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輕機槍或步槍真的能打飛機嗎?抗戰時期中國軍隊靠什麼防空?

2020-12-24 歪史正說

用輕機槍或者步槍之類的武器真的能打下飛機嗎?

筆者在網絡上查找,還真就找到了幾個成功的戰例。

戰例一:1932年7月下旬的一天,紅軍大學學員在演習期間遭到幾架粵系軍閥飛機襲擊,當場傷亡數人,槍法精湛的王文禮使用一支法國步槍(有可能是勒貝爾M1886步槍)在第二次嘗試的時候,擊中了一架飛機的油箱,該機起火後墜毀爆炸,創下紅軍用步槍擊落敵機的先例。

這樣射擊基本沒有什麼效果

戰例二:1934年8月,離開根據地開始長徵的紅6團在行軍途中遭到桂系空軍Avro-637型偵察機的偵察騷擾。Avro-637型偵察機見紅6團沒有防空重火力於是大膽俯衝利用機上的7.7毫米機槍對地進行掃射,造成十數名紅軍戰士傷亡。

這種效果也不會強多少

紅6團奮起反擊,用輕機槍和步槍對俯衝的偵察機進行射擊,結果Avro-637機身頓時被打出許多窟窿,油箱也被擊穿起火,飛機失去控制,歪歪斜斜地拖著黑煙栽到附近的稻田裡,飛行員鑽出座艙逃跑時被擊斃。

這種能打中也是運氣

像這樣用步槍和輕機槍打飛機的戰例,在我軍早期歷史上出現過多例,甚至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戰鬥英雄關崇貴也曾用輕機槍,成功擊落美軍戰機一架。

那麼,是不是意味著用步槍和輕機槍就真的能夠防空了呢?實際上並不是如此。

首先,飛機飛行在天空中,輕機槍或步槍有效射程一般只有600米左右,如果飛機不是超低空飛行,輕機槍或步槍很難打得著。

其次,飛機飛行的速度很快,想擊中高速飛行的飛機,不僅僅需要計算,還要發射足夠多的子彈形成火力網,輕機槍或步槍彈匣容量有限,實際很難對飛機造成威脅。

最的,不論是輕機槍,還是步槍,口徑都較小,威力相對於全副武裝的戰鬥機來說是不夠的。

所以,但凡用步槍或輕機槍打下戰鬥機的戰例都是純屬巧合,只不過是運氣爆棚正好打中了飛機的防禦薄弱位置而已。而且一旦擊不中反而曝露了自己的位置,對自身的安全造成威脅。

這種機關炮勉強可以

那麼抗戰期間,中國軍隊是靠什麼防空的呢?難道任憑日本侵略者的飛機來去自如嗎?

根據資料記載,中國軍隊在抗戰之前是有防空部隊的。在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等一系列大戰中,防空部隊都取得了一定的戰果。武器主要有瑞典博福斯M1929 75毫米高射炮、德制flak18 37毫米高炮、蘇羅通20毫米機關炮、瑞士制厄利空20毫米機關炮、法制哈奇開斯雙聯13.2毫米高射機槍等。

高射炮效果最好,可惜太少

但是這些武器數量都不多,對於廣大的中國戰場來說,可以說是杯水車薪。而且還得不到補充,越打越少。事實上,在整個抗日期間,中國軍隊最易得到的防空武器,並且能夠起到一些防空作用的是各型重機槍。

重機槍防空

重機槍射程遠,一般超過1000米,射速高、威力大,而且靠彈帶或彈鏈供彈,幾挺重機槍就可以形成密集的火力網,所以重機槍實際上是抗戰期間中國軍隊防空的主要武器。當然了,重機槍的作用也不是那麼大,畢竟射程還是不太夠,而且中國軍隊彈藥同樣缺乏,所起的作用只能說聊勝於無吧。

