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社會,要說誰沒有手機,那可真能成為「老古董」吧。地鐵上、公交上幾乎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在同一個姿勢手持手機,不論是瀏覽新聞還是追劇,手機對於人來說,特別是年輕人、中年人,已經悄悄變得難割難捨。
然而,還有一批人,對手機又愛又恨,那就是青少年以及幼齡孩童的家長們。成人都如此迷戀手機,更何況自制力並不成熟的孩子們,拿到手機就像如獲至寶。身為一個兩歲男娃的媽媽,我對於時刻精力旺盛、如同「永動機」一樣的兒子「無可奈何」的同時,也體會到手機能帶給我的片刻安寧。但我們不能飲鴆止渴,手機對小孩的視力發育、智力發育都有不可小覷的負面影響。但孩子總是對手機欲罷不能,「搶手機」大戰真的不能避免嗎?
是的,很多家長只是習慣性去制止「玩手機」的這個結果,那孩子迷戀手機的原因,你是否深究過呢?孩子小,不會表達,但通過觀察不難發現,很多時候,他們只是感到無事可做,無聊了。
試想,作為成年人的我們感到百無聊賴的時候,是不是會習慣性拿起手機翻一翻朋友圈,看看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情,甚至打打遊戲呢?孩子也是一樣,更何況手機對於他們來說充滿了新鮮感,尤其是低齡孩童,永遠有他們沒見過的內容,可以說,他們在現實生活中見過的或是沒見過的,都能在手機裡看見。但若是現在給他們念一本有趣的繪本,或是提議去公園散散步,他們多半是更願意的。
當學習、工作任務完成,對生活沒什麼計劃的時候,我們是不是也會說一句「好無聊哦」?成年人尚且如此,每天跟著大人過日子的小傢伙們,就更沒什麼計劃了,他們有更多自由的時間,他們還沒有學會如何獨處,無聊的感覺就悄然而至。若此時碰到了手機,那就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玩具,既然無事可做,那就玩手機吧。
試著觀察你的孩子,是否存在以下情況:
1、總是身處於熟悉的環境
孩子是否因為一些主觀或客觀的原因,大多數時間待在家裡?比如最近天氣炎熱,打開門就一股熱浪,高溫易中暑,不利於進行戶外活動。孩子們就經常待在家,對每個角落都太熟悉,沒有新鮮領域可供開發,「無聊」就會來了。若此時恰好家長拿出手機翻一翻,孩子就很可能嚷嚷著也要看,越看越上癮。
2、缺少夥伴
家長首先要做優秀的玩伴,搭積木、讀繪本,即便是陪在一旁看著孩子玩,也別心不在焉,更不要控制不住自己拿出手機。
其次,幫助孩子尋找夥伴。小區裡,或是上早教課都會遇到年齡差不多的孩子,總會有玩得來的小夥伴,那就從互相交換玩具、小零食開始,沒事的時候就約出來一起玩,或是互相到家拜訪,都能減少無聊的時刻。
回想下我們玩手機的時候,是否身心愉悅?那是因為手機展示的內容豐富有趣,就像永遠講不完的一段故事、永遠看不完的一場電影,一直會有新鮮的內容發送到網絡,在手機上被大家看到。
孩子的心智發育尚未成熟,自控能力也未成熟,而玩手機產生的愉悅感讓孩子興奮,還想看更多、更久,進而更加欲罷不能。
另外,孩子到了某個階段就會有逆反心理,家長越是讓他做什麼,他就越是反著來,這是人格發育成熟的一個階段,家長也不用過於生氣,更不要一味硬來,否則嚴重的可能導致青春期拒絕溝通等一系列問題。
此外,手機的便捷性也是一個原因,如果隨時隨地都能在手機找到快樂,就容易對手機依賴,也稱為「上癮」,這就比較危險了。所以,要在早期就預防這種依賴性的產生。
告訴孩子,如果覺得無聊了,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可以做,並且能讓我們更加心情歡暢,身體舒服。
1、對繪本和玩具保持更新
就像我們也想每季都添置新衣服一樣,孩子的繪本、玩具,看得多了、玩兒的久了都會產生厭倦,何況孩子對於新鮮感是極度渴求的。但也不能無節制地不斷買,要給孩子從小建立一個有計劃生活的環境。
2、提高陪伴的效率
孩子的成長真的是一晃眼的事情,特別是小的時候,感覺不久以前還在懷裡的娃娃,現在已經能跑能跳、能說能笑了。珍惜能夠陪伴的時間吧,一起多讀讀繪本,多散步爬山,其實我們收穫的也不比孩子們少。
3、多結識新朋友,不忘老朋友
在帶著孩子在外面玩兒的時候,特別是在熟悉的環境裡,比如小區、持續去的遊樂場、早教班等等,可以和其他孩子的父母多交流,父母如果談得來,孩子們之間大概率也能玩兒的好。
孩子們一起玩久了,一樣也有感情。回想我們小時候都住在四合院兒裡,一起長大的小夥伴即便天南地北,見了面依然感到親切。如果能有一起長大的玩伴,維持和老朋友的友誼,無論對於誰來說,都能等同於是一筆財富。
其實可能並沒有很多家長想的那麼複雜,對於很多孩子來說,想玩兒手機的根本原因就是無聊了,此時就需要家長幫助孩子發掘有意思的事情,擺脫對手機的依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