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片紅纓槍,抗戰兩件寶,為什麼老兵和鬼子拼刺刀都選後者

2021-01-08 老特有話說

在中國漫長的5000年歷史中,紅纓槍應該算是歷史比較悠久的冷兵器之一了。據史料記載,紅纓槍最早出現在三國時期,三國蜀漢五虎上將之一的趙雲,就用的紅纓槍。只不過趙子龍的紅纓槍纓子是白色的,而並非我們常見的紅色。

三國後期,紅纓槍已經從武將才能用的武器,變成了人人都可使用的大眾兵器。相比較長矛和大刀,紅纓槍結構簡單、輕便好用,使用方法更是簡單好學,因此很快就在民間流傳開來,成為許多人練武選兵器的首選。

南宋時期,南宋著名將領嶽飛,就是手持一桿紅纓槍,縱橫大江南北,打退金兵險些收復宋朝舊都。伴隨著嶽飛的英雄事跡,紅纓槍也成為一款家喻戶曉的英雄武器。

在隨後的1000多年中,紅纓槍始終是歷朝歷代軍隊士兵武器首選。

即便是清末民國初年,熱兵器已經非常成熟,清軍依舊對紅纓槍念念不忘。新兵除了學習使用槍械外,還要學會使用紅纓槍。看似有些迂腐,實際上是對紅纓槍這種武器好用的最好詮釋。

1931年9月18日,日軍炮轟瀋陽北大營,這就是著名的九一八事變。這個事變,也標誌著長達14年的抗日戰爭正式打響。在當時,日寇裝備精良,天上有飛機,地上有坦克,進攻有大炮掩護,就連手中的三八式步槍,也比中國軍隊的漢陽造、中正式打的更遠、更準。

更不利的是,抗戰初期,我抗日軍民大多連漢陽造都沒得用。面對武裝到牙齒的日寇,抗日軍民想到了使用紅纓槍這款兵器。

當時,製作一桿紅纓槍非常容易,用白蠟杆或者樺樹幹,經過打磨去皮兩步就能製成一根槍桿。然後再讓鐵匠手工打造一個三角槍頭裝在白蠟杆上,最後將染成紅色的玉米穗捆在白蠟杆上。一桿標準的紅纓槍就做好了。

也是因為紅纓槍實在太好製作,所以抗戰初期,我八路軍部分士兵甚至都裝備有紅纓槍。平常背在身後,如遇到白刃戰,抽出紅纓槍就可以和日軍拼刺刀。因為紅纓槍槍長都在2米左右,所以面對日寇的三八大蓋有天然的優勢,因此紅纓槍這也讓日寇苦不堪言。

1938年3月,神頭嶺阻擊戰打響,當時八路軍129師386旅三個團在邯鄲、長治公路沿線,對路過日軍發起了進攻。此次阻擊戰進行了2小時,我部以傷亡240人的代價擊斃敵1400餘人、俘敵80餘人、繳獲各類槍枝300餘件、斃傷和俘獲騾馬600餘匹。沉重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讓日寇吃了一次大虧。

這次戰役中,386旅新建部隊大多沒有步槍,全靠紅纓槍和日寇展開白刃戰。由於神頭嶺地勢狹窄,日寇面對長2米的紅纓槍,被打的毫無還手之力。三八式步槍根本刺不到我八路軍戰士,這也成了日寇傷亡慘重的主要原因。至此,我八路軍老兵和日寇拼刺刀,都會首選紅纓槍。

