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斃日本將領後,為啥還要給他備棺材?抗戰老兵告訴你

2021-01-10 飛春讀傳

這是一個黃埔老兵擊斃日本高級將領後的真實故事。

看後更知抗戰之艱辛不易、心酸無奈……

(抗戰老兵配圖)

一、南京大屠殺養肥野犬

先來看看美國前記者貝爾加米尼寫的一句話:

「南京城唯一倖存的動物就是野狗,這些野狗體型肥胖,它們是啃食屍骨變得胖起來的……」

這是他在戰後寫的《日本天皇的陰謀》一書中,對1937年南京大屠殺的描述。

毫無疑問,這些屍體正是30萬慘死日軍刺刀下的我同胞。書中說,起先鬼子還裝拉屍體清理,由於屍體太多,後來鬼子拉都不願意拉了,直接把人們趕到挖好的萬人坑前,然後機槍掃射;再後來,掃射也嫌費子彈,直接讓中國人挖好坑,然後鬼子把他們趕到坑裡活埋……

二、斃鬼子9人,我們卻「備棺埋葬」

再來看一下8年後的一封密電:

《羅浩忠等致黃紹竑電》(1945年4月4日)「三月十七日,敵巨型水上式九二號運輸機一架降落於臨海海門椒江江面……隊警奮勇殲捕,當場擊斃九人……已飭令該地保長備棺埋葬。」

抓住敵人殲捕,擊斃9人,卻令中國人備棺材葬之,真是鬼子虐我千百遍,我待鬼子如……

真想吐!!!

此電系浙江省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羅浩忠,寫給浙江省政府主席黃紹竑的「極密」級電報,戰後存於浙江省檔案館。電中所述「敵巨型水上式九二號運輸機」,就是日本海軍大將山縣正鄉死時乘坐的「晴空號」水上飛機。

(現存日本的水上飛機,與晴空號同)

三、日本大將之死

我們來簡單回顧下當時的事件(飛春讀傳上兩篇文章已詳述)。

1945年3月,太平洋戰場失利後,日本海軍第四南遣艦隊司令山縣正鄉奉命撤退,乘晴空號水上飛機從印尼回日本。途中突遇美國空軍追擊,受創後本想迫降上海江面,卻看錯地理位置,降到了淪陷區外當時還屬浙江的海門市椒江。

結果可想而知,當地的老百姓、水上警察和護航隊將他們包圍,來了個痛打落水狗,當場爆了山縣的晴空號。

這是國人親手擊斃的最高日本將領之一,死後日本追晉大將。

當時在場的親歷者中,有一位叫阮捷成的小夥子,黃埔校16期出身,在浙江省外海水上警察局第二大隊第六中隊當中隊長(連長)。

那天他快下班時到椒江碼頭查哨,看到尾部「貼著膏藥旗」的晴空號在封鎖的椒江水面上滑行,便一邊看護現場,一邊暗地通知兄弟們集合,「帶武器來」,最後和浙東護航隊的人一起圍殲了晴空號,機上15個人死了一半多,剩餘的人被俘。

三、69年後告訴你為啥給鬼子備棺材

抓住這些日俘後,阮捷成等移交給當地駐軍。而對飛機殘骸,阮捷成特地做了件細活兒——

當晚海水退潮後,他差葭芷鎮公所買來幾捆蘆席,爬上機身,用蘆席把殘骸裹了個嚴嚴實實。然後特意置辦了幾口棺材,把日軍屍體儘快埋在鎮西面的亂墳崗。

好不容易打死一個日本高級將領,把他扔到海裡餵鱉都不解恨,為啥還善待他們,給他們備棺安葬呢?

60多年後,2014年9月,在紀念抗戰勝利69周年時,96歲高齡的阮捷成告訴了媒體記者。

他說,當時海門的海防部隊主要負責海上稽私等任務,並非正規的作戰部隊,「戰鬥力很差,日軍若來報復,當地軍民必遭大難。」考慮到各種不測因素,防止鬼子找到證據對當地報復,才把殘骸包嚴實,並悄悄用棺材把死掉的鬼子儘快埋了。

「戰鬥結束了,飛機也沉在江底,看似萬事大吉,但我心中盤算也許明天敵人就會找來。」阮老說,當天晚上,他一直忙到次日凌晨才放心去睡。

果不其然,天一亮,他就看到汽艇和飛機在附近盤旋轉悠。由於現場找不到任何證據,日軍轉了一會兒就返回了。事後他聽往來的商人說,那幾天晚上,日軍天天用探照燈在甬江口內外四處照射。