相關焦點

  • 中國軍隊嚴禁用步槍打飛機...一個戰士抗命後,18架美機的遭遇震驚...
    現在有不少人認為,「步槍打飛機」,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兒,只是「抗日神劇」裡的情節,在歷史上沒有真實發生過。   這種觀點並不正確。  事實上,中國軍隊使用輕武器射擊飛機,有著相當的傳統,無論是國軍還是共軍,案例都比比皆是;而且,敵人——日軍方面的記載中,也記錄著很多中國軍隊用步槍等輕武器成功擊落日機的例子。
  • 抗戰親歷者回憶講述如何用步槍打下日本飛機
    1938年,山西太行的八路軍戰士用輕機槍防空。  在中國的電視上湧現的大批抗戰劇中,抗戰戰場上中國步兵打飛機的難度越來越小。從最開始的重機槍、輕機槍擊落日本飛機,到如今的狙擊手一槍擊斃飛行員,甚至用木柄手榴彈乾坤一擲,日本飛機在爆炸中隨之墜地,國產影視劇的情節越來越向著「神話」的方向發展。那麼,步兵到底是不是有可能憑藉手中武器擊落敵人的飛機,中國抗戰戰場上又湧現過哪些值得記住的防空作戰戰例呢?  在二戰戰場上,步兵最頭疼的一般是敵軍的坦克,而比坦克更讓人束手無策的,是敵軍高來高去的飛機。
  • 步槍打飛機不是神劇,志願軍一次性擊傷擊落18架美機,找到竅門!
    但是抗戰時期,由於我軍嚴重缺乏空軍和防空火力,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當時,日軍戰鬥機並沒有現在這麼先進,飛行速度較慢,飛行高度也不是很高,很多戰機防護措施也很一般,這給中國軍隊步槍防空創造了良好的機會。
  • 步槍打飛機是真的?一名志願軍違反禁令後,美軍18架飛機全遭殃
    文/厲陽 標題:步槍打飛機是真的? 當然鋤頭打飛機是亂編的,但與它相似的步槍打飛機確實真實存在的。就現如今都已經出現了音速飛機,那個時期的科技雖然沒有那麼的發達,但是也已經達到了每秒一百多米的速度。
  • 抗戰劇中步槍打飛機,老照片告訴你這是真的,越南還經常用這方法
    步槍能否擊落天上的飛機,到底靠不靠譜,難道只能在電視上才能出現嗎?事實上,歷史上很多國家都使用過這種方法來對付飛機。二戰期間,如果飛機是低空飛行的螺旋槳機,也許步槍子彈擊中了飛機的關鍵部位,可能會對飛機造成一定的傷害,圖為很多士兵集中在一起,這樣一次就能同時射出更多的子彈。
  • 抗日劇中亂用輕機槍,真實的八路軍中,可沒這麼「富裕」
    而且就輕機槍的裝備量來看,抗戰時期的中國軍隊,尤其是八路軍中是不可能裝備有太多此類武器的。現在的很多抗戰劇其實對當時的武器配置沒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動不動就給一個步兵連配輕機槍、重機槍,甚至是迫擊炮的。其實這些裝備在當時的具體編制都是有規定的,如迫擊炮和重機槍在國軍中多裝備於營級機炮連。而八路軍的話,由於這類裝備實在是太少了,往往都是團級直接掌握。
  • 抗戰時期德國、義大利、英國、法國、美國、蘇聯都對中國做了什麼
    1934年,僅1筆價值1500萬銀元的中德軍火交易中,就包含24門德制FH-18型15釐米野戰重炮、20門德制Pak35/36型37毫米戰防炮、數千支毛瑟24型步槍、數千挺捷克造ZB-26型輕機槍與瑞士奧利根公司生產的20毫米防空機關炮,此外還有大量西門子公司的通訊器材、蔡司公司的望遠鏡、德制輕戰車、架橋器材、防空探照燈等各種裝備。
  • 抗戰時期的中國軍隊都裝備了哪些國產步槍?一起來看看!
    歡迎來到【有觀點大歷史】進行考證、整理的大系列——抗戰時期中國槍械盤點!當時中國槍械款式多達數十種,觀史君將分多期盤點,本期為國產槍械篇。圖為漢陽造步槍,漢陽造也就是「漢陽八八式步槍」,為清末漢陽兵工廠仿造德國授權的Gewehr 88步槍,從1889年就開始服役了,共生產超過100萬支,是二十世紀初中國軍隊的代表性武器之一,在抗戰時期,漢陽造為中正式還未出現前的過渡槍枝。圖為快利步槍,此款武器為李鴻章江南製造局所制,是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第一種連發槍。
  • 瑞士造、中國用。抗戰時期的SIG啟拉力輕機槍
    昨天我寫完瑞士MG51通用機槍時,評論區有小夥伴想讓我寫一下啟拉力機槍,也就是瑞士的KE7。話說這機槍一直挺冷門的,雖然在抗戰時也是咱們的主力機槍之一,但產量遠遠比不上捷克ZB26,所以存在感不強。倒是戰地5發布之後,KE7作為支援兵的默認機槍,而且非常容易上手,這倒讓這把槍的知名度提了一大截。我這篇就和大家聊聊它。照例先解釋名字,KE7的設計師分別是帕爾·啟拉力Pál Király和戈特哈德·恩德Gotthard End。K和E則是這兩設計師的姓氏首字母,而7則是表示這是瑞士當年輕型自動武器計劃中的第七種原型。
  • 抗戰大殺器消滅日軍一個連竟能毫髮無損,重機槍打日機有什麼秘訣
