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我國正研7.62毫米新型通用機槍,5.8毫米機槍將退役

2020-12-18 騰訊網

近日,在全軍武器裝備採購信息網上,發布了對7.62毫米口徑通用機槍白光瞄準鏡和紅外瞄準鏡採購招標公告,這也許意味著爭論多時的我軍下一代通用機槍該如何發展已有了初步的結論:原來呼聲甚高的新型8.6毫米口徑通用機槍並沒有最終「修成正果」,回歸傳統的7.62毫米中口徑機槍彈或已成定局。軍事觀察家根據國內外公開資料,對我軍最新研製的7.62毫米通用機槍做一背景解讀。通用機槍作為班組火力的核心,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自2000年我軍裝備88式5.8毫米小口徑通用機槍以來的19年時間裡,受「中口徑機槍消亡論」影響,我軍沒有列裝任何新研製的中口徑機槍武器,各輕武器研究科研院所和軍工企業熱衷於對其他國家的世界著名機槍進行仿製和出口工作,以期獲得較好的經濟回報。

在這種情況下,國內有關部門提出了「新型中口徑機槍分析與研究」計劃,試圖避免部隊將來無通用機槍可用的尷尬局面,提高我中口徑通用機槍裝備水平。據軍事觀察家推測,8.6毫米口徑機槍彈最終被我軍否決的根本原因是子彈價格過於昂貴,且後坐力太大。由於目前產量極少,據稱該子彈價格已和12.7毫米大口徑機槍彈相差無幾,如果用在精確狙擊步槍上,使用成本還可以勉強接受,但是要用在發射大量子彈的通用機槍上,就有點「勉為其難」了。目前美俄兩國仍然是7.62毫米口徑機槍的追隨者。美海軍陸戰隊最新裝備的通用機槍是在比利時FN公司「米尼米」5.56毫米班用輕機槍的基礎上,換裝7.62毫米槍管改進而來,具有性能可靠、威力大、射程遠等優點。

美陸軍最新裝備的通用機槍則更為傳統,是比利時FN公司1958年研製的MAG通用機槍的最新改型,其美軍代號為M240L。M240L機槍採用了更短的槍管和可伸縮槍託,並在美國陸軍步兵槍械中首次使用鈦合金機匣來減輕武器重量,該槍深受美軍將士的喜愛。俄羅斯同樣熱衷於改進老型號通用機槍,其新裝備的「佩切涅格」機槍由久經考驗的PKM7.62毫米通用機槍改進而來,能夠與PKM機槍保持80%的零部件通用。這種新型通用機槍放棄了槍管快換能力,從而提高了射擊精度。據稱,新槍管採用強制風冷技術,壽命可以達到30000發。

從相關資料推測,我軍新一代中口徑通用機槍系統將在88式小口徑通用機槍的中口徑改型和80式7.62毫米通用機槍的升級改進版本中產生。88式中口徑通用機槍改型相對於80式通用機槍最大的優勢是換裝槍瞄方便,可方便的安裝白光瞄準鏡和熱成像紅外瞄準鏡,更加適合現代作戰環境。據資料披露, 某民營公司研製的88式通用機槍紅外熱成像瞄準鏡已於2017年完成正樣機鑑定試驗階段,可在我國各地區和各種氣候條件下全天候滿足部隊使用要求,即使在海拔4500米以上地區也能正常使用。新一代中口徑通用機槍系統最大的改變可能是將原來的53式7.62毫米機槍彈改為使用北約通用的7.62毫米NATO槍彈。53式7.62毫米機槍彈由前蘇聯的M1908式槍彈仿製而來,是一種老舊的、落後的底緣彈,誕生於一百年前的非自動步槍時代,和時代發展格格不入。而7.62毫米NATO槍彈是一種無底緣步槍彈,具有精度高,連發射擊可靠等優點。

