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三款風靡一時的經典機槍對比欣賞,維克斯不愧為人肉收割機

2020-12-18 宇宙環宇

布倫機槍

布倫式輕機槍也稱布朗式輕機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英國協國家軍隊的支柱。1935年英國正式將該槍列裝為制式裝備,並從捷克斯洛伐克購買了該槍的生產權,由恩菲爾德兵工廠製造,1938年投產,命名為「MKI 7.7毫米布倫式輕機槍」,布倫式輕機槍良好的適應能力使得它的使用範圍十分廣泛,在進攻和防禦中都被使用,被戰爭證明的最好的輕機槍之一。它和美國的白朗寧自動步槍一樣,能夠提供攻擊和支援火力。該槍後來改造成了7.62毫米北約口徑,現在仍在印度使用。該槍有幾種型號,它們的區別在於瞄具、槍管長度、兩腳架和製造工藝的細膩程度,但操作原理都相同。

布倫輕機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量裝備大英國協國家軍隊 ,1941年生產MK II,1944年則生產MK II及MK IV,主要提供軍方作為班支援武器來使用。口徑改為7.92毫米的布倫輕機槍曾裝備了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軍隊,由於這些改為德式口徑的布倫機槍由加拿大製造而當時被翻為勃然機槍,因此在槍身刻上"七九勃然加拿大造"。

由於性能可靠及相當出色,二戰結束後眾多大英國協國家軍隊繼續裝備布倫輕機槍,後期英軍更改為北約7.62×51毫米 NATO制式口徑服役,並命名為「L4」,於1957年開始提供軍方使用,改造後包括L4A1-L4A7等七種類型。

由於性能相當出色,二戰結束後眾多大英國協國家軍隊繼續裝備布倫式輕機槍。

到1953年北約歐洲各國統一步槍制式口徑,英國將布倫式輕機槍重新設計改進成L4系列輕機槍,以適應北約制式7.62×51毫米NATO無底緣步槍彈。

參與戰役:二戰、中國抗日戰爭、國共內戰、韓戰、越南戰爭、第二次中東戰爭、馬島戰爭、波斯灣戰爭等。

L86A1/L86A2輕型支援武器

該槍為英國5.56毫米口徑班用自動武器或輕型支援武器(LSW),使用大約80%的L85步槍零件,但槍管更重、更長。LSW經歷了與L85單兵武器相同的改進流程,最終的成果為L86A2,但並非所有武器都進行了改進。L86A1/A1的彈匣容彈量有限,這降低了其戰術用途,在軍事戰場中,該槍已被FN米尼米所取代。

槍身銘文:機匣右側標有「MG 5.56毫米LIGHT SUPPORT LB6ENFIELD」,彈匣槽上方標有序列號。

保險裝置:橫動槍機保險位於扳機上方:從左推至右為保險。左側是快慢機:向上為單發射擊,向下為連發射擊。

退彈過程:卸下彈匣,後拉拉機柄退出槍膛中的槍彈,通過拋殼口檢查進彈口和槍膛,鬆開拉機柄並扣動扳機。

英國陸軍在80年代共訂購了8000挺L86A1式,主要裝備給步兵班,每班兩挺;海軍、空軍訂貨超過1萬挺。

維克斯機槍

維克斯機槍(Vickers),是第一次世界大戰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軍隊所使用的中型機槍。基於維克斯機槍優異的設計,使它成為世界上著名的戰爭武器之一。當我們回首上個世紀兩次大戰間的英國陸軍裝備時,有兩件武器是絕對不容忽視的。一件是李·恩菲爾德式步槍,另一件就是維克斯式中型機槍。在二戰前,維克斯機槍就已經是57歲的「知天命之年」了;而戰後直到1968年,英軍才正式宣布維克斯機槍退出現役,此後該槍在一些大英國協國家裡繼續使用了一段時間。1972年的印巴戰爭中,巴基斯坦軍隊還在使用該槍。

與馬克沁原型槍相比,維克斯MK1機槍性能更優,質量較小,可發射Mark7Z式或Mark8Z式兩種彈道性能不同的槍彈,但它的缺點仍較笨重,有時會因供彈故障而中止射擊,理論射速較低。

維克斯機槍水冷式機槍是其前身是1882年面世的馬克沁機槍,經過略為改動後在英國克雷福德的一家兵工廠進行生產,這家廠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維克斯-馬克沁聯合公司的前身。艾伯特. 維克斯負責對原來的馬克沁機槍的修改方案,主要是反轉了閉鎖機構,使得重量減輕並便於大量生產,最終在1912年定型生產,也有人將其稱為維克斯-馬克沁機槍。