    在十四年抗戰中,手榴彈、迫擊炮、捷克式輕機槍和馬克沁重機槍可謂是中國軍隊的四大明星裝備。很難說它們中誰殺敵最多,但讓日軍最為忌憚的絕對是馬克沁重機槍。曾在上海打掉日軍飛機的抗戰老兵卿伯金回憶,機槍打飛機有三大秘訣:一是槍法準;二是沉著冷靜,三是運氣。他說飛機進入瞄準器第一個圈時開火,如果打中了,飛機恰好出現在第三個圈內,否則就打不著了,而且必須要打中油門,飛機才能立刻栽下來,所以說有很大的運氣成分在內。
  • 吊打鬼子的「歪脖子」,還能打飛機
    火力方面,該機槍採用7.92×57毫米毛瑟步槍彈,彈頭重量在10-12.8之間,槍口動能超過3400焦耳,明顯高於小日本當時使用的「歪脖子」的2600焦耳。除此之外,捷克式輕機槍的射擊精度完虐「歪脖子」,採用二三長短點射 ,只要被瞄準射擊,就算敵人軍事素質多高也無法躲閃。
  • 抗戰時期:八路軍三個團,裝備152挺機槍,這樣的編制算強嗎?
    中國也在經歷了十四年的艱苦抗戰之後,成功的將日本侵略者趕出了中國,不過相較於歐洲戰場的戰爭來說,中國贏得戰爭的困難無疑要大的多,畢竟中國的革命先輩們在抗戰時期還沒有多少的軍事裝備,在這樣的情況下要面對裝備精良的多的日本軍隊,抗爭的過程自然十分艱難。
  • 抗戰時的日軍有多厲害,為何幾十人的小隊就能對付中國一個連
    文/寂寞的紅酒提起日軍,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野蠻、兇悍、戰鬥力強,抗戰時的中國軍隊讓日軍打的狼狽不堪。在抗戰中,日本一個幾十人的小隊能輕鬆對付中國一個上百人的步兵連。如果是日本的加強步兵小隊對付中國一個營都有希望。
  • 抗日神劇再秀操作,槍打飛機不算什麼,他能用彈弓打飛機!
    抗日神劇再秀操作,槍打飛機不算什麼,他能用彈弓打飛機!說到抗日神劇,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了,伴隨著抗日題材影視劇的走紅,抗日神劇也是在不斷的進行「升華」,主角從早期的簡單躲子彈和彈無虛發,到了如今的刀槍不入,並且還可以上打飛機,下打坦克,例如下面這兩部抗日神劇,男子用槍打飛機都不算什麼,他能用彈弓打飛機,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接下來便讓我們一探究竟。
  • 機槍種類全科普,從馬克沁到IAR,各類機槍的名稱定義
    我們對於輕機槍、班用機槍、通用機槍乃至重機槍這些名稱並不陌生。而且也能從它們的名字中找到它們大致的定位,不過往細了說,可能就對這些機槍最根本的定義有些模糊了。所以今兒就盤一下機槍家族的名分和分類。為了讓單兵能夠持用,它們把三腳架改成輕便的兩腳架,去掉了重的要死的水冷套件,彈鏈供彈改為彈匣/彈盤。在犧牲火力持續性的基礎上增加了機動性,方便跟隨步兵一起行動。包括後來的一水ZB26、DP28等都是輕機槍理念。因為沒有水冷,所以大多輕機槍可以快速更換槍管或者時候厚重槍管來增加持續性。輕機槍射擊最好得架著雙腳架,畢竟全威力步槍彈的自動武器並不適合你直接扛著打。
  • 民24式重機槍,中國抗戰四大法寶之一,成日軍進攻前必須打掉目標
    抗戰中我軍武器低劣,其實這種低劣不只是武器裝備上,還在於制式裝備無法普及,裝備多樣性方面。我國抗戰時期武器可是「萬國牌」。所以也客觀造成了缺少彈藥。而抗戰中,我軍在武器方面有四大法寶,就是捷克式機槍、民24式機槍、駁殼槍以及漢陽造步槍。而民24式重機槍一度壓制了日軍的重機槍。
  • 八一式馬步槍的非凡「履歷」:抗戰烈火中鍛造的稱手利器
    八一式馬步槍是抗戰時期我軍大量生產自製武器的一種,代表了當時我軍武器生產的最高水平,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那麼,我軍自製武器在抗日戰爭時期的發展有什麼特點呢?從八一式馬步槍的非凡「履歷」中我們可以管窺一二。
  • 東北軍真的能打過日本關東軍嗎?
    東北軍為中華民國時期中國唯一陸海空編制最齊全,裝備最精良的軍隊。然而東北軍又是一隻飽受爭議的,沒放一槍,把東三省送給日本人,如果能夠像蘇軍在諾門坎那樣對待挑釁的日軍直接打回去,也就沒有後來的屈辱史。美軍M1加蘭德步槍前蘇聯捷格加廖夫DP/DPM輕機槍
  • 史上口徑最大的通用機槍用來與俄軍對峙?
    蘇聯從1938年二戰時期開始裝備的重型防空機槍。該機槍採用了氣導式自動原理,發射12.7×108毫米的子彈。彈鏈供彈,最大有效射程:3500 m,最大射程:5400 m,槍身質量:33.5 kg,輪式槍架質量(不含防盾):102 kg。DShK的改進版本DShK 1938/46又稱DShKM。
  • 二戰最牛輕機槍,服務於戰爭雙方,英德用了都說好的ZB26輕機槍
    但當時的捷克斯洛伐克裝備十分混亂,差不多就是個萬國造,在這你能找到各國的武器,別說能找到俄國的莫辛納甘,你連日本的步槍都找得到。這種局面讓捷克斯洛伐克愁壞了,畢竟這種混亂的萬國造狀態,顯然不適合軍備發展。痛定思痛的捷克斯洛伐克決定,好好改進本國軍備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