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危機已過去4年多,現在烏克蘭與俄羅斯關係還是僵持不下。烏克蘭一直指責俄羅斯在背後支持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兩州,並揚言俄羅斯派遣武裝人員進入了烏克蘭。
在整個烏克蘭危機期間,烏克蘭與俄羅斯軍隊曾發生過對峙事件,軍事實力明顯處於下風的烏克蘭,想出了一個主意,希望通過改裝DShKM重機槍向俄軍施加壓力。
DShK1938重機槍,又稱 DShK,英文全稱:Degtyaryov-Shpagin Large-Calibre。名字來源於原設計師瓦西裡·捷格加廖夫及格裡高利·斯帕金的姓氏,被縮寫為德什卡。蘇聯從1938年二戰時期開始裝備的重型防空機槍。該機槍採用了氣導式自動原理,發射12.7×108毫米的子彈。彈鏈供彈,最大有效射程:3500 m,最大射程:5400 m,槍身質量:33.5 kg,輪式槍架質量(不含防盾):102 kg。DShK的改進版本DShK 1938/46又稱DShKM。
在二戰開始前已經生產了2000挺DShK機槍,到了1944年1月,蘇聯紅軍已經擁有8440挺DShK機槍。可以說這種機槍是有力的放空武器,機槍被步兵分隊廣泛應用於低空防禦和步兵火力支援,也在一些重型坦克和小型艦艇上作為防空機槍,可以靈活應用。
在戰爭後期根據一些意見對DShK機槍進行了改進,主要是用旋轉的彈鏈式供彈機構代替比較原來的套筒式動作機構,主要是因為轉鼓式彈鏈供彈機結構複雜、故障率高,此時捷格加廖夫已經成功地把彈盤供彈的DP-27輕機槍改成彈鏈式供彈的RP-46輕機槍,因此他放棄了DShK機槍上原有的轉鼓供彈機,而把RP-46輕機槍上的往復式供彈機構移植到DShK機槍上,此外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改進。
改進後的新機槍在1946年正式被採用並重新命名為DShK-38/46或DShKM(ДШКМ,其中的「M」表示改進型),但據說早在1945年2月已經有250挺經過改進的DShKM機槍在戰場上試用。
戰後在1960年代後到1970年代初期,蘇軍認為當時所裝備的12.7mm口徑DShKM重機槍重量太大,後來用了新的NSV重機槍代替了。
車臣戰爭中的俄軍T-80U型主戰坦克仍然配有DShk-38/46型重機槍作為車載機槍。事實上,在之前的冷戰中,蘇聯的T-72坦克和車上的德什卡重機槍,一直是西方軍隊最畏懼的武器。
DShK/DShKM機槍是一種彈鏈式供彈、導氣式操作原理、只能全自動射擊的武器系統。採用開膛待擊,閉鎖機構為槍機偏轉式,依靠槍機框上的閉鎖斜面,使槍機的機尾下降,完成閉鎖動作。自動機系統與DP-27輕機槍上的類似,但按比例增大槍機和機匣後板上的機框緩衝器組件。
DShK機槍使用不能快速拆卸的重型槍管,槍管前方有大型制退器,槍管中部有散熱環增強冷卻能力,後下方有用於結合活塞套筒的結合槽。槍管內有右旋膛線8條。導氣箍上有氣體調整器,用於調整作用於活塞上的氣體,以保證復進機有適當的後座速度,其上有直徑為3mm、4mm和5mm的導氣孔。導氣系統有3個位置的導氣調整器。有散熱筋增強冷卻能力。
DShK機槍採用科列斯尼科夫(I.N.Kolesnikov)設計的多用途槍架。該槍架由兩個前腳架、一個後腳架和座盤組成,還有一對輪子,便於步兵拖行。後腳架上有一個鞍座,射手可坐在這個鞍座上射擊。槍架左側安此外還配有可拆卸的鋼盾。
當用作防空用途時,只要卸去輪子並把三腳架豎起來就可成為高射機槍,但作為防空武器使用時還要裝上專門的肩託和環形高射瞄準具。高平狀態之間的轉換隻要一分鐘就可以完成。此外有許多DShK通過柱形支座安裝在小形船艇上使用(例如魚雷艇),有些潛艇也有安裝過單聯或雙聯的DShK機槍。
