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倫機槍
布倫式輕機槍也稱布朗式輕機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英國協國家軍隊的支柱。1935年英國正式將該槍列裝為制式裝備,並從捷克斯洛伐克購買了該槍的生產權,由恩菲爾德兵工廠製造,1938年投產,命名為「MKI 7.7毫米布倫式輕機槍」,布倫式輕機槍良好的適應能力使得它的使用範圍十分廣泛,在進攻和防禦中都被使用,被戰爭證明的最好的輕機槍之一。它和美國的白朗寧自動步槍一樣,能夠提供攻擊和支援火力。該槍後來改造成了7.62毫米北約口徑,現在仍在印度使用。該槍有幾種型號,它們的區別在於瞄具、槍管長度、兩腳架和製造工藝的細膩程度,但操作原理都相同。
布倫輕機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量裝備大英國協國家軍隊 ,1941年生產MK II,1944年則生產MK II及MK IV,主要提供軍方作為班支援武器來使用。口徑改為7.92毫米的布倫輕機槍曾裝備了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軍隊,由於這些改為德式口徑的布倫機槍由加拿大製造而當時被翻為勃然機槍,因此在槍身刻上"七九勃然加拿大造"。
由於性能可靠及相當出色,二戰結束後眾多大英國協國家軍隊繼續裝備布倫輕機槍,後期英軍更改為北約7.62×51毫米 NATO制式口徑服役,並命名為「L4」,於1957年開始提供軍方使用,改造後包括L4A1-L4A7等七種類型。
由於性能相當出色,二戰結束後眾多大英國協國家軍隊繼續裝備布倫式輕機槍。
到1953年北約歐洲各國統一步槍制式口徑,英國將布倫式輕機槍重新設計改進成L4系列輕機槍,以適應北約制式7.62×51毫米NATO無底緣步槍彈。
參與戰役:二戰、中國抗日戰爭、國共內戰、韓戰、越南戰爭、第二次中東戰爭、馬島戰爭、波斯灣戰爭等。
L86A1/L86A2輕型支援武器
該槍為英國5.56毫米口徑班用自動武器或輕型支援武器(LSW),使用大約80%的L85步槍零件,但槍管更重、更長。LSW經歷了與L85單兵武器相同的改進流程,最終的成果為L86A2,但並非所有武器都進行了改進。L86A1/A1的彈匣容彈量有限,這降低了其戰術用途,在軍事戰場中,該槍已被FN米尼米所取代。
槍身銘文:機匣右側標有「MG 5.56毫米LIGHT SUPPORT LB6ENFIELD」,彈匣槽上方標有序列號。
保險裝置:橫動槍機保險位於扳機上方:從左推至右為保險。左側是快慢機:向上為單發射擊,向下為連發射擊。
退彈過程:卸下彈匣,後拉拉機柄退出槍膛中的槍彈,通過拋殼口檢查進彈口和槍膛,鬆開拉機柄並扣動扳機。
英國陸軍在80年代共訂購了8000挺L86A1式,主要裝備給步兵班,每班兩挺;海軍、空軍訂貨超過1萬挺。
維克斯機槍
維克斯機槍(Vickers),是第一次世界大戰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軍隊所使用的中型機槍。基於維克斯機槍優異的設計,使它成為世界上著名的戰爭武器之一。當我們回首上個世紀兩次大戰間的英國陸軍裝備時,有兩件武器是絕對不容忽視的。一件是李·恩菲爾德式步槍,另一件就是維克斯式中型機槍。在二戰前,維克斯機槍就已經是57歲的「知天命之年」了;而戰後直到1968年,英軍才正式宣布維克斯機槍退出現役,此後該槍在一些大英國協國家裡繼續使用了一段時間。1972年的印巴戰爭中,巴基斯坦軍隊還在使用該槍。
與馬克沁原型槍相比,維克斯MK1機槍性能更優,質量較小,可發射Mark7Z式或Mark8Z式兩種彈道性能不同的槍彈,但它的缺點仍較笨重,有時會因供彈故障而中止射擊,理論射速較低。
維克斯機槍水冷式機槍是其前身是1882年面世的馬克沁機槍,經過略為改動後在英國克雷福德的一家兵工廠進行生產,這家廠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維克斯-馬克沁聯合公司的前身。艾伯特. 維克斯負責對原來的馬克沁機槍的修改方案,主要是反轉了閉鎖機構,使得重量減輕並便於大量生產,最終在1912年定型生產,也有人將其稱為維克斯-馬克沁機槍。
維克斯機槍可說是第一代機槍中的傑出作品。在1918年8月攻佔海伍德(High Wood)的戰爭中,英軍首次將共十挺的維克斯機槍投入實戰,並創造了在12 小時內,平均每挺機槍發射約十萬多發子彈的記錄。
此外,維克斯機槍還參與了以下戰爭:一次大戰,查科戰爭,俄國內戰,中國抗日戰爭,二次大戰,國共內戰,印巴戰爭,第一次中東戰爭,韓戰,北愛爾蘭問題,剛果危機,南非邊境戰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