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教學設計

2021-02-07 曾寶俊格致工作坊

《金屬》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新教材蘇教版三年級《科學》下冊第四單元《身邊的材料》第三課。本課逐漸深入地安排了四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研討身邊的物品哪些是用金屬製成的。從生活中常見的金屬製品入手,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要用金屬製作這些東西?它們有哪些特徵?第二部分探究金屬的特徵,歸納共性。通過小組合作實驗,總結出有金屬光澤、導熱性、延展性均是金屬的共性。第三部分比較金屬的特性差異。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對比出不同的金屬在硬度、質量方面存在個性差異,要學會合理利用這些特徵。第四部分是了解金屬的更多的特點,學會合理利用不同金屬的特徵,使之更好地服務於社會生活。通過列舉一些合金製品,讓學生體會到身邊有很多的金屬製品不是由某一種金屬製成的。每一種金屬都有它的優缺點,而合金比單一金屬具有更好的綜合性能。

二、學習目標

1. 了解常見金屬的性質,知道性質決定其用途。

2. 知道不同金屬間存在共性的同時也存在個性差異。

3. 會根據不同金屬的特點進行合理使用。

三、重點與難點

重點:知道不同金屬的共同特性和個性差異。 

難點:理解性質決定用途,合理利用不同類型的紙。 

四、教學準備

鐵絲、銅絲、鋁絲、砂紙、鐵棒、銅棒、鋁棒、木棒、玻璃棒、鐵錘、熱水、燒杯、天平

五、教學過程

(一)認識常見的金屬製品

1.提問:我們的身邊到處都是金屬製品,請你找一找,你周圍有哪些金屬物品?它是由哪種金屬製成的?

(拉鏈、鑰匙、窗戶邊框、黑板邊框、卷筆刀的刀片等)

2.談話:認識它們嗎?想一想人們利用了金屬的哪些性質?

(出示一些常用物品圖片)

3.談話:看來,金屬這種材料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十分廣泛。今天,我們就以銅、鐵、鋁三種金屬為代表,一起來探究金屬的特性。

【意圖解析】通過組織學生尋找身邊的金屬製品,拉近金屬與學生的距離。引發學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到金屬,為什麼要利用這些金屬,金屬究竟有哪些性質?通過層層遞進的提問,激發學生對本節課學習的興趣和探索欲望。

(二)研究金屬的共同性質

1.活動一:打磨金屬棒,觀察金屬光澤

(1)觀察未打磨前金屬棒表面

(2)用砂紙依次打磨銅棒、鐵棒和鋁棒

(3)觀察打磨後金屬棒表面

(預設:比打磨前金屬表面更亮了,有金屬光澤等)

(4)小結:許多金屬在空氣中易被氧化生鏽,用砂紙打磨後可以露出金屬原本的模樣,我們發現金屬有光澤。

2.活動二:錘打金屬絲,觀察金屬變形情況

(1)觀察金屬絲錘打前的模樣

(2)討論實驗注意事項:錘打時注意安全、錘打時下面墊塊布、錘打次數一致,每次錘打均勻用力。

(3)觀察錘打後金屬絲的情況

(4)小組匯報,交流總結。

3.活動三:放熱水中,感受不同棒表面溫度變化

(1)將三種不同的金屬棒、玻璃棒、木棒同時放到熱水裡,過5分鐘後,用手摸一摸感受溫度的變化。

(2)小結:玻璃和木頭導熱性較差,金屬導熱性較好。其中,銅導熱性最好,其次是鋁,最差是鐵。

【意圖解析】本環節的活動旨在認識金屬的共同特性。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引導學生通過控制變量法來進行對比實驗探究,從而發現金屬的共同特徵。例如:金屬都有金屬光澤,有良好的導熱性和延展性。其中,在研究導熱性實驗中,增加了木棒和玻璃棒的對比,發現金屬具有導熱性;進一步比較銅棒、鐵棒和鋁棒的溫度變化,進一步發現不同的金屬之間還存在導熱性差異,為接下來不同金屬的個性研究做出了鋪墊。

(三)研究金屬的不同之處

1.活動一:比硬度

(1)用手掰一掰,初步感知不同金屬的硬度;

(2)相互刻劃,進一步比較它們的硬度;

(3)藉助指甲、鑰匙、小刀等比較不同金屬的硬度。

    2.活動二:比輕重

    (1)用手掂一掂,初步感知相同大小的銅棒、鐵棒和鋁棒的輕重

    (2)用天平稱一稱,精確比較相同大小的銅棒、鐵棒和鋁棒的輕重

【意圖解析】在此環節中,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感官觀察金屬的特徵,利用多種方法分層次進行金屬硬度和輕重的比較,發現金屬的不同之處。

(四)探究不同金屬的用途

1.提問:這些物品為什麼要用不同的金屬材料製作?

