦,新手爸媽要注意,別誤傷了寶寶。除此之外,慢慢拍打背部睡覺,可能會使有困意的孩子突然驚醒受到驚嚇。這些錯誤的哄睡方式,新手爸媽要注意。如果不小心壓著口鼻,容易有窒息的危險,年齡小的寶寶一定要避免趴睡。夜裡發現孩子是趴睡的姿勢,為了安全起見,最好把他們的身子翻轉過來。
  • 你家娃的大運動達標嗎?1-12月寶寶實操手冊,提升寶寶運動力
    「三翻、六坐、九爬」,這是很多家長張口就來的小口訣了,雖然並不十分精準,但其實這就是對寶寶大運動關於過程的描述。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寶寶的大運動問題。客觀的說,大運動是其他發育的基礎,如果孩子的大運動發育不好,就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直接影響接下來的各種發育。
  • 3個月大嬰兒進行趴睡訓練窒息死亡,父母的過度焦慮才是罪魁禍首
    近日,一則3個月大的嬰兒在趴睡訓練中死亡的消息在網上引發關注。一個新手媽媽參加了嬰兒趴睡訓練的付費課程,按照課程指導和訓練家裡3個月大的嬰兒進行趴睡,就在她在群裡諮詢老師如何訓練的時候,不幸發生了,她的孩子在哭了近2個小時後窒息死亡。
  • 如何判斷孩子發育遲緩?幼兒大運動能力訓練的方法
    書上說寶寶2個月會抬頭、4月該會翻身了,7個月會坐、8個月會爬……可是我的娃怎麼還不會?於是整夜整夜搜百度。寶寶對大運動能力的掌握,是腦部、骨骼、肌肉等多方面發育的體現。俯臥抬頭、翻身、坐、爬、站立、行走、跑等,是嬰幼兒的大運動發育規律,民間有說法:三翻七坐八爬周歲走,但是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育節奏,有差異是很正常的,一般會浮動1-2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