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口徑最大的通用機槍用來與俄軍對峙?

2020-12-17 騰訊網

  烏克蘭危機已過去4年多,現在烏克蘭與俄羅斯關係還是僵持不下。烏克蘭一直指責俄羅斯在背後支持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兩州,並揚言俄羅斯派遣武裝人員進入了烏克蘭。

  在整個烏克蘭危機期間,烏克蘭與俄羅斯軍隊曾發生過對峙事件,軍事實力明顯處於下風的烏克蘭,想出了一個主意,希望通過改裝DShKM重機槍向俄軍施加壓力。

  DShK1938重機槍,又稱 DShK,英文全稱:Degtyaryov-Shpagin Large-Calibre。名字來源於原設計師瓦西裡·捷格加廖夫及格裡高利·斯帕金的姓氏,被縮寫為德什卡。蘇聯從1938年二戰時期開始裝備的重型防空機槍。該機槍採用了氣導式自動原理,發射12.7×108毫米的子彈。彈鏈供彈,最大有效射程:3500 m,最大射程:5400 m,槍身質量:33.5 kg,輪式槍架質量(不含防盾):102 kg。DShK的改進版本DShK 1938/46又稱DShKM。

  在二戰開始前已經生產了2000挺DShK機槍,到了1944年1月,蘇聯紅軍已經擁有8440挺DShK機槍。可以說這種機槍是有力的放空武器,機槍被步兵分隊廣泛應用於低空防禦和步兵火力支援,也在一些重型坦克和小型艦艇上作為防空機槍,可以靈活應用。

  在戰爭後期根據一些意見對DShK機槍進行了改進,主要是用旋轉的彈鏈式供彈機構代替比較原來的套筒式動作機構,主要是因為轉鼓式彈鏈供彈機結構複雜、故障率高,此時捷格加廖夫已經成功地把彈盤供彈的DP-27輕機槍改成彈鏈式供彈的RP-46輕機槍,因此他放棄了DShK機槍上原有的轉鼓供彈機,而把RP-46輕機槍上的往復式供彈機構移植到DShK機槍上,此外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改進。

  改進後的新機槍在1946年正式被採用並重新命名為DShK-38/46或DShKM(ДШКМ,其中的「M」表示改進型),但據說早在1945年2月已經有250挺經過改進的DShKM機槍在戰場上試用。

  戰後在1960年代後到1970年代初期,蘇軍認為當時所裝備的12.7mm口徑DShKM重機槍重量太大,後來用了新的NSV重機槍代替了。

  車臣戰爭中的俄軍T-80U型主戰坦克仍然配有DShk-38/46型重機槍作為車載機槍。事實上,在之前的冷戰中,蘇聯的T-72坦克和車上的德什卡重機槍,一直是西方軍隊最畏懼的武器。

  DShK/DShKM機槍是一種彈鏈式供彈、導氣式操作原理、只能全自動射擊的武器系統。採用開膛待擊,閉鎖機構為槍機偏轉式,依靠槍機框上的閉鎖斜面,使槍機的機尾下降,完成閉鎖動作。自動機系統與DP-27輕機槍上的類似,但按比例增大槍機和機匣後板上的機框緩衝器組件。

  DShK機槍使用不能快速拆卸的重型槍管,槍管前方有大型制退器,槍管中部有散熱環增強冷卻能力,後下方有用於結合活塞套筒的結合槽。槍管內有右旋膛線8條。導氣箍上有氣體調整器,用於調整作用於活塞上的氣體,以保證復進機有適當的後座速度,其上有直徑為3mm、4mm和5mm的導氣孔。導氣系統有3個位置的導氣調整器。有散熱筋增強冷卻能力。

  DShK機槍採用科列斯尼科夫(I.N.Kolesnikov)設計的多用途槍架。該槍架由兩個前腳架、一個後腳架和座盤組成,還有一對輪子,便於步兵拖行。後腳架上有一個鞍座,射手可坐在這個鞍座上射擊。槍架左側安此外還配有可拆卸的鋼盾。

