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空戰的不斷發展,防空作戰也開始逐漸受到重視。從定義上看,防空作戰指的是處於陸地上的一方,使用一系列武器對對方的戰機進行攻擊,是一種抵禦空中襲擊的作戰方式。據了解,在對敵方戰機進行搜尋的時候,要先瞄準目標,不要急著暴露自己的所在地。在防空作戰中,最常使用的武器就是高射炮了,這種火炮是專門用來進行防空射擊的,口徑大約為20mm,具備射程遠、速度快、命中率高等特點。另外,一些高射炮還配備了自主跟蹤和瞄準系統,可以幫助提高命中率。
由於高射炮要對付的目標主要是飛行速度達到幾百公裡以上的飛機,因此通常不會安裝碰炸引信,而是使用近炸引信裝置。這種裝置主要是通過內部傳感器感應目標的磁場變化,然後在內部形成特定電流,從而引爆炸藥。這樣一來即使高射炮沒有直接對戰機進行襲擊,只需要靠近目標周圍,也可以對戰機造成傷害。但誰也無法保證每次射擊都可以射中目標。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沒有打中目標,高射炮發射出去的炮彈都到哪裡去了呢?要知道高射炮雖然口徑一般,但是重量通常都比較重,例如59式高射炮,這款高射炮的炮彈重量大約為6.47kg,當這種炮彈從高空落下時,將會產生巨大的動能,破壞力是很大的,要是不小心砸到了人,那麼後果不堪設想。
因此,為了避免高射炮的炮彈在高射炮未擊中目標之後落地,其內部通常會安裝自毀裝置,這樣一來,即便炮彈沒有打中戰機,自毀裝置也會在十幾秒之後引爆炮彈,從而使得炮彈無法落地,避免對地面人員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據了解,高射炮炮彈的自毀方式主要有兩種,其中一種是引信型的自毀裝置。按照規劃,當炮彈發射出去以後,引信就會自動燃燒,引信的末端與傳爆管相連,燃燒過程大約在10-16秒左右,當引信燒光之後,就會點燃傳爆管,進而引爆炮彈。還有一種是慣性計數器類的自毀裝置,這類高射炮的炮彈內部通常會設有一個簡單的慣性計數器,然後計數器會被設定一個峰值,一旦炮彈的旋轉次數達到了這個峰值,慣性計數器就會引爆炮彈,從而達到自毀的效果。
至於那些因為內部空間狹小而無法同時安裝引信和自毀裝置的小口徑高射炮,通常會選擇使用時間引信,兼顧打擊和自毀兩種功能。除此之外,考慮到自毀裝置有可能會出現故障,因此在防空部隊所在的地方會設置一片真空區域,如果子彈失去動力就會落入這片區域,從而保障防空部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