四、更委屈的抗戰英雄:滅鬼子後受罰

這不禁讓人想起3年前的日本中將塚田攻,他當時也是乘坐飛機,在我控制區上空被我軍擊落,機毀人亡。

但鬼子次日發現殘骸後瘋狂報復,中國派遣軍總司令畑俊六調集4個師團21.7萬人掃蕩大別山,血洗安徽省會立煌。更慘的是出事地點附近的金家灣村民,被日軍殘忍地殺光燒光搶光,「一個女孩被追趕躲到樓上,用腳蹬掉木梯,鬼子用火從下面燒,獰笑著看著把她燒死……」

與畑俊六交戰失敗後,21集團軍總司令李品仙受了嚴懲,副司令張義純被撤職,稱都是「擊落敵機惹禍上身」,弄得親自擊落敵機的138師412團的戰士,都不敢說是自己幹的,更不敢談邀功,只好說「是飛機自行墜毀的」。

這就是當年的真實抗戰,幹不過精銳日軍,來個奇襲也不敢聲張,幹掉高級將領還怕報復,別說邀功了,弄不好還罪禍燒一身,心酸、無奈、悲壯、心痛……可歌可泣的抗日將士!

五、96歲老兵說出一樁當年秘密

因此,作為黃埔老兵,當年的阮捷成考慮是非常周密的。他雖然只是個27歲的連長,卻深知幹掉一個日本高級將領的後果,所以他日夜不停忙活,把現場消除,把鬼子埋掉,潮水一來,日軍無任何證據可抓,甚至都不知道他死在了哪兒,這才使當地免遭日軍洗劫。

向老兵致敬,向湮沒的無名英雄敬禮!

最後再交代一件趣事。

2014年記者採訪時,96歲的黃埔老兵還說出了一樁秘密:其實,到現在為止,那架晴空號還在椒江江底沉沒著,一直沒有被打撈出來。

(2014年的老兵阮捷成)

======================

文獻參考:戴維·貝爾加米尼《日本天皇的陰謀》(倫敦海涅曼出版公司1971年版)馬登潮《日本海軍大將山縣正鄉座機被圍殲情況的有關電文》(《浙江檔案》 1991年06期)阮捷成《日酋山縣正鄉斃命親歷記》(《聯合日報》2015 年5 月5 日第 007 版)蘇尚堅, 蘇尚周《侵華日軍悍將冢田攻墜機之考證》(《廣西地方志》1995年04期 )《新聞晨報》(2014年9月8日A04版)