  當用作防空用途時,只要卸去輪子並把三腳架豎起來就可成為高射機槍,但作為防空武器使用時還要裝上專門的肩託和環形高射瞄準具。高平狀態之間的轉換隻要一分鐘就可以完成。此外有許多DShK通過柱形支座安裝在小形船艇上使用(例如魚雷艇),有些潛艇也有安裝過單聯或雙聯的DShK機槍。

  DShK在戰爭期間逐漸替換了許多7.62mm馬克沁重機槍,在戰爭中表現優秀。從DShK機槍上發射的穿甲彈可以在500m距離擊穿15mm厚的鋼板,不僅能抗擊低飛的敵機,也能有效地對付輕型裝甲目標或步兵掩體,所以是一種極好的支援步兵地面戰鬥的武器。

  DShK和DShKM機槍在它們出現的年代是一種非常成功的武器,但是這種槍太重、太複雜,而且生產成本偏高,在惡劣環境下的可靠性欠佳,因此最後還是被其他更好的重機槍所代替。

  雖然DShK如今早已停產,不過仍然廣泛地被用在很多地方的武裝衝突中,在很許多的戰亂地區可以看它的身影。曾在東南亞,南亞,中亞,中東,東歐,拉丁美洲以及北中非洲的武裝衝突或戰爭中幾乎總是涉及到DShK。

  敘利亞內戰中,操作DShk重機槍的敘利亞反對派武裝士兵,在他們眼中,用德什卡和ZPU-2雙聯裝14.5毫米高射機槍打平射是絕對的巷戰利器。

  2017年,社交媒體平臺公布了一段烏克蘭軍隊實彈射擊的視頻,在視頻中,士兵們操作一款看起來十分眼熟的「新型機槍」進行射擊。

  視頻中出現的這款DShKM重機槍,是經過私自改造的,它在外觀上與原來的DShKM重機槍就有很大區別,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將三腳架換成了槍管上安裝的兩腳架,另外在槍身後部增加了槍託,將拇指按壓式扳機,改成了普通扳機式。

  將重機槍改造成這個樣子,很大的一個原因是為方便士兵攜帶。在移動它的時候,士兵們不需要像其他重機槍一樣,將槍身和三腳架分解(長距離行動時還需分解槍管),而是整挺直接由兩個人抬走。

  同時,烏克蘭在槍身後方加裝一個槍託和擊發裝置,另外在槍託上方還預留了一個導軌,用來安裝瞄準鏡一類的戰術附件。整挺重機槍被改造成一挺「通用機槍」,可以說成為世界上口徑最大的「通用機槍」(常見的通用機槍口徑大多都為7.62毫米,而這款機槍口徑為12.7毫米)。

  此外,改裝後消焰器部分和原版也有很大區別,加裝了一個類似於大口徑反器材槍枝的消焰器。

  據網上評論稱,經過現代化改裝後的DShKM重機槍顯著提高了作戰能力,攜帶也變得更加靈活。烏克蘭士兵進行利用DShKM重機槍射擊,2000米內是不留活口。

  烏克蘭勢單力薄,靠一己之力根本不可能支持到現在。有資料顯示,2016年,立陶宛就已經向烏克蘭交付了機槍和輕武器所用彈藥,包括60挺14.5毫米口徑KPVT機槍、86挺12.7毫米口徑DShK機槍和150噸蘇聯產彈藥。估計烏克蘭改裝的DShK機槍就是立陶宛贈送的。

  2017年,立陶宛政府還決定向烏克蘭免費轉讓「立陶宛軍隊不再使用的」、價值193.1萬歐元的武器和彈藥。其中包括7000多支卡拉什尼科夫突擊步槍、近200萬發彈藥、80多挺機槍、若干迫擊炮以及一些反坦克武器等軍事裝備。

