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不光有著國際化大都市的鋼鐵森林、摩登大樓和南京東路、外灘、豫園、城隍廟的車水馬龍,她還有很多非常平素、非常煙火氣的街道、弄堂。而這些,恰恰就是上海最真實的面貌。——by Kyle
從馬蜂窩達人轉身為小紅書博主,來自天津的大男孩Kyle,在小紅書上開創了「人文上海」城市打卡系列。
他以自己沉浸式的社會學視角,遍尋上海街道巷弄裡的城市味道。在Kyle眼中,上海這座城市充滿積澱、充滿溫情。
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記者在安福路上的「電影時光書店」裡,見到了Kyle。他身穿白色短袖T恤,背著一部相機,看起來還像一名在校大學生。
坐下來聊天前,他趁著好天氣拍攝了書店的外牆和一些灑滿陽光的小角落,有幾本電影畫冊、一份「上影信息」舊報紙。
Kyle告訴我,這是他小紅書帳號「Kyle腳步不停」即將推薦的第118個上海旅行地。
他說,這裡的建築看起來都像奶油蛋糕一樣,乳黃色的外牆在晴天的光線下面,拍出來會特別好看。「這家書店的特色是有很多影像紀實,這樣的書店在整個上海都是獨一無二的。
Kyle是一名90後,復旦大學社會學碩士,畢業後從事網際網路運營,工作日經常要加班到晚上10點。他和同系學弟千裡搭檔,便利用周末的時間在城市各處拍攝打卡。
從去年底開始,兩人計劃用一年時間探訪100個「最上海」的人文旅行地,它們,可以是馬路、弄堂、市集、老鋪,亦或是洋房、故居、餐廳、古鎮。
沒想到,在7月初就已經完成了100篇筆記,緊接著就推出了下一個100篇。
Kyle說,原本小紅書上本地旅行的內容比較少,主要集中在一些「網紅」打卡和美食探店,很少有人去關注街道弄堂這些非常本地化、非常有人文特色的內容。
在Kyle發布的每一篇筆記裡,不僅有人文氣息濃厚的一張張圖片,還有打卡點的位置、交通等詳細信息。
最與眾不同的是,他會用心撰寫每一篇筆記,把歷史、人物、特色、感悟都濃縮在短短幾百字的筆記當中,整體排版和文字表達都在映襯著「人文上海」的主題。
對於自己拍攝圖片的風格,Kyle說,拍照是從大學時候開始自己摸索出來的,也換過很多臺相機,不過,自己的拍照技術也是非常普通了,「絕對不是技術流的,調色、P圖也都是手機軟體完成的。」
但是,粉絲們對他的這種色調和風格特別「買帳」。
Kyle覺得,可能因為他拍攝照片的視角和撰寫文字的內容都非常有自己的特色,讓很多粉絲感覺,看每一張照片都像看一幕話劇一樣,能夠把人瞬間代入進去。
很多粉絲都以為,他是做好了功課,再去打卡點拍照、整理圖片,然後成文、見稿、發筆記。
「我其實就是非常漫無目的地,每一條街道從頭走到尾,其實你會遇到很多不期而遇的驚喜。回過頭去再去看這個街道的歷史,這種印象不再是你去印證你看到的的東西,而是你用你現在看到的東西去補充那些歷史的東西,就會更有感情、更生活化。」
在學弟千裡看來,對於上海,Kyle可能比他這個本地人了解得更細緻。
「他寫的不僅僅是一篇城市微遊記,他會挖掘背後更多有趣的故事,一些歷史、一些人物。可能因為我們都是學社會學的,去看待一個城市,會更多地採用一些社會學的視角。」千裡說,自己和Kyle搭檔,互相學習、互相配合,現在,他也在小紅書上做自己的帳號。
Kyle這種於細緻之處的了解,不自覺地流露在了他略顯得意的小表情上。
他問記者這個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如果有外國或外地來的朋友,要去看上海的老弄堂,你推薦他們去哪裡?」
「難道不是新天地或田子坊?」我並不覺好奇。
「還有建國裡、建業裡?」他試探著問。
「可能吧。這些我自己大概都沒去過。」
「我一定會推薦步高裡。」