相關焦點

  • 抗日神槍手,每次上前線只打機槍手,日軍將領:擊斃他獎5根金條
    「這句國歌一言道盡了14年抗戰的艱難血淚。許許多多的抗戰老兵都曾滿含熱淚地回憶那段崢嶸血淚史。萬雲鵬老人下文我們所講述的就是一位在抗戰中被贊稱為「神槍手」的九旬抗戰老兵,他就是萬雲鵬老人。上前線只需擊斃日軍機槍手當時,萬雲鵬老人偶然聽到,為了剷除他這根「危險毒刺」,日本某支部隊的最高將領專門下令:擊斃那個打槍準的中國兵,就能獲得5根金條獎勵。」
  • 中國抗戰史上第一次擊斃日本最高指揮官,日本4個字評價
    一、14年抗戰消滅的日本最高將領從1931年開始到1945年結束,14年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擊斃的日本最高將領有3個:①1941年的陸軍大將大角岑生,②1942年的陸軍大將塚田攻(死後追晉);③1945年的海軍大將山縣正鄉
  • 抗日戰爭,八路軍擊斃了多少日軍高領將領,都是誰擊斃的
    雖然八路軍在抗戰時期屬於正規部隊,但是兵力只有三個師,在人數與國軍相差甚遠。當時,依靠在敵後抗日根據地的頑強鬥爭,八路軍也殲滅了敵軍幾十萬。其中,還創造了擊斃五位日軍高級將領的輝煌戰績,包括三位日軍中將和兩位日軍少將。
  • 抗日戰爭中,被我軍擊斃的3名日本將領,看看有你認識的嗎?
    抗日戰爭中,被我軍擊斃的3名日本將領,看看有你認識的嗎?1931年9月8日,日本發動了正經中外的九一八事變,日本開始侵略我國的東北三省,之後又開始向華北地區推進,1937年7月7日,又製造了七七事變,開始了全面侵華,在中華民族危急存亡之秋,全國各族人民開始團結一致,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始了全民抗戰。
  • 抗戰老兵葛洪春:日本兵對我說「你好」
    騰訊大蘇網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系列報導——老兵傳奇③【老兵檔案】【老兵故事】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我來到抗戰老兵葛洪春所在的養老院。1945年日本投降後,其部開赴山東濟南接收,葛洪春在日本戰犯管理所看管幾個月,他說:「有好幾個日本戰犯說中國話的,說得很好,有個日本兵讓我有條件去他的國家看一看。」當時葛洪春21歲,那個日本兵才十八九歲,他用日語說著「你好」,這是葛洪春為數不多的能聽得懂的日語單詞。
  • 南京大屠殺被俘虜的士兵為啥不反抗?40年後,一老兵給出答案
    在抗日戰爭中,最讓人悲痛的,應該就是南京大屠殺,在這次歷史事件中,日本侵略者以非常野蠻的行為方式,殘忍的殺害了幾十萬中國百姓,有不少人對此事非常的痛心,每次提起都會恨得咬牙切齒。後來有人對曾經的南京大屠殺提出質疑,在日本進行大屠殺的時候,被俘虜的士兵,為啥不拼死反抗,反而眼睜睜地看著日軍將自己殺害呢?40年,後有一個抗戰老兵給出了問題的答案,這個老兵名叫唐光譜,他原本是一個勤務兵,在1937年12月的時候,日本主力部隊對我們的南京地區發動大規模襲擊,並且給中國軍人造成了極大的人員傷亡。
  • 這位國軍將領死後侵華日軍老兵為何奔赴臺北祭奠
    日軍老兵組團祭奠衡陽守將方先覺今天,是國軍將領方先覺34周年忌日,當年他率國軍第10軍駐守衡陽。
  • 大角岑生:抗日戰爭中被擊斃的日本最高將領,差點暴露珍珠港計劃
    1941年2月,日本天皇的寵臣、軍事議定官、海軍大將大角岑生乘坐飛機在廣東中山縣空域被中國第三遊擊區司令袁帶命令重機槍群擊落,成為抗日戰爭中被擊斃的日本海軍最高將領。雖然如此,但是日本海軍單兵戰鬥力和軍事訓練水平很高,並且擁有鳳翔號、赤城號、加賀號等10艘航空母艦,還有金剛級、扶桑級、伊勢級、長門級、大和級戰列艦,其中比較著名的大和號、武藏號戰列艦,滿載排水量72000噸,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戰列艦,比遼寧號航空母艦的噸位還要多1萬噸。
  • 「這是最高的獎賞」——兩岸老兵樂見部分國民黨老兵將參加抗戰...
    原標題:「這是最高的獎賞」——兩岸老兵樂見部分國民黨老兵將參加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  新華網北京/臺北6月24日電(記者李寒芳、何自力、李慧穎)「這是最高的獎賞,我聽到後非常感動、激動。」國民黨抗戰老兵李熹宗24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
  • 淮海戰役結束後,蔣介石麾下四位高級將領,各自結局如何
    指揮員;國軍劉峙,杜聿明,黃維,黃百韜等國軍高級將領。我方:陳老總,劉帥,粟裕司令員。以上這幾位都是淮海戰役雙方主要指揮官。這場戰役是從1948年11月6日到1949年1月10日結束。前後分為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段的戰役,華野與中野全體將士們都會殲滅敵軍一支王牌兵團與者擊斃司令員。而這些部隊與將領都是屬於蔣介石的嫡系。