為了滿足相關外貿出口需要,我國也興建了7.62毫米NATO槍彈大規模製造流水線,在彈藥生產方面完全不用擔心。目前7.62毫米NATO槍彈還具有極強的發展潛力,例如我國就研製出了一種可在500米能穿透7毫米厚的高硬度裝甲鋼板的7.62x51毫米NATO鋼芯穿甲彈,能在遠距離有效的擊穿防帶防彈插板的重型單兵防彈背心,裝甲運輸車側板等,如果未來防護水平繼續提高的話,還將引入我國獨創的次口徑整體脫殼穿甲彈技術,可在不降低精度的情況下進一步提高穿甲殺傷威力。

相關焦點

  • 比利時推出7.62毫米米尼米輕型機槍(圖)
    美軍機槍手使用M249機槍(比利時FN赫斯塔爾公司「米尼米」5.56毫米輕機槍)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2006年7月5日刊報導比利時FN赫斯塔爾公司推出了7.62毫米「米尼米」輕機槍,用以競爭MAG58式機槍和美國M60式通用機槍。
  • 7.7毫米航空機槍:英國噴火式戰鬥機,最主要的空戰武器
    此型戰鬥機,一般裝備有8挺7.7毫米口徑的航空機槍,後期生產的也有部分裝備有2門20毫米西斯帕諾機炮和4挺7.7毫米或2挺12.7毫米白朗寧機槍;此外,還可攜帶1組約250公斤的炸彈,具備一定的對地攻擊能力。
  • 重機槍與通用機槍最大的區別有哪些?
    而在後來,重機槍開始往大口徑方向發展,比如著名的M2重機槍,使用的就是12.7*99毫米機槍彈,而且由於彈道平直,殺傷效果好,被美軍大量使用,無論是在坦克裝甲車輛還是艦艇上都能看到這款機槍的身影。而當時的美國航空兵部隊使用的各種戰機也大量使用了這款機槍而不是機炮。而且後來像蘇聯德什卡機槍等等也是使用的12.7毫米甚至14.5毫米重機槍彈,即使是輕裝甲目標也能擊穿。而現代的重機槍主要指的就是大口徑機槍,比如M2HB機槍,中國89式機槍等等。
  • 十大全球殺傷力最強的機槍
    最初美國空軍在此基礎上重新設計發展出7.62毫米口徑6管GAU-2型航空機槍,採用電力驅動,由一名乘員操作,用於美國空軍的輕型飛機和直升飛機上,極高的射速威力驚人,並曾在越南戰爭期間廣泛使用。4.捷格加廖夫DP輕機槍捷格加廖夫ДП和ДПМ 7.62mm輕機槍是前蘇聯捷格加廖夫主持設計的,1926年設計定型,1928年裝備蘇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使用中發現,該槍連續射擊後,槍管發熱致使槍管下方的復進簧受熱而改變性能,影響武器的正常工作。後將復進簧改放在槍尾內,於1944年重新定型,改名為ДПМ輕機槍。ДП輕機槍在50年代被淘汰。
  • 史上口徑最大的通用機槍用來與俄軍對峙?
    蘇聯從1938年二戰時期開始裝備的重型防空機槍。該機槍採用了氣導式自動原理,發射12.7×108毫米的子彈。彈鏈供彈,最大有效射程:3500 m,最大射程:5400 m,槍身質量:33.5 kg,輪式槍架質量(不含防盾):102 kg。DShK的改進版本DShK 1938/46又稱DShKM。
  • 飛行的槍炮,從7.7毫米到30毫米,淺談二戰日本陸軍航空兵槍炮
    7.7X58毫米規格彈藥,使用新型機槍彈的日本國產航空機槍就被稱為「八九式航空機關銃」,也被稱為八九式航空機槍。但是當時的日本陸軍航空兵本身並沒有「總體戰」的概念,不說和舊日本海軍的航空機槍無法做到彈藥完全通用,舊日本陸軍自己的步兵版本7.7毫米機槍彈和7.7毫米航空機槍彈也無法完全通用。
  • 日本「歪把子」機槍、三式重機槍、96式機槍,性能都很差
