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米其林餐廳都沒有的東西,這個菜市場有

2020-12-23 騰訊網

這是城君原創的第1133個城市故事

城市的菜市場裡,

不僅有辛苦勞作的攤主,

有精打細算的大媽,

也許,還有臥虎藏龍之人。

在臺北的天母區,

有一家當地人熟悉的

市場有蔬菜店、熟食店,

有燒臘檔,賣花的姑娘,

還有一間名叫123水餃的小店,

老闆叫梁文樹,今年63歲,

他就是一位傳奇人物。

梁老闆的店,

幾乎和市場同步發展。

但人生的前半場,

他可謂「人生大贏家」。

做生意順風順水,

股市上翻雲覆雨,

貿易橫跨全亞洲。

出入奔馳,日日鮑魚,

為了香港的一碗牛雜湯,

當日飛機往返,奢侈至極。

本以為40歲就能退休,

下半生坐享錦衣玉食,

沒曾想,十年河東十年河西,

梁老闆在股市翻了船,

事業跟著兵敗如山倒,

一夜傾家蕩產。

為了省錢,只好自己下廚,

他吃慣了好東西,

連餃子也要自創魚肉餡兒。

沒想到,老婆讚不絕口,

還靈機一動:

我們可以上市場賣餃子!

曾經風光神氣的商業大佬,

要去菜市場擺攤,賣水餃?

梁文樹死也不幹。

但家裡窮到冰箱都買不起,

梁文樹只好在市場找攤位,

擺兩張空桌,賣起水餃。

老闆還是那個老闆,

卻沒有公司,只有小檔口。

第一天,

他賣了580臺幣,

卻花了6000臺幣買材料。

因為沒有成本概念,

一條魚就花了5000。

太太罵他奢華慣了,

不懂平凡生活。

好在,梁文樹有商業經驗,

他觀察大家的消費習慣,

主動和客人聊天,尋找機會。

他發現,居民注重健康,

就出綠菠菜、紅蘿蔔餃子皮;

他注意到市面水餃太普通,

就開發鮑魚餃、乾貝餃,

賣到40臺幣一顆。

梁文樹用屏東草蝦和雙頭鮑研發的高級水餃。

果然,貴出了話題,

不僅受到客人好評,

還吸引來媒體爭相報導,

漸漸地,他認同了餃子生意,

還開發出自己的進貨渠道,

牛肉用本地牛,

玉米要用綠巨人玉米粒,

和很多農戶成了好友;

為了讓客人看到新鮮度,

他堅持在市場檔口現包。

有客人從景美專程趕來,

說這裡真材實料,值得跑。

梁文樹每次遇到這樣的客人,

都一陣感慨:

當年在商場廝殺,

和狐朋狗友稱兄道弟,

自己落魄後,無人問津。

只有這些實在幫襯的老主顧,

才是他最可靠的生活來源。

連太太也說,

現在靠一顆顆水餃賺錢,

比以前有錢時,更快樂。

梁文樹和太太每天都會來攤位。

但梁老闆也有煩惱,

就是士東市場過於老舊,

每天都和阿公阿婆打交道。

就在這時,一群年輕人找上門來,

說想在士東市場裡做改造設計,

幫攤位免費改頭換面,

但老闆們都是做小買賣的生意人,

死活不相信有這種好事兒。

他們找到了梁老闆,

畢竟見過大風大浪,

梁老闆憑直覺相信了他們,

把餃子店交給他們隨意折騰,

原因只有一個:

他相信人與人之間的平凡關係。

這幫年輕人來自「美好關係」組織,由四位不同領域的設計師發起,希望把「美」滲入日常,把臺灣變得更美好。

改造前的水餃店,

和常見的餃子鋪沒區別,

中規中矩,說不上髒亂差,

但,也就是普通路人即視感。

設計師從印刷菜牌著手,

換成手寫形式。

更有質感,也方便隨時更換。

鋪位一角,改成植物角,

在顏色上花了心思。

又用布簾遮擋了攤位下方,

整體看起來簡潔大方,

梁太太說,非常喜歡。

梁文樹自己也想不到,

他經營了20年的餃子鋪,

能搭上藝術設計。

原本不愛吃水餃的人,

也趕來打卡表示,

123的成功改造,

打動了其他攤位。

大家開始相信,

「美好關係」團隊,

於是,5天時間內,

35名設計師,

將19家店鋪改造一新。

「三年九班豆腐廠」,

改造材料全部採用環保原料,

利用回收木材做出自然氣息。

「信德制麵店」,

白色作基本色,

視覺上弱化了麵粉的飄落,

整體更顯潔淨明亮。

「草山蔬菜」,

家族式經營的鋪位沒有大改,

但分類更整齊,招牌更樸素。

每家店鋪的改造,

設計師都會因地制宜,

完工後,士東市場,

瞬間成了網紅市場,

還被貼為「五星級」。

他們說,「從此愛上買菜!」

「這樣的菜市場,一天可以逛10次。」

在梁文樹看來,

如果相信可以帶來美好,

為什麼不選擇相信呢。

梁老闆就像第一張多米諾骨牌,

引發了「美好關係」的連鎖反應。

後來,攤主和設計師成為朋友,

更多年輕人也被吸引而來。

本來經營艱難的傳統市場,

重新注入了活力,

還多了,曾經的溫情。

也許,年輕人逛了菜市場,

不一定真的會告別外賣,

但士東,給了他們更多選擇。

和海鮮店大叔吐槽不如意,

和豆腐店阿姨嘮家常,

還可以聽梁老闆聊當年。

士東成功之後,

「美好關係」嘗試走入大陸,

改造了杭州的紅石板農貿市場。

年輕人驚呼:

