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親歷者回憶講述如何用步槍打下日本飛機

2020-12-25 搜狐網

 1938年,山西太行的八路軍戰士用輕機槍防空。

  在中國的電視上湧現的大批抗戰劇中,抗戰戰場上中國步兵打飛機的難度越來越小。從最開始的重機槍、輕機槍擊落日本飛機,到如今的狙擊手一槍擊斃飛行員,甚至用木柄手榴彈乾坤一擲,日本飛機在爆炸中隨之墜地,國產影視劇的情節越來越向著「神話」的方向發展。那麼,步兵到底是不是有可能憑藉手中武器擊落敵人的飛機,中國抗戰戰場上又湧現過哪些值得記住的防空作戰戰例呢?

  在二戰戰場上,步兵最頭疼的一般是敵軍的坦克,而比坦克更讓人束手無策的,是敵軍高來高去的飛機。無論是在西歐、蘇聯還是中國或者太平洋島嶼上,絕大多數的步兵,哪怕你是堂堂的將軍,看著敵軍飛機呼嘯而來,投彈掃射之後再揚長而去,大約也只能仰天長嘆。對於那些工業強國的陸軍官兵,此時還可以憤怒地咒罵沒有及時出現的戰鬥機和高射炮。而對於中國戰場上的抗日軍民,大部分時候,連可以期盼的空軍和防空軍都沒有,唯有哀嘆,誰叫我們是落後的農業國呢?

  但這一情況自從中國的電視上湧現大批抗戰劇開始,似乎就發生了變化。觀眾們發現,在編劇的生花妙筆之下,抗戰戰場上中國步兵打飛機的難度越來越小。從最開始的重機槍、輕機槍擊落日本飛機,到如今的狙擊手一槍擊斃飛行員,甚至用木柄手榴彈乾坤一擲,日本飛機在爆炸中隨之墜地,國產影視劇的情節越來越向著「神話」的方向發展。

  那麼,步兵到底是不是有可能憑藉手中武器擊落敵人的飛機,中國抗戰戰場上又湧現過哪些值得記住的防空作戰戰例呢?

  「紅膏藥」栽下來了

  筆者曾看到過一位山東老八路初冶平的回憶,記述1943年的元宵節,他所在的東海獨立團二營,在山東榮成市的崖頭鎮與前來襲擾的日本轟炸機鬥法的故事。據這位老八路回憶,前來襲擾的日本飛機是從威海方向飛來,每次都在機翼下攜帶4枚炸彈。在發現中國軍民後,喪心病狂的日機總是先用機槍掃射,恐嚇缺乏經驗的老百姓臥倒,然後向人群最密集處投擲炸彈。

  在初冶平的回憶中,日本飛行員是既殘忍又自大的,面對八路軍步槍手的射擊,反而飛得更低,「低得眼看要擦著屋脊樹梢了,機身上的『紅膏藥』徽一清二楚,機艙裡的日本兵也能看清眉目。」眼看日軍飛機屠殺百姓,初冶平也急不可耐地用「老掉牙的老套筒仰身向空中開了兩槍」,當然沒有效果,只能是「恨得牙根發癢,卻有勁使不上,焦躁氣憤自不必說」。由此我們看出,面對日軍飛機的俯衝襲擊,哪怕敵機降到300米左右,單個步槍手也幾乎不可能對其造成一絲威脅。

  對這個問題,初冶平和他的指揮官龍濤營長和郝亮指導員也看得一清二楚。初冶平在文中自己寫道,咱的武器比日本兵的武器差遠了,「槍一響,『紅膏藥』更瘋狂地投彈掃射」。但是,中國的抗日軍民,從來都相信武器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唯一因素,關鍵要看人怎麼發揮武器的作用。在判斷日軍飛機回威海補充彈藥後一定會再次前來襲擾,初冶平所在的營決定展開防空作戰,從各連挑選老戰士,散開從各個角度,埋伏在日本飛機可能來襲的方向上。果然當日本「紅膏藥」再次飛到崖頭上空時,包括初冶平在內的戰士從不同方向同時瞄準射擊,結果「大家清楚看見機身周圍有許多『白煙花』出現,果然他不敢像前兩趟那麼放肆」。

