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早上8:00,我們從滄源出發,準備由此到勐海,再到到景洪。
我們一路向前,中午12:00左右路過瀾滄縣檢查站。「瀾滄」這個耳熟能詳的地名,在兒時就聽得很多。
小學三年級以前,父母的工作都在勐海,外婆家又在昆明,母親每年一次的探親假,她就會帶著我們姐妹從勐海坐大巴車到昆明看外婆。
瀾滄江大橋就是我們的必經之路,每每一到這個地方,母親就會叫我們趕快看看我們的客車就要過橋了。所以,雖然對這個地方並不熟悉,但名字卻被我們聽進了耳洞,深深地留在了童年的記憶裡。
這一次,我們的車又再次路過瀾滄江,我們順著小黑江而下,往瀾滄江縣開去……
一路上我們曾路過普洱瀾滄拉祜族自治縣。這一帶都是田園大壩子,一路的水稻梯田和香蕉園,綠油油的映在藍天白雲下。
下午四點多鐘,我們進入了景邁古茶樹風景區,行程289公裡。
景邁古茶樹風景區,是瀾滄縣境內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園。其中還有一些千年的老古茶樹呢,來到這一片地區,到景邁村看看那是有必要的。
景邁,屬瀾滄江拉祜族自治縣轄區,東鄰西雙版納勐海縣,西鄰緬甸,是西雙版納、普洱與緬甸的交界處。
勐海,是我們最想去看看的地方,那裡留下了我們童年時代一段很珍貴的記憶。
我們的車一路駛進景邁景區,進入眼帘的是秀美的山川。這裡群山環抱,山巒疊翠,處處可見大片的茶園梯田,矮樹茶、百年、千年老樹茶,青綠的茶園,在這裡你都能找得到,特別是一睹千年老茶樹的姿容,看得見那種歷經滄桑,飽含風霜的痕跡,真會讓人從內心裡發出一種對自然的感動,對這富有靈性的老樹的敬意。
景邁山,以普洱茶盛名,經濟作物以茶為主,景邁由10多個自然村組成。各村的茶鮮葉都是以「景邁山普洱茶」的名義對外銷售,這裡居住著傣族、布朗族、哈尼族、拉祜族、佤族等多個民族,其中以傣族居多。
在這裡,可以看看古寨保存較為完整的傣族文化和原始古村寨的面貌,可以體驗當地的民居客棧,吃當地的美食,還可體驗一種休閒、度假、養生的旅遊。
原來我們家住在勐海氣象站裡,我們童年時就已離開這個地方,如今回來看看,還真不知道闊別了多年的童年故地是否還能找得到。
第二天一早,我們吃過早餐,便向勐海氣象站而去。這世間的事情有時候真讓人預想不到,離開了這個地方幾十年了,感覺社會的發展突飛猛進,一個環境要改變,一切都是最有可能的事。可令我們感到吃驚的是:氣象站還在,還是記憶中的那個樣子。
幾十年過後的今天,竟然還能找到兒時常在這裡嬉鬧和玩耍的那片草坪。
這是我們兒時生活過的地方…… 那時的一幕又一幕都一一浮現在眼前,這其中的心情和感受,就只有自己能體會得到了……
中飯後,我們啟程,順西景線向景洪行進,接下來我們要到元陽哈尼梯田和「普者黑」。
景洪,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州政府所在地,是中國進入東南亞各國和對外交流的一座重要港口城市。
我們下午到達景洪,休整後到江岸逛夜市了。
景洪市是著名的「植物王國」。景洪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門票75元。我們去了,裡面有無數新奇、珍奇的植物,這些植物在內地我們都沒見過。植物園的園林園藝也很美,就是面積太大,感覺轉都轉不完這個地方,要把植物園通通看完,我想,恐怕得要兩天的時間。
我就喜歡那些很新奇很特別的植物。有的讓你感覺如活化石一般珍貴,有的讓你看了就很養眼,有的卻讓你看了就想搬回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