這麼好看的菜市場,

我願意天天來逛。

9月20號新開業的杭州「網紅市場」。

但這不是「美好關係」的終點,

他們還在不斷嘗試其他項目,

努力拉近人與人的關係。

真實與信任,

讓城市,更美好。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米其林發布了臺北清單,來看看有哪些餐廳?
    3 月 14 日《臺北米其林指南》 公布,不過短短一天,臺北君品酒店 「頤宮」 中式餐廳瞬間湧入許多民眾預約。據業者向媒體透露,目前預約已經到了三月底以後。「頤宮」是臺北榜單中唯一一個獲得三星的餐廳,他們菜色有六成比例為粵菜,另外四成是不定期更新的創意料理。「頤宮」官網很快就更新了上榜的消息。
  • 臺北米其林指南發布 看看上榜餐廳有哪些看家菜
    《臺北米其林指南》14日於臺北發布,涵蓋了歐式時尚美食、日式料理、燒烤、杭州菜等,一星共評出十七間、二星兩間,三星一間,其中三星酒店為位於臺北市大同區的頤宮中餐廳。  臺北首家米其林三星餐廳 頤宮看家菜是只鴨  米其林指南共分為一星至三星,一星表示同類中很不錯;兩星表示出色,值得繞道前往;三星代表出類拔萃料理,值得專門前往。
  • 《2018臺北米其林指南》公布!頤宮成為臺灣首家米其林三星餐廳!
    期盼已久的《2018臺北米其林指南》昨日發布,這是臺灣 史上首次 被米其林納入評鑑,共有 20家餐廳 榮獲米其林餐廳殊譽,包含日本菜、粵菜、時尚歐洲菜等 13種菜系,頤宮 成為 臺北第一家 米其林三星餐廳
  • 米其林美食指南將出臺北版 哪些餐廳可能入選?
    據臺媒報導,向來有「美食聖經」之稱的米其林紅色指南,終於正式預告將在11月6號發布赴臺評鑑相關消息,預計最快明年第一季,就要推出臺北米其林指南。國際觀光飯店與高檔優質餐廳密度最高的臺北,將成為「紅色美食聖經」在臺灣評鑑的第一個城市。
  • 《米其林指南臺北 2019》揭曉,24 家餐廳榮登星級俱樂部!
    臺北米其林完整榜單,名廚在現場帶來第一手消息!4 月 10 日上午,《米其林指南臺北 2019》在臺北文華東方酒店正式公布。歷經第 1 年的洗禮,如今臺北餐飲圈更了解這個國際美食評鑑機構的運作方式,不只為認真、專業的餐飲從業人員帶來肯定,也提升臺北在國際餐飲領域的能見度。
  • 米其林選臺北小吃,接地氣還是水土不服?
    大部分小吃都靠近菜市場,就是為了取得最新鮮的食材。像延三夜市附近的古地名叫「豬屠口」,旁邊最有名的小吃就是豬血湯。雖然現在那裡已經沒有屠宰場了,但小吃還是留在原地,把手藝傳承給第二、三代。取用在地食材,而且有歷史淵源可追溯,我覺得這是小吃最重要的。使用在地新鮮食材的小吃,才能忠實呈現地方特色。
  • 2019臺北米其林指南發布 收錄127家餐廳
    中新社臺北4月10日電 2019臺北米其林指南10日發布,此次共收錄127家餐廳,其中24家餐廳獲得星級評鑑。綜合中央社、聯合新聞網等臺灣媒體報導,米其林指南是法國知名輪胎製造商米其林公司所出版的美食及旅遊指南書籍的總稱。
  • 臺北米其林指南 臺灣餐廳山海樓摘星(圖)
    位在臺北市仁愛路的高檔臺菜餐廳「山海樓」,將在2019年臺北米其林指南中摘星。(圖/姚舜)    《臺北米其林指南2019》10日正式公布摘星餐廳,據調查,除「鮨天本」、「Logy」與「Impromptu」等板前料理餐廳在今年臺北米其林指南中都將入書摘星,永豐餘生技投資經營的高檔臺菜餐廳「山海樓」,將繼2018年「金蓬萊遵古臺菜」與「明福臺菜海產」餐廳之後,成為臺北最新得到米其林指南肯定的臺灣餐廳。
  • 臺北米其林指南迎來第二本,24 家餐廳獲星
    記者 | 丁曉蕾 《米其林指南臺北2019》於近日發布。這是臺北的第二本指南,共有 24 間餐廳獲星,相較去年新上榜 5 家。唯一一家三星餐廳由頤宮中餐廳蟬聯,另有五間二星餐廳和18家一星餐廳。餐廳提供20道菜、包括12貫壽司的無菜單料理,主廚天本升吾,已在臺北經營餐廳12年,他的哥哥是東京米其林二星餐廳「東麻布天本」的主廚天本正通。餐廳只有吧檯前12個座位,預約等待時間常常要數月起。還有兩家餐廳從一星升為二星,分別是主廚何順凱主理的「態芮「,以及江振誠、黃以倫的「RAW」。兩家餐廳都是採取創意現代料理的手法,巧用臺灣在地元素。
  • 2020臺北臺中米其林指南發布,粵菜餐廳又是唯一三星
