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躍蘇州吳江區和上海青浦區,一條凌空飛舞的綢帶串聯起濱湖美景、溼地湖泊——這是一個月前建成的「網紅」景點,環元蕩岸線貫通工程示範段慢行橋。
▲環元蕩岸線貫通工程示範段慢行橋
環元蕩岸線貫通工程示範段慢行橋項目位於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核心位置,是國務院批准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總體方案》和示範區國土空間規劃(公示版)明確的重點建設工程,是由三峽集團出資建成的一體化建設經典案例。
作為長三角示範區建設的核心戰略夥伴和示範區開發者聯盟的首輪執行長單位,三峽集團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在共抓長江大保護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結合點上貢獻強大的綠色力量,牽頭編制以「一河兩湖」為核心的示範區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實施方案,繪就示範區綠色發展藍圖,並出資建成環元蕩岸線貫通修復示範段環境提升項目,打造一體化建設新模式。
為更好地服務示範區建設,三峽集團黨組高度重視、相關部門和單位迅速響應。此次環元蕩岸線貫通工程示範段慢行橋項目的總承包和工程設計,就出自三峽集團子公司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峽上海院」)之手。
服務長三角是三峽上海院使命責任的歷史賡續
1954年,三峽上海院因建設新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自製設備的大型水電站——新安江水電站而成立。
▲國內第一座自行設計和自製設備的大型水電站——新安江水電站
66年來,三峽上海院深耕長三角流域,全面參與了黃浦江綜合治理,長江口綜合開發整治,上海陳行水庫、金澤水庫、崇明東風西沙水庫、青草沙水庫四大水源地建設,一輪「治太」和二輪「治太」等多項重大民生工程,為長三角地區流域綜合規劃、防洪規劃、水資源綜合規劃、水環境綜合治理作出了重要貢獻。
▲世界最大的邊灘水庫、國內潮汐河口地區最大的蓄淡避鹹水庫——上海青草沙水庫工程
2014年,上海院成為三峽集團控股子公司,積極投身國家長江經濟帶發展重大戰略,服務三峽集團清潔能源和長江生態保護「兩翼齊飛」需求,積極參與長江大保護,在九江、嶽陽、宜昌、蕪湖等試點城市開展汙水治理、防洪調蓄、生態修復工作,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
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布,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2019年12月1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重磅發布,勾勒出長三角未來15年的璀璨圖景:「將長三角建成最具影響力和帶動力的強勁活躍增長極」。
三峽上海院充分發揮在長三角太湖流域和長江大保護沿江城市積累的技術人才優勢及先進經驗,秉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三峽集團黨組領導下,推動環境協同治理,為一體化示範區建設和生態綠色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深耕長三角 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
三峽上海院在三峽集團統一領導下,廣泛參與到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規劃實施方案編制、涉水重點項目策劃和工程設計,積極開展示範區生態綠色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新技術科研攻關和示範展示等方面研究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仰望星空,推進環境生態建設頂層設計
三峽上海院抽調骨幹力量擔任三峽集團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工作小組負責人,總體負責集團示範區技術工作推進,組織高規格諮詢機構、院士專家團隊,共同編制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為示範區水環境水生態建設提供頂層設計。
三峽上海院聯合中規院、市政院等多家國內頂尖規劃設計單位,在《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總體方案》《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等上位規劃的指導下,按照系統化治理思路,全面分析水系統現狀格局、存在問題。實施方案編制團隊成員頂著烈日,足跡遍布江浙滬兩省一市交界2413平方公裡範圍內的6000多條河道和400多座湖蕩邊,為方案提供一手數據支撐。
目前,實施方案已通過多輪院士專家諮詢,並得到一體化示範區執行委員會和青浦、吳江、嘉善地方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實施方案編制完成後,將為示範區跨區域一體化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建設提升提供科學引領和頂層設計。
腳踏實地,助力涉水重點項目落地
三峽上海院在一體化示範區涉水重點項目策劃和工程設計中均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滬蘇同心慢行橋——環元蕩岸線貫通工程示範段慢行橋項目