(出示鐵鍋、鋁罐、銅鑼、金首飾等圖片)

2.總結:歸納比較不同金屬的硬度、輕重、延展性、導熱性和加工等。

3.拓展:介紹鈦合金等新型合金的運用給生活帶來的便利。

【意圖解析】此環節幫助學生理解合金較於單一金屬具有突出的優勢,讓學生體驗到新型材料的發展對人類的生活所起的重要作用。

六、板書設計

金屬(課題)

相關焦點

  • 《金屬的電化學腐蝕與防護》教學設計
    《金屬的電化學腐蝕與防護》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電化學腐蝕的定義、電化學腐蝕的原理及其兩種形式;知道金屬的電化學防護的兩種方法。二、教學重難點【重點】電化學腐蝕和防護的原理【難點】電化學腐蝕和防護的原理三、教學方法教法:講授法、實驗法、多媒體教學法等;學法:自主探究法、小組討論法等四、教學過程
  • 化學《金屬的化學性質》教學設計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地殼中一些重要元素的含量,如:O、Si、Al、Fe、Ca、Na等;掌握Na、Al與O2反應的產物及其用途;【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實驗操作和觀察實驗現象,初步學會從實驗的角度探索和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本領。
  • 《電荷》教學設計
    《電荷》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認識摩擦起電的現象,了解電荷的種類及電荷間的相互作用,驗電器的原理及其作用。靜電現象的應用和防護。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實驗探究,培養科學探究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實驗探究電荷間相互作用規律的過程,使學生獲得科學探究的樂趣。
  • 初三化學教學教案:幾種常見的金屬
    教學設計方案1   重點:含雜質的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難點:含雜質的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教學過程:   1.複習提問:鐵有哪些物理性質?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設問:前面我們學習了純鐵的一些性能,想一下與我們日常生活用的鐵製品性能完全相同嗎?不完全相同。
  • 工業設計中的金屬材料
    眾所眾知,金屬材料多是指工業應用中的純金屬、各種合金及金屬材料金屬間化合物。具有優異的工藝性能和使用性能,能夠按照設計師的設計構思實現產品的多種功能與造型,廣泛應用於工業設計中,成為現代工業的支柱材料。今天將大家走進「金屬」的世界,感受不一樣的「金屬」!
  • 《化學式與化合價》教學設計
    《化學式與化合價》教學設計 http://www.hteacher.net 2019-09-10 08:55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HPS教育模式下《氯氣》的教學設計
    舍勒還發現這種氣體能殺死昆蟲,能與金屬反應,能溶於水,且其水溶液能使花、蔬菜等有色物質褪色。 ——《氯氣》的教學設計   02   《氯氣》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節選自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第四章的內容。在日常生活、工農業中的應用非常廣泛。
  • 《原子的構成》教學設計
    為幫助大家更好的備戰教師招聘面試,中公講師整理了《原子的構成》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構成;知道構成原子各微粒之間的數量關係。二、教學重難點【重點】原子的構成和原子內各微粒之間的數量關係。【難點】原子內各微粒之間的數量關係。三、教學過程環節一:回顧舊知,引出新課請學生回憶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分子和原子的本質區別。講解: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 鋰電池新設計或減少對稀有金屬依賴
    科技日報紐約9月15日電 (記者馮衛東)據最新一期的《自然材料》報導,為了開發鋰基電池的替代品,減少對稀有金屬的依賴,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有前景的新型陰極和電解質系統,用低成本的過渡金屬氟化物和固體聚合物電解質代替昂貴的金屬和傳統的液體電解質。
  • 電解水制氫:如何設計金屬碳化物催化劑?
