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將桌上連續鏖戰三個通宵後,女子突然發現右手臂抬不起來了,被診斷為「網球肘」。「在武漢,打網球患『網球肘』病幾乎沒有,而搓麻將搓出『網球肘』,在門診很常見。」昨天,記者從某醫院運動醫學相關科室了解到,大約有四成的「網球肘」患者是搓麻將搓出來的,其次是下廚和溜狗。
42歲的王女士家住武勝路,兒子初中上了寄宿學校,每周只回來一次。閒在家裡沒事的她,一天不打麻將就手癢。
五一小長假,王女士在家憋了三天。兒子一走,她立馬上了牌桌,連續打了三個通宵才散場。回家後,王女士發現右胳膊持續酸痛,稍微一彎或者一用力,就感覺疼。特別是洗臉時,一擰毛巾手臂就痛。
貼膏藥、擦紅花油都沒有用,到醫院一檢查,醫生告訴她是「網球肘」,需要「打封閉」和「小針刀」治療。剛開始效果不錯,但總是沒過幾天就復發了。
醫生接診後仔細詢問發現,王女士每次發病都和長時間打麻將有關。他給王女士開出2個處方:少打麻將、戴護腕。
王女士按醫生的建議,暫時「戒」掉了麻將,買了一個護腕戴在前臂最粗的地方。一周後,她手臂疼痛明顯減輕。
曾在國家青年男籃擔任隊醫的許德龍醫師告訴記者,「網球肘」這個說法是個舶來品,因為國外打網球的人比較多,容易得一種名為「肱骨外上髁炎」的病,因此而得名。
「只要反覆使用肘關節都容易得『網球肘』。」許德龍解釋,人的手指和手腕抬伸主要靠前臂伸肌腱來控制,伸肌腱的起點正好在手肘這個地方。打麻將的人多喜歡用手指摸牌,摸的時候手指用力還特別大。做摸牌和打牌動作時,伸指肌腱起點會受到反覆牽拉,因勞損導致肌腱變性、退化和撕裂,發生「網球肘」。
「門診來看,40歲-60歲的家庭主婦、廚師這兩類人群最為高發。」許德龍說,家庭主婦的日常工作,如拎菜、切菜、剁肉、炒菜、掃地、拖地、抱孩子等,幾乎都要用到手肘的力量。最近幾年,一些年輕人愛遛狗,特別是大狗,手臂長期用力,也容易患上「網球肘」。
「網球肘」主要表現為疼和無力感。初期,會感覺手臂外側輕微疼痛和酸脹,時間一長,擰毛巾、旋轉門把手、提重物時會加重疼痛,感覺沒力氣。「只要注意休息,絕大多數人可以自愈。」許德龍說。
要預防「網球肘」,首先要避免手臂長時間同一個姿勢用力。抱孩子時,最好戴上護腕,並雙手輪著抱。麻將控們打一小時麻將後,一定要中場休息。
許德龍提醒,市民在運動或勞作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不要立即從事肘部的劇烈活動;同時要防止肘部吹風、著涼。手臂肌肉持續勞累時,可以常做與用力姿勢相反的動作。還可以用熱毛巾敷敷手臂。
如果你身邊有人患怪病,趕緊下載「今日報料」APP進行求助吧!
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