  • 抗戰老兵為你講述:「在長沙與日寇激戰了三天兩夜」
    這位老人名叫陳培亮,今年已經94歲,是一名抗戰老兵。 廖思宇 攝 日前,記者在夏佳塘村採訪抗戰老兵時,村支書告訴記者,老人是村上有名的「熱心腸」,喜歡為村子義務勞作種綠植樹,村民見到他便紛紛誇讚他「老當益壯」「有雷鋒精神」。對於整個夏佳塘村來說,老人的存在不僅僅是這些,而是對曾經那一段抗戰歷史的「珍藏」,是那從未褪色的抗戰記憶。
  • 古藺抗戰老兵劉光明,一路走好!
    >2020年3月26日,瀘州市古藺縣魚化鎮抗戰老兵劉光明,因病醫治無效去逝,享年96歲。到魚化黑竹林天己經是黑黑的了,魚化鄉鳳馳村5社劉光明老兵兒子,騎摩託車己經在公路邊等了1個多小時,3.5來寬的村公路上車速也慢,經過ー個灣灣又ー個灣灣,翻過ー個坡坡又ー個坡坡,近ー小時後,我們到了老兵家裡,看見男的女的,老的小的坐滿ー屋人,門口壩壩放了2-3個洗臉盆,溫熱水裡是新新的毛巾,老兵家屬裝煙又倒茶,我們喝上濃濃的、香香的灌兒茶,就開始進入工作流程了,2個多小時才園滿完成。
  • 尋訪抗戰老兵:生活拮据為生計奔波 視榮譽為生命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68年後,昔日的抗日英雄們年事已高,進入耄耋之年。日前,新華社記者奔赴廣西、河南、湖南、北京等地,探訪健在的抗戰老兵。如今,他們安好麼?  不可繞過的詞:「貧困」  生活在廣西柳州市的93歲的黃學文看起來跟其他老人沒有什麼不同。
  • 95歲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終獲國家承認死而無憾
    回訪老兵聞聽喜訊,抗戰老兵大哭7月4日下午,滎陽高村鄉段坊村,大雨。95歲的抗戰老兵宋老夯正睡覺,兩年前他的視力完全模糊,只能靠耳朵辨別親人。得知是記者前來看望,他執意讓兒媳婦攙扶著他坐到院裡的屋簷下,腰板挺直。記者湊近告訴他關於民政部傳出的消息,老人潸然淚下。
  • 聽老兵講述抗戰故事 讓偉大抗戰精神代代相傳
    這一天,從抗戰烽火中一路走來的陸軍第78集團軍某合成旅,組織官兵參觀東北抗日聯軍紀念館,重溫抗戰歷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抗戰老兵史保東、抗戰烈士遺屬高碧英,給家人講述抗戰英雄的故事,緬懷抗戰先烈……他們,用不同的方式,傳承著偉大抗戰精神。  記者走近這些參與抗戰的部隊和老兵,以及抗戰烈士遺屬,聽他們講述槍林彈雨背後的故事。
  • 五名四川抗戰老兵飛赴北京 參加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
    鍾華鄭維邦劉中柱陳家乾黃開仁8月21日,在成都雙流機場候機室,87歲的中國遠徵軍老兵鍾華和他身邊4位老兵——鄭維邦、陳家乾、劉中柱、黃開仁,溝壑縱橫的臉上,全是難以掩飾的笑容。鍾華對前來為他送行的華西都市報記者說,他隨新一軍38師,從印度打到緬甸,不料被密支那的一顆地雷炸成重傷,後送往美軍醫院治療,因而缺席了不少對日反攻。對此,他一直很遺憾。離開部隊後,他開始想念曾並肩作戰過的戰友,但不少戰友已犧牲在滇緬戰場,其他遠徵軍也分散在四川多地,「見一次面可比登天」。「50年代左右,我在川大參加了一次老兵聚會。」
  • 99歲川軍老兵:抗戰神劇都是亂編 哪有那麼容易
    打了幾仗後,鄧錫侯一部糧草告急,只能吃餵馬的胡豆。他拿著蔣介石的手令,找過中央軍蔣鼎文,想領裝備、換棉衣,但蔣鼎文不認。後來,又去找閻錫山,閻錫山只給了一點破舊裝備打發他們。  沒得裝備、糧草補給,還要隨時準備與日軍對戰。迫不得已,鄧錫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默許手下人劫了閻錫山的軍火庫。閻錫山怒火中燒,立即將這支川軍部隊趕走。
  • 大刀片紅纓槍,抗戰兩件寶,為什麼老兵和鬼子拼刺刀都選後者
    南宋時期,南宋著名將領嶽飛,就是手持一桿紅纓槍,縱橫大江南北,打退金兵險些收復宋朝舊都。伴隨著嶽飛的英雄事跡,紅纓槍也成為一款家喻戶曉的英雄武器。在隨後的1000多年中,紅纓槍始終是歷朝歷代軍隊士兵武器首選。即便是清末民國初年,熱兵器已經非常成熟,清軍依舊對紅纓槍念念不忘。新兵除了學習使用槍械外,還要學會使用紅纓槍。
  • 國軍將領中的三個學霸,抗戰時期都很厲害,內戰則一個比一個慘
    國軍將領中的三個學霸,抗戰時期都很厲害,內戰則一個比一個慘 戰爭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構成,並非是單純的軍隊之間的較量,它永遠都是作為政治和經濟的外延,包括軍事鬥爭、政治博弈、經濟基礎等多方面的因素。
  • 25 位抗戰老兵動情講述,告訴你南京保衛戰鮮為人知的細節
    " 抗戰老兵於百英的這段講述,將人們帶回到了1937 年南京保衛戰時的長江邊。 該書收錄了25名抗戰老兵的口述資料,真實還原了南京保衛戰的細節。書中還首次披露了南京保衛戰的最高指揮官唐生智最後突圍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