    闡明了碳化物的類貴金屬電子結構及調變規律,強調該電子性質如何契合析氫反應的熱力學要求。2. 總結了金屬碳化物電催化劑的設計策略:低維納米結構、碳複合結構,雜原子摻雜、異質界面工程。 電解水制氫是高效、綠色的制氫途徑,但嚴重依賴貴金屬Pt催化劑,亟需發展經濟、高效的非貴金屬電催化劑。過渡金屬碳化物具有類鉑的電子性質和催化行為,是一種潛在的析氫電催化劑。近年來,相關研究工作通過合理的設計策略,調控並優化碳化物的納米結構和電子性質,顯著提高了該類材料的電催化活性和水分解制氫效率。
  • 金屬的電化學腐蝕
    一、教學內容本節課《金屬的電化學腐蝕》是蘇教版普通高中化學課程選修四《化學反應原理》專題1第三單元《金屬的腐蝕與防護》的第一節。【過程與方法】1、通過對鋼鐵吸氧腐蝕和析氫腐蝕對比實驗的探究,學會設計控制單一變量進行對比實驗及對實驗設計進行評價,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和創新意識。2、通過實驗探究的過程,進一步提高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培養學生微觀探析、證據推理的核心素養。
  • 《鐵生鏽》教學設計與反思
    2.能根據問題進行假設,能設計實驗研究鐵生鏽與環境的關係,探究鐵生鏽的條件,知道鐵生鏽的原因,認識鐵生鏽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了解防止鐵生鏽的方法。3.能堅持記錄鐵生鏽的過程,會分析、整理自己記錄的數據。教學準備學生準備:瓶子、油、醋、鹽、鐵製品(生鏽的和沒有生鏽的)、小蘇打、筷子等。
  • 用預先設計的金屬配體構建大分子風車
    用預先設計的金屬配體構建大分子風車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3 16:58:11 中南大學Pingshan Wang研究組用預先設計的金屬配體設計合成了分子風車。
  • 500Whkg高比能鋰金屬電池負極設計
    核殼結構的金屬鋰負極製備過程如下圖所示,首先將液態金屬(GaInSn)塗布在PP隔膜上,由於液態金屬對於PP隔膜良好的浸潤性,因此能夠均勻的分布在隔膜的表面,然後將該隔膜與金屬鋰負極進行複合(如下圖e所示)。在放電的過程中,Li會首先於液態合金反應,生成LixLMy,此時電池的電壓降低到了0.01V(如下圖d所示)。
  • 金屬一體化設計 東芝隨閃32GB優盤促銷
    東芝隨閃優盤採用金屬一體化機身,32GB容量京東報價57.9元,可以出手。東芝U401隨閃優盤(圖片來自京東商城)    東芝U401隨閃優盤採用金屬材質、簡約設計,契合當下U盤便攜、輕巧、時尚的趨勢,金屬的風格,尤具質感
  • 初中物理《密度》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密度的物理意義,會用密度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實驗認識到同種物質的質量跟體積成正比,且單位體積的同種物質的質量是一個定值,不同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不同,密度是表徵物質特性的一個物理量。【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探究活動,培養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 設計有效教學目標,是教學成功的第一步|教學設計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學活動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且始終圍繞實現教學目標而進行。歡迎各位老師就自己對教學目標設計中的困惑在文末留言。什麼是教學目標?目標是能測量、有表現的一種預期結果。那麼教學目標是什麼呢?
  • 金屬材質機身手機天線設計詳細講解
    金屬材質機身手機天線設計詳細講解 工程師2 發表於 2018-05-05 09:38:00 有限的手機空間,需要容納更多的天線。
  • 教師資格證教學設計萬能模板,學會就能拿高分!
    教學設計這一大題在試卷中足足佔有40分的高分!絕對是重中之重,對於一些從來沒有接觸過教學設計和非師範學的考生來說,想要在這一部分拿下高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今天小千君就為大家整合了一份教學設計的萬能模板,學會就能拿高分!還不快點收藏碼住!
  • 基於STM 32金屬檢測和分離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本系統設計與探討了高精度金屬檢測系統,該系統 可用於塑料、食品、化工和其他行業的原料中進行金 屬檢測和分離。它可以快速檢測並自動分離原材料中的 鐵、銅、鋁和不鏽鋼等金屬雜質,還可以安裝在注塑機 和擠出機等設備上。作為金屬檢測設備,金屬檢測和分 離系統廣泛用於塑料、添加劑或粉末狀材料的檢測,然 後再進行下一步處理,以保護後續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