DShK在戰爭期間逐漸替換了許多7.62mm馬克沁重機槍,在戰爭中表現優秀。從DShK機槍上發射的穿甲彈可以在500m距離擊穿15mm厚的鋼板,不僅能抗擊低飛的敵機,也能有效地對付輕型裝甲目標或步兵掩體,所以是一種極好的支援步兵地面戰鬥的武器。
DShK和DShKM機槍在它們出現的年代是一種非常成功的武器,但是這種槍太重、太複雜,而且生產成本偏高,在惡劣環境下的可靠性欠佳,因此最後還是被其他更好的重機槍所代替。
雖然DShK如今早已停產,不過仍然廣泛地被用在很多地方的武裝衝突中,在很許多的戰亂地區可以看它的身影。曾在東南亞,南亞,中亞,中東,東歐,拉丁美洲以及北中非洲的武裝衝突或戰爭中幾乎總是涉及到DShK。
敘利亞內戰中,操作DShk重機槍的敘利亞反對派武裝士兵,在他們眼中,用德什卡和ZPU-2雙聯裝14.5毫米高射機槍打平射是絕對的巷戰利器。
2017年,社交媒體平臺公布了一段烏克蘭軍隊實彈射擊的視頻,在視頻中,士兵們操作一款看起來十分眼熟的「新型機槍」進行射擊。
視頻中出現的這款DShKM重機槍,是經過私自改造的,它在外觀上與原來的DShKM重機槍就有很大區別,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將三腳架換成了槍管上安裝的兩腳架,另外在槍身後部增加了槍託,將拇指按壓式扳機,改成了普通扳機式。
將重機槍改造成這個樣子,很大的一個原因是為方便士兵攜帶。在移動它的時候,士兵們不需要像其他重機槍一樣,將槍身和三腳架分解(長距離行動時還需分解槍管),而是整挺直接由兩個人抬走。
同時,烏克蘭在槍身後方加裝一個槍託和擊發裝置,另外在槍託上方還預留了一個導軌,用來安裝瞄準鏡一類的戰術附件。整挺重機槍被改造成一挺「通用機槍」,可以說成為世界上口徑最大的「通用機槍」(常見的通用機槍口徑大多都為7.62毫米,而這款機槍口徑為12.7毫米)。
此外,改裝後消焰器部分和原版也有很大區別,加裝了一個類似於大口徑反器材槍枝的消焰器。
據網上評論稱,經過現代化改裝後的DShKM重機槍顯著提高了作戰能力,攜帶也變得更加靈活。烏克蘭士兵進行利用DShKM重機槍射擊,2000米內是不留活口。
烏克蘭勢單力薄,靠一己之力根本不可能支持到現在。有資料顯示,2016年,立陶宛就已經向烏克蘭交付了機槍和輕武器所用彈藥,包括60挺14.5毫米口徑KPVT機槍、86挺12.7毫米口徑DShK機槍和150噸蘇聯產彈藥。估計烏克蘭改裝的DShK機槍就是立陶宛贈送的。
2017年,立陶宛政府還決定向烏克蘭免費轉讓「立陶宛軍隊不再使用的」、價值193.1萬歐元的武器和彈藥。其中包括7000多支卡拉什尼科夫突擊步槍、近200萬發彈藥、80多挺機槍、若干迫擊炮以及一些反坦克武器等軍事裝備。
報導引述立陶宛國防部長卡羅布利斯的話稱,立陶宛此次向烏克蘭轉讓武器,主要目的是幫助烏克蘭鞏固軍力、確保該國國家主權。
除立陶宛外,美國更是烏克蘭最大的援助方。2017年,美國加大對烏克蘭軍事援助力度,在完成向烏克蘭武裝力量和國民近衛軍供應一批12.7毫米「巴雷特」M82和M107狙擊步槍後,美國又交付了100具PSRL-1型火箭筒,這批火箭筒在烏克蘭國民近衛軍服役。
同時,2017年12月22日,美國國務院宣布已決定向烏克蘭提供軍事裝備,這批裝備價值4700萬美元,包括了210枚反坦克飛彈和狙擊步槍等武器。此舉旨在通過提高烏克蘭政府軍抵禦叛軍潛在攻勢的能力,從而避免讓長期衝突升級為一場熱戰。
但這一政策帶有潛在的國家安全隱患,尤其是上述武器可能會最終落入敵方手中。美國官員稱認真考慮過這些危險,並針對「輕標槍」反坦克飛彈採取了特別的預防措施。
這些武器已配備給遠離烏克蘭東部前線的政府軍部隊,以確保烏方不會利用它們實施進攻性逼迫,如果戰鬥發生轉移,它們也不會落入敵方手中。
由此可見,美國在骨子裡是不相信烏克蘭軍隊的作戰能力的。希望烏克蘭改裝的DShKM重機槍,槍口也別再對準自己的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