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牙買加閃電博爾特在2008年橫空出世,世界短跑水平便突飛猛進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但仔細分析起來卻發現,在近幾年不斷實現突破的幾乎全是黑種人,白種人和黃種人的進步則依然十分緩慢。越來越多的黑人開始進行短跑訓練,是男子短跑這撥進步的一大重要原因,如果在百米跑道上論起「人種論」,他們絕對具有一種先天性的優勢。再觀黃種人與白種人,兩個黃種人的代表國家中國與日本,男子100米國家紀錄又遠遠好於兩個白種人的代表國家——俄羅斯(含前蘇聯)和德國(含前東德),這也說明,黃種人在百米跑道上的天賦,根本沒有輸給白種人。
世界短跑水平突飛猛進 是黑種人自己的進步
在過去,一旦有人在男子100米短跑項目上跑進10秒大關,便是一件十分值得祝賀的事情,當然在那時跑進10秒,也不是一件什麼容易的事兒。從1990到1999的這10年內,世界每年平均只有20.2個跑10秒以內的成績;即使到了2000到2007的這8年,世界每年突破10秒大關的次數,也只提高到了平均22次。
但從2008年開始,短跑世界就突然變了模樣。在博爾特的帶領下,2008年全世界共出現了58個10秒以內的成績;2009、2010、2011和2012的這4年,又分別有57、42、65和76個這樣的好成績出現;而今年同樣不例外,2013尚未過完,便已出現了53個10秒以內的好成績。跑進10秒大關,似乎已經成了個家常便飯的事情,世界短跑水平也突飛猛進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不過仔細分析起來卻發現,在近幾年短跑領域不斷實現突破的,幾乎是清一色的黑種人,更嚴格地說來是具有西非血統的黑人,而另兩大人種的進步卻依然是十分緩慢。還是這個最具標誌性的「10秒俱樂部」,在近幾年一共添了多少黑人成員早已數不清,但新添的白種人卻只有一個,那就是勒馬特雷,而新添的黃種人,也只有一個張培萌。所以說,男子短跑的這輪大進步,除了「訓練更為科學」和「醫療更為發達」等原因之外,還要歸功於:越來越多的黑種人開始接受訓練了。如果在百米跑道上論起「人種論」,黑種人絕對具有一種先天性的優勢。
中國短跑水平日新月異 趕日超俄德就在當前
截止到本屆世錦賽結束,全世界共有來自26個國家或地區的102名選手,前後756次跑進過10秒大關(含10秒),這102人也組成了一個備受人們敬畏的「10秒俱樂部」。而這個「10秒俱樂部」又可以稱得上是「非裔選手俱樂部」,因為只有法國的勒馬特雷、澳大利亞的派屈克-詹森(愛爾蘭人和澳洲土著混血兒)、波蘭的沃羅寧、日本的伊東浩司和中國的張培萌,這5個成員身上沒有非洲血統。
近幾年,隨著張培萌、蘇炳添、謝震業等人的崛起,中國男子短跑水平發展日新月異,漸漸開始在世界佔有了一席之地。但由於人種上的差異過於巨大,寄望他們打破黑人壟斷不太現實,而最為現實的目標,則是依靠他們去超越其他黃種人和白種人。黃種人這邊格局比較清晰,能在世界佔據一席之地的除了中國,就只剩下一個日本了。白種人方面,非洲、美洲、加勒比地區裡,自是沒有他們的位置;英、法等歐洲強國雖也會有格米利、勒馬特雷等白人選手靈光一現,但更多的時候他們還是在靠黑人選手打天下;而依然保持著靠白種人作戰傳統的,在大國裡也就只剩下德國和俄羅斯了。
對比中國、日本、德國、俄羅斯等黃種人和白種人代表國家的男子100米的國家紀錄:中國是10.00秒,日本也是10.00秒,德國(含前東德)是10.06秒,俄羅斯(含前蘇聯)是10.10秒。可以說,黃種人在百米跑道上的天賦,根本沒有輸給白種人,而且單就國家紀錄這一項指標來說,中國男子100米水平已經趕上日本,超過德國與俄羅斯了。未來如果我們能延續這種發展節奏,成為非西非血統裡的短跑第一強國,則指日可待了。(大漠飛雨)
更多體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