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正文
///
LOOK
漫步在初秋的南湖公園
湖水清澈、堤柳婆娑
整潔步道旁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蒙自分校紀念館」
讓人回想起82年前的一段時光
1938年春夏之交,蒙自的大小飯館桌上紛紛擺上了新鮮竹筒製成的筷筒,盛菜的盤子、碗也被紗布、竹條捆綁的「防蠅罩」罩住。一場由西南聯大師生推動掀起的衛生行動正在進行,隨著大力的宣傳,整個小城形成了一股衛生風潮,店家爭做衛生「標兵」。
朱自清在《蒙自雜記》中記錄下這場「運動」:「聯大的學生曾經來過一次滅蠅運動。四五月間蒙自蒼蠅真多。有一位朋友在街上笑了一下,一張口便飛進一個去。滅蠅運動之後,街上許多食物鋪子,備了冷布罩子,雖然簡陋,不能不說是進步。」
蒙自
西南聯大在蒙自的時間並不長,但在這大約180天的時間裡,聯大師生給蒙自人帶來了太多的精神財富,他們宣傳抗日救國的愛國思想、傳播「五四運動」精神,同時積極開拓邊疆文化教育,對邊疆民俗民情進行採風。這一段短暫的、屬於蒙自小城與西南聯大的珍貴記憶,讓蒙自城市的精神文明素養得以沉潛。
當下,一場愛國衛生運動再次在蒙自掀起熱潮。這場全民總動員參與的運動背後,是蒙自全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有力帶動。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有效載體,創建文明城市,不僅僅是提升、改善城市環境,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創建提升人的文明素質,凝聚、積澱城市的精神。
82年後,蒙自的精神文明塑造在創文中得到激發,以創文為抓手,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蒙自再次凝聚起強大精神力量。
1
老人的「文明三字經」
書寫最美志願精神
上午8點,家住蒙自市世紀花園小區的王從德一家開啟平常而不平凡的一天。
在兒子王中和孫子王睦涵的目送中,今年已74歲的「戶主」王從德戴上小紅帽、穿上紅馬甲、別上紅袖章,走出家門。這一天,他的工作是與其他志願者一起,入戶宣傳創文知識。
志願者清掃街道 胡彥輝 攝
王從德奔走在自己負責的小區,挨家挨戶敲門,向住戶發放宣傳冊、講解創文事項。走到小區公共區域或道路時,他還要負責清理垃圾。上午8時30分至11時,兩個半小時的志願活動結束,手機計步器記錄下了王從德的志願軌跡:18000步。
「一點兒也不辛苦,創文對居住在這個城市的人來說,是一件很好的事,市民文明、家庭和睦、社會和諧,我們的生活才能越過越好。」2017年,在了解到蒙自正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後,王從德主動加入到志願者團隊中,「我是一名老黨員,要帶頭作出表率。」
蒙自最美「夕陽紅」助力創文不停歇
「好市民、要文明,己文明、家和睦,人文明、國安寧……」為給蒙自創文加油鼓勁,王從德創作了「文明市民三字經」,被張貼在南湖社區的公告牆上,「我們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告訴大家如何讓城市生活得更美。」
王從德的身體力行和他的精神力量不僅感染著其他志願者,也成為眾多志願者的共同心聲。隨著蒙自創文的深入,蒙自紅馬甲已是當地一道獨特的風景。
蒙自市「小手拉大手」志願服務隊 李先睿 羅崇恩 攝
近年來,蒙自市大力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工作,健全志願服務組織,打造志願服務品牌,推進平臺建設。「所有的志願服務活動奔著將好事做好、實事做實的奮鬥目標,打通黨群聯繫的『最後一公裡』,為創文助力。」共青團蒙自市委書記何川介紹。
蒙自市大手拉小手志願服務隊 李先睿 攝
目前,蒙自已形成1支志願服務總隊、8支專業志願服務大隊、13支鄉鎮(街道)志願服務大隊、由各(部門)單位、村、社區以及社會力量組建N支志願服務分隊的「1+8+13+N」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伍格局。通過努力,建立起「全民清掃日」「愛在周末」「巾幗英雄·清潔家園」「紅色文藝輕騎兵」「自覺禮讓·文明出行」等一系列常態化、品牌化的志願服務活動,有效提升了市民文明程度和城市文明水平。
學生晨跑 劉康健 攝
在增加志願者人數和志願服務項目的同時,蒙自市著力完善志願服務激勵機制,實施志願者安心計劃,出臺志願者禮遇辦法,開展志願者專項培訓,為志願者發放「文明市民·榮譽超市」志願者積分。據統計,全市註冊志願者75273人,註冊團體270個,活躍人數5萬餘人,建立學雷鋒志願服務站點(崗)161個,志願服務項目總數6838個、總時長371.9萬小時,評選表彰各級「最美志願者」32名、先進集體10個。
2
兒子的「業餘工作」
匯入新時代文明江河
將兒子王睦涵送到學校後,王中返回「工作崗位」。自創文開展以來,就職於蒙自市西城派出所的王中有了一份「業餘工作」——輪班到城區的各大路口參與文明交通勸導。
臨近中午12時,交通流量進入高峰期,王中在路口一站就是幾小時,在協助疏通交通的同時,他還要幫助遇到困難的群眾。「良好的市民素質並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形成的,需要我們久久為功,常勸導、常提醒、常幫助。」面對這份「業餘工作」,王中從不言苦。
