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光百年生命中與拼音的五次相遇

2021-02-19 北大清華講座

從1949年到1955年間,從學者到民間都在積極為漢語設計拼音方案,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及其前身累積收到的漢語拼音方案,有各界633人提交的655種之多。

這些拼音方案對拼音字母的選擇各不相同,有採用漢語偏旁部首的,有採用漢字筆畫的,有用注音字母的,有用速記符號的,還有用數字和幾何圖形的,但是論方便和通用程度,都遠遠比不上我們今天採用的拉丁字母。

1954年12月,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成立,制訂和推行漢語拼音方案成為委員會的三大任務之一。

1955年2月,拼音方案委員會成立。吳玉章、胡愈之任正副主任,委員有韋愨、丁西林、林漢達、羅常培、陸志韋、黎錦熙、王力、倪海暑、葉籟士和周有光。

同年10月,中共中央召開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周有光被點名要求會議。會後,胡愈之對周有光說:「你不要回去了,你留在文改會工作吧。」周有光笑了笑,說:「我搞語言是業餘搞著玩的,是外行。」胡愈之說:「這是一項新的工作,大家都是外行。」

不久,周有光接到通知從上海調往北京。這時的周有光才算是扎在了拼音工作裡。雖然在拼音方案委員會位居末席,但是周有光承擔的具體工作一點都不少。

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下設兩個研究室,第一研究室是拼音化研究室,周有光當主任。拼音方案委員會的委員們平時各有各的工作,開會時聚在一起議一議,具體工作都落在拼音化研究室。漢語拼音草案由葉籟士、陸志偉、周有光共同起草,很多案頭工作主要由周有光承擔。在英國購入的字母書成了有益參考,除此之外,他還四處尋求資料,比較世界各種文字的特點,寫成了一本《字母的故事》,後來修訂為《世界文字發展史》出版,頗受歡迎。

世界上已經存在的字母太多了,有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阿拉伯字母等等,周有光精心比較,把拉丁字母推為漢語拼音的字母首選。他提出口語化、音素化、拉丁化的漢語拼音三條基本原則,並闡明《漢語拼音方案》有「三是三不是」:不是漢字的拼形方案,而是漢語的拼音方案;不是拼寫文言的方案,而是拼寫白話的方案;不是拼寫方言的方案,而是拼寫普通話的方案。這些原則得到了語言學家們的認同。

1956年初,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發表了《漢語拼音方案(草案)》。又經過兩年的審定、修正,在1958年2月的全國人大會議上,漢語拼音方案得到正式批准。

周有光的孫女在小學時對他說:「爺爺,你虧了,你搞經濟半途而廢,你搞語文半路出家,兩個半圓,合起來是一個『〇』!」

周有光的努力當然不是一個零。如今,看似簡單基礎的「a o e i u ü」和「b p m f」已經不可或缺,《漢語拼音方案》在推廣普通話、語文教育、編序和檢索、通訊、信息處理、專名拼寫、對外漢語教學等許多方面,都發揮著巨大作用。