步高裡位於黃浦區陝西南路和建國西路交界處,建於上個世紀30年代,屬於行列式舊式石庫門裡弄住宅,都是二層的磚木結構,紅磚外牆,是上海保存比較完整的罕見的整組建築裡弄住宅。
Kyle好像導遊一般向記者介紹說:「現在其實外牆都已經全部刷漆過了,有些地方改造成了適宜現在人們生活的停車場呀、晾曬衣服的地方呀,讓原本的這種閉塞老弄堂生發出了新的可能性。當地的居委會也把這個街道的歷史沿革,以圖片的形式張貼到公告欄裡面,我覺得這就是上海老弄堂在現下煥發出新活力的一個非常好的典範。」
他說,在不打擾人們生活的情況下,去這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才能非常非常有血有肉地去觸摸到上海的文化是什麼樣的。
「其實我以前也一直覺得,上海人就是小氣的。但是來上海以後,隨著對城市的了解,對文化的了解,你會發現,上海的弄堂文化裡面塑造出了一種,上海人互相之間克制和有禮貌的距離感,這個是我自己現在特別喜歡的一種跟別人溝通的方式和為人處世的態度。」
讀大學以前,Kyle沒出過天津。2010年,上海舉辦世博會,他想,先從世博會了解了解世界吧。後來,他如願來到上海、進入復旦,如願去了世博會參觀。
讀大學後,他漸漸去了20多個國家旅行。「復旦有很多交換學習的機會,我後來通過交換學習,去了加拿大、去了歐洲。自己利用假期去了很多國家旅行,在馬蜂窩上發布旅行筆記。」
正式工作以前,他去西部支教,讀研期間做輔導員,為寫論文去做了幾個月外賣騎手,前幾年還創業做過民宿房東……Kyle說,自己人生成長的最重要階段,都在上海度過的,對於這座城市,他始終保有熱愛與探究之心。
「無論你是新上海人、老上海人,也無論你是本地人、外地人,我已經在這個城市生活了10年了。有了一些人生經歷,再回過頭來看上海這座城市,不管是在文化積澱上,還是現代性發展上,還是城市的更新迭代上,都會覺得這個城市是獨一無二的。其實,我在寫筆記的過程,也是我在不斷了解我深愛的這座城市,她的過去和現在的過程。」
半年多來,「Kyle腳步不停」已經積累了超過5萬名粉絲。每篇筆記下面,都有幾百條點讚、收藏和評論。
他說,最大的成就感,不在於漲粉,更多在於粉絲們不斷互動表達的喜愛和認同。
「有人會說,這就是我和我女朋友高中時候談戀愛然後每天騎自行車路過的地方;有人會說,我現在人在國外,這就是我童年生活的地方。很多人會根據我的圖片和文字來文化溯源,會去找自己生活的印跡。我覺得,這些其實是恰到好處地給到我最大的成就感,老上海人回憶自己的經歷和故事,新上海人了解自己生活的城市竟然還有如此多的面向。」
還常常有粉絲私信他,推薦一些個人喜歡的地方,希望看一看Kyle的鏡頭和文字裡,會不會有什麼不一樣的故事和表達。「所以,我有時候也會帶著粉絲的想法,一起去探訪一些很有人文特色和人文關懷的地方。」
在Kyle的創意帶動下,現在小紅書裡已經有了「人文廣州」、「人文四川」、「人文安徽」等一系列城市打卡筆記。
現在,Kyle還推出了全新系列「詩畫江南」,發掘江浙滬的人文旅行地和小眾旅行地。還有一個系列叫做「上海味道」,講講上海的美食,是如何引導和傳播上海文化的。
Kyle說,未來,他會繼續深耕「人文上海」系列,用自己獨特的鏡頭和文字,記錄和表達不同角落裡的上海故事。
「當我的內容越做越深、越做越廣,會發現自己的內容上是有使命感的。因為我覺得上海的美和上海的歷史是發掘不完的,不是100篇200篇1000篇筆記是可以講完的,它像一本書一樣常看常新。」
本文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本文完-
版權聲明:轉載前請聯繫後臺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