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9 14:11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金梁 顧雨婷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今日從國家發展改革委官網獲悉,《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總體方案》已經國務院批覆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已正式印發這一總體方案。
10月31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正式揭牌,「超級風口」正式開啟!
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最核心區域,中國最富庶的江浙滬交界處,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三地將緊密攜手,共同打造生態友好型一體化發展樣本。
資料圖
上海、浙江和江蘇交界處,一塊充滿著江南水韻的熱土上,正在開啟新的發展徵程。
11月19日,位於上海青浦區的一體化示範區執委會舉行新聞通氣會,正式公布《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總體方案》。本端記者從新聞通氣會現場獲悉,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以下簡稱「一體化示範區」)是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總體方案》明確了一體化示範區範圍包括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以下簡稱「兩區一縣」),面積約2300平方公裡(含水域面積約350平方公裡)。
未來,一體化示範區會建成什麼樣子,有何特別看點?來聽聽一體化示範區執委會是怎麼說的。
看點1:初心和使命
一體化示範區的初心就是生態綠色和一體化發展。
一方面,生態綠色是示範區高質量發展的集中體現;另一方面,一體化發展是示範區建設的天然使命和追求。
使命就是實現「兩個率先」:為全國區域協調發展探索示範新路。即率先探索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率先探索區域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制度創新。
看點2:兩核、兩軸和三組團
從區域發展布局來上,一體化示範區統籌生態、生產、生活三大空間,把生態保護放在優先位置,不搞集中連片式開發,打造「多中心、組團式、網絡化、集約型」的空間格局,形成「兩核、兩軸、三組團」的功能布局。
「兩核」即環澱山湖區域和虹橋區域。環澱山湖區域作為創新綠核,打造生態、創新、人文融合發展的中心區域。虹橋區域作為動力核,大力提升商務服務能力,聚焦發展現代服務業,進一步增強服務長三角、聯通國際的重要功能。
「兩軸」即沿滬渝高速和通蘇嘉高速的兩條創新功能軸,重點圍繞科技創新,集聚國內外創新要素資源,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發展生態友好型創新產業集群。
「三組團」即以青浦新城、吳江城區、嘉善新城等節點為支撐的城市功能組團,推動形成層次豐富、功能互補的多中心發展格局。
看點3:以水為脈,藍綠空間不低於75%
選擇青浦區金澤鎮、朱家角鎮,吳江區黎裡鎮,嘉善縣西塘鎮、姚莊鎮作為一體化示範區的先行啟動區,面積約660平方公裡,著力構建「十字走廊引領、空間複合滲透、人文創新融合、立體網絡支撐」的功能布局,嚴格控制開發強度,藍綠空間佔比不低於75%,規劃建設用地不超過現有總規模。
十字走廊引領,重點是以水為脈,保護水生態、提升水品質、做好水文章,打造綠色人文和創新功能兩條走廊。南北向人文走廊,以湖蕩水系資源為依託,串聯金澤、西塘古鎮,形成綠色人文紐帶。東西向創新走廊,以西岑科創中心、汾湖高新區和高鐵科創新城等為發展組團,形成藍色創新珠鏈。
空間複合滲透,圍繞朱家角、金澤、黎裡、西塘、姚莊等小鎮,塑造若干高品質宜居宜業宜遊的人居空間,體現城鎮空間、鄉村空間、生態空間、創新空間的複合發展和融合滲透。
人文創新融合,依託古鎮群落和風貌區組團,融入創新創意基因,構建更富魅力、彰顯特色的江南水鄉文化景觀風貌。
立體網絡支撐,構建以藍網、綠網、交通網、信息網為支撐的空間網絡。以藍色網絡彰顯江南水鄉河網湖蕩密布特色,以綠色網絡錨固開發邊界,以多模式交通網絡帶動城鎮和功能區發展,以高速泛在的信息網絡促進智慧高效發展。
看點4: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
《總體方案》把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擺在優先位置,堅持綠色發展、集約節約發展,加快探索生態友好型高質量發展新模式,為長三角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探索路徑和提供示範。
一體化示範區通過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構建優美和諧的生態空間、建設著名文化生態湖區來打造生態價值新高地。
其中,建設著名文化生態湖區中提出以澱山湖等湖泊為關鍵節點完善區域水利發展布局,提升澱山湖、元蕩、汾湖沿線生態品質,貫通環湖岸線,打造一體化的環湖生態景觀廊道和慢行交通系統。到2025年,先行啟動區骨幹綠道達到200公裡以上,一體化示範區骨幹綠道達到500公裡以上。推動湖區水鄉古鎮文化休閒和旅遊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形成文化休閒生態戰略新空間。
