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實習記者 鮑仔權)昨日,華夏人壽下發一則《鼓勵管理幹部停薪留職自行創業的通知》引市場譁然,「變相裁員」的評論不絕於耳。
文件稱受疫情影響,2020年公司經營利潤壓力增加,成本管控難度加大,為優化幹部隊伍結構,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公司鼓勵B類及以上幹部(尤其是年滿45周歲以上的),經批准可選擇停薪留職自行創業,期限不超過三年。
對此,華夏人壽回復財聯社記者表示:符合要求的管理幹部可以自行選擇是否停薪留職,非強制措施。
根據文件,停薪留職後,根據職務年限,公司支持三到六個月標準工資,作為自行創業基金和期間生活保障。停薪留職期間,社保由公司代繳,不再享受公司其他福利項目。基礎標準為三個月標準工資,任B類及以上職務每滿兩年增加一個月工資,最多不超過六個月,原則上逐月發放,特殊情況經特批可一次性發放。
停薪留職期間,人事關係轉至公司組織人事部,統歸人才儲備管理,日常事務由工會部門安排和服務。停薪留職人員所涉及人力成本由公司人力成本儲備負擔,不額外追加預算。
關於該文件,華夏人壽方面回復財聯社記者:「符合要求的管理幹部可以自行選擇是否停薪留職,非強制措施。『選擇停薪留職自行創業,期限不超過三年』是指創業員工三年內若創業失敗,仍可回公司就職。目前,公司已經有個別員工提出了停薪留職自主創業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財聯社記者獨家獲悉華夏人壽2020年一季度保費收入為778億元。償付能力報告顯示2019年一季度華夏人壽保費收入842.44億元。同比下降7.65%。
截至發稿,華夏人壽書面回復財聯社記者如下:
一是尊重部分同仁自主創業的決定。疫情期間,大家都有很多思考,有人認為當前是最恐慌其實也是最有機會的時刻,提出公司給予停薪留職政策出去創業,經研究,公司給予政策通道,並給予一定經濟支持。
二是直面市場競爭和人才挖角。由於公司這些年經營發展的經驗價值,大量幹部面臨高薪高職挖角,有人「朝秦暮楚」客觀存在,最終損失的還在公司,不如站在員工角度上支持他們成長進步,如果事業不順可以倦鳥歸巢,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
三是支持各單位自主經營、化解壓力、擔升效率。近年來公司施行市場化改革,化小經營單元,成本自擔、自主經營。總部各部門、分公司內部各單位的薪酬總量都是固變分離計算提取。在此形勢下,各單位也希望有適合的政策來疏導部分成本壓力,提質增效,揚棄向前。
財聯社記者了解到,這已經不是華夏人壽第一次採取裁員減薪措施了。早在2019年1月份。華夏人壽即下發了《關於減編減員控制薪酬的通知》。
通知就總公司和分公司的減編減員控制薪酬作出如下通知:
一是總公司編制核減21個。核減後,以部門為單位,在2月底之前減員5%,基數為部門現有人數。核算減員人數不足1人的部門,至少應減員1人,如不減員,則公司直接核減部門薪資成本總量的5%。確實無法完成減員任務的部門,每少減員1人,部門薪資成本總量核減5%。
二是總公司上半年內,將撤銷部分公司寬度和深度不足的職能部門和功能處。下半年將擇機另行減員5%。
三十分公司2019年度後後線人力成本總量在下達標準內核減5%,年度結餘部分的50%留存分公司自主使用。
四是分公司須在2月底前減員5%,基數為現有後線人員數量;減員不達標的,再核減人力成本總量的10%。下半年減員安排另行安排。
關於此文件的執行狀況,華夏人壽方回復稱已執行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