從進場施工到建成完工,三個月打造出的環元蕩岸線貫通工程示範段慢行橋項目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啟動建設一周年之際建成。
「『同心結』和『紐帶』的橋型代表著『滬蘇同心,共創未來』……整個橋體造型與周邊岸線生態植被交相呼應,充分體現了示範區『生態一體化,文化一體化』的基本要求。」 三峽上海院環元蕩岸線貫通工程示範段慢行橋項目可謂處處用心。
作為三峽集團在示範區落地首個項目,環元蕩岸線貫通工程示範段慢行橋是三峽集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發揮長江大保護骨幹作用,踐行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作為央企代表率先示範一體化與高質量的具體體現,是長三角一體化與長江大保護政企合作的典範。
三峽集團對此高度重視,統一部署,統籌布局,充分調動內部資源「一體化」推進。從項目策劃、溝通對接、前期設計、後期施工組織到完工展示,無論是在示範區工作組對接協調組織工作還是EPC工作,在三峽上海院項目團隊以匠心推進項目建設過程中,不乏三峽集團所屬有關職能部門、業務單位的支持與協同。
以三峽集團示範區工作組為龍頭,各單位協同作戰的一體化推進方式,貫穿了謀劃、投資立項、前期銜接、方案徵集、設計概算、建設管理等環節全過程。
●太浦河後續工程設計——問診示範區「清水綠廊」
太浦河是太湖流域重要行洪、排澇、供水和航運骨幹通道,規劃定位為示範區最重要的「清水綠廊」,掃淨綠廊,問診太浦,是示範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和保障。
▲太浦閘
2019年黨中央發布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將太浦河後續工程列為加強省際重大水利工程建設中的骨幹工程。三峽上海院開展太浦河後續工程前期研究工作已歷時十餘年,先後開展了大量的現場踏勘、調研及分析論證工作,目前正在編制的太浦河後續工程總體方案已進行3輪省市協調和多輪專家諮詢審查會。
●吳淞江工程設計——解決長三角洪澇問題
吳淞江工程是十三五期間分步建設的172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為2019年黨中央發布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加強省際重大水利工程建設中的重大工程,是長江經濟帶發展和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早在1998年,三峽上海院就已經參與到了吳淞江工程規劃工程方案的研究,二十年磨一劍,這個重大水利工程背後凝聚了三峽上海院持之以恆的堅守。
2012年,上海院憑藉在流域規劃層面的多年積累,在城市水利方面的先進技術,全面開展了吳淞江工程(上海段)總體方案報告的編制工作,統籌推進吳淞江工程前期工作。2017年,上海院牽頭編制《吳淞江工程(上海段)可行性研究工程技術方案報告》,並同步開展了《吳淞江江蘇段布局方案對上海防洪排澇影響研究》、《流域行洪遭遇區域暴雨洪澇水研究》等多項研究工作,憑藉上海院雄厚的技術水平,項目團隊豐富的工程經驗跟積累,逐步攻克著吳淞江設計過程中的諸多技術難點。
今年的10月21日,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出席吳淞江工程(上海段)新川沙河段開工儀式,宣布工程開工,標誌著由三峽上海院參與規劃設計的吳淞江工程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吳淞江工程效果圖
吳淞江工程全面完成後,將是繼太浦河、望虞河之後新增的第三條太湖洪水外排通道,可顯著增加太湖洪水外排能力,對於完善流域防洪減災體系,提高防洪保安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智慧大腦,探索「智」水新技能
用VR技術沉浸式體驗汙水廠物理、生物、深度處理全過程,從一滴水的視角走遍每一個淨水環節,利用無人船智能巡航實時獲取水質數據、水基因技術快速定位汙染源……這都是出現在今年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開發者大會上的「智」水新技能。
緊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三峽集團近年來積極將智慧水務新技術與長江治理工作深度融合,形成涵蓋流域、城市、項目三層級的具備三峽治水特徵的智慧水務建管模式。
三峽上海院結合多年治水技術經驗及三峽集團生態環保和智慧化等領域的技術優勢,開展了一體化示範區水環境數值模擬專題研究、一體化示範區數字流域水環境智慧管控技術體系專題研究、一體化示範區圩區單元汙染特性及治理集成技術研究、一體化示範區重點河湖生態清淤及底泥資源化利用專項研究……全力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生態環境建設,突破現階段長三角經濟發達地區水環境治理技術瓶頸,探索區域一體化生態環境治理模式和智慧化數字流域建設方案,實現示範區生態綠色高質量發展和生態優勢轉化。
目前,三峽集團正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清潔能源和長江生態環保「兩翼齊飛」使命引領下砥礪前行,為長江經濟帶和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貢獻更大力量。作為三峽集團的技術支撐、科技研發、人才培養平臺,三峽上海院將在集團黨組統一領導下,持續聚焦示範區建設,加速推進示範區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構建以水為脈、林田共生、城綠相依的自然格局,建設世界級濱水人居文明典範,助力「兩個率先」——即率先探索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率先探索從項目協同走向區域一體化制度創新——讓藍圖變成現實。
本文圖片由三峽上海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