看點5:一體化示範區的制度創新
聚焦規劃管理、生態保護、土地管理、要素流動、財稅分享、公共服務、公共信用等方面,建立有效管用的一體化發展新機制,為長三角地區全面深化改革、實現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提供示範。
《總體方案》明確了一體化示範區的八個方面的制度創新:探索建立統一編制、聯合報批、共同實施的規劃管理體制;探索統一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探索跨區域統籌土地指標、盤活空間資源的土地管理機制;探索項目跨區域一體化管理服務機制;探索促進各類要素跨區域自由流動的制度安排;探索跨區域投入共擔、利益共享的財稅分享管理制度;探索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務政策;建立統一的公共信用管理制度。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總體方案》為青嘉吳的攜手發展擘畫了怎樣的宏偉藍圖?釋放了哪些重磅信息?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第一時間為你呈上。
細讀方案文件,一系列熱詞讓記者眼前一亮。
熱詞一:先行啟動區
一體化示範區範圍包括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以下簡稱「兩區一縣」),面積約2300 平方公裡(含水域面積約350 平方公裡)。其中,選擇青浦區金澤鎮、朱家角鎮,吳江區黎裡鎮,嘉善縣西塘鎮、姚莊鎮作為一體化示範區的先行啟動區,面積約660 平方公裡,著力構建「十字走廊引領、空間複合滲透、人文創新融合、立體網絡支撐」的功能布局。
於浙江嘉善來說,示範區如此圈定先行啟動區的範圍,實在情理之中。姚莊鎮,位於嘉善縣東北部,東與上海市金山區、青浦區相連,西北與江蘇省吳江區隔河相望,是浙江省接軌上海的「橋頭堡」。
西塘鎮位於嘉善縣北部,是全縣的經濟、交通、文化副中心,為江南六大古鎮之一,位於江浙滬交界處,緊鄰國際大都市上海,距離上海、杭州、蘇州、寧波四大城市均在100公裡範圍內。特別是2010年滬杭高鐵開通之後,在嘉善設立高鐵站,到上海虹橋只需20分鐘,形成了融入上海的半小時經濟圈、生活圈和工作圈。
於區位來說,嘉善兩鎮皆出於兩省一市交匯處,地緣相近,人緣相親,自古文化交流頻繁,先行啟動各項機制體制先行先試,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熱詞二:生態
方案中提到,在先行啟動區中,要構建「十字走廊引領、空間複合滲透、人文創新融合、立體網絡支撐」的功能布局。
十字走廊引領,重點是以水為脈,保護水生態、提升水品質、做好水文章,打造綠色人文和創新功能兩條走廊。南北向人文走廊,以湖蕩水系資源為依託,串聯金澤、西塘古鎮,形成綠色人文紐帶。
空間複合滲透,圍繞朱家角、金澤、黎裡、西塘、姚莊等小鎮,塑造若干高品質宜居宜業宜遊的人居空間,體現城鎮空間、鄉村空間、生態空間、創新空間的複合發展和融合滲透。
人文創新融合,依託古鎮群落和風貌區組團,融入創新創意基因,構建更富魅力、彰顯特色的江南水鄉文化景觀風貌。
記者了解到,西塘鎮先後被評為全國重點鎮、全國特色小鎮、國家5A級旅遊景區等榮譽稱號,自然稟賦及傳統文化底蘊深厚,姚莊鎮更是因境內有姚莊橋而得名,元代後期漸成集市。
西塘古鎮核心區,至今仍完好保存著1.01平方公裡、25萬平方米的明清建築,被譽為「生活著的千年古鎮」。姚莊鎮近年來注重打造生態田園水鄉,大力發展三產新業態。改造提升「浙北桃花島」、「丁柵水村」等特色旅遊景點,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通過桃花節、黃桃節等重要節點,每年吸引著長三角遊客來體驗鄉村田園風光。
熱詞三:立體網絡
先行啟動區建設,還將做到立體網絡支撐,構建以藍網、綠網、交通網、信息網為支撐的空間網絡。以藍色網絡彰顯江南水鄉河網湖蕩密布特色,以綠色網絡錨固開發邊界,以多模式交通網絡帶動城鎮和功能區發展,以高速泛在的信息網絡促進智慧高效發展。
立體網絡的構建,分為多個方面,但在最基礎的交通上,西塘與姚莊已與上海、江蘇各接壤區域開展了先行先試。
據了解,姚莊汽車東站已通公交328路(嘉善姚莊—上海楓涇)、公交329(姚莊丁柵—上海青浦蒸澱)兩條毗鄰省際公交線路,同時姚莊至楊廟公路省界段項目完成選址變更,並與上海界無縫對接,交通的互通建設使姚莊與上海接軌更便捷、暢通、安全、綠色。3月6日,吳江黎裡至嘉善西塘公交專線(7619路)正式開行,標誌著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省際互聯互通邁入新階段、西塘旅遊迎來了再次騰飛的新機遇。
熱詞四:發展目標
如果說,示範區是全國不打破行政區劃前提下,先行先試的試驗田,那麼先行啟動區就將是先行先試的前沿先鋒。
方案中也為先行啟動區劃定了發展目標,如是:
到2025 年,一批生態環保、基礎設施、科技創新、公共服務等重大項目建成運行,先行啟動區在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生態友好型產業創新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宜居等方面的顯示度明顯提升,一體化示範區主要功能框架基本形成,生態質量明顯提升,一體化制度創新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經驗,重大改革系統集成釋放紅利,示範引領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作用初步發揮。到2035年,形成更加成熟、更加有效的綠色一體化發展制度體系,全面建設成為示範引領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標杆。