  報導引述立陶宛國防部長卡羅布利斯的話稱,立陶宛此次向烏克蘭轉讓武器,主要目的是幫助烏克蘭鞏固軍力、確保該國國家主權。

  除立陶宛外,美國更是烏克蘭最大的援助方。2017年,美國加大對烏克蘭軍事援助力度,在完成向烏克蘭武裝力量和國民近衛軍供應一批12.7毫米「巴雷特」M82和M107狙擊步槍後,美國又交付了100具PSRL-1型火箭筒,這批火箭筒在烏克蘭國民近衛軍服役。

  同時,2017年12月22日,美國國務院宣布已決定向烏克蘭提供軍事裝備,這批裝備價值4700萬美元,包括了210枚反坦克飛彈和狙擊步槍等武器。此舉旨在通過提高烏克蘭政府軍抵禦叛軍潛在攻勢的能力,從而避免讓長期衝突升級為一場熱戰。

  但這一政策帶有潛在的國家安全隱患,尤其是上述武器可能會最終落入敵方手中。美國官員稱認真考慮過這些危險,並針對「輕標槍」反坦克飛彈採取了特別的預防措施。

  這些武器已配備給遠離烏克蘭東部前線的政府軍部隊,以確保烏方不會利用它們實施進攻性逼迫,如果戰鬥發生轉移,它們也不會落入敵方手中。

  由此可見,美國在骨子裡是不相信烏克蘭軍隊的作戰能力的。希望烏克蘭改裝的DShKM重機槍,槍口也別再對準自己的同胞。

相關焦點

  • 環球大口徑機槍面面觀
    「重弩」替代者「科爾德」機槍作為NSV重機槍的替代者,俄軍的12.7毫米「科爾德」機槍堪稱「名門之後」。蘇聯時期開始生產的NSV重機槍有「重弩」之稱。「科爾德」機槍外形與它酷似,但內部結構尤其是槍機與「重弩」有較大差別,進行了一系列優化。按照一些國家的分類標準,它屬於通用機槍,既能安裝兩腳架作為輕機槍使用,又能安裝三腳架作為重機槍使用。這使它可以靈活部署,不一定要像重機槍那樣構築陣地。儘管「科爾德」機槍在射速和重量上與NSV重機槍相比沒有太大變化,但射擊密度提高了將近2倍,戰鬥性能有所提升。
  • 重機槍與通用機槍最大的區別有哪些?
    而且重機槍的一個特點之一是由於要長時間的連續發射,所以早期的重機槍一般使用水冷方式,像馬克幸機槍大大的套筒其實就是一個水箱,用來給槍管降溫,而且當時的重機槍在口徑上大多與輕機槍是一樣的,主要是為了後勤保障方便,兩者的主要區別就在於機動性良好與否。
  • 我國正研7.62毫米新型通用機槍,5.8毫米機槍將退役
    8.6毫米口徑通用機槍並沒有最終「修成正果」,回歸傳統的7.62毫米中口徑機槍彈或已成定局。軍事觀察家根據國內外公開資料,對我軍最新研製的7.62毫米通用機槍做一背景解讀。通用機槍作為班組火力的核心,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自2000年我軍裝備88式5.8毫米小口徑通用機槍以來的19年時間裡,受「中口徑機槍消亡論」影響,我軍沒有列裝任何新研製的中口徑機槍武器,各輕武器研究科研院所和軍工企業熱衷於對其他國家的世界著名機槍進行仿製和出口工作,以期獲得較好的經濟回報。
  • 雪橇裝機槍,就能吊打俄軍?俄羅斯的北極部隊掏出一款雪地戰神器
    ,那就是俄羅斯,顯然這款機槍雪橇打造出來,就是為了對付俄軍的。 荷蘭海軍陸戰隊稱,第一批裝備上述機槍雪橇的將會是即將前往挪威進行訓練的海軍陸戰隊,機槍具備選擇多樣性,如今使用的版本為7.62毫米北約口徑的FN MAG通用機槍,由比利時艾斯塔勒國營工廠生產,但是比標準版本略短,適合安裝在雪橇這種狹小侷促的平臺之上。
  • 正面對峙之後,俄軍突破亞塞拜然包圍圈,營救大批亞美尼亞士兵
