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在7月份正式實施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
上海市民從剛開始牴觸垃圾分類,到現在一部分人接受了垃圾分類並已經開始逐漸適應了垃圾分類。
上海雖然垃圾分類進了進入常態化,但在終端上還是要依靠居民的自覺才能繼續保持垃圾分類的成果不被侵蝕。
目前上海大部分小區都實行「定時、定點」專人值守的形式開展每日垃圾分類。目前的垃圾分類雖然大部分都能做到,但限時政策就有點不太人性化。
有些小區轟轟烈烈搞起了垃圾分類,小區內的垃圾桶被全部撤走後,一部分租客不太關心小區環境的居民就開始在原先的垃圾桶存放區域放置垃圾,造成自己與這棟樓居民生活在垃圾堆裡。
其實上海推行垃圾分類已經有9年了,通過各種電視媒體播放各種垃圾分類的公益廣告。只是沒有出臺法律制度來推行垃圾分類,當初沒有實行全民垃圾分類時,只在末端上以人工的形式參與垃圾分揀。
根據上海綠化市容局的有關數據來看,溼垃圾的數量有了明顯增加,據上月數據顯示溼垃圾清運量比上月增加了15%,而幹垃圾減少了11.7%這意味著幹垃圾在焚燒爐裡成分更純,因幹垃圾裡含有危險化學品廢棄物的情況也越來越少了。
一部分居民對小區實行的垃圾分類「定時」投放非常的不滿意,日本和目前上海的垃圾分類政策有點相似,也是才採用分時、分類,不同的地方在於日本每天能扔的垃圾種類不同。在日本只有住在高檔小區才能獲得每天都能扔垃圾的權利。
日本垃圾分類條條框框這麼多為什麼執行了這麼多年都能繼續下去,原因在於人的整體素質比較高,這裡不是說你學歷不高,而是在道德觀價值觀。上海實行垃圾分類已經有一個多月了,目前增設誤時投放點的小區是為了減少居民亂丟垃圾而增設的。
但經過一個多月的強制垃圾分類的緊箍咒後,考慮到「定點、定時」對居民的丟垃圾以及錯過時間後不能扔垃圾造成家裡蚊蟲滋生。
現在部分有條件的小區將推廣誤時投放點(不限時垃圾分類投放站)
但目前單位以及公共場所的垃圾分類並沒達到很好的效果。
目前大部分單位都依靠保潔員二次分類後才能達到垃圾回收要求,所以一些家政公司紛紛辦起了垃圾分類服務提供企業垃圾代分類服務,所以說上海的垃圾分類也催生的新的經濟產業鏈。
各位朋友們,你們理想中的垃圾分類是怎麼樣的呢?歡迎一起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