    近日,2020臺北臺中米其林指南正式發布,連同必比登推介,共有臺北 170 個店家、以及臺中 56 個店家入選。 其中,位於臺北的粵菜餐廳「頤宮」保持了三星的榮譽。下面,就來看看今年臺北臺中的雙城米其林指南吧~2018 年《米其林指南》首次發布了臺北版(和廣州同年),到這次第 3 年的《米其林指南》首次把臺中也包括了進來(類似香港、澳門的米其林指南)——進一步擴大了評選範圍,也是這次頒布活動安排在臺中舉行的原因。
  • 特稿|米其林低估了臺北餐飲?還是代溝問題?首屆臺北米其林評析
    2006年進軍東京,2008 年涉足港澳,米其林同樣都遭受嚴厲「批評」。近年來,恐怕是為了和「世界五十最佳餐廳」競爭並開拓財源,米其林積極搶進亞洲城市,2016年連發新加坡、上海、首爾,2017年12月是曼谷,2018年3月是臺北。無需贅言,米其林每開拓到一個亞洲城市,就遭受一次抨擊。
  • 米其林首次發布臺北美食指南 共110家餐廳上榜
    新華社臺北3月14日電(記者喻菲李凱)國際飲食評級機構米其林14日發布首本《臺北米其林指南》,共有110家餐廳上榜,囊括33種不同風格的美食,在這110家餐廳中共有20家餐廳摘星。《米其林指南》國際總監米夏埃爾·埃利斯說:「臺北是一個美食文化多元融合的城市,擁有數不盡的美食,進而孕育出活潑又創新的精彩佳餚,讓本地的食客都驚喜連連,總是能體驗層出不窮、新穎別致的口味。」據介紹,在首本《臺北米其林指南》中,粵式美食餐廳頤宮被評為米其林三星。
  • 米其林首次發布臺北美食指南 共有110家餐廳上榜
    新華社臺北3月14日電(記者 喻菲 李凱)國際飲食評級機構米其林14日發布首本《臺北米其林指南》,共有110家餐廳上榜,囊括33種不同風格的美食,在這110家餐廳中共有20家餐廳摘星。
  • 擁有米其林光環 盤點9家臺北設有分店的國際星級餐廳
    臺北米其林指南終於要發布了!不過,早些年來,臺北已經有許多米其林星級餐廳來臺開設分店,像是祥雲龍吟、L』ATELIER de Joёl Robuchon侯布雄法式餐廳、夜上海,以及在臺灣人氣很高的添好運等多數家餐廳,臺北設有分店的國際星級餐廳總計有9家,即使這次沒在臺北米其林指南摘星,這些餐廳與美食一樣擁有米其林美食光環。
  • 米其林首次發布臺北美食指南
    (圖片來自臺媒)  國際飲食評級機構米其林近日發布首本《臺北米其林指南》,110家餐廳躋身榜單,33種不同風格美食囊括其間。百餘家餐廳中有20家成功摘星。  「臺北是一個美食文化多元融合的城市,擁有數不盡的美食,進而孕育出活潑又創新的精彩佳餚,讓本地的食客都驚喜連連,總是能體驗層出不窮、新穎別致的口味。」
  • 首屆《2018臺北米其林指南》公布,這幾家摘星餐廳是眾望所歸還是一鳴驚人?
    臺北終於有米其林餐廳了!在3月14號,臺北米其林指南的完整名單出爐,此次總計有110家餐廳上榜,囊括33種不同的料理風格。在這110家餐廳中,總共有20家餐廳摘星。粵菜餐廳頤宮更是成為了唯一一家米其林三星餐廳。
  • 2018米其林臺北,該知道的都在這裡了
    這是米其林臺北指南發布的第一天吃多了、沒睡夠的我
  • 首本《臺北臺中米其林指南》出爐,8 家餐廳成摘星新成員
    臺北餐廳已連續評選3年,今年一樣有好消息——logy 從一星升至二星;一星新成員則有 ACUT、渥達尼斯磨坊、明壽司,在今年進入星級餐廳俱樂部。然而,原本一星的臺南擔仔麵今年未能摘星,離開榜單。自從米其林宣布將臺中納入評選範圍後,隨即在中部餐飲圈掀起熱議,今天的榜單為半年來的臆測給出答案。獲得最高評價的臺中餐廳,是二星的 JL Studio。
  • 《臺北米其林指南2018》完整名單,20 家餐廳共獲 24 顆星星
    3月14日,《臺北米其林指南2018》正式公布了完整名單,此次共有20家臺北餐廳上榜,包括1家三星餐廳,2家二星餐廳,以及17家一星餐廳。《米其林指南》的國際總監米高·艾利斯(Michael ELLIS)說:「臺北是一個美食文化多元融合的城市,擁有數不盡的美食種類,進而孕育出活潑有創新的精彩佳餚。」
  • 首本臺北《米其林指南》新鮮出爐,20家餐廳摘星,哪家你最想吃?
    從平價美食到高檔餐廳,《臺北米其林指南2018》裡不能錯過的餐廳,TripAdvisor貓途鷹帶你看看,哪家你最想吃?1、米其林三星:君品酒店頤宮中餐廳首次出爐的《臺北米其林指南》唯一一家三星餐廳,可以記入史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