維克斯機槍可說是第一代機槍中的傑出作品。在1918年8月攻佔海伍德(High Wood)的戰爭中,英軍首次將共十挺的維克斯機槍投入實戰,並創造了在12 小時內,平均每挺機槍發射約十萬多發子彈的記錄。

此外,維克斯機槍還參與了以下戰爭:一次大戰,查科戰爭,俄國內戰,中國抗日戰爭,二次大戰,國共內戰,印巴戰爭,第一次中東戰爭,韓戰,北愛爾蘭問題,剛果危機,南非邊境戰爭等。

相關焦點

  • 二戰時英國的主力機槍:維克斯機槍加9碼彈鏈,所向無敵
    口徑由原來的7.92毫米,改為發射英國的7.7*5.6毫米彈藥,表尺射程1645米,由30發弧形彈匣供彈,理論射速為600發/分,初速744米/秒, 槍全重為10.42kg。該槍有MK1、MK1(M)、MK2、MK3和MK4等基本型號。二戰期間,英國、加拿大、澳大利均有生產。
  • 英國皇家空軍裝備的維克斯GO航空機槍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法國陸軍掀起了一股研製自動槍械的風潮,貝蒂爾輕機槍就誕生於這一時期。在屢次受挫之後,該槍被英國維克斯公司納入麾下,蛻變為一款性能出眾,使用廣泛的優秀航空機槍,在英國皇家空軍的歷史上留下來濃墨重彩的一筆。7.7毫米口徑維克斯GOMarkⅠ型航空機槍。
  • 發射10萬發子彈沒有出現1次卡殼,它的可靠性讓許多機槍望塵莫及
    上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英國陸軍裝備的兩款武器是不容忽視的存在,這兩款武器就是李恩—菲爾德步槍和維克斯重型機槍,它們都是一代名槍,維克斯重機槍誕生於1912年,直到1968年才從英國軍隊退役,服役時間長達50多年,該槍從英國軍隊退役後還在一些大英國協國家繼續使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在1972
  • 從未出現卡殼現象,英軍機槍告訴你什麼才是最可靠的!
    在之前的兩次世界大戰之中,我們可以發現, 雖然德國是主戰國,且戰力強大武器裝備都是世界一流的水平,但是反觀老牌工業大國-英國,它的陸軍裝備也是讓很多國家感到望塵莫及的。其中以英國的兩款機槍最為寶貴,它們是舉世聞名的一代名槍。
  • 新民晚報數字報-奮戰上海街頭的「維克斯」6噸坦克
    因為國力有限,抗戰期間,中國軍隊很少將裝甲兵投入交戰,其中淞滬會戰是第一場有大量中國坦克參戰的現代化戰役,在這場戰役中,來自英國的
  • 7.7毫米航空機槍:英國噴火式戰鬥機,最主要的空戰武器
    二戰時期,英國空軍的主力是噴火式戰鬥機,是英國第一種成功採用全金屬承力蒙皮的戰機,其綜合飛行性能在二戰時,始終位居世界先進水平。至於二戰時期,英國空軍的戰鬥機喜歡用7.7毫米機槍作為主力武器,就是英國空軍認為8挺7.7毫米的航空機槍,用來對付敵方的戰鬥機、轟炸機等機種,威力其實已經足夠用了,因此,前期的戰鬥機上,就沒有安裝航空機炮。
  • 二戰最牛輕機槍,服務於戰爭雙方,英德用了都說好的ZB26輕機槍
    唯一的問題是,需要什麼樣的輕機槍。為了研究輕機槍,捷克斯洛伐克採購了主流國家多款輕兵器以研思本國需要的最適構型;包括法國貝蒂埃步槍、德爾納機槍、霍奇克斯M1914重機槍、聖艾蒂安M1907中型機槍、美國白朗寧自動步槍、丹麥麥德森輕機槍等武器。
  • 重機槍與通用機槍最大的區別有哪些?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美國人海勒姆.馬克沁設計的馬克沁機槍,參戰國中德國的MG08,英國維克斯和俄國1910重機槍。其實這些是概念性的內容,有些混淆。最早的時候只有輕重機槍而沒有通用機槍,通用機槍的概念是在二戰中才出現的。而到了現在,各國的軍隊中是廣泛存在著通用機槍,輕機槍和重機槍的。
  • 怒火噴射:蘇聯「德什卡」高射機槍小傳
    地面部隊迫切需要威力大、射程遠的大口徑機槍應付越來越大的空中威脅。一戰中因為缺乏專門的大口徑機槍,防空任務一般都由裝在高射槍架上的普通機槍客串。圖為英軍正用「維克斯」式輕機槍對空警戒早在一戰時,德國人為了抗擊對手的坦克,為步兵研發出了13毫米的大口徑反坦克步槍,實戰效果良好,證明了大口徑槍彈的巨大威力。