  到這裡,實際上一次比較成功的地面防空作戰已經完成。對步兵部隊而言,能夠將敵機驅離,已經完成了防空作戰的任務。由於日軍的飛機總是會充當敵人的眼睛,初冶平所在的營決定黎明前轉移,但是仍然在崖頭附近的山頭上安排了射擊組。筆者認為,這支部隊的指揮員與日本飛機的鬥爭經驗相當豐富,做事也很穩妥。結果,第二天天未亮,初冶平隨營主力剛走出崖頭不到二裡地,便聽見飛機聲嗡嗡響起,隨後有一顆「亮星」由遠及近,但速度較慢,「幾乎像停在空中似的」,八路軍的對空射擊組突然開火,四周槍聲驟起,初冶平回憶,眼瞅著那飛機一到崖頭便俯衝下去……奇怪的是響後卻不見飛機騰起,不知哪位戰士反應敏銳,喊道:「打中了,紅膏藥栽下來了!」

  後來,初冶平到現場參觀了日本飛機的殘骸,日機前座駕駛員被皮帶困在座位上當場燒死,後座投彈手雖然跳傘但卻因為傘包故障摔死。初冶平還回憶,機上的機關炮已經燒毀,日機機頭有一架長單管望遠鏡完好,飛機的蒙皮為絲質的。筆者推測,這是一架三菱生產的九九式襲擊機,這種飛機可攜帶四枚50公斤炸彈,駕駛員前方有筒形瞄準具,後座有一挺7.7毫米的機槍。不過,在山東解放區的官方戰史中,這個戰果的時間與初冶平的回憶有所出入,為「1943年5月1日,膠東軍區部隊於榮成縣崖頭鎮附近擊落日機1架」。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講完了八路軍防空的成功戰例,我們可以從中分析出中國戰場上步兵防空作戰的特點。首先,中國戰場上,日軍長期控制備戰區的制空權,因此中國軍隊,尤其是缺乏制式防空武器的八路軍和新四軍進行防空作戰的目標,並不是擊落敵機,而是儘量減少其對地上戰鬥的影響。 這就決定了地面部隊的防空作戰,重點在防,而不在打,更不奢望擊落。

  其次,中國軍民進行的地面防空作戰,首要的方式是隱蔽和欺騙。當然,防空作戰中,隱蔽疏散偽裝等方式,雖然能夠保護軍隊和人民,減少敵機的危害,但仍屬於消極防空。而在敵機低空飛行時集中輕重機槍、步槍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對空射擊,這才是積極防空。只有積極防空才能取得戰果。所以,八路軍和新四軍部隊大多會儘量利用地形地物把自己隱藏起來,使敵機看不見摸不著,但一有機會,仍會組織部隊對空射擊甚至消滅敵機。

history.sohu.com false 環球網 http://history.huanqiu.com/china/2015-09/7438746.html report 3104 1938年,山西太行的八路軍戰士用輕機槍防空。在中國的電視上湧現的大批抗戰劇中,抗戰戰場上中國步兵打飛機的難度越來越小。從最開始的重機槍、輕機槍擊落日本飛機,到