相關焦點

  • 周有光與拼音的三次結緣,不為人知的後兩次意義更重大
    這時的周有光正擔任復旦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和上海財經學院教授,還在上海新華銀行、中國人民銀行華東區行兼職,研究字母只是他的業餘愛好。1955年,周有光成為拼音方案委員會的一員,位居末席,第一次和拼音結緣。不久之後,他從上海調到北京,一頭扎在拼音工作中。
  • 語言學家周有光迎110歲大壽 曾主導建拼音系統
    1月10日上午,「周有光110歲華誕座談會」在首都圖書館舉行,主辦方現場播放了多位後輩學人前往周有光先生家中拜訪,所錄的簡短視頻。視頻中,精神蠻好的周老先生談到了他的一些觀點,比如「不要從中國看世界,要從世界看中國」等等。周有光早年主要從事經濟、金融工作,做過經濟學教授,1955年開始專職從事語言文字研究,參加並主持擬定《漢語拼音方案》。在他主導下,中國建立了漢語拼音系統。
  • 逝年如水 百年有光,緬懷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
    紐約時報的介紹中稱,一些我們如今隨處可以見到的拼寫,正是來自周有光的漢語拼音方案,比如Beijing,它取代了此前的Peking;Chongqing取代了Chungking。谷歌塗鴉紀念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早期版本谷歌此次以谷歌塗鴉形式紀念周有光,除了設計多個插畫版本展示周有光的形象之外,還在介紹中專門提及:周有光原名周耀平,但他的筆名「有光」的寓意是希望「為世界帶來光明」。
  • 谷歌搜索封面紀念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他讓谷歌變GǔGē
    谷歌塗鴉紀念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早期版本周有光被譽為「拼音之父」,他設計並創建了現在通用的漢語拼音系統,在中文的讀音和書寫之間建造了一座橋梁。周有光於2017年1月去世時,紐約時報曾經刊髮長文對他做出報導,稱「是他讓漢字書寫像ABC一樣簡單」。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
    事實上,他在學術生涯中所獲得的成功、成就和成績,達到了近乎圓滿的境界。」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張森根如是評價道。也正是由於參加制訂漢語拼音方案、參與設計、推廣漢語拼音體系,周有光被不少人尊稱為"漢語拼音之父"。不過,他本人卻一直覺得被稱呼為「漢語拼音之父」不好。
  • 周有光先生最大的貢獻不在「拼音」而在啟蒙
    一般認為,明末來華的西洋傳教士羅明堅與利瑪竇合編的《平常問答詞義》(又稱《葡華辭典》)中,學者楊福綿曾說:「《葡華辭典》中的羅馬字注漢字音,是漢語最早的拉丁字母拼音方案,也是後世一切漢語拼音的鼻祖。」此後又有金尼閣方案、衛匡國方案、威妥瑪方案等。1918年,北洋政府公布了第一套注音字母方案。
  • 學拼音的都欠他一份師恩,「漢語拼音之父」112歲的周有光仙逝
    1991年,周有光將關注的目光從研究拼音、文字等轉移到對文化學、時代變化等問題的探索上,閱讀、思考與研究的範圍越來越大,寫作的領域也越來越廣。據張森根介紹,周有光迄今為止出版的40多本著作中,約有一大半是在退休之後完成的。2005年,100歲的周有光提出「終身教育,百歲自學」,從關注語言學到世間萬象,他對百年洞見加以提煉和訴說,無疑更透徹。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曾稱被上帝忘記-周有光 漢語拼音方案...
    他說的就是漢語拼音。  張馬力說,舅舅早在上世紀50年代之前就已開始研究漢語拼音,「舅舅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我的兩個弟弟在上幼兒園,他就開始做實驗,讓弟弟學他的拼音,看看小孩子能不能接受。他說,我一定做成這件事。」  周有光的一生,50歲前是金融學家和經濟學教授,85歲前是語言文字學家,85歲之後是關注時代變化和歷史演進問題的文化學家。
  • 112歲周有光去世!每一個學過拼音的中國人, 都欠他一份師恩!
    深情一眼,摯愛一生,周有光很快就對張允和展開溫柔的追求攻勢。最後在「我願在你一吻中洗淨我的罪惡」的表白中,兩個人緊緊牽起了彼此的手。張允和外表清麗脫俗,性格也和周有光截然相反,活潑率性的她就像一道絢麗的陽光,徹底照亮了周有光的生命。
  • 讀周有光《語文閒談》:熾熱百年的希望之光
    在這一點上,周老的觀念也有一個從激進到穩步的過程,《語文閒談》中「拼音化的層次」一條裡面說道:「拼音化有廣狹二義:狹義指採用字母作為正式文字。廣義指在正式文字以外,利用字母作任何用途,例如中國利用拼音字母給漢字注音……等等。」並指出,「全世界有一百二十多個國家採用拉丁字母作為正式文字,其他國家都用拉丁字母作為文字的轉寫符號。」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簡歷照片成就 逝世時間享年112歲