    日本「歪把子」大正十一式輕機槍大正十一式輕機槍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較多的一種機槍。為便於貼腮瞄準,該槍槍託向右彎曲,故在中國俗稱「歪把子」機槍。大正十一式輕機槍機槍作為自動武器,要實現能通用步槍這種非自動武器的5發彈匣,就必須滿足兩個條件:第一,必須具有一個能夠承載和儲放步槍5發彈匣的平臺;第二,必須能夠滿足機槍自動射擊的要求
  • 二戰時英國的主力機槍:維克斯機槍加9碼彈鏈,所向無敵
    劉易斯機槍,口徑為7.7毫米,射速為550-750發/分,全槍長1283毫米,空槍重11.8公斤。在上世紀20年代,曾經大量進入中國,並在之後多場戰爭中均有使用。二戰前,這種機槍已經退出英國現役,但是由於形勢所迫又被重新啟用。
  • 環球大口徑機槍面面觀
    「重弩」替代者「科爾德」機槍作為NSV重機槍的替代者,俄軍的12.7毫米「科爾德」機槍堪稱「名門之後」。蘇聯時期開始生產的NSV重機槍有「重弩」之稱。艙門「收割者」M3M機槍作為大口徑機槍,比利時FN公司製造的M3M機槍有艙門「收割者」之稱。每分鐘1100發的射速意味著一定時間段內可以消滅更多敵人。12.7毫米的口徑,則提供了較大殺傷力。
  • 我國輕機槍無法打穿美軍防彈衣:95式將淘汰 新槍威力世界第一
    現代就連7.62毫米口徑子彈都已經無法擊穿有陶瓷防護和3級或者4級防彈插板的防彈衣。隨著這種價格低廉,防彈性能優越的防彈衣開始成批出現在戰場上,我們發現現在我國使用的5.8毫米子彈已經落伍了。我國5.8毫米子彈的實際威力,實際上是小於北約標準5.56毫米子彈的,而且美軍已經開始準備淘汰使用5.56毫米子彈的軍用槍械,重新回到7.62毫米彈藥的道路上,美軍正在研發全新的大威力7.62毫米子彈。足以擊穿4級防彈裝具和普通防護級別的步兵車輛,並且對於在隱蔽物後面的目標打擊效果更佳,可以在中遠距離同樣保持高精度和高威力。
  • 盤點那些好萊塢電影裡經常出現的大殺器:速射機槍
    「蘭博系列」電影M60機槍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開始,在德國MG42的基礎上研製第一挺通用機槍M60,M60通用機槍是採用導氣式工作原理,彈鏈式供彈槍機迴轉式閉鎖的自動武器,槍管可以快速更換,主要作為通用的支援武器使用,由於它成名于越戰,所以在「蘭博系列」的電影中,我們經常能看到它的身影。
  • 完美輕機槍——FN米尼米機槍
    很多人可能都沒有意識到,FN米尼米「輕機槍」,實際上是一款真正的通用機槍。  有一次我給文章配圖,找到了一張米尼米機槍的圖片,圖中米尼米機槍正架在三腳架上射擊。但布倫之流大多使用彈匣供彈,容彈量很有限,在機槍中顯得非常不專業,雖然能用三腳架,但從來沒人把它們當作通用機槍,所謂「穿上龍袍也不像太子」,可能就是這種感覺吧。  而米尼米呢,彈鏈供彈、可換槍管,通用機槍該有的它都有。無論如何論資排輩,米尼米都能排進通用機槍的行列中來——除了口徑略小了一些。
  • 怒火噴射:蘇聯「德什卡」高射機槍小傳
    前線部隊則廣泛運用木材和鐵架製造臨時的高射機槍架,將普通重機槍改為高射機槍射擊低空敵機。面對空中威脅,一戰中出現了最初的高射但採用7.62-7.92毫米中等口徑子彈的普通重機槍在對空射擊時,射程、威力均感到力不從心,另一方面,隨著航空技術的發展,面對機體越來越堅固、
  • 70萬支AK下單後,印度又3000萬買美國機槍:在中國同行前原形畢露