    12月17日,據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報導,當地時間周三,俄羅斯駐守在納卡地區的維和部隊按照慣例出動大批士兵在拉欽走廊執行巡邏任務時,突然遭到亞塞拜然軍隊的包圍,雙方在卡拉巴赫哈德魯特地區發生正面對峙,但都保持了克制,事態並未升級。
  • 機槍種類全科普,從馬克沁到IAR,各類機槍的名稱定義
    首先來說,機槍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在特定環境下起到自己應有的作用,而不是一定把自己去套死某個名稱。而且各個國家或對機槍的應用理解方式也不同,我們只能最大客觀的去看待機槍們。我們從機槍之初的重機槍開始說起,真正意義上第一挺機槍就是用火藥燃氣動力完成自動裝填的馬克沁。
  • 俄軍閱兵新武器晃瞎眼:武裝卡車制式化,德什卡機槍加簡陋裝甲
    最晚在俄羅斯內戰期間,紅白兩軍就不約而同為自己的騎兵部隊配備了機槍馬車,在四輪馬車上安裝馬克西姆重機槍和足夠的彈藥,為騎兵部隊提供足夠火力。其後,在二戰中,蘇軍也在輕型卡車上安裝德什卡重機槍或者極具特色的四聯裝馬克西姆高射機槍,為地面部隊提供防空掩護。
  • 盤點那些好萊塢電影裡經常出現的大殺器:速射機槍
    電影《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撕布機」MG42機槍在電影《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中,遊擊隊員瓦爾特手上拿的這挺機槍就是二戰中著名的德國機槍MG42,這款機槍重11.05公斤,槍長1219毫米,口徑7.92毫米,初速755米/秒。
  • 十大全球殺傷力最強的機槍
    該機槍於60年代初,原通用電氣公司(現為洛克希德·馬丁軍械繫統公司)在機載M61Al「火神」6管速射機炮上發展而成,系列口徑從5.56毫米(0.223英寸)一直到25毫米(1.0英寸)。一百米內的任何東西都會被打穿。
  • 趕緊吹這個:全球現役最大口徑火炮在臺灣!
    隨著現代武器的不斷更新,超大口徑火炮已經逐漸開始退出歷史舞臺。下面這四種現役的「大口徑火炮」可能是「巨炮家族」最後的榮光了。美國M110型 203毫米自行榴彈炮M110型自行榴彈炮口徑203毫米,重量不到27噸。這「身板」放在二戰時期絕對算不上巨炮。
  • 俄軍BTR80的山寨兄弟駿馬裝甲車
    炮塔上安裝2挺14.5毫米重機槍和1挺7.62毫米並列機槍,沒有安裝火炮。相比俄軍BTR80的1挺14.5毫米重機槍,駿馬還多了1挺,火力有所增強。14.5毫米重機槍射程1000米,每挺機槍備彈500發。14.5毫米重機槍發射普通子彈時,只能壓制敵人的士兵,不能攻擊敵人裝甲目標和工事。
  • 日本「歪把子」機槍、三式重機槍、96式機槍,性能都很差
    大正十一式輕機槍機槍作為自動武器,要實現能通用步槍這種非自動武器的5發彈匣,就必須滿足兩個條件:第一,必須具有一個能夠承載和儲放步槍5發彈匣的平臺;第二,必須能夠滿足機槍自動射擊的要求九六式輕機槍它們之間最大的差異就是,九六式輕機槍使用的彈匣為曲型可卸式盒狀彈匣,這種彈匣設計增加了九六式輕機槍可靠性,並且減輕了該槍的重量。
  • 美國紅脖子痴迷大口徑,為何二戰放棄20mm機炮,反選12.7mm機槍
    比如圖中這款Fat Mac(胖老哥)步槍就是美式大口徑武器的代表,由美國槍迷J·D·瓊斯設計,口徑達到了驚人的24.1mm。 其實若按現代槍炮口徑標準,胖老哥已經算是炮了,不過設計者瓊斯還是將它歸類為步槍一類,所以它也就成為世界上口徑最大的栓動步槍。
  • 比「歪把子」還蠢的機槍,只有日本人能設計出來丨局器