推進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嘉善準備好了。
藍圖繪就,使命如山。
2018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布,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
今年6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大會,出臺了《浙江省推進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行動方案》,對全省域、全方位推動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作出了具體部署。
7月23日,嘉興市委八屆七次全會,通過了《中共嘉興市委關於實施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首位戰略打造以一體化推動高質量發展典範的決定》,提出了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首位戰略,確立了實施首位戰略「12410」的總體思路,為嘉興更好地落實國家戰略凝聚了思想共識、明晰了路徑舉措。
8月1日,嘉善縣召開縣委十四屆八次全體(擴大)會議,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重大決策部署和有關會議精神,會議動員全縣上下聚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首位戰略,為加快建設縣域科學發展示範點,奮力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貢獻自己的力量。
近日,國務院批覆,原則同意《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總體方案》。
大勢所趨,水到渠成。長三角,這片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區域、改革開放的創新試驗田,將再起宏圖。作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國首個縣域科學發展示範點——嘉善,正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
號角已經吹響,嘉善準備好了嗎?
風好正是揚帆時
不待揚鞭自奮蹄
作為浙江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重要支點、服務全國發展大局的重要抓手,嘉善著力在高能級平臺打造、重大項目引育、科技創新引領、公共服務供給、體制機制創新等關鍵領域下大力氣,一體化示範區建設實現良好開局,為示範引領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年來,嘉善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上海全球科創中心建設、滬嘉杭G60科創走廊建設等重大機遇,集中資源、集中力量、集中優勢加快建設以「113」為代表的高能級產業平臺。
高站位謀劃大平臺。去年12月30日,嘉善與蘇州中新集團合作,中新嘉善現代產業園項目正式籤約,規劃建設16.5平方公裡,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後首個區域合作的重大產業平臺,成功入選了首批浙江省「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培育名單。今年3月,園區對外發布產業規劃,設立了總規模100億元、首期20億元的產業專項基金,出臺了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政策,將全力打造千億級智能傳感產業集群,努力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競爭力的「智能傳感谷」。
嘉善縣科創中心、高鐵新城(上海人才創業園)、歸谷智造小鎮、大雲中德生態產業園……由一個個後勁十足的產業平臺組成的嘉善縣科技新城,在嘉善大地上冉冉升起。積極承接長三角科創資源溢出效應,全力打通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如高鐵新城上海人才創業園重點發展智能網聯汽車、集成電路等產業,截至目前,園區已累計引入企業超250家,累計營業收入超350億元,累計引入院士、長江學者等高層次人才30餘人次,吸引了上海交大、同濟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西安交大等知名高校人才團隊入駐。
主平臺持續發力。今年以來,嘉善經濟技術開發區、嘉興綜合保稅區B區、浙江姚莊經濟開發區三個工業主平臺,搶抓國家戰略機遇,加速提質提效。其中,嘉善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引進總投資7.5億美元賽晶功率半導體項目,浙江中荷(嘉善)產業合作園,三年多來引進了包括荷蘭綠色儲能鋰電池項目在內的內外資項目共21個,計劃總投資達到256億元,其中外資項目14個,外資項目總投資26.6億美元。
滿眼生機轉化鈞
天工人巧日爭新
用創新發展的眼光看未來,一體化,一盤棋,嘉善正謀篇布局。
一年來,嘉善始終秉承產業是根本、項目是核心的發展理念,把標杆性項目引育、建設作為優勢再造、賦能提速的內生動力,作為推動一體化示範區共建共享共贏的「加速器」,堅持一二三產並舉,全方位推進一體化。