    隨後,印度陸軍又斥3000萬美元巨資,意圖從FN美國分公司購買一批FN MAG機槍,也就是通常所說的M240通用機槍。然而,許多人卻並不看好印度引進FNMAG通用機槍,主要原因在於這款機槍的重量嚴重超標,而超重則向來都是高原作戰的大忌,在氧氣稀薄,大氣壓降低等高原條件的多重作用下,官兵行走本身已經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而印度軍方卻希望他們扛著重達12千克的鋼製機匣通用機槍在高原打仗,實在是有些痴人說夢,並且非常不人道。
  • 英國三款風靡一時的經典機槍對比欣賞,維克斯不愧為人肉收割機
    1935年英國正式將該槍列裝為制式裝備,並從捷克斯洛伐克購買了該槍的生產權,由恩菲爾德兵工廠製造,1938年投產,命名為「MKI 7.7毫米布倫式輕機槍」,布倫式輕機槍良好的適應能力使得它的使用範圍十分廣泛,在進攻和防禦中都被使用,被戰爭證明的最好的輕機槍之一。它和美國的白朗寧自動步槍一樣,能夠提供攻擊和支援火力。該槍後來改造成了7.62毫米北約口徑,現在仍在印度使用。
  • 二戰最牛輕機槍,服務於戰爭雙方,英德用了都說好的ZB26輕機槍
    唯一的問題是,需要什麼樣的輕機槍。為了研究輕機槍,捷克斯洛伐克採購了主流國家多款輕兵器以研思本國需要的最適構型;包括法國貝蒂埃步槍、德爾納機槍、霍奇克斯M1914重機槍、聖艾蒂安M1907中型機槍、美國白朗寧自動步槍、丹麥麥德森輕機槍等武器。
  • 二戰前德國造世界第一款通用機槍,卻被嘲笑是「開勞斯萊斯耕田」
    除了先進的戰機和坦克之外,作為陸軍步兵戰術核心的機槍更是領先了整個時代,二戰前德國便造出了世界第一款通用機槍——MG34機槍。它的重量和輕機槍相差無幾,可以由單兵輕槍攜行,作為班級支援火力投入戰鬥。但射速和威力卻可以與重機槍相媲美。這使得德國陸軍的實力提高了一大截,特別是在雙方都沒有重火力支援的情況下。
  • 發射10萬發子彈沒有出現1次卡殼,它的可靠性讓許多機槍望塵莫及
    上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英國陸軍裝備的兩款武器是不容忽視的存在,這兩款武器就是李恩—菲爾德步槍和維克斯重型機槍,它們都是一代名槍,維克斯重機槍誕生於1912年,直到1968年才從英國軍隊退役,服役時間長達50多年,該槍從英國軍隊退役後還在一些大英國協國家繼續使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在1972
  • 國產5.8毫米95式槍族工作原理(圖)
    國產5.8毫米班用機槍、狙擊步槍、自動步槍  95式槍族的自動方式和其他導氣式自動武器基本相同。  95式槍族機械瞄準具採用覘孔式表尺,步槍表尺分為l#、3#、5#三個檔位,分別表示100、300、500米;機槍表尺分為3#、4#、5#、6#四個檔位,分別表示300米、400米、500米、600米的射擊瞄準位置。對付300米以內的目標,常用表尺為3#。在表尺3#位時,100米距離上的瞄準點為距靶中心正下方8.8釐米處。
  • 最帥輕機槍 我只服德國人:為面子特立獨行 堅決不用短槍管
    圖為美軍M249輕機槍比利時FN公司生產的FN Minimi(米尼米)5.56毫米北約制式小口徑輕機槍堪稱經典,也成為北約集團內部的制式裝備,美軍在越戰之後,從八十年代開始裝備FN 米尼米輕機槍的改良版本:M249 SAW作為輕武器傳統強國,德國人自然不屑於直接裝備比利時這個昔日手下敗將研製出來的輕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