抗戰後期,隨著我抗日軍民武器裝備越來越好,紅纓槍也逐漸退出一線作戰部隊裝備序列。轉而成為兒童團制式裝備,繼續發光發熱。

相關焦點

  • 刺刀不能磨得太鋒利!抗戰老兵血的教訓:越鋒利,自己死得就越快
    抗戰老兵血的教訓我記得有本書裡說白刃戰其實就那麼一兩下,要麼捅死對方,要麼被對方挑死,電光石火瞬間的事,這也是大刀拼不過刺刀的原因,先不說大刀短,就說一刀往往劈不死對方,但對方一刺刀就能捅個對穿。不過我覺得在那種情況下,紅纓槍才是寶貝呀!紅纓槍輕鬆做到2米長,3.8大蓋不過1280毫米,加上刺刀,伸出手臂,至多1800毫米。紅纓槍帶來的心理優勢非常巨大。可你不能讓戰士又帶步槍又扛長槍吧,一般開戰都是兩方對射的,而且武器彈藥不充足,不能做到人手一條槍一把刺刀,只能拿紅纓槍大刀片來湊,說到底還是因為那時候窮、落後。
  • 抗戰中,我軍拼刺刀能不能幹過鬼子?老兵:有一個部位刺了就倒地
    抗戰中,我軍拼刺刀能不能幹過鬼子?抗戰時期大量裝備冷兵器的部隊往往都是槍彈武器稀缺,但以肉搏為補充,刻苦練兵的部隊,這些部隊往往有系統的劈刺訓練,甚至有些部隊早就引進日式護具作為拼刺與劈刀的對抗用具了,這樣不論是冷兵器這塊的基本功還是對抗經驗都不遜於鬼子了。
  • 老兵回憶鬼子進村:用刺刀剖開孕婦的肚子
    聽抗戰老兵流於民間的硝煙往事8年抗戰,年輕的他們毅然參軍入伍。今天,他們中的倖存者寥寥無幾,其中大多已到耄耋之年。最後,在90歲的鄭延柄家裡,珍存著參軍生活用品和筆書記錄,其中一條白毛巾上寫著「將革命進行到底」。現在他喜愛書法,每天都會練上幾筆,還出過書。8月8日,網友們來到了紅安八裡灣,年近九旬的佔仲華身子骨依舊硬朗,1941年參軍,打了6年的仗,打過遊擊戰。提及當年的抗戰,老人說那個時候資源非常的匱乏,軍備大多來源於打仗時繳獲的敵人的武器,子彈不夠時甚至用秸稈假裝。
  • 抗戰老兵血的教訓:刺刀不能太鋒利!刀越鋒利,自己就會死得越快
    有人估計要問了,為什麼都進入熱武器時代了,還要用冷兵器去一刀刀拼殺?  第一當時雖然已經出現了熱武器,但大規模的殺傷性武器還是有限的。一位抗日戰爭活下來的老兵卻在採訪中告訴大家,刺刀一定不能太鋒利,刀越利,自己可能死得就會越快。  那是老兵15歲那年發生的事了,他參加了縣遊擊隊,有一次提前聽說日本軍要來村子裡搶糧食,就跟其他隊員一起埋伏在路上,等著殺日本鬼子一個措手不及。果不其然,鬼子們從他們埋伏的路旁經過,老兵跟戰友們一同跳出,立刻就放倒了好幾個鬼子。
  • 他是上將軍長, 號稱硬仗將軍, 抗戰敢跟鬼子拼刺刀,壯烈犧牲的民族...
    王甲本將軍敢打硬仗,為了奪回陣地,曾經親率敢死隊衝鋒,為友軍爭取的時間,因為其在淞滬抗戰上的卓越表現,王甲本將軍被提拔為98師師長。淞滬會戰後,王甲本將軍的98師轉隸夏楚中的76軍,受第九戰區指揮。王甲本將軍和新四軍關係融洽,曾經贈送給羅炳輝將軍20萬發子彈,並且在新四軍的配合下佔領宣城。王甲本將軍在第一次長沙會戰中榮立戰功,被升任為79軍中將副軍長兼98師師長。
  • 老兵回憶說:日軍刺刀拼不過大刀片,發明鐵圍脖,效果反而更差
    抗日戰爭時期,我29軍在喜峰口的近戰中,使用大刀和日本三八式軍刺對抗佔盡了上風。日本軍方自從建軍以來就非常注重士兵拼刺訓練,新兵一律接受嚴格的刺殺訓練。日軍向來以步槍精確射擊和拼刺二大技藝作為武士道精神的體現。除了部隊嚴格訓練以外,日軍為了在拼刺中佔到上風,還特地設計了新式的30式刺刀,單單這個刺刀就長達0.53米,極為鋒利。加上三八式步槍1.2米的長度。