路在腳下,夢在心中。全域加速的嘉善,產業正飛速蝶變。聚焦數字經濟、智能傳感器、氫能源、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等高端高新產業,引進同濟大學長三角未來村、萬洋機器人眾創城等2個總投資超百億元項目,今年6月21日召開的浙江省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大會上,阿里巴巴數字嘉善示範項目也花落嘉善。
10月18日,2019中國·嘉善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在嘉善舉行。此次善洽會期間籤約項目總投資達558億元。項目主要集中在智能傳感、集成電路、高端裝備、車聯網、人工智慧、生命健康、新能源等嘉善重點培育和發展的產業領域,無論是投資強度還是質量,均為歷年之最,為一體化示範區嘉善片區建設匯入不竭動力。
嘉善牢牢把握嘉善牢牢把握「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這一核心要義,一批具有戰略性的重大創新載體、重大產業項目、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重大生態項目、重大民生項目呼之欲出。嘉善同步建立起標杆性項目庫,實行動態化、系統化、清單化管理,初步梳理出122個重大項目,投資總額2078億元。
未來,已觸手可及。
嘉善以古鎮西塘5A級景區、雲瀾灣溫泉等3個4A級景區為依託,加快引進西塘宋城演藝谷、夢幻嘉善等一批重大旅遊產業項目,一年來接待國內外遊客人數超千萬人次,其中70%的遊客來自上海。農業上,加快推進嘉佑農業、尚品農業、易久農業等現代農業綜合體項目建設,成功引進總投資7000萬歐元的荷蘭韋斯特蘭綠港全產業鏈項目,農業產業化步伐不斷加快,全縣一半以上的農產品銷往上海,全縣每年供滬農產品產值超25億元。
在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嘉善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拓平臺、聚要素、建機制,奮力打造長三角創新策源高地。採用「連鎖經營」模式大力拓展創新飛地,全面運營嘉善國際創新中心(上海),在荷蘭設立嘉善國際創新中心(歐洲),全方位網羅全球頂尖人才和項目,零距離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努力讓創新資源要素「飛」得出去,也「落」得進來,著力構建長三角協同創新體系。
人人盡說江南好
遊人只合江南老
一體化東風勁吹,百姓的安居夢正逐節生長。
一年來,嘉善把提升百姓獲得感作為一體化示範區建設的出發點和根本著力點,不斷增加多層次、高水平的公共服務資源,進一步推動交通便民、教育利民、醫療惠民、文化育民,讓三地百姓共享一體化高質量的美好生活。
這兩天,家住嘉善縣姚莊鎮桃園新邨社區的沈佩英驚喜地發現,社區書場裡新上了一出評話《後包公》,演出的正是來自蘇州的蘇韻評彈團是演員們。「一張票才2塊錢,好聽,專業。」64歲的沈佩英雖不識字,但上海的評書、蘇州的評話,卻是場場不落。「今年去上海江蘇的車也多了,得空我還想上楓涇古鎮、黎裡古鎮去逛逛。」沈佩英笑著說。
一體化,正成為百姓眼中看得見,手中摸得著的幸福。
今年3月,西塘古鎮至黎裡古鎮的首條省際定製版公交旅遊專線,嘉善至上海、江蘇的省際直達客運班線、省際毗鄰公交線路和免費通勤班線達10條。投放了350輛與上海互通的分時租賃新能源汽車,區域交通互聯互通的緊密度進一步加強。
「老早聽說要通車,現在去西塘古鎮,說走就能走。」今年,兩條滬蘇浙三地的跨省公交專線將正式開行,江蘇吳江黎裡鎮史北村的村民陸新生和沈義方成為了旅遊專線的首批乘客。
今年9月,嘉善聯合青浦貫通了全國首條跨省配網聯絡線,為浙滬兩地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可靠的電力保障,也為跨省電力配網互聯互通,實現長三角一體化「能源互濟互保」提供了可複製的示範樣本。9月22日,受颱風「塔巴」影響,與上海毗鄰的嘉善縣俞匯村附近多處線路出現電桿斷杆、傾斜,經兩地供電部門迅速聯合響應後,全國首條跨省配網聯絡線接下「首單任務」,僅僅40分鐘就恢復了26個公變、4個專變的供電,極大提升了復電效率,減少285個時戶數的電力損失。
今年7月,嘉善縣聯合上海財經大學設立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嘉善)研究院,立足嘉善經濟社會發展,為全面貫徹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把脈問診、出謀劃策,也開啟了嘉善校地合作的新模式。啟用長三角首個5G智慧健康屋、打造全國兒童教育綜合體「歌斐頌兒童教育綜合體」、與青浦吳江共同成立長三角一體化閱讀聯盟……
生動的民生故事還在書寫,期盼的聲音再次響起。「選擇嘉善,我們就是奔著長三角一體化的大發展去的。」西塘宋城演藝谷項目負責人張林說,總投資100億元的西塘宋城演藝谷項目一期正加緊施工建設,今年底一個劇院有望結頂。未來,這個融入西塘「吳越文化、江南建築文化、水鄉商貿文化、水鄉習俗文化」等人文歷史和文化特色的長三角一體化區域文化旅遊新地標,將為長三角地區的百姓們帶去更多的旅遊新體驗。
一體化奮進正當時。如今的嘉善,正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充分發揮一體化示範區和縣域科學發展示範點的「雙示範」優勢,以首位擔當奮力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前沿陣地。
15741438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