志願者清掃街道
「我的父親在創文工作上很投入,我深受他的感染,同時,也很佩服他們這一代老同志的堅毅。」在蒙自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王中聆聽了蒙自市文瀾街道群樂社區老黨員方能安的先進事跡後感慨道,「和我父親一樣,有許許多多的人在為這座城市的文明默默奉獻著,而我們作為社會的主要力量,更應該行動起來,為城市的改變出一份力。」
蒙自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揭牌儀式
2020年6月12日,蒙自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揭牌。作為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市之一的蒙自,始終堅持「黨建引領、文明實踐」,積極探索「1234+N」工作模式,即著眼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傳播新思想、引領新風尚,在做強三級文明實踐陣地、做實新思想學習宣傳、做優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做廣服務民生新發展4項重點上下工夫,探索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蒙自樣板」新路徑。
2020年6月13日,中共紅河州委常委、蒙自市委書記在蒙自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開展首場宣講
「通過學習,要學出信仰信念、學出對黨忠誠、學出使命擔當,努力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在蒙自落地生根。」紅河州委常委、蒙自市委書記龐俊在蒙自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揭牌後的「新思想第一講」中說道。書記講黨課、專家講理論、幹部講政策、名家講經典、模範講事跡、百姓講變化……一系列活動正在蒙自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進行。
「一個人感動一座城」,匯聚起來的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強大正能量,精神文明建設在這裡高度濃縮。「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思想要先行,讓『小陣地』發揮『大作用』。」蒙自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張瑞華介紹。
警察扶老人過馬路 蒙警 攝
此外,蒙自市建設了1個市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創新提出「15分鐘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圈」,探索建設了8個分中心、13個實踐所、107個實踐站,實現市、鄉鎮(街道)、村委會(社區)三級設置全覆蓋,織密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陣地網」。
「如今,群眾能更便捷地到任一實踐站點參加宣講活動,更能依據興趣愛好和自身需要選擇想聽的課程,文明大講壇正在走進千家萬戶。」蒙自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人員萬瑩熠說。2020年以來,全市依託各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共開展400餘場次宣講活動,近30萬人次受到了薰陶。
3
孫子的「小掃帚」
點亮文明傳承薪火
作為家庭中年級最小的成員,王睦涵就讀於銀河小學一年級。在即將升入二年級的這段時間裡,他和同學一起,在一次次由學校組織的「愛國衛生」活動中參與到了文明城市的創建中來。
學校與社區聯合開展了「陽光成長」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拿起小掃帚,王睦涵一步一掃,很快就將路面打掃得乾乾淨淨。在遇到有路人亂扔果皮紙屑時,他勇敢地走上前制止,並向當事人講解文明知識。「小孩子或許還不理解這麼做的意義,但是文明的種子會慢慢在他們的心裡生根發芽,最終影響到一個家庭,甚至幾代人。」王從德說。
文明,是一座城市亮麗的名片,而教育,則是折射城市文明最好的「鏡子」。近年來,蒙自緊扣創文主旋律,紮實開展「我的校園因我文明」主題活動,共同幫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讓文明風尚成為校園最美風景。
蒙自市「小手拉大手」志願服務隊 李先睿 羅崇恩 攝
「重環境,促育人」,蒙自全市各中小學以創文為契機,大力推動文明校園創建工作,全力打造文明和諧的校園環境。在蒙自二小的學校牆壁上,《二十四孝》《論語》《弟子規》等故事圖文並茂;「愛與責任」「中國夢」「科學家與「科技成就」等主題文化在走廊壁上刻畫……不同的班級呈現出不同風格的班級文化特色。每一屆學生入校時,都有一堂必修課——參觀西南聯大舊址,接受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