    事實上,他在學術生涯中所獲得的成功、成就和成績,達到了近乎圓滿的境界。」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張森根如是評價道。  也正是由於參加制訂漢語拼音方案、參與設計、推廣漢語拼音體系,周有光被不少人尊稱為"漢語拼音之父"。不過,他本人卻一直覺得被稱呼為「漢語拼音之父」不好。張森根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周老(指周有光,下同)曾多次對他說:「讀過我書的人,決不會把那頂桂冠隨便加在我頭頂上」。
  • 李旭之:周有光是「漢語拼音之父」嗎?
    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的工作在吳玉章的領導下,廣泛向社會徵求方案,  「到1955年,收到各界633人提交的漢語拼音方案655種。」  「1955年2月,成立拼音方案委員會,由吳玉章、胡愈之為正副主任,委員有:韋愨、丁西林、林漢達、羅常培、陸志韋、黎錦熙、王力、倪海曙、葉籟士、周有光。」  周有光1955年才參與進委員會中來,排在末位。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
    (原標題:「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
  • 周有光去世 簡詩看老先生的一生:遠不止研究漢語拼音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生,這天正好百歲有半,俗稱101歲,屬於人瑞級壽翁,是與會者中最年長者。老人中等個子,穿著樸素,風姿儒雅,戴黑色上緣框框的眼鏡,面容滋潤,目光睿智,頭髮稀疏而白,髮際挺高,乍看,六七十歲模樣,只邁步稍稍蹣跚。當時別人的發言,我大多忘了,唯周老的話給我印象極深。他說自己已是個「落伍者」。為什麼呢?
  • 周有光曾做客人民網訪談:拼音使漢字文化走上電腦走向手機
    人民網北京1月14日電 (記者陳苑)1月14日,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周有光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文字學家、經濟學家,通曉漢、英、法、日四種語言。早年專攻經濟,近50歲時轉行,參與設計漢語拼音方案,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
  • 「拼音之父」周有光與張允和的婚姻,如何讓平淡婚姻,更具幸福感
    文丨卿心君悅周有光,原名周耀平,是我國著名的語言文學家,參與制定《漢語拼音方案》,被譽稱為「漢語拼音之父」。提及他一生的成就,周有光認為有一半的功勞要歸功於妻子張允和。這是周有光在《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周有光自述》中對婚後二人興趣愛好不同的處理辦法描寫。夫妻之間本就是「和而不同」的,如同林語堂對婚姻的描述:「婚姻是兩個個性不同,性別不同,興趣不同,本來過兩種生活的人去共過一種生活」。如何調和這種不同,是經營婚姻的重點之一。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 對中文進入世界功不可沒
    首席攝影記者 蔡代徵/攝周有光同愛妻張允和的合影。  一月十四日,著名語言學家、經濟學家周有光去世,就在前一天,他剛剛度過一百一十二歲生日,知識界剛剛為他舉辦完生日座談會,這個座談會從他一百零八歲開始,已經是第五次。
  • 8年戀愛,70年婚姻,「拼音之父周有光」與張允和的世紀愛戀
    作者:Vicky 編輯:何欣洋 來源:婚姻與家庭雜誌(ID:hunyinyujiating99)周有光老先生不僅實現了拼音的改革,他更用漫長的一生為我們書寫了愛的平淡與永恆。「GǔGē」——Google的漢語拼音。那天,全世界的人都被他刷屏,世界的頭條屬於他。2019年9月12日,央視節目《國家記憶》向人們講述了漢語拼音方案誕生前後的故事。
  • 周有光為何被稱為「漢語拼音之父」?
    周有光先生的兒子周曉平(周小平)曾說:父親最反感別人這樣叫他,他(指周有光)常說,漢語拼音搞了一百年,他只是參與方案最終制定的幾個人之一,不能叫「漢語拼音之父」。然而,據1975年進入文改委工作的陳效師先生對筆者說:現行漢語拼音方案最終制定者為葉籟士、陸志韋和周有光,另兩人均有兼職,專業研究者只有周有光一人,當時成果皆稱集體,不及個人,致周有光的貢獻被忽略。
  • 漢語拼音發明人周有光,讓更多人能夠用26個字母來拼寫漢字
    漢字歷史悠久,距今已有大概六千年的時間了,《說文解字》中最早記載到倉頡造字,之後還出現了甲骨文、小篆、隸書等漢字的表現形式,一直發展至今成為今天普遍應用的方塊字,漢字已經經過了千年的錘鍊琢磨,但漢語拼音產生時間卻離我們很近,它的發明人——周有光先生的故事更值得我們了解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