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平躺打飛機,這個抗日神劇的橋段被觀眾誤會了許久,其實在現實的戰爭中,確實存在,不過並沒有抗日神劇中表現得那麼神乎其技。戰士們在毫髮無傷的情況下,輕而易舉就將敵機打得灰飛煙滅。
輕武器並不適合對空作戰,成功擊落敵機的概率非常低。但是抗戰時期,由於我軍嚴重缺乏空軍和防空火力,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當時,日軍戰鬥機並沒有現在這麼先進,飛行速度較慢,飛行高度也不是很高,很多戰機防護措施也很一般,這給中國軍隊步槍防空創造了良好的機會。
山東八路軍64團205連戰士宋嶺春,就曾用步槍擊落了日軍一架97式戰鬥機。宋嶺春就是仰面躺在地上,趁日機在百米高度來回盤旋、飛行員探出頭張望時,爬起來單膝跪地瞄準射擊,一槍命中飛行員面門。
八路軍找到日機殘骸時,發現前座駕駛員被皮帶困在座位上當場燒死,後座投彈手雖然跳傘但卻因為傘包故障摔死。
朝鮮戰場,面對性能更加優越的美軍戰機,志願軍戰士利用步槍、輕機槍等輕武器創造了更加輝煌的戰績,曾一次性成功擊傷擊落18架美軍戰機。
這次成功的戰例還有美軍自身的功勞。當時,美軍完全掌握著朝鮮的制空權,美軍飛行員欺負我軍沒有防空武器,採取超低空飛行技術,提高了轟炸的精確性,給志願軍帶來了嚴重的傷亡。
同時,這也助長了美軍飛行員的囂張氣焰,瀰漫著自恃精湛飛行技術的輕敵態度,給他們帶來了這場滅頂之災。
韓戰中,志願軍本來是嚴禁用輕武器對空射擊飛機的。因為這樣容易暴露目標,招來美軍更準確的轟炸。這是中國軍隊在入朝參戰初期,用無數士兵的鮮血換來的教訓,這條紀律被嚴格要求遵守,違者處理相當嚴厲。
1951年2月24日,龍頭裡阻擊戰,十幾架美機對我軍陣地展開地毯式轟炸,又是驕橫地採用超低空飛行技術,給志願軍造成了重大傷亡。志願軍戰士關崇貴端起手中機槍就向飛機開火,幾梭子下去成功擊落一架敵機。
戰報送至志願軍司令部,彭總親自嘉獎,並要求全軍改變以往步槍打飛機的禁止條令:「這個紀律犯出了條經驗,就是輕武器是可以打下敵人飛機的,鼓舞了戰士對空作戰的信心,要對這個戰士重獎!」
當時,美軍並不清楚志願軍正在悄然發生的變化,對此根本沒有防範。
1951年4月18日,8架美機超低空飛臨志願軍第63軍188師562團和563團的陣地上空。兩個團的3000多支步槍、衝鋒鎗、機槍突然一起對空開火,很快就擊落了一架敵機,飛行員跳傘被俘。
中午,美軍出動了16架飛機前來報復,同樣是超低空飛過志願軍頭頂開始投彈轟炸,志願軍戰術不變,3000多支步槍、衝鋒鎗、機槍集火射擊。兩輪對空射擊,5架美機墜毀,13架被擊傷。
此後,朝鮮戰場上美機基本上再也不敢超低空飛行,轟炸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對志願軍的空中威脅大大降低了。
抗美援朝勝利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繼續編練輕武器打飛機的戰術,並且結合實戰總結出一套成功的經驗。輕武器要想擊落飛機,子彈只打中機身的話,並不足以造成致命傷害,最好的方法就是集火擊中飛行員。
1965年,廣州軍區司令部編印了《怎樣打飛機》民兵教材,內容就是教導民兵如何僅用手中的輕武器擊落戰機。不過這在當時也許還有一定用處,但是如今的戰鬥機能輕鬆達到超音速,單純的步槍打飛機已經基本不可能了。
「步槍打飛機」的創舉,是我軍的無奈之舉,是武器裝備落後條件下的不得已而為之,不值得在現代戰場上推廣發揚。但革命先烈的勇氣和智慧,以鮮血和生命保家衛國,抗擊侵略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