  • 最瘋狂的機槍原來是它?3000發/分鐘,戰鬥民族的粗暴腦迴路
    話說前兩天狗子我寫了一片關於美軍陸戰隊在二戰硫磺島時,拆了自家墜毀飛機上的.30(7.62mm)ANM2機槍,並且改成輕機槍的事兒,射速高達1300發/分鐘,比元首的褲拉鏈MG42還高。因為航空機槍對於過熱問題不敏感,所以往往會比同款的地面型機槍的射速要兇的多,而今天狗子直接介紹一款極端粗暴的毛子機槍——施卡斯ShKAS,他同樣是航空機槍,但是射速到了恐怖的3000發/分鐘。施卡斯是一挺中口徑的航空機槍,但他和德國MG15/17、美國ANM2、英國維克斯K這些基於陸軍機槍改成航空機槍的不一樣,施卡斯就是專門為航空而生的。
  • 靠彈板供彈的九二式重機槍
    而日本的九二式重機槍,這款影視作品裡出鏡最高的武器,無疑是較為優秀的重機槍,那麼到底這款機槍有什麼可取之處呢? 一、日本早期機槍發展史 在日俄戰爭中,日軍第一次品味到了機槍的滋味。 在戰前,日本陸軍普遍相信,刺刀和步槍射擊就能決定戰爭,而對軍隊內少量裝備的機槍頗為輕視。
  • 「會飛的蟑螂」,英國P.12「炮塔戰鬥機」,造型過於清奇
    其實,和熱衷於研發奇葩裝備的蘇聯、德國相比,英國在航空領域在推出了一款奇葩戰機——P.12"炮塔戰鬥機"。當時,剛剛經歷了"敦刻爾克大撤退"的英國遍體鱗傷,為了準備即將到來的"不列顛戰役",英國皇家海軍要求韋斯特蘭飛機公司(Westland Aircraft)研發一款戰場生存能力強、火力強大的戰鬥機。
  • 日本「歪把子」機槍、三式重機槍、96式機槍,性能都很差
    日本為了增強一線步兵的火力,也效仿歐美國家軍隊的做法,開始為步兵班設計一款只需要1~2人操作的輕機槍。 雖然日軍早期裝備的有十一式輕機槍,可以很方便地由步兵帶入作戰,但該槍開放式供彈設計,讓沙土和汙垢容易進入槍身,因此在環境惡劣的情況下容易卡彈。 此時日本軍隊要求重新設計一款適應戰爭需求的機槍。
  • 機槍種類全科普,從馬克沁到IAR,各類機槍的名稱定義
    我們對於輕機槍、班用機槍、通用機槍乃至重機槍這些名稱並不陌生。而且也能從它們的名字中找到它們大致的定位,不過往細了說,可能就對這些機槍最根本的定義有些模糊了。所以今兒就盤一下機槍家族的名分和分類。特徵為死沉,包括後來M1910,維克斯,MG08這類馬克沁變體機槍加上支架後重量幾乎都在50公斤以上。這重量約等於沒有機動性,基本都是部署於陣地,作為防禦使用。典型例子就是一戰當中的塹壕,衝鋒的一方總會丟下數倍於守方的屍體,其中收人頭最多的就是重機槍。由於當時重機槍是最為固定火力點的形式,因此相當強調火力持續性,所以彈鏈式供彈、水冷槍管很普遍(也有哈奇開斯這種用重管子+大散熱片+彈板供彈的奇葩)。
  • 二戰前德國造世界第一款通用機槍,卻被嘲笑是「開勞斯萊斯耕田」
    戰爭爆發之初,德國以「閃電」般的速度迅速佔領了波蘭、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和法國等國,令整個歐洲為之顫抖。納粹惡魔之所以能夠如此輕鬆便橫掃大半個歐洲,離不開處心積慮的準備、先發制人的進攻,更離不開強大的軍事實力,先進的武器裝備。
  • 防空炮演變來的反坦克炮,英國早期的反坦克支柱,QF-2磅反坦克炮
    事實上,這種反坦克炮的前身可不怎麼樣,它的前身是英國皇家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裝備的QF-2磅MⅡ型40毫米機炮,這種機炮其實就是英國人把維克斯機槍放大後的產物,身管長度為62.01
  • 1941年之前的天空雄鷹,轟炸機中的霸者為誰?
    其性能與Do17對比,可以說實現了一大飛躍,一躍而又屹立於世界之巔。Do17飛行速度:320-410km/h;Do17最大載彈量:500-1000kg;Do17武器裝備:3挺7.92mm機槍,其中1挺由駕駛員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