");}

相關焦點

  • 用輕機槍或步槍真的能打飛機嗎?抗戰時期中國軍隊靠什麼防空?
    用輕機槍或者步槍之類的武器真的能打下飛機嗎?筆者在網絡上查找,還真就找到了幾個成功的戰例。戰例一:1932年7月下旬的一天,紅軍大學學員在演習期間遭到幾架粵系軍閥飛機襲擊,當場傷亡數人,槍法精湛的王文禮使用一支法國步槍(有可能是勒貝爾M1886步槍)在第二次嘗試的時候,擊中了一架飛機的油箱,該機起火後墜毀爆炸,創下紅軍用步槍擊落敵機的先例。
  • 李幼斌再現「步槍打飛機」,史載打下兩架
    抗戰劇《決戰江橋》 新快報訊 記者曾樂報導 抗戰劇《決戰江橋》將於今晚(8日)在天津衛視首播,李幼斌、施京明、劉金山、劉威
  • 陸房突圍戰勝利紀念館開放 親歷者講述歷史
    陸房突圍戰勝利紀念館開放 親歷者講述歷史 2015-09-18 18:51:43、親歷者筆記、戰爭遺物、英烈牆、場景再現等多種方式銘記歷史,倡導和平。  紀念館中的文獻、實物勾起了耄耋老人陰法唐對於那段崢嶸歲月的回憶,「我是從山東肥城走出去的抗戰士兵,參加陸房突圍戰時,我還不到20歲。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戰勝利70周年,也是陸房突圍戰勝利76周年,我已經成了一個老兵,但殘酷、激烈、血腥的戰鬥歲月,至今仍然歷歷在目。」
  • 中國軍隊嚴禁用步槍打飛機...一個戰士抗命後,18架美機的遭遇震驚...
    用這種方式,勇士們硬是用步槍打下了兩架日機。 (圖為馬佔山題寫「還我河山」)  淞滬會戰中,湖南第4路軍第28軍16師91團,在寶山擊落三架日機。其中一架由機槍手卿伯金擊落。  當時,淞滬抗戰已經進入到第二階段。
  • 步槍打飛機?這不是抗日神劇,而是這位八路軍戰士的拿手好戲
    由於槍法如神,在戰場上可以一槍置敵於死命,宋嶺春得到了上級的重視,配發給他的槍枝越來越好,從日制的「99式步槍」到蘇聯的「水連珠」步槍,再到日本「三八大蓋」,讓宋嶺春殺敵的勁頭越來越足。「三八大蓋」步槍是日本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定型生產的,因為該槍在槍機上方設有一個防塵蓋,因此被稱為「三八大蓋」。
  • 抗戰劇中步槍打飛機,老照片告訴你這是真的,越南還經常用這方法
    步槍能否擊落天上的飛機,到底靠不靠譜,難道只能在電視上才能出現嗎?事實上,歷史上很多國家都使用過這種方法來對付飛機。二戰期間,如果飛機是低空飛行的螺旋槳機,也許步槍子彈擊中了飛機的關鍵部位,可能會對飛機造成一定的傷害,圖為很多士兵集中在一起,這樣一次就能同時射出更多的子彈。
  • 中國最後一位東京審判全程親歷者高文彬去世——每一次回憶和講述...
    74年後,最後一位在世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全程親歷者、上海海事大學教授高文彬9月7日在上海去世,享年99歲。由此,在那場歷時兩年半之久的審判中,將日本戰犯送上歷史絞刑架的17位中國代表團成員全部謝世。  那是人類有史以來參與國家最多、規模最大、開庭時間最長、留下檔案文獻最為浩瀚的一場審判。當歷史的身影漸漸遠去,關於歷史的記憶不容忘卻。
  • 99歲川軍老兵:抗戰神劇都是亂編 哪有那麼容易
    □華西都市報見習記者楊力攝影楊濤2015年8月14日,四川廣漢的一處農家中,99歲的馬定新看著電視裡播放的抗戰劇,嘆了口氣說:「抗戰哪有這麼容易,幾個人就輕易幹掉鬼子的一個聯隊?如果真的這樣,我們還用犧牲那麼多兄弟,艱難地抗戰8年嗎?」  隨著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日的臨近,有關抗戰題材的電視劇在熒幕上不斷上演。
  • 抗日神劇再秀操作,槍打飛機不算什麼,他能用彈弓打飛機!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背景設定,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士兵整齊劃一地躺在山坡上,用槍對著天空不知道要做什麼,不過伴隨著鏡頭一轉,讓小編吃驚不已,因為他們是要拿步槍打飛機,要知道在那個年代,步兵見到飛機都是趕緊找掩體進行躲避,但是這次他們不一樣,他們要正面和飛機進行火力對掃,那麼究竟誰能獲勝呢?
  • 步槍打飛機是真的?一名志願軍違反禁令後,美軍18架飛機全遭殃
    一名志願軍違反禁令後,美軍18架飛機全遭殃 現如今的社會是一個太平盛世,難以顯現,我們所踩著的這塊土地,在百年以前,還是被戰火所席捲的地方。為了不讓現世的人們忘記當年的恥辱,許多經典的抗日劇出現,這其中也不乏有一些神劇,例如褲襠裡藏雷、鋤頭打下來個飛機之類的神場面,不禁讓看客們疑惑:這又是什麼章程?
  • 步槍打飛機不是神劇,志願軍一次性擊傷擊落18架美機,找到竅門!
    但是抗戰時期,由於我軍嚴重缺乏空軍和防空火力,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當時,日軍戰鬥機並沒有現在這麼先進,飛行速度較慢,飛行高度也不是很高,很多戰機防護措施也很一般,這給中國軍隊步槍防空創造了良好的機會。
