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要不要打耳洞臍環,思考到底要不要去文身也並沒有更輕鬆。謹慎的人擔心傷害皮膚,獵奇的人怕喜新厭舊,這項在身體部位留下顯著烙印的活動,曾經只存在於宗教信仰的體系和叛逆的朋克圈子裡。
也許是出於好奇,曾經屬於亞文化的邊界逐漸變得模糊,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在自己身體上刻上烙印,這變成一種個性,甚至是一種時尚。正如在今年佳士得拍賣行舉行的雞尾酒派對上,400個買家不約而同地被一組免費的作品吸引。人們不斷向派對舉辦者詢問是否還有富餘的免費作品可以出售,它的風頭甚至蓋過了主要作品,以至於一度被叫停。
那些免費的作品就是臨時文身。在你的記憶裡,它們也許就是幼年時大大泡泡糖裡送的貼紙,是印在手背上後,洗兩次手就會脫落的免費玩具。但現在,臨時文身貼紙已不是廉價的附贈品,它也是一門生意,並且正在獲得更為廣大的市場。
「這對於一場大師級作品的拍賣派對來說太不尋常了。」佳士得的工作人員Emma Kronman對《紐約時報》說道,「我可以告訴你有多少人會後還一直問『你們還有多餘的文身嗎?』」
在拍賣會上詢問度極高的漂亮文身作品都來自一家名叫Tattly的公司。在過去,也有不少公司能夠生產臨時的文身貼紙,但還沒有誰能像Tattly這樣將其作為藝術品來精心設計。《紐約時報》稱Tattly的作品為藝術,它出售的文身具有良好的品味和質感。
打開Tattly的網頁,你會發現豐富的圖案選擇,有動物、經典黑白、食物、設計師款、婚禮等,還有卡西歐手錶的圖案。這些作品還根據貼的部位不同而被設計出了不同的尺寸,風格也不再是傳統的街頭和頹廢,而變得更加藝術化,當然也更加有趣。
這家有4年歷史由設計博客Swissmiss創立的布魯克林公司一直同藝術家Milton Glaser、Stefan Sagmeister和Garance Dore合作——Glaser是「I ♥ NY」 Logo的創作者,Sagmeister是為滾石和David Byrne設計專輯封面的人,而Dore則是一位專業的時尚攝影師。藝術家們可以從銷售中獲得版稅,去年,公司付給藝術家們超過25萬美元,每年的合作藝術家名單都在變長。
與設計師合作是Tattly市場差異化並取得成功的關鍵,這使得除了正處於青春叛逆期的年輕人,一大票成年人也開始迷戀它們。即時它並未發明新技術,也維持了自己產品的標準和風格,並且,Tattly的所有產品都在美國生產,這和當年American Apparel的Made in America的口號很像。
公司的創始人Tina Roth Eisenberg也是公司強大的銷量號召,她應該算是個網紅,博客和Twitter有超過43萬名粉絲。在Tattly接受訂單的第一天,光靠她的網際網路號召力,Tattly就得到了140個訂單。客戶不斷增長,而其中幾乎30%都來自國外。等到Tattly建立一年之時,已經完成了1.5萬個訂單。而現在,據《紐約時報》稱,Tattly臨時文身已經可以在30國家的1000家店鋪買到,包括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倫敦的Conran Shop、巴黎的Collette買手店。
價格低也是臨時文身風靡的原因,Tattly的文身基本做到了消費者「物美價廉」的需要,這一個手腕系列的文身只要5美金,大約30元。
「臨時文身是一個低端市場,而Tattly卻從中找到了一條讓人們享受高質量內容的時尚之路。」矽谷風投公司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的設計合伙人,兼羅德島設計學院的前校長John Maeda這樣說道,他曾嘗試過一次Talley的紋身,「一般來說建議將它們作為禮物。」
事實上,臨時文身並不是只能作為個人裝飾的物品。在Tattly最近的客戶名單中,就有一家紐約的健身房SoulCycle,它想要在自己的工作室裡貼上貼紙。而奢侈品品牌Maiyet也在自己位於瑞士的VIP晚宴桌上貼上了Tattly的經典設計——黑色羽毛文身。巴塞爾藝術節和紐約時裝周上,也可以隨處見到Tattly的身影。
「我們想讓臨時文身變酷,因為我們正在迎合模特們和時尚族群的需求,這會碰撞出火花。」Wilhelmina模特公司的營銷總監Taiana Acosta向《紐約時報》說,「模特們回到辦公室後都想要更多的紋身。」
Tattly現在擁有600種設計,今年那些蔬菜的設計還被供應給了白宮復活節彩蛋活動。
就目前來看,真正能與Tattly競爭的品牌還是鳳毛麟角。和Tally文藝唯美的風格不同,中國消費者們可能還熟悉一個臨時紋身品牌,名叫BG Body Graphics,目前在京東的網頁上還可以搜到專賣店。BG定位高端,風格更偏向於傳統文身的「刺青」和「黑色」系列,花草魚蟲和骷髏是它經典的款式。Chanel也曾在3年前推出過5組轉印圖案,售價是500元一套,這個價格在臨時文身界依然算是奢侈,受眾範圍太小。
而對於中國市場來說,臨時文身的渠道尤其單一,除了部分美甲店,主要依賴於電商。搜索淘寶網,會發現數家文身店,但大多數的店家只是把原創的臨時文身貼當做店鋪業務的一部分,除此以外,它們還經營美甲等化妝產品。
「臨時文身的利潤率很低,這就像羊肉串的銷售概念一樣,主要靠走量。」把文身店經營成淘寶黃皇冠的【ACO國際潮流】文身店老闆張凌子向界面記者表示。她的店除了經營文身貼紙,賣的最好的是印度的海娜文身膏,這也是一種臨時文身的方式,顏色更加鮮豔,外國客戶居多。
也許是缺乏文化根基,中國還沒有任何臨時文身品牌形成了氣候,主要依靠外來文化的紋身行業市場還很狹小。張凌子表示,從2009年開店開始,銷量真正增長較快是在2013年底,增長的原因還是依靠上海當地一些文藝集市活動,比如阿拉伯風味的展覽或肚皮舞表演等。 「我們會在美甲店中推廣,之前5、6年還在開心網做過宣傳。但還是因為近兩年的集市活動有媒體介入,市場才真正起來。」張凌子表示。
名人效應也是吸引中國消費者的原因之一。「有人會拿著蕾哈娜、鄧紫棋等明星的照片來找同款,比如鄧紫棋在唱歌時貼了燙金文身,這款之後就賣得特別好,大多來買的都是年輕人。」張凌子說,「現在流行小清新,以前的過肩龍、大關公系列弄起來太耗時,自己也很難完成,而且兩周之後由於皮層更新文身就會脫落,腳部是掉色最慢的。所以大家都是在出去玩之前拿小文身貼貼在手腕、腳踝之類的地方,又好看又方便。」
真正的刺青洗掉會留疤,大多數人還是不敢嘗試。但人們又想去玩,所以他們會選擇臨時文身這樣風險低的產品。而淘寶上另一家專門經營小紋身的淘寶店名叫「怕痛」,這個名字也很好地詮釋了臨時紋身存在的意義。