  • 99歲川軍老兵:抗戰神劇都是亂編 哪有那麼容易
    但一些抗日劇中的主人公被披上神化的外衣,一出手就是手撕鬼子,手榴彈炸掉飛行的飛機,甚至一個人單挑日軍一個聯隊……  抗戰真的這麼容易嗎?相關數據統計,自「九一八」事變開始,到抗戰結束,中國的抗日歷史長達14年,付出3000多萬軍民的生命,才換來70年前的勝利。  成都健在的抗戰老兵,回憶與日軍的對戰都是心酸的:與鬼子對戰,一旦有絲毫的疏忽,都是致命的。
  • 李乾仁:拼刺刀,勇者勝
    原標題:李乾仁:拼刺刀,勇者勝 老人拿起一根竹子當作「刺刀」,雙手緊握「刺刀」,演示起那段抗戰中最深的記憶。 他向我們敘述了參加抗日、新中國成立後的人生經歷,那段浴血抗戰的經歷讓他感到無比自豪。 「這是拼刺刀時受傷的,這是被地雷炸傷的。」李乾仁指著自己的頭部和左腳,回憶他19歲參加抗日戰爭時,日本鬼子給他留下的創傷。他說,頭頂受傷的地方70多年了一直長不出頭髮,左腳這塊疤痕有10釐米長,遇到陰冷天時受傷的地方會隱隱作痛。
  • 抗戰民謠斥日寇暴行:鬼子輪姦孕婦後刺刀剖其腹
    日軍侵佔華豐煤礦時修建的炸藥庫  抗日戰爭時期,祖國各地產生了大量抗戰民謠。特殊的時代背景卻使這些民謠的主題達到了空前統一,那就是痛斥日寇漢奸的暴行、歌頌軍民抗戰的光輝業績。筆者最近通過走訪當時寧陽縣境內一些重大事件發生地的老者,搜集整理了部分頗具特色的抗戰民謠。儘管時過境遷,這些民謠已經很少有人再傳唱,但其中所承載的那段歷史,卻永遠值得每一名華夏兒女銘記。  □周東升  揭露偽頑倒行逆施的  之一:  寧陽不寧,漢奸逞能。晌午來牽牛,傍黑來揩油;鬼子進了村,叫爹又磕頭。換了一身老鼠皮,耀武揚威喊「米西」。
  • 和鬼子拼刺刀壯烈犧牲的軍長,被追晉為上將,號稱硬仗將軍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鐵血真英雄,在抗戰中的22次會戰中,這位將軍經歷了9次殊死大戰,並且榮獲硬仗將軍的光榮稱號,這位將軍便是滇軍猛將——王甲本。王甲本,表字立基,雲南曲靖富源人,青年時代立志報國,考入雲南講武堂,並且在軍事方面很有才華。
  • 聽97歲抗戰老兵劉克群講述當年艱苦卓絕的遊擊戰
    15歲扛起紅纓槍,20歲加入八路軍,聽97歲抗戰老兵劉克群講述當年艱苦卓絕的遊擊戰——歲月流轉 英雄精神屹立不倒解放戰爭時的劉克群(受訪者供圖)劉克群老人正在讀報直播南陽訊 15歲時,他拿起紅纓槍站崗放哨查路條,全力保護鄉親安危。
  • 老兵目睹日軍瘋狂殺戮:用刺刀把孕婦的肚皮破開
    老兵目睹日軍瘋狂殺戮:用刺刀把孕婦的肚皮破開 2014-07-06 14:43:41  「用刺刀把孕婦的肚皮破開,把小孩掏出來往刺刀上一戳,還是活的,就馱到肩上,那個慘啊!」  李步宏說,抗戰爆發後,人人都想參軍抗日。1942年,他18歲,懷著保家衛國的一腔熱血,參加了新四軍,曾先後擔任過通訊員、警衛和司務長。  「當兵一個多月,班長在前線被打死了,(上級)要我當班長,我說當不好呢,(上級說)當不好你學習。」
  • 抗戰時,日本人和中國人拼刺刀,卻為何不敢和美國人拼刺刀?
    抗戰時,日本人和中國人拼刺刀,卻為何不敢和美國人拼刺刀? 歷史背景推移到世界第二次大戰之前,世界上各個國家軍事化水平顯著提高。尤其美國日本。借著戰爭的名義,大發戰爭之財富。然而就是這樣的軍事水平下,日本這個國家首先選用的武器竟然是白刃,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刺刀。
  • 老兵說:當逃兵,不敢拼刺刀,就活埋
    其主人王建堂是抗戰川軍第44軍的一名排長,後來還擔任過連長。王建堂無嗣,從軍前有過一次婚姻,因為從軍也就喪失了。後來只有沒有23塊孤老補助。我們知道在抗戰時期四川有300萬人從軍,其中戰死和負傷64萬人。可以說到了1945年,我國絕大部分部隊都有四川兵。
  • 87歲抗戰老兵盧慶貽:拍出衡陽保衛戰"最後一電"
    「和日軍戰鬥到底」 ——抗戰老兵李輝煊講述抗日故事   「日本人宣布投降前幾天,我們和他們在遂川大汾墟一帶,連續打了4天4夜,雙方都想爭奪最後的勝利,炮聲連連,打得天都是紅的。」 李輝煊形容自己的體能已到了極限,日本人宣布投降時,部隊很多官兵都以為有詐,直到部隊長官去遂川接受日軍投降回來,才信以為真。 1949年,李輝煊在浙江溧陽投誠解放軍,參與解放浙江和上海。
  • 張計安:我是兒童團 拿起紅纓槍去打小東洋
    拿起紅纓槍,去打小東洋。山溝裡,山崗上,遊擊戰兒幹一場。打東洋,保家鄉,不讓鬼子再猖狂。」70年前,這首《紅纓槍》唱響在華北抗日根據地,如今,它是抗戰老兵張計安一輩子抹不掉的記憶。7歲上學的時候,張計安就學會了這首歌。1937年7月7日寇發動全面侵華戰爭,9歲的張計安在老家山西省沁源縣參加了兒童團。我是小小兒童團 兒童團都幹些什麼呢?
  • 抗戰老兵告訴你
    這是一個黃埔老兵擊斃日本高級將領後的真實故事。看後更知抗戰之艱辛不易、心酸無奈……毫無疑問,這些屍體正是30萬慘死日軍刺刀下的我同胞。書中說,起先鬼子還裝拉屍體清理,由於屍體太多,後來鬼子拉都不願意拉了,直接把人們趕到挖好的萬人坑前,然後機槍掃射;再後來,掃射也嫌費子彈,直接讓中國人挖好坑,然後鬼子把他們趕到坑裡活埋……二、斃鬼子9人,我們卻「備棺埋葬」再來看一下8年後的一封密電:《羅浩忠等致黃紹竑電》(1945年4月4日)「三月十七日,敵巨型水上式九二號運輸機一架降落於臨海海門椒江江面…
  • 抗戰老八路講述埋地雷反掃蕩經歷
    「記得啊,拼刺刀時,鬼子愛朝胸部和小腹扎,一定要小心。」大老宋一邊比劃,一邊低聲叮囑邵仁卿,邵仁卿在一旁不停地點頭,握緊槍桿的雙手,手心全是汗。 「殺啊,殺鬼子!」衝鋒號吹響,大老宋一聲怒吼,邵仁卿來不及多想,緊隨其後,衝向端著刺刀的鬼子。鬼子果然毒辣,照著邵仁卿的小腹提刀就刺,邵仁卿雖然拼命閃躲,但還是被扎傷了大腿。
  • 廈門抗戰故事:為了不能忘卻的紀念
    廈門網訊 (文/圖 廈門日報記者 鄔秀君 林路然 衛琳)9月3日是抗戰勝利紀念日。偉大的抗戰精神激勵中國人民克服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現居廈門的抗戰老兵王湘生、馬作金接受本報記者採訪,講述當年親身經歷的那段浴血奮戰抗擊外敵入侵的歷史。
  • 為何刺刀不能磨太利?老兵:刺刀越鋥亮,自己死得越快
    導語:為何刺刀不能磨太利?老兵:刺刀越鋥亮,自己死得越快我們知道,刺刀在古代是一種冷兵器,早在明朝時期的1451年,鐵銃上就已經出現了矛頭,它的作用就是進行刺殺。這就是刺刀的雛形,也意味著刺刀的起源在我國,到了100多年以後,歐洲的獵槍上才會出現安裝矛頭這一個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