  • 抗戰時期的中國軍隊都裝備了哪些國產步槍?一起來看看!
    歡迎來到【有觀點大歷史】進行考證、整理的大系列——抗戰時期中國槍械盤點!當時中國槍械款式多達數十種,觀史君將分多期盤點,本期為國產槍械篇。圖為漢陽造步槍,漢陽造也就是「漢陽八八式步槍」,為清末漢陽兵工廠仿造德國授權的Gewehr 88步槍,從1889年就開始服役了,共生產超過100萬支,是二十世紀初中國軍隊的代表性武器之一,在抗戰時期,漢陽造為中正式還未出現前的過渡槍枝。圖為快利步槍,此款武器為李鴻章江南製造局所制,是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第一種連發槍。
  • 親歷者講述毛主席印象:主席的手很大 非常魁梧
    原標題:親歷者講述毛主席印象:主席的手很大 非常魁梧 葛保富展示與毛主席的珍貴合影筱毅  親歷者講述  和毛主席握手,他的手一把抓不過來  葛保富今年82歲,「我永遠也忘不了1956年1月11號!」那一天,他見到了毛主席!那時,葛保富是堯辰鄉的團支部書記,而十月合作社是堯辰鄉管轄的一個合作社。
  • 聽老兵講述抗戰故事 讓偉大抗戰精神代代相傳
    這一天,從抗戰烽火中一路走來的陸軍第78集團軍某合成旅,組織官兵參觀東北抗日聯軍紀念館,重溫抗戰歷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抗戰老兵史保東、抗戰烈士遺屬高碧英,給家人講述抗戰英雄的故事,緬懷抗戰先烈……他們,用不同的方式,傳承著偉大抗戰精神。  記者走近這些參與抗戰的部隊和老兵,以及抗戰烈士遺屬,聽他們講述槍林彈雨背後的故事。
  • 每一次回憶和講述都是對那段歷史的銘記
    74年後,最後一位在世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全程親歷者、上海海事大學教授高文彬9月7日在上海去世,享年99歲。由此,在那場歷時兩年半之久的審判中,將日本戰犯送上歷史絞刑架的17位中國代表團成員全部謝世。那是人類有史以來參與國家最多、規模最大、開庭時間最長、留下檔案文獻最為浩瀚的一場審判。當歷史的身影漸漸遠去,關於歷史的記憶不容忘卻。
  • 擊斃日本將領後,為啥還要給他備棺材?抗戰老兵告訴你
    這是一個黃埔老兵擊斃日本高級將領後的真實故事。看後更知抗戰之艱辛不易、心酸無奈……電中所述「敵巨型水上式九二號運輸機」,就是日本海軍大將山縣正鄉死時乘坐的「晴空號」水上飛機。當時在場的親歷者中,有一位叫阮捷成的小夥子,黃埔校16期出身,在浙江省外海水上警察局第二大隊第六中隊當中隊長(連長)。那天他快下班時到椒江碼頭查哨,看到尾部「貼著膏藥旗」的晴空號在封鎖的椒江水面上滑行,便一邊看護現場,一邊暗地通知兄弟們集合,「帶武器來」,最後和浙東護航隊的人一起圍殲了晴空號,機上15個人死了一半多,剩餘的人被俘。
  • 被日寇嚴刑逼供的親歷者講述,用辣椒水活活把人灌死
    下面是慘案的親歷者:銀行經理李介夫的受難經歷:李介夫被日寇抓了之後,被日寇進行了好幾個多的審問,也受盡了各種酷刑,但是他堅持自己是清白的,最終還是挺過來了。李介夫被抓的時候,是1936年11月初,被抓後就被日本人帶到了監獄裡審問,他回憶中說到:第一次審問的,是縣警務局的兩個指導員,還有憲兵小隊長,和一名日本的警察。那時候日寇問李介夫,為什麼我們逮捕你?李介夫說不知道。這句話剛說出來,就把日本人激怒了,日本人怒吼一聲,就把李介夫捆了起來,綁在房梁上拷打,沒一會李介夫就昏厥過去了。
  • 美國《新聞周刊》記者講述一張照片引發的抗戰故事
    美國《新聞周刊》記者講述一張照片引發的抗戰故事  【解說】9月2日,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新聞中心在北京梅地亞中心舉行第六場記者會。會上發放了數本記載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有關的國際友人的相關資料。資料上的照片讓一位與會的女記者久久不能移開眼睛。
  • 追思東京審判中方代表團全程親歷者高文彬,他曾說「要讓一代代年輕...
    ,用他的勤勉和奉獻,留下了自己光輝的印記……我國著名國際法學者,東京審判中方代表團全程親歷者,上海海事大學資深教授高文彬先生追思會今天在滬舉行。 高文彬是我國著名的國際私法學者、東京大審判中方代表團全程親歷者,他參與東京審判的事跡,被寫入了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檔案中,紀念館中懸掛著他的大幅照片。
  • 【淞滬抗戰紀念】親歷淞滬抗戰的樂山籍抗戰老兵許溯忠日記
    第二是到軍政部被服廠,廠裡縫製軍服,是依「頭、二、三、四」四種尺寸剪裁,將布料重疊多層,用電剪裁剪後,放到電驅動縫紉機縫製,幾乎每樣都用機器操作。第三是到漢陽兵工廠,廠裡製造機槍、步槍、手槍、彈藥等,樣樣俱全。我們每到一個工廠,廠裡都派有技師專門講解,指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