同時,學校還挖掘蒙自文化內涵,從中搜索整理出經典詩文、名人故事、典故傳說、歷史沿革等,編印以蒙自文化為背景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讀本,將校園文化與立德樹人、文明創建有機結合,打造文明校園。
民警進校園,教學生識別假幣 胡海洋 攝
與此同時,蒙自各中小學把文明創建落實在課堂,延伸到課外。近3年來,蒙自市各學校組織學生開展「勞動美」社會實踐活動,出動12萬餘人次參與1800餘次校園及周邊、街道、社區進行環境衛生整治、校外植樹造林等;組織15萬餘人次開展「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1900餘次;各校黨員、教師率隊,組織團員、少先隊志願者開展助老助殘、保護「母親河」、文明交通勸導、愛綠護綠等活動。
此外,加強學校與社區聯動,學校、社區雙聯動、雙推進,開展環境保護、為文明代言、心理健康講座等關愛未成年人活動87場次。
涓流匯海,壘土成山。每一位教育志願者在充實自身道德力量的同時,也感召和引領更多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導入內心深處,為蒙自創文累積精神力量;每一名學生在接受思想文化教育的同時,也在用言行實踐著文明從我做起的承諾,用一把把「小掃帚」點亮文明傳承的薪火。
4
創文力量
最美「夕陽紅」助力創文不停歇
一大早,在蒙自市文瀾街道紅竺園社區,一群身穿紅馬甲、頭戴小紅帽的志願者服務隊又像往常一樣開始了一天的創文巡邏工作,他們分頭巡視小區的每一個角落,發現問題認真記錄下來,匯總上報到社區街道。
這支志願者服務隊的隊員們平均年齡65歲,他們退休不褪色、離崗不離責,在本該安享晚年生活的時候,選擇走上街頭、走進樓院、深入巷道,用實際行動助力文明城市創建,用默默奉獻詮釋最美「夕陽紅」。
蒙自市「小手拉大手」志願服務隊 李先睿 羅崇恩 攝
「我們是城市的主人,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有責任和義務通過自己的文明行為,把我們的城市建設得更美。」志願服務隊隊長陳惠國高興地和記者拉起了家常,「我們這支隊伍還有一個響亮的名字——『紅竺園阿咀葫蘆絲藝術團』。隊友們都是在老年大學認識的,蒙自市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大家都想發揮餘熱,服務社會,自發組建了老年志願者服務隊。平時我們在一起排練演出,社區需要時,我們便『召之即來,來之能幹』。」
蒙自最美「夕陽紅」助力創文不停歇
「阿咀葫蘆絲藝術團經常受邀到各地演出,他們用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謳歌日新月異的幸福生活,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正能量,被大家稱為文明行為的踐行者、文明風尚的傳播者。」文瀾街道黨工委書記米貴良介紹。
社區是城市最基本的構成單元,是城市管理的基礎,創建文明城市離不開每位社區居民的參與。「能在社區需要的地方發光和發熱,為文明城市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樣老有所為的事情,更讓我感覺其樂無窮。」紅竺園社區居民楊麗輝希望用實際行動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美麗藍圖上添上最美一筆。
「做力所能及的事,讓我們生活的環境更好。發揮自己的餘熱,為蒙自創建文明城市出一份力量。」 既是社區文明宣傳員,又是紅竺園阿咀葫蘆絲藝術團主力的李素芬大姐說,「我們不僅自己參加志願服務,還動員家人及鄰居一起加入,為蒙自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貢獻自己的力量。」
蒙自市全民閱讀活動志願者 李先睿 羅崇恩 攝
文明不是口號,而是深入每個人生活中的態度。穿行於蒙自的社區街頭,隨處可感受到市民們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人人講文明、處處樹新風的良好氛圍;用微笑服務點亮文明,為創文工作貢獻力量,為城市文明增添色彩。
5
「蒙自因我文明」
凝聚全民創文共識
蒙自市在開展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以來,始終堅持把「蒙自因我文明」作為主題,秉承「創建靠群眾、群眾靠發動、發動靠活動、活動靠文化」的創建理念,不斷探索和深化全民創建、全域創建、全面創建、全程創建的方法路子,動員和引導每個個人、每家單位、每戶家庭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影響帶動更多人做起,讓「蒙自因我文明」成為廣泛共識,凝聚全體市民的共同願望和力量。
文明出行
「心連心·同創文」,匯聚起了蒙自市「兩個文明」建設的強大正能量,據悉,自「蒙自因我文明」系列活動開展以來,逐漸形成了「我的黨支部因我文明」「我的社區(村)因我文明」「我的小區因我文明」「我的家庭因我文明」「我的學校因我文明」「我的商鋪因我文明」「我的軍營因我文明」「我的出行因我文明」「我的街區因我文明」等創建品牌。
來源:雲南網
編輯:李蘭
審核:王愛菊
律師顧問:許毅輝律師 13529467308
雲南經峰律師事務所
原標題:《蒙自人付諸行動,只為了這件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