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輕機槍或者步槍之類的武器真的能打下飛機嗎?
筆者在網絡上查找,還真就找到了幾個成功的戰例。
戰例一:1932年7月下旬的一天,紅軍大學學員在演習期間遭到幾架粵系軍閥飛機襲擊,當場傷亡數人,槍法精湛的王文禮使用一支法國步槍(有可能是勒貝爾M1886步槍)在第二次嘗試的時候,擊中了一架飛機的油箱,該機起火後墜毀爆炸,創下紅軍用步槍擊落敵機的先例。
戰例二:1934年8月,離開根據地開始長徵的紅6團在行軍途中遭到桂系空軍Avro-637型偵察機的偵察騷擾。Avro-637型偵察機見紅6團沒有防空重火力於是大膽俯衝利用機上的7.7毫米機槍對地進行掃射,造成十數名紅軍戰士傷亡。
紅6團奮起反擊,用輕機槍和步槍對俯衝的偵察機進行射擊,結果Avro-637機身頓時被打出許多窟窿,油箱也被擊穿起火,飛機失去控制,歪歪斜斜地拖著黑煙栽到附近的稻田裡,飛行員鑽出座艙逃跑時被擊斃。
像這樣用步槍和輕機槍打飛機的戰例,在我軍早期歷史上出現過多例,甚至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戰鬥英雄關崇貴也曾用輕機槍,成功擊落美軍戰機一架。
那麼,是不是意味著用步槍和輕機槍就真的能夠防空了呢?實際上並不是如此。
首先,飛機飛行在天空中,輕機槍或步槍有效射程一般只有600米左右,如果飛機不是超低空飛行,輕機槍或步槍很難打得著。
其次,飛機飛行的速度很快,想擊中高速飛行的飛機,不僅僅需要計算,還要發射足夠多的子彈形成火力網,輕機槍或步槍彈匣容量有限,實際很難對飛機造成威脅。
最的,不論是輕機槍,還是步槍,口徑都較小,威力相對於全副武裝的戰鬥機來說是不夠的。
所以,但凡用步槍或輕機槍打下戰鬥機的戰例都是純屬巧合,只不過是運氣爆棚正好打中了飛機的防禦薄弱位置而已。而且一旦擊不中反而曝露了自己的位置,對自身的安全造成威脅。
那麼抗戰期間,中國軍隊是靠什麼防空的呢?難道任憑日本侵略者的飛機來去自如嗎?
根據資料記載,中國軍隊在抗戰之前是有防空部隊的。在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等一系列大戰中,防空部隊都取得了一定的戰果。武器主要有瑞典博福斯M1929 75毫米高射炮、德制flak18 37毫米高炮、蘇羅通20毫米機關炮、瑞士制厄利空20毫米機關炮、法制哈奇開斯雙聯13.2毫米高射機槍等。
但是這些武器數量都不多,對於廣大的中國戰場來說,可以說是杯水車薪。而且還得不到補充,越打越少。事實上,在整個抗日期間,中國軍隊最易得到的防空武器,並且能夠起到一些防空作用的是各型重機槍。
重機槍射程遠,一般超過1000米,射速高、威力大,而且靠彈帶或彈鏈供彈,幾挺重機槍就可以形成密集的火力網,所以重機槍實際上是抗戰期間中國軍隊防空的主要武器。當然了,重機槍的作用也不是那麼大,畢竟射程還是不太夠,而且中國軍隊彈藥同樣缺乏,所起的作用只能說聊勝於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