    (圖源:Wikimedia Commons)M1919機槍而自衛隊下一代「中型機槍」,即通用機槍的研發,被交給了日本特殊金屬工業株式會社這支樣槍基本上就是把二戰時期日軍裝備的九九式輕機槍改成美國.30-06口徑,並且修改成彈鏈供彈。不過九九式輕機槍的性能勉強算得上中規中矩,以此為基礎設計下一代機槍也沒什麼問題。不過沒多久,美軍就決定採用新型的7.62×51mm步槍彈,並要求美國的所有盟友都必須採用這一口徑作為步槍的標準口徑。這下子,日本人也只得改用新的口徑。與此同時,NTK被住友重工收購。
  • 比利時推出7.62毫米米尼米輕型機槍(圖)
    美軍機槍手使用M249機槍(比利時FN赫斯塔爾公司「米尼米」5.56毫米輕機槍)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2006年7月5日刊報導比利時FN赫斯塔爾公司推出了7.62毫米「米尼米」輕機槍,用以競爭MAG58式機槍和美國M60式通用機槍。
  • 西格紹爾SL MAG新中口徑機槍亮相 競標美軍下一代班組武器
    2018年10月,在美國陸軍協會年會(AUSA)上,西格紹爾公司在現場展出了.338諾瑪馬格南口徑的西格輕機槍當美軍特種部隊司令部宣布西格紹爾贏得配備消音器的上機匣合同時,這種機槍是其中一個分項目。美軍「下一代班組自動武器」旨在尋求一種重量相當於M240,射程相當於M2HB的新型機槍。
  • 俄軍直接安裝消音器,效果讓人尷尬
    在上世紀二十年代,俄軍在面對低空襲來的飛機時時常顧此失彼,毫無辦法,因此在軍方高層的示意下,俄軍武器設計師急需設計出一款威力猛,射速快,口徑大的重機槍,在這樣的環境下,德什卡重機槍應運而生。德什卡重機槍但是德什卡重機槍在射擊時後坐力奇高,並且噪聲也大,槍口火焰更是引人注意,因此在戰場上很容易成為敵人的活靶子,並且俄軍士兵也都大大咧咧的,他們嫌德什卡重機槍在射擊時噪聲太大,於是在開動腦筋後,為這款重機槍加上了消音器
  • 完美輕機槍——FN米尼米機槍
    很多人可能都沒有意識到,FN米尼米「輕機槍」,實際上是一款真正的通用機槍。  有一次我給文章配圖,找到了一張米尼米機槍的圖片,圖中米尼米機槍正架在三腳架上射擊。但布倫之流大多使用彈匣供彈,容彈量很有限,在機槍中顯得非常不專業,雖然能用三腳架,但從來沒人把它們當作通用機槍,所謂「穿上龍袍也不像太子」,可能就是這種感覺吧。  而米尼米呢,彈鏈供彈、可換槍管,通用機槍該有的它都有。無論如何論資排輩,米尼米都能排進通用機槍的行列中來——除了口徑略小了一些。
  • 怒火噴射:蘇聯「德什卡」高射機槍小傳
    《蘇聯軍事百科全書·軍事技術》一書中對 高射機槍的定義是:「毀傷低空目標的自動速射武器,亦可以用來對地面目標和水上目標射擊」。 隨著飛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大量運用,地面部隊的防空壓力陡增,需要專門的高射武器對抗敵人的空中打擊。
  • 高海拔湖上「海軍」細節,配大口徑機槍遙控武器站,還能包抄登岸
    這大口徑機關槍看起來就有戰鬥力,難怪輕鬆嚇退對方。通過視頻我們可看到,快艇飛馳在碧藍色的湖面上,速度極快,利用高速快艇的機動優勢,可以快速到達衝突地點,並且迅速佔領重要位置,必要時還可以切斷對方的後路。由於班公湖兩岸山勢陡峭,一般的裝甲力量根本無法站,因此這艘快艇在班公湖上的